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陶瓷发热芯、雾化器及电子烟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烟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陶瓷发热芯、雾化器及电子烟。


背景技术:



2.传统的陶瓷发热芯是将螺旋的发热丝设在陶瓷主体的内管壁上,发热丝的有效发热段为2mm,陶瓷主体的高度为6mm。首先,由于发热丝的有效发热段较集中,热量较集中,局部雾化温度较高,会导致烟油分子被破坏而影响口感。其次,由于陶瓷主体的高度为6mm,储油量有限,发热丝无法及时充足地补充上油量,雾化量较少,口感匮乏,同时还容易出现漏油的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陶瓷发热芯、雾化器及电子烟,以解决现有雾化器中发热量集中,造成的烟油分子破坏口感不佳、烟雾量小以及漏油的问题。
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陶瓷发热芯,包括:陶瓷主体,所述陶瓷主体开设有至少一贯穿孔,至少一所述贯穿孔内设有发热丝,包括,每一所述发热丝包括有效发热丝段,所述有效发热丝段呈螺旋状延伸设于所述贯穿孔内,所述有效发热丝段包括多圈螺旋线圈且相邻的两圈螺旋线圈之间具有间距,螺旋状的所述有效发热丝段沿纵轴线方向的高度为3mm-6mm;所述陶瓷主体沿纵轴线的方向的高度≥7.5mm。
5.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陶瓷主体的高度7.5mm-9mm。
6.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陶瓷主体的高度7.8mm-8.2mm。
7.作为一种实施方式,螺旋状的所述有效发热丝段沿纵轴线的高度为 3.5mm-4.7mm。
8.作为一种实施方式,螺旋状的所述有效发热丝段沿纵轴线的高度为 3.7mm-4.5mm。
9.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陶瓷主体上开设有所述有效发热丝段的螺旋圈数为2.5-5.5圈。
10.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每一所述有效发热丝段包括至少一发热单丝,所述陶瓷发热芯的每一所述有效发热丝段相互之间并联,并联后的有效发热丝段的总阻值为0.5-1.8ω。
11.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陶瓷主体开设有一个贯穿孔,所述贯穿孔内的有效发热丝段包括两根平行并接的发热单丝,所述有效发热丝段沿纵轴线的高度为3.7mm-4.3mm。
12.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贯穿孔的直径1.3-1.7mm,所述有效发热丝段的螺旋圈数为4.3-5.5圈,所述有效发热丝段的总阻值为1.5-1.8ω。
13.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贯穿孔的直径1.4-1.6mm,所述有效发热丝段的螺旋圈数为4.7-5.3圈,所述有效发热丝段的总阻值为1.5-1.7ω。
14.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贯穿孔的直径1.8-2.2mm,所述有效发热丝段的螺旋圈数为2.5-4.2圈,所述有效发热丝段的总阻值为1.1-1.4ω。
15.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贯穿孔的直径1.9-2.1mm,所述有效发热丝段的螺旋圈数为2.6-3.0圈,所述有效发热丝段的总阻值为1.2-1.4ω。
16.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贯穿孔的直径1.9-2.1mm,所述有效发热丝段的螺旋圈数为3.7-4.2圈,所述有效发热丝段的总阻值为1.2-1.4ω。
17.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陶瓷主体开设有两个贯穿孔,每一所述贯穿孔内的有效发热丝段包括一发热单丝,每一所述发热单丝相互并联。
18.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贯穿孔的直径1.8-2.2mm,所述有效发热丝段的螺旋圈数为2.5-4.0圈,每一所述有效发热丝段并联后的总阻值为0.5-1.2ω。
19.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贯穿孔的直径1.9-2.1mm,所述有效发热丝段沿纵轴线的高度为3.7mm-4.2mm,所述有效发热丝段的螺旋圈数为3.2-3.8圈,每一所述有效发热丝段并联后的总阻值为0.5-0.8ω。
20.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贯穿孔的直径1.9-2.1mm,所述有效发热丝段沿纵轴线的高度为4.0mm-4.5mm,所述有效发热丝段的螺旋圈数为2.8-3.0圈,每一所述有效发热丝段并联后的总阻值为0.9-1.2ω
21.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有效发热丝段的两端分别通过焊点与第一引脚和第二引脚连接,所述发热单丝的电阻率是所述第一引脚或所述第二引脚的电阻率的10-100倍。
22.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发热单丝抵接在所述陶瓷主体与所述贯穿孔相对应的孔壁上;或者所述发热单丝至少部分地嵌入于所述孔壁内,所述发热单丝的线径的至少2/3嵌入所述孔壁内。
2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雾化器,包括上述的陶瓷发热芯。
2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电子烟,包括上述的陶瓷发热芯。
25.实施本实用新型的陶瓷发热芯、雾化器及电子烟,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陶瓷发热芯的发热丝的有效发热丝段在不变电阻的情况下使高度拉升至3-6mm,使有效发热丝段的相邻的两圈线圈之间间距变大,使热量分布面积增大,实现了雾化的温度均匀适宜,口感良好,同时解决了因温度过高使烟油分子被破坏导致口感不好的问题;另外,陶瓷主体的高度由传统6mm 拉升至7.5mm以上,增加了陶瓷存储油量,使发热丝上有足够的油量补充,口感更好,增大雾化量,同时对油仓的供油系统增加了阻流作用,使油仓的油不会过多流出,减少了漏油的风险。
附图说明
26.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单孔气道陶瓷发热芯的结构图;
27.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发热丝的结构的相关尺寸示意图;
28.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陶瓷发热芯的主视剖面示意图的示意图;
29.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的发热丝的结构示意图;
30.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发热丝未螺旋前的结构示意图;
31.图6为本实用新型是图4中面i的局部放大图;
32.图7为本实用新型是单孔气道陶瓷发热芯的俯视图;
33.图8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剖面示意图;
34.图9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剖面示意图;
35.图10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剖面示意图;
36.图11为本实用新型是双孔气道陶瓷发热芯的结构示意图;
37.图12为本实用新型是双孔气道陶瓷发热芯的俯视图;
38.图13为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的结构剖面示意图;
39.图14为本实用新型第六实施例的结构剖面示意图;
40.图1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单孔气道的雾化器的结构示意图;
41.图1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双孔气道的雾化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42.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43.以下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借此对本实用新型如何应用技术手段来解决技术问题,并达成技术效果的实现过程能充分理解并据以实施。需要说明的是,只要不构成冲突,本实用新型中的各个实施例以及各实施例中的各个特征可以相互结合,所形成的技术方案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44.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的说明书中记载了大量的技术特征,分布在各个技术方案中,如果要罗列出本技术所有可能的技术特征的组合(即技术方案) 的话,会使得说明书过于冗长。为了避免这个问题,本技术上述实用新型内容中实用新型的各个技术特征、在下文各个实施方式和例子中实用新型的各技术特征、以及附图中实用新型的各个技术特征,都可以自由地互相组合,从而构成各种新的技术方案(这些技术方案均因视为在本说明书中已经记载),除非这种技术特征的组合在技术上是不可行的。例如,在一个例子中实用新型了特征a+b+c,在另一个例子中实用新型了特征a+b+d+e,而特征c和 d是起到相同作用的等同技术手段,技术上只要择一使用即可,不可能同时采用,特征e技术上可以与特征c相组合,则a+b+c+d的方案因技术不可行而应当不被视为已经记载,而a+b+c+e的方案应当视为已经被记载。
45.如图1-图7所示,为了解决由于发热丝21的有效发热段较集中,热量较集中,局部雾化温度较高,会导致烟油分子被破坏而影响口感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陶瓷发热芯包括:陶瓷主体10,所述陶瓷主体10开设有至少一贯穿孔11,至少一所述贯穿孔11内设有发热丝21,每一所述发热丝21包括有效发热丝段23,所述有效发热丝段23呈螺旋状延伸设于所述贯穿孔11内,所述有效发热丝段23包括多圈螺旋线圈24且相邻的两圈螺旋线圈24之间具有间距d1,螺旋状的所述有效发热丝段23沿纵轴线方向的高度 d2为3mm-6mm;所述陶瓷主体10沿纵轴线的方向的高度d3≥7.5mm,其中,一般每一个贯穿孔内设有一根发热丝21,发热丝21还包括第一引脚31和第二引脚32,而有效发热丝段23才是实际通电后产生热量用于加热烟油的,第一引脚31和第二引脚32仅仅起到导电作用。有效发热丝段23包括至少一根发热单丝231并接而成。参见图1所示,陶瓷主体10大致呈圆柱状,贯穿孔 11的横截面也大致呈圆形,但不限于此。
46.有效发热丝段保持电阻同时拉升至3-6mm,使相邻的线圈之间间距变大,热量分布面积增大,实现了雾化的温度均匀适宜,口感良好,解决了温度高导致的烟油分子被破坏从
而口感不好的问题;陶瓷主体的高度变长,增加了陶瓷存储油量,使发热丝上有足够的油量补充,口感更好,增大雾化量,对油仓的增加了阻流作用,减少了漏油的风险。
47.如图1和图3所示,其中,陶瓷主体10设置有贯穿孔11,所述贯穿孔 11为气道,陶瓷主体10用于吸收烟油,有效发热丝段23将所述烟油进行加热后由贯穿孔11流出,因此陶瓷主体10不仅作为导油件,同时也是发热丝 21的支撑件,同时,为了能够支撑起螺旋发热丝21,本技术选用抗压强度大于1.5kg/30s的,与之前的棉芯结构相比,陶瓷件结构简单,出油效率高。为了保证烟油的渗透效率,选用孔隙率为46%-56%之间、吸水率在38-48%之间,孔径在6-10um左右的陶瓷元件,通过压制、浇筑、冲压、或失蜡等方法加工而成。
48.进一步地,陶瓷主体10的高度d3限制在7.5mm-9mm;更优选地,陶瓷主体10的高度d3限制在7.8mm-8.2mm。相比于现有技术陶瓷主体10通常 6mm的高度,可以提高储油量,尤其是较浓稠的烟油,可以使烟油充足地供应至发热丝21上,另外也避免陶瓷主体10的高度d3过高而影响加热产生的烟雾流通不畅的问题。
49.在一些实施例中,陶瓷主体10的高度d3可以为7.5mm、7.6mm、7.7mm、 7.8mm、7.85mm、7.9mm、7.95mm、8.0mm、8.05mm、8.1mm、8.15mm、8.2mm、 8.3mm、8.4mm、8.5mm、9mm等。
50.参见图2,其中,进一步地,螺旋状的有效发热丝段23沿纵轴线y的高度d2为3.5mm-4.7mm,更优选地,螺旋状的有效发热丝段23沿纵轴线y的高度d2为3.7mm-4.5mm。将有效发热丝段23设计在该范围内,相对于现有技术的2mm高度,有效发热丝段23可以分布的更均匀,在相同条件下高度拉伸的更高使得间距也更大,散热效果更好,雾化量和口感效果也更佳,同时避免有效发热丝段23拉伸过高导致变形而影响效果。
51.如图2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螺旋状的有效发热丝段23沿纵轴线y的高度d2可以为3mm、3.5mm、3.6mm、3.7mm、3.8mm、3.9mm、4.0mm、4.1mm、 4.2mm、4.3mm、4.4mm、4.5mm、4.6mm、4.7mm、5.0mm、5.5mm、6.0mm 等。
52.参见图4,其中,有效发热丝段23的螺旋线圈24的螺旋圈数为2.5-5.5 之间(为了论述方便,在图中依次标记有n1、n2、及n3用以表示从有效发热丝段23依次排列的第几圈,便于表达),在一些实施例中,例如可以为2.5圈、 2.6圈、2.7圈、2.8圈、2.9圈、3.0圈、3.1圈、3.2圈、3.3圈、3.4圈、3.5 圈、3.6圈、3.7圈、3.8圈、3.9圈、4.0圈、4.1圈、4.2圈、4.3圈、4.4圈、 4.5圈、4.6圈、4.7圈、4.8圈、4.9圈、5.0圈、5.1圈、5.2圈、5.3圈、5.4 圈、5.5圈。
53.参见图2,在一些实施例中,使得相邻的线圈24之间的间距d1变大,提高了散热效果,进一步避免局部温度过高,同时使热量分散均匀,烟雾口感变得更加温和柔顺;另外,相邻线圈24之间间距d1变大,单位高度的有效发热丝段23对烟油利用率更高,烟雾量也更大,进一步提升烟雾的口感。
54.参见图6,其中,每一所述有效发热丝段23包括至少一发热单丝231,所述陶瓷发热芯的每一所述有效发热丝段23相互之间并联,并联后的有效发热丝段23的总阻值为0.5-1.8ω。
55.需要说明的是,在一些实施例中,有效发热丝段23包括多根发热单丝231,每一发热单丝231之间相互平行连接,进而并联,可以通过焊接的方式相互平行连接,也可以是相互平行紧密抵接,或者相互缠绕等方式连接,作为有效发热丝段23。发热单丝231平行并接在一起后的有效发热丝段23的相邻线圈24之间形成有夹角、及间距。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有效发热丝段23包括一根发热单丝,每一发热单丝231分布在各自的贯穿孔11内,发热单丝
231 相互并联,单一发热单丝231的相邻线圈24之间形成有夹角、及间距。其中,利用并联的发热单丝231组成有效发热丝段23,能够有效的承受更高的功率,可以增加发热量,同时还减少了加热过快造成的糊芯烟油补充不及时造成的易干烧等问题,同时具有发热均匀,受热均匀,减少温度造成有害的化学物质产生的问题。
56.例如有效发热丝段23的电阻可以为0.5ω0.6ω0.7ω0.8ω0.9ω1.0 ω1.1ω1.2ω、1.3ω、1.4ω、1.5ω、1.6ω、1.7ω、1.8ω等。
57.如图5所示,发热丝21还进一步包括第一引脚31和第二引脚32,所述有效发热丝段23的两端分别通过焊点22与第一引脚31和第二引脚32连接,并形成回路。其中,第一引脚31和第二引脚32可以呈直线状,也可以呈螺旋状,根据需要而定。第一引脚31连接正极或负极,相对应地,第二引脚32 连接负极或正极。每一贯穿孔11内设有一发热丝21。发热丝21包括一有效发热丝段23和一根第一引脚31、一根第二引脚32,在一些实施例中,其中有效发热丝段23包括多条并接的发热单丝231,第一引脚31和第二引脚32 分别与多根发热单丝231同时连接。在另一些实施例,有效发热丝段23包括一条发热单丝231,第一引脚31和第二引脚32分别与一条发热单丝231相连接。
58.所述有效发热丝段23的两端分别通过焊点22与第一引脚31和第二引脚 32连接,所述发热单丝231的电阻率是所述第一引脚31或所述第二引脚32 的电阻率的10-100倍,减少了引脚对发热单丝231整体电阻的影响,只需要控制有效发热丝段23的电阻、有效发热丝段23绕圈的直径(相当于本技术中陶瓷管的内径)及有效发热丝段23的长度即可满足设计需求,减少了引脚长度对整体方案的影响。
59.在一些实施例中,发热单丝231抵接在所述陶瓷主体10与所述贯穿孔11 相对应的孔壁上。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发热单丝231至少部分地嵌入于所述孔壁内。其中,优选地,发热单丝231的线径的至少2/3嵌入所述孔壁内。其中,将发热单丝231的至少2/3嵌入管内壁,发热单丝231从陶瓷主体10内得到供应的烟油,而从管内壁露出的部分发热单丝231雾化量更大,口感更佳。
6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陶瓷主体10开设有一个贯穿孔11,贯穿孔11内设有一发热丝21,该发热丝21的有效发热丝段23包括两根平行并接的发热单丝231,位于发热单丝231的两端连接一根第一引脚31和一根第二引脚32。
61.所述有效发热丝段23沿纵轴线y的高度为3.7mm-4.3mm。其中,在一些实例中,所述有效发热丝段23沿纵轴线y的高度为3.7mm-4.3mm。所述贯穿孔11的直径1.3-1.7mm,优选地1.4-1.6mm。所述有效发热丝段23的螺旋圈数为4.3-5.5圈,优选地4.7-5.3圈。所述有效发热丝段23的总阻值为1.5-1.8 ω,优选地1.5-1.7ω。在另一些实例中,所述有效发热丝段23沿纵轴线y的高度为3.7mm-4.3mm,所述贯穿孔11的直径1.8-2.2mm,优选地1.9-2.1mm。所述有效发热丝段23的螺旋圈数为2.5-4.2圈,优选地2.6-3.0圈。所述有效发热丝段23的总阻值为1.1-1.4ω,优选地1.2-1.4ω。再另一些实例中,所述有效发热丝段23沿纵轴线y的高度为3.7mm-4.3mm,所述贯穿孔11的直径 1.9-2.1mm,所述有效发热丝段23的螺旋圈数为3.7-4.2圈,所述有效发热丝段23的总阻值为1.2-1.4ω。
62.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陶瓷主体10开设有两个贯穿孔11,每一所述贯穿孔11内设有一发热丝21,每一所述发热丝21包括第一引脚31、第二引脚32、发热单丝231,发热单丝231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引脚31和第二引脚32 相连接。其中,在一些实例中,所述有效发热
丝段23沿纵轴线的高度为 3.7mm-4.2mm,每个所述贯穿孔11的直径1.8-2.2mm,优选地1.9-2.1mm。所述有效发热丝段23的螺旋圈数为2.5-4.0圈,优选地3.2-3.8圈。两根所述发热丝21并联后的有效发热丝段23的总阻值为0.5-1.2ω,优选地0.5-0.8ω。在另一些实例中,所述有效发热丝段23沿纵轴线的高度为4.0mm-4.5mm,每个所述贯穿孔11的直径1.8-2.2mm,优选地1.9-2.1mm。所述有效发热丝段 23的螺旋圈数为2.5-4.0圈,优选地2.8-3.0圈。两根所述发热丝21并联后的有效发热丝段23的总阻值为0.5-1.2ω,优选地0.9-1.2ω。
63.具体地,将参照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各示例性的实施例,仅供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但不限于此。
64.实施例一:
65.参见图1-7,本技术中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陶瓷发热芯包括:陶瓷主体10和发热丝21,陶瓷主体10沿纵向开设有一个贯穿孔11,发热丝21设在陶瓷主体10的贯穿孔11内,贯穿孔11作为气道,所述陶瓷主体10用于吸收烟油,所述陶瓷主体10高度d3尺寸为8.0
±
0.1mm,陶瓷主体10的横截面的直径φ1为3.0
±
0.1mm,贯穿孔11的直径φ2(气道直径)为1.5
±
0.1mm,陶瓷主体10是由多微孔陶瓷制成的,该微孔的孔径约为8um,所述微孔便于烟油的运动,出厂时需检查其外观是否整洁,无批锋,无污垢,缺损,裂缝等技术问题;具有吸油性好,化学性质稳定等特征。
66.本实施例的发热丝21包括有效发热丝段23、第一引脚31和第二引脚32,有效发热丝段23是由两根发热单丝231并焊形成。第一引脚31和第二引脚 32分别通过焊点22与有效发热丝段23的两端相连接,也就是第一引脚31和第二引脚32分别与两根发热单丝231的两端相连接。其中,有效发热丝段23 呈螺旋状。第一引脚31和第二引脚32分别与有效发热丝段23相连接的部分区域也呈螺旋状,其余部分再从螺旋状变成直线状平行引出。其中,发热单丝231的线径0.12
±
0.003mm,发热单丝231阻值为3.2
±
0.1ω,两根发热单丝 231并焊后的有效发热丝段23的总电阻约为1.6
±
0.1ω。发热单丝231是由电阻率较大的金属制成的,包括但不限于各种合金材质,如铁铬铝合金。第一引脚31和第二引脚32是由电阻率较小的金属制成的,例如镍、铝、铜、钨或铁等制成。第一引脚31和第二引脚32的线径为0.25
±
0.15mm。
67.其中,发热单丝231沿横截面的方向的一部分嵌入陶瓷主体10与贯穿孔 11相对应的孔壁内,发热单丝231露出于孔壁的外露面不超过线径1/3(即所述发热单丝231外露于陶瓷芯的厚度不超过0.04mm左右)。
68.有效发热丝段23沿纵轴线的方向呈螺旋状延伸设于所述贯穿孔11内。有效发热丝段23部分嵌入陶瓷主体10与贯穿孔11相对应的孔壁内。有效发热丝段23沿纵轴线的高度d2为4.0
±
0.3mm,有效发热丝段23包括多匝螺旋线圈24,螺旋线圈24的圈数为4.4
±
0.2圈,相邻的两匝线圈24之间的间距 d1约为0.9
±
0.2mm。
69.实施例二:
70.参见图8,与实施例一不同之处在于:有效发热丝段23包括的多匝螺旋线圈24的圈数增加为5.0
±
0.2圈。相邻的两匝线圈24之间的间距d1约为 0.8
±
0.2mm。其它不变,这里不再赘述。
71.实施例三:
72.参见图7、图9,与实施例一不同之处在于:陶瓷主体10的横截面的直径φ1增加为
4.3
±
0.1mm,贯穿孔11的直径φ2增加为2.0
±
0.1mm。
73.有效发热丝段23包括的多匝螺旋线圈24的圈数增加为3.9
±
0.2圈。相邻的两匝线圈24之间的间距d1约为1.0
±
0.2mm。
74.有效发热丝段23的发热单丝231的线径0.14
±
0.003mm,发热单丝231 阻值为2.6
±
0.1ω,两根发热单丝231并焊后的有效发热丝段23的总电阻约为 1.3
±
0.1ω。其它不变,这里不再赘述。
75.实施例四:
76.参见图10,与实施例一不同之处在于:陶瓷主体10的横截面的直径φ1 增加为3.8
±
0.05mm,贯穿孔11的直径φ2增加为2.0
±
0.05mm。
77.有效发热丝段23包括的多匝螺旋线圈24的圈数增加为2.8
±
0.2圈。相邻的两匝线圈24之间的间距d1约为1.4
±
0.2mm。
78.有效发热丝段23的发热单丝231的线径0.12
±
0.003mm,发热单丝231 阻值为2.6
±
0.1ω,两根发热单丝231并焊后的有效发热丝段23的总电阻约为 1.3
±
0.1ω。其它不变,这里不再赘述。
79.实施例五:
80.如图11、12及13所示,所述陶瓷发热芯包括:陶瓷主体10和发热丝21,陶瓷主体10沿纵向开设有两个贯穿孔11,陶瓷主体10的两个贯穿孔11内分别设置有一根发热丝21,贯穿孔11作为气道,所述陶瓷主体10用于吸收烟油,所述陶瓷主体10高度d3尺寸为8.0
±
0.1mm,陶瓷主体10的横截面的直径φ1为6.1
±
0.1mm,所述贯穿孔11均为圆形,两个所述贯穿孔11的圆心均处于陶瓷主体10的一条直径上,呈中心对称,贯穿孔11的直径φ2(气道直径)为2.0
±
0.1mm,两个贯穿孔11的圆心距l1为2.9
±
0.1mm。
81.陶瓷主体10是由多微孔陶瓷制成的,该微孔的孔径约为8μm,所述微孔便于烟油的运动,出厂时需检查其外观是否整洁,无批锋,无污垢,缺损,裂缝等技术问题;具有吸油性好,化学性质稳定等特征。
82.本实施例的发热丝21包括有效发热丝段23、第一引脚31和第二引脚32,有效发热丝段23是由一根发热单丝231构成。第一引脚31和第二引脚32分别通过焊点22与一根发热单丝231的两端相连接。其中,有效发热丝段23 呈螺旋状。第一引脚31和第二引脚32分别与发热单丝231相连接的部分区域也呈螺旋状,其余部分再从螺旋状变成直线状平行引出。其中,发热单丝 231的线径0.18
±
0.003mm,发热单丝231阻值为1.4
±
0.1ω,两根发热丝21 分别设在两个贯穿孔11内,并联后的两根发热单丝231的总电阻约为0.7
±
0.1 ω。发热单丝231是由电阻率较大的金属制成的,包括但不限于各种合金材质,如铁铬铝合金。第一引脚31和第二引脚32是由电阻率较小的金属制成的,例如镍、铝、铜、钨或铁等制成。第一引脚31和第二引脚32的线径为 0.25
±
0.15mm。
83.其中,发热单丝231沿横截面的方向的一部分嵌入陶瓷主体10与贯穿孔 11相对应的孔壁内,发热单丝231露出于孔壁的外露面不超过线径1/3(即所述发热单丝231外露于陶瓷芯的厚度不超过0.06mm左右)。
84.其中,有效发热丝段23沿纵轴线的方向呈螺旋状延伸设于所述贯穿孔11 内。有效发热丝段23由发热单丝231构成。有效发热丝段23部分嵌入陶瓷主体10与贯穿孔11相对应的孔壁内。有效发热丝段23沿纵轴线的高度为 4.0
±
0.3mm,有效发热丝段23包括多匝螺旋
线圈24,螺旋线圈24的圈数为 3.5
±
0.2圈,相邻的两匝线圈24之间的间距d1约为1.1
±
0.1mm。
85.实施例六:
86.参见图14所示,本实施例中,陶瓷主体10上也是设计两个贯穿孔11,每个贯穿孔11内设有发热丝21,发热丝21的有效发热丝段23仍然由发热单丝231构成。与实施例五不同之处在于:有效发热丝段23的高度为4.2
±
0.3mm,有效发热丝段23包括的螺旋线圈24的圈数为2.9
±
0.1圈。相邻的两匝线圈24 之间的间距d1约为1.45
±
0.2mm。
87.有效发热丝段23的发热单丝231的线径0.14
±
0.003mm,发热单丝231 阻值为2.0
±
0.1ω。两根发热丝21并联后两根有效发热丝段23的总电阻约为 1.0
±
0.1ω。其它不变,这里不再赘述。
88.实施例七:
89.如图15所示,本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雾化器,包括雾化器主体,雾化器主体的一端设有吸烟口111,雾化器主体内形成有储油腔112,储油腔112内设有导烟管117,导烟管117的一端与吸烟口111相通,导烟管117内可以设有实施例一至四任一款单孔的陶瓷发热芯,陶瓷发热芯的贯穿孔11与导烟管 117相通。雾化器主体的另一端设有底座115,底座设有进气口119,进气口通向贯穿孔11。
90.其中,雾化器主体包括储油仓体118,储油仓体内形成储油腔112,储油仓体一端端部开设有用于吸烟的吸烟口111,储油仓体另一端设有底座115,储油腔112内凸伸设有导烟管117,导烟管117与吸烟口111相通。
91.导烟管117与陶瓷发热芯相对应的位置开设有进油孔114。导烟管117远离吸烟口111的另一端设有封油件116,封油件116用于密封储油腔,封油件 16开设有通孔,导烟管117插入通孔内,封油件设在底座115上。
92.参考图15中气流走向来解释雾化器的工作状态,用户进行吸气形成气压差,气流从雾化器外部通过进气口119进入陶瓷发热芯的贯穿孔11内,发热丝21的有效发热丝段23加热烟油产生的烟雾,利用气流带动该烟雾从贯穿孔11流出沿着导烟管117至吸烟口111,被用户吸食,从而实现吸烟。
93.实施例八
94.如图16所示的雾化器,与实施例七的结构原理大致相同,这里不再赘述。导烟管内设置实施例五或六的陶瓷发热芯以用于加热烟油雾化,烟雾由在两个贯穿孔11的有效发热丝段23加热烟油产生。
95.实施例九
96.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烟,包括实施例七或八的雾化器以及电芯组件,电芯组件包括电池,用于为陶瓷雾化芯的发热丝21供电。
97.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系统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系统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
……”
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系统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98.上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
99.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陶瓷发热芯,包括:陶瓷主体,所述陶瓷主体开设有至少一贯穿孔,至少一所述贯穿孔内设有发热丝,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发热丝包括有效发热丝段,所述有效发热丝段呈螺旋状延伸设于所述贯穿孔内,所述有效发热丝段包括多匝螺旋线圈且相邻的两匝螺旋线圈之间具有间距,螺旋状的所述有效发热丝段沿纵轴线方向的高度为3mm-6mm;所述陶瓷主体沿纵轴线的方向的高度≥7.5mm。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陶瓷发热芯,其特征在于,所述陶瓷主体的高度7.5mm-9mm。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陶瓷发热芯,其特征在于,所述陶瓷主体的高度7.8mm-8.2mm。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陶瓷发热芯,其特征在于,螺旋状的所述有效发热丝段沿纵轴线的高度为3.5mm-4.7mm。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陶瓷发热芯,其特征在于,螺旋状的所述有效发热丝段沿纵轴线的高度为3.7mm-4.5mm。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陶瓷发热芯,其特征在于,所述陶瓷主体上开设有所述有效发热丝段的螺旋圈数为2.5-5.5圈。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陶瓷发热芯,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有效发热丝段包括至少一发热单丝,所述陶瓷发热芯的每一所述有效发热丝段相互之间并联,并联后的有效发热丝段的总阻值为0.5-1.8ω。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陶瓷发热芯,其特征在于,所述陶瓷主体开设有一个贯穿孔,所述贯穿孔内的有效发热丝段包括两根平行并接的发热单丝,所述有效发热丝段沿纵轴线的高度为3.7mm-4.3mm。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陶瓷发热芯,其特征在于,所述贯穿孔的直径1.3-1.7mm,所述有效发热丝段的螺旋圈数为4.3-5.5圈,所述有效发热丝段的总阻值为1.5-1.8ω。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陶瓷发热芯,其特征在于,所述贯穿孔的直径1.4-1.6mm,所述有效发热丝段的螺旋圈数为4.7-5.3圈,所述有效发热丝段的总阻值为1.5-1.7ω。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陶瓷发热芯,其特征在于,所述贯穿孔的直径1.8-2.2mm,所述有效发热丝段的螺旋圈数为2.5-4.2圈,所述有效发热丝段的总阻值为1.1-1.4ω。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陶瓷发热芯,其特征在于,所述贯穿孔的直径1.9-2.1mm,所述有效发热丝段的螺旋圈数为2.6-3.0圈,所述有效发热丝段的总阻值为1.2-1.4ω。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陶瓷发热芯,其特征在于,所述贯穿孔的直径1.9-2.1mm,所述有效发热丝段的螺旋圈数为3.7-4.2圈,所述有效发热丝段的总阻值为1.2-1.4ω。14.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陶瓷发热芯,其特征在于,所述陶瓷主体开设有两个贯穿孔,每一所述贯穿孔内的有效发热丝段包括一发热单丝,每一所述发热单丝相互并联。15.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陶瓷发热芯,其特征在于,所述贯穿孔的直径1.8-2.2mm,所述有效发热丝段的螺旋圈数为2.5-4.0圈,每一所述有效发热丝段并联后的总阻值为0.5-1.2ω。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陶瓷发热芯,其特征在于,所述贯穿孔的直径1.9-2.1mm,所述有效发热丝段沿纵轴线的高度为3.7mm-4.2mm,所述有效发热丝段的螺旋圈数为3.2-3.8圈,每一所述有效发热丝段并联后的总阻值为0.5-0.8ω。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陶瓷发热芯,其特征在于,所述贯穿孔的直径1.9-2.1mm,所述有效发热丝段沿纵轴线的高度为4.0mm-4.5mm,所述有效发热丝段的螺旋圈数为2.8-3.0
圈,每一所述有效发热丝段并联后的总阻值为0.9-1.2ω。1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陶瓷发热芯,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效发热丝段的两端分别通过焊点与第一引脚和第二引脚连接,所述发热单丝的电阻率是所述第一引脚或所述第二引脚的电阻率的10-100倍。1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陶瓷发热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单丝抵接在所述陶瓷主体与所述贯穿孔相对应的孔壁上;或者所述发热单丝至少部分地嵌入于所述孔壁内,所述发热单丝的线径的至少2/3嵌入所述孔壁内。20.一种雾化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19中任一项所述的陶瓷发热芯。21.一种电子烟,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19中任一项所述的陶瓷发热芯。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陶瓷发热芯、雾化器及电子烟,包括:陶瓷主体,陶瓷主体开设有至少一贯穿孔,至少一所述贯穿孔内设有发热丝,发热丝包括有效发热丝段,所述有效发热丝段设于所述贯穿孔内,有效发热丝段包括多圈线圈且相邻的两圈线圈之间具有间距,有效发热丝段沿纵轴线方向的高度为3mm-6mm;陶瓷主体沿纵轴线的方向的高度≥7.5mm。有效发热丝段保持电阻同时拉升至3-6mm,使相邻的线圈之间间距变大,热量分布面积增大,实现了雾化的温度均匀适宜,口感良好,解决了温度高导致的烟油分子被破坏从而口感不好的问题;陶瓷主体的高度变长,增加了陶瓷存储油量,使发热丝上有足够的油量补充,口感更好,增大雾化量,对油仓的增加了阻流作用,减少了漏油的风险。减少了漏油的风险。减少了漏油的风险。


技术研发人员:

刘团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阿斯派尔北美有限责任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7.29

技术公布日:

2022/12/9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21:33:2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2/3854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所述   单丝   陶瓷   主体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