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室出血(IVH)的分类与分型

脑室出血(IVH)的分类与分型
1881年,Sanders最早根据尸解资料按照原发出血部位将IVH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尽管此种分类比较笼统,对指导和判断预后也不确切,但一直沿用至今,作为自发性IVH最基本、最常用的分类方法。     1988年,方燕南根据CT上IVH高密度影在脑室内分布范围的多少将之分为小量、中量和大量脑室内出血。小量:即脑室内高密度影小于1/3的脑室面积;中量:即占脑室面积的1/3~ 1/2;大量:即占脑室内面积的1/2以上(方燕南, 黄如训. 大幕上脑出血破入脑室的CT与临床[J].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1988(5).)。但是,他的研究目的不是估计预后,而是为了观察脑室内积血量与原发脑实质血肿量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原发血肿越大,破入脑室内的血液越多。
表11-1:Graeb和Verma分级方法
Graeb评分分级标准
Verma评分分级标准
脑室
CT表现
评分
脑室
CT表现
评分
侧脑室(每侧侧脑室分别计分)
有微量或少量出血
1
侧脑室(每侧侧脑室分别计分)
血液占侧脑室一半或少于一半
1
出血小于脑室的一半
2
血液占侧脑室一半以上
2
出血大于脑室的一半
3
血液充满侧脑室并扩大
3
脑室内充满血液并扩大
4
第三脑室
脑室内有积血大小正常
1
第三脑室
脑室内有积血无扩大
1
脑室内充满血液并扩大
2
脑室内有积血有扩大
2
第四脑室
脑室内有积血大小正常
1
第四脑室
脑室内有积血无扩大
1
脑室内充满血液并扩大
2
脑室内有积血有扩大
2
总分
12分
总分
10分
1977年,Little根据临床表现及CT表现,将IVH分为3型。Ⅰ型:CT表现为大量IVH,通常充满整个脑室系统或桥脑出血破入第三、第四脑室,临床上以突然发病、深昏迷、脑干受损为特征,多于24h之内死亡。Ⅱ型:CT扫描示脑实质内有一大血肿并破入脑室内,脑室内出血的范围较I型小,临床表现为突然发病,意识障碍,并出现脑定位体征,但较Ⅰ型病人为轻,存活者往往有严重后遗症。Ⅲ型:CT示脑室内血肿较局限,并有相对较小的脑实质血肿,病人临床表现为急性起病,有脑定位体征或有突然严重的头痛、昏睡、意识恍惚、无神经系统定位体征。这三种类型的死亡率分别为100%、87.5%和15%。Little分型法已经较全面的将临床与CT相结合,综合评价了IVH的预后。但对于临床表现与CT表现不一致者,此分型法显然不适用。
表11-2:自发性脑室出血分级方法
内容
评分
临床
指标
年龄
<35
0
35~ 60
1
>60
2
入院时血压(kPa)
12~ 17.2/8~ 12
0
17.3~ 26.7/12~ 16
1
≥26.7/16或≤12/8
2
入院时临床状况
仅有头痛、头晕、恶心呕吐
0
有脑定位体征,瞳孔正常
1
早期脑疝征,生命体征平稳
2
晚期脑疝,去脑强直,生命体征紊乱
3
入院时意识水平
清醒
0
朦胧
1
浅昏迷
2
深昏迷
3
CT
指标
原发出血部位
脑室内、脑叶、蛛网膜下腔
0
基底节、丘脑
1
小脑、脑干、多发性出血
2
脑实质内血肿量(ml)
0(即PIVH或SAH)
0
≤30
1
>30
2
中线结构移位(mm)
≤10
0
10-15
1
≥15
2
急性梗阻性脑积水
无(脑室-颅比例(VCR)<0.15=
0
轻度(VCR=0.15~ 0.23)
1
重度(VCR>0.23)
2
脑室内血肿部位
远离室间孔
0
室间孔
1
三、四脑室
2
注:总分20,0-5为Ⅰ级,6-10为Ⅱ级,11-15为Ⅲ级,16-20为Ⅳ级。
Graeb在1982年及Verma在1987年按照CT上每个脑室内的血液量及有无脑室扩大,进行评分分级(表11-1)。Graeb评分分级法:1~ 4分为轻度IVH,5~ 8分为中度IVH,9~ 12分为重度IVH。三者的死亡率分别为32.3%、57.7%和99%,即积分越高,死亡率越高。但他的分级研究未将脑实质内血肿等因素对IVH的预后影响排除在外。而Verma分级法则排除了脑实质内血肿对预后的影响,即选择脑实质内血肿小于5ml的病例作为研究对象,结果发现轻度IVH,积分小于3分,死亡率为50%;而中度到重度,积分4~ 10分,死亡率为46.3%。故他认为IVH量的多少与预后关系不密切。1980年Fenichel根据CT及病理解剖所见,将IVH的严重程度分为四级,即Ⅰ级:单纯的室管膜下出血;Ⅱ级:IVH不伴脑室扩张;Ⅲ级:IVH伴脑室扩张;Ⅳ级:IVH伴脑室扩张及脑实质出血。他指出分级与存活率是一致的,即Ⅰ级存活率最高,Ⅳ级预后最差。
以上多数作者的分类、分型未将临床与CT相结合,或仅根据CT表现,或仅按IVH的多少为依据,未将脑实质内血肿对预后的影响考虑在内,故都不够全面、准确。即使他们的结论一致认为脑室内血肿量越大,死亡率越高,但也不能说明IVH的程度对预后有显著影响。因
为脑实质内血肿越大,死亡率就越高,破入脑室内的血液也就越多。1987年Verma排除了脑实质内血肿对脑室内出血的影响之后来分析脑室内血肿量与预后的关系,其结论与Little等人的结论不同,即脑室内血肿量与预后关系不密切。基于以上情况,有人认为上述仅根据脑室内血肿量来分类、分型者,其分类、分型法的实际价值应当重新考虑。
1991年,刘玉光将临床与CT相结合,克服了上述分级法中的不足之处,选择与预后有密切关系的指标进行评分分级(表11-2),并于1993年根据CT表现及放射学病理解剖,将自发性IVH分为五型:Ⅰ型:出血局限在室管膜下,出血未穿破室管膜进入脑室系统,脑实质内没有血肿;Ⅱ型:出血限于脑室系统局部,常位于额角、颞角或枕角,没有脑积水;Ⅲ型:出血限于脑室系统内,可呈脑室铸型,并有脑积水;Ⅳ型:脑实质内出血破人脑室系统,不伴脑积水。又分为两亚型:Ⅳa型:幕上脑实质内血肿小于30ml;Ⅳb型:幕上脑实质内血肿大于30rnl或幕下血肿;V型:脑实质内血肿破入脑室,伴有脑积水。亦分两亚型:Ⅴa型:幕上脑实质内血肿小于30ml;Vb型:幕上脑实质内血肿大于30rnl或幕下血肿。(①刘玉光, 张成, 朱树干,等. 原发性脑室出血(附27例报告)[J].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1991 (1): 21-22.②刘玉光, 张成. 原发性脑室内出血(附58例报告)[J].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1993(3):227-228.③刘玉光, 朱树干, 庞琦,等. 自发性脑室内出血的CT分型[J]. 临床神经病学
杂志, 1993(2).)
摘自:罗卫.脑血管病基础与临床[M].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2015:166-169

本文发布于:2024-09-23 22:39:5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2/38837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脑室   血肿   实质   出血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