集电极开路输出和漏极开路输出

集电极开路输出和漏极开路输出
 ⼀、集电极开路输出
  1、集电极开路输出原理
  在电路中常会遇到漏极开路(Open Drain)和集电极开路(Open Collector)两种情形。漏极开路电路概念中提到的“漏”是指 MOSFET 的漏极。同理,集电极开路电路中的“集”就是指三极管的集电极。在数字电路中,分别简称OD门和OC门。
  集电极开路电路是灌电流输出器件。在关断状态时,集电极开路输出连到地;在导通状态时,集电极开路输出悬空。因此,集电极开路输出需要⼀个源电流输⼊接⼝。下⾯表格中给出了⼀个简单的集电极开路输出电路的原理图。
  典型的集电极开路电路如下图所⽰。电路中右侧的三极管集电极什么都不接,所以叫做集电极开路,左侧的三极管⽤于反相作⽤,即左侧输⼊“0”时左侧三极管截⽌,VCC通过电阻加到右侧三极管基极,右侧三极管导通,右侧输出端连接到地,输出“0”。
  从图中电路可以看出集电极开路是⽆法输出⾼电平的,如果要想输出⾼电平可以在输出端加上上拉电阻。因此集电极开路输出可以⽤做电平转换,通过上拉电阻上拉⾄不同的电压,来实现不同的电平转换。
  ⽤做驱动器。由于OC门电路的输出管的集电极悬空,使⽤时需外接⼀个上拉电阻Rp到电源VCC。OC门使⽤上拉电阻以输出⾼电平,此外为了加⼤输出引脚的驱动能⼒,上拉电阻阻值的选择原则,从降低功耗及芯⽚的灌电流能⼒考虑应当⾜够⼤;从确保⾜够的驱动电流考虑应当⾜够⼩。
  将OC门输出连在⼀起时,再通过⼀个电阻接外电源,可以实现“线与”逻辑关系。只要电阻的阻值和外电源电压的数值选择得当,就能做到既保证输出的⾼、低电平符合要求,⽽且输出三极管的负载电流⼜不⾄于过⼤。
  集电极开路输出除了可以实现多门的线与逻辑关系外,通过使⽤⼤功率的三极管还可⽤于直接驱动较⼤电流的负载,如继电器、脉冲变压器、指⽰灯等。
  2、集电极开路输出的应⽤
  应⽤⼀:
  实现与或⾮逻辑,⽤做电平转换,⽤做驱动器。由于OC门电路的输出管的集电极悬空,使⽤时需外接⼀个上拉电阻Rp到电源VCC。OC门使⽤上拉电阻以输出⾼电平,此外为了加⼤输出引脚的驱动能⼒,上拉电阻阻值的选择原则,从降低功耗及芯⽚的灌电流能⼒考虑应当⾜够⼤;从确保⾜够的驱动电流考虑应当⾜够⼩。
  应⽤⼆:
  线与逻辑,即两个输出端(包括两个以上)直接互连就可以实现“AND”的逻辑功能。在总线传输等实际应⽤中需要多个门的输出端并联连接使⽤,⽽⼀般TTL门输出端并不能直接并接使⽤,否则这些门的输出管之间由于低阻抗形成很⼤的短路电流(灌电流),⽽烧坏器件。在硬件上,可⽤OC门或三态门(ST门)来实现。⽤OC门实现线与,应同时在输出端⼝应加⼀个上拉电阻。
  应⽤三:
  三态门(TS门)主要⽤在应⽤于多个门输出共享数据总线,为避免多个门输出同时占⽤数据总线,这些门的使能信号(EN)中只允许有⼀个为有效电平(如⾼电平),由于三态门的输出是推拉式的低阻输出,且不需接上拉(负载)电阻,所以开关速度⽐OC门快,常⽤三态门作为输出缓冲器。
  ⼆、漏极开路输出
  1、漏极开路输出原理
  和集电极开路⼀样,顾名思义,开漏电路就是指从MOSFET的漏极输出的电路。典型的⽤法是在漏极外部的电路添加上拉电阻到电源如图所⽰。完整的开漏电路应由开漏器件和开漏上拉电阻组成。这⾥的上拉电阻R的阻值决定了逻辑电平转换的上升/下降沿的速度。阻值越⼤,速度越低,功耗越⼩。
因此在选择上拉电阻时要兼顾功耗和速度。标准的开漏脚⼀般只有输出的能⼒。添加其它的判断电路,才能具备双向输⼊、输出的能⼒。
  很多单⽚机等器件的I/O就是漏极开路形式,或者可以配置成漏极开路输出形式,如51单⽚机的P0⼝就为漏极开路输出。在实际应⽤中可以将多个开漏输出的引脚连接到⼀条线上,这样就形成“线与逻辑”关系。注意这个公共点必须接⼀个上拉电阻。当这些引脚的任⼀路变为逻辑0后,开漏线上的逻辑就为0了。在I2C等接⼝总线中就⽤此法判断总线占⽤状态。
  同集电极开路⼀样,利⽤外部电路的驱动能⼒,减少IC内部的驱动。当IC内部MOSFET导通时,驱动电流是从外部的VCC流经上拉电阻,再经MOSFET到GND。IC内部仅需很下的栅极驱动电流,因此漏极开路也常⽤于驱动电路中。
  2、特点
  1)利⽤外部电路的驱动能⼒,减少ic内部的驱动。或驱动⽐芯⽚电源电压⾼的负载。
  2)可以将多个开漏输出的pin,连接到⼀条线上。通过⼀只上拉电阻,在不增加任何器件的情况下,形成“与逻辑”关系。这也是
i2c,smbus等总线判断总线占⽤状态的原理。如果作为图腾输出必须接上拉电阻。接容性负载时,下
降沿是芯⽚内的晶体管,是有源驱动,速度较快;上升延是⽆源的外接电阻,速度慢。如果要求速度⾼电阻选择要⼩,功耗会⼤。所以负载电阻的选择要兼顾功耗和速度。
  3)可以利⽤改变上拉电源的电压,改变传输电平。例如加上上拉电阻就可以提供ttl/cmos电平输出等。
  4)开漏pin不连接外部的上拉电阻,则只能输出低电平。⼀般来说,开漏是⽤来连接不同电平的器件,匹配电平⽤的。
  5)正常的cmos输出级是上、下两个管⼦,把上⾯的管⼦去掉就是open-drain了。这种输出的主要⽬的有两个:电平转换和线与。
  6)由于漏级开路,所以后级电路必须接⼀上拉电阻,上拉电阻的电源电压就可以决定输出电平。这样你就可以进⾏任意电平的转换了。
  7)线与功能主要⽤于有多个电路对同⼀信号进⾏拉低操作的场合,如果本电路不想拉低,就输出⾼电平,因为open-drain上⾯的管⼦被拿掉,⾼电平是靠外接的上拉电阻实现的。(⽽正常的cmos输出级,如果出现⼀个输出为⾼另外⼀个为低时,等于电源短路。)
  8)open-drain提供了灵活的输出⽅式,但是也有其弱点,就是带来上升沿的延时。因为上升沿是通
过外接上拉⽆源电阻对负载充电,所以当电阻选择⼩时延时就⼩,但功耗⼤;反之延时⼤功耗⼩。所以如果对延时有要求,则建议⽤下降沿输出。
  3、什么是线或逻辑与线与逻辑?
  在⼀个结点(线)上,连接⼀个上拉电阻到电源 vcc 或 vdd 和 n 个 npn 或 nmos 晶体管的集电极 c 或漏极 d,这些晶体管的发射极 e 或源极 s 都接到地线上,只要有⼀个晶体管饱和,这个结点(线)就被拉到地线电平上。
  因为这些晶体管的基极注⼊电流(npn)或栅极加上⾼电平(nmos),晶体管就会饱和,所以这些基极或栅极对这个结点(线)的关系是或⾮ nor 逻辑。如果这个结点后⾯加⼀个反相器,就是或 or 逻辑。
  注:个⼈理解:线与,接上拉电阻⾄电源。(~a)&(~b)=~(a+b),由公式较容易理解线与此概念的由来;
  如果⽤下拉电阻和 pnp 或 pmos 管就可以构成与⾮ nand 逻辑,或⽤负逻辑关系转换与/或逻辑。
  注:线或,接下拉电阻⾄地。(~a)+(~b)=~(ab);
  这些晶体管常常是⼀些逻辑电路的集电极开路 oc 或源极开路 od 输出端。这种逻辑通常称为线与/线或逻辑,当你看到⼀些芯⽚的 oc 或 od 输出端连在⼀起,⽽有⼀个上拉电阻时,这就是线或/线与了,但有时上拉电阻做在芯⽚的输⼊端内。
  顺便提⽰如果不是 oc 或 od 芯⽚的输出端是不可以连在⼀起的,总线 bus 上的双向输出端连在⼀起是有管理的,同时只能有⼀个作输出,⽽其他是⾼阻态只能输⼊。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22:20:5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2/38851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输出   开路   电阻   集电极   上拉   电路   电平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