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与流程



1.本技术涉及自动化控制技术领域,涉及但不限于一种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2.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挂烫机采用一个主加热器进行加热,在加热过程中,由于导气管较长,水蒸气在烫头出口的地方容易冷凝,造成喷水,影响烫衣效果。
3.相关技术中为了解决烫头出口处喷水的问题,在烫头中增加一个进行二次加热的加热系统,防止水蒸气被冷凝为水。但该种加热方式由于在烫头处增加了进行二次加热的加热系统,在总加热功率不变的前提下,势必要减小原加热系统的加热功率,这就导致挂烫机的蒸汽量被减小,延长烫衣时长,影响用户使用挂烫机的满意度。


技术实现要素:



4.有鉴于此,本技术实施例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而提供一种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5.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6.第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控制方法,应用于能够产生水蒸气的控制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7.在所述控制设备启动后,基于第一加热系统的温度和第二加热系统的温度,分别控制第一加热系统和第二加热系统进行加热;
8.在检测到所述控制设备的启动时长达到预设时长阈值的情况下,控制第一输送系统将水输送至所述第一加热系统进行汽化,并将得到的水蒸气输送至所述第二加热系统进行再次汽化,以产生用于输出的水蒸气;
9.在检测到所述第二加热系统停止加热的情况下,控制第三加热系统开始加热;
10.在检测到所述第三加热系统的温度达到预设温度阈值的情况下,控制第二输送系统将水输送至所述第三加热系统进行汽化,并将得到的水蒸气输送至所述第二加热系统进行再次汽化,以产生用于输出的水蒸气。
11.第二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控制装置,应用于能够产生水蒸气的控制设备,所述装置包括:
12.第一控制模块,用于在所述控制设备启动后,基于第一加热系统的温度,控制第一加热系统进行加热;
13.第二控制模块,用于在所述控制设备启动后,基于第二加热系统的温度,控制第二加热系统进行加热;
14.第三控制模块,用于在检测到所述控制设备的启动时长达到预设时长阈值的情况下,控制第一输送系统将水输送至所述第一加热系统进行汽化,并将得到的水蒸气输送至
所述第二加热系统进行再次汽化,以产生用于输出的水蒸气;
15.第四控制模块,用于在检测到所述第二加热系统停止加热的情况下,控制第三加热系统开始加热;
16.第五控制模块,用于在检测到所述第三加热系统的温度达到预设温度阈值的情况下,控制第二输送系统将水输送至所述第三加热系统进行汽化,并将得到的水蒸气输送至所述第二加热系统进行再次汽化,以产生用于输出的水蒸气。
17.第三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控制设备,所述设备包括:
18.第一加热系统、第二加热系统、第三加热系统、第一输送系统、第二输送系统、水箱和控制装置;
19.所述第一输送系统,包括第一水泵和第一导气管;所述第一水泵设置于所述水箱内,用于将所述水箱中的水输送至所述第一加热系统进行汽化;所述第一导气管连接所述第一加热系统和所述第二加热系统,用于将所述第一加热系统汽化得到的水蒸气输送至所述第二加热系统进行再次汽化,以产生用于输出的水蒸气;
20.所述第二输送系统,包括第二水泵和第二导气管;所述第二水泵设置于所述水箱内,用于将所述水箱中的水输送至所述第三加热系统进行汽化;所述第二导气管连接所述第三加热系统和所述第二加热系统,用于将所述第三加热系统汽化得到的水蒸气输送至所述第二加热系统进行再次汽化,以产生用于输出的水蒸气;
21.所述控制装置,用于控制所述第一加热系统、所述第二加热系统、所述第三加热系统、所述第一输送系统和所述第二输送系统,实现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控制方法的步骤。
22.第四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控制设备,所述设备包括:
23.处理器;以及
24.存储器,用于存储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
25.其中,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控制方法的步骤。
26.第五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配置为执行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控制方法的步骤。
27.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方法应用于能够产生水蒸气的控制设备,所述方法包括:在所述控制设备启动后,基于第一加热系统的温度和第二加热系统的温度,分别控制第一加热系统和第二加热系统进行加热;在检测到所述控制设备的启动时长达到预设时长阈值的情况下,控制第一输送系统将水输送至所述第一加热系统进行汽化,并将得到的水蒸气输送至所述第二加热系统进行再次汽化,以产生用于输出的水蒸气;在检测到所述第二加热系统停止加热的情况下,控制第三加热系统开始加热;在检测到所述第三加热系统的温度达到预设温度阈值的情况下,控制第二输送系统将水输送至所述第三加热系统进行汽化,并将得到的水蒸气输送至所述第二加热系统进行再次汽化,以产生用于输出的水蒸气。如此,在第二加热系统停止加热的间隙,控制第三加热系统加热,在确保不超过控制设备最大加热功率的前提下,同时利用第一加热系统和第三加热系统将水汽化为水蒸气,从而能够增加产生的蒸汽量,并且利用第二加热系统对第一加热系统和第三加热系统汽化后的水蒸气再次汽化,能够确保输出完全汽化的
水蒸气,满足用户利用大蒸汽量熨烫较厚材质或特殊材质的衣服布料的需求,实现大蒸汽量熨烫,提高烫衣效果、缩短烫衣时长。
附图说明
28.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控制方法的一种实现流程示意图;
29.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控制方法的另一种实现流程示意图;
30.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控制方法的再一种实现流程示意图;
31.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控制方法的又一种实现流程示意图;
32.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挂烫机整体结构示意图;
33.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加热控制方法的实现流程示意图;
34.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控制装置的组成结构示意图;
35.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控制设备的组成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6.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所描述的实施例不应视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37.在以下的描述中,所涉及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仅是区别类似的对象,不代表针对对象的特定排序,可以理解地,“第一\第二\第三”在允许的情况下可以互换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以使这里描述的本技术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以外的顺序实施。
38.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限制本技术。
39.为了更好地理解本技术实施例,首先对相关技术中的控制设备及控制方法及存在的缺点进行说明。
40.在相关技术中,一种控制设备包括一个加热系统、一个输送系统和水箱。在控制产生水蒸气的过程中,输送系统将水箱中的水输送至加热系统,加热系统将水汽化为水蒸气输出。该种产生水蒸气的控制方式,加热系统以最大加热功率加热,控制设备在单位时间内产生的蒸汽量较大。但是该种控制方式存在一次汽化不充分,导致输出的水蒸气存在未完全汽化的水,会出现喷水现象。
41.针对上述问题,相关技术中提供另一种控制设备,包括两个加热系统(主加热系统和辅加热系统)、一个输送系统和水箱。在控制产生水蒸气的过程中,输送系统将水箱中的水输送至主加热系统,控制主加热系统将水汽化为水蒸气;然后输送系统将主加热系统汽化得到的水蒸气输送至辅加热系统,控制辅加热系统对其再次汽化后再输出。该种产生水蒸气的控制方式,能够确保输出已完全汽化的水蒸气,解决喷水现象。但是在总加热功率不变的前提下,该种产生水蒸气的控制方式,由于增加了辅加热系统,因此主加热系统的加热功率小于上述仅包括一个加热系统的控制设备中加热系统的加热功率,使得控制设备在单位时间内产生的蒸汽量减小。
42.基于以上问题,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提供一种控制方法,应用于包括三个加热系统、两个输送系统和水箱的控制设备,通过该控制方法,既能够解决上述第一种控制设备汽化不充分,导致输出的水蒸气存在未完全汽化的水的问题,也能够解决上述第二种控制设备产生蒸汽量较少的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控制方法能够在不增加控制设备最大加热功率的前提下,实现蒸汽量的增加,满足用户对大蒸汽量控制设备的需求。
43.下面说明实现本技术实施例的控制设备的示例性应用。基于相关技术中的能够产生水蒸气的家用电器,例如挂烫机、蒸汽饭煲、蒸汽衣物护理机、蒸汽洗碗机等存在的蒸汽量小、效果不佳、用时较长的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应用于能够产生水蒸气的控制设备的控制方法。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实现,该计算机程序在执行的时候,完成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控制方法中各个步骤。在一些实施例中,该计算机程序可以由控制设备中的处理器执行。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控制方法的一种实现流程示意图,如图1所示,所述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44.步骤s101,在所述控制设备启动后,基于第一加热系统的温度,控制第一加热系统进行加热。
45.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控制设备为能够产生水蒸气,利用水蒸气实现去褶皱、杀菌、烹饪或其他功能的设备。下文以挂烫机为例对本技术提供的控制方法进行说明。在非特别指明的情况下,下文中的控制设备均特指蒸汽挂烫机。
46.挂烫机也叫挂式熨斗、立式烫斗,就是能挂着烫衣服和布料的机器,主要构件有内芯(蒸汽发热器)、水箱、水泵、蒸汽喷头(也称为烫头)、蒸汽导管(也称为导气管)等。挂烫机的工作原理是:挂烫机加水通电后,挂烫机内芯采用的发热器使常温水汽化成高温(一般温度在98摄氏度以上)、高压的水蒸气,并通过蒸汽导管和喷头将灼热水蒸气与衣服或布料接触,达到软化衣服和布料纤维组织的目的,并通过“拉”、“压”、“喷”的动作平整衣服和布料,使衣物达到平整、柔顺和除螨、除菌、除尘的效果。
47.用户使用挂烫机熨烫衣服或布料时,打开挂烫机的开关,触发启动指令,响应于该启动指令,挂烫机对其自身进行启动。启动完成后,控制设备检测第一加热系统的温度,根据第一加热系统的实时温度控制第一加热系统进行加热。其中,第一加热系统为将水汽化为水蒸气的主加热系统。这里的控制第一加热系统进行加热包括控制第一加热系统开始加热和控制第一加热系统停止加热。
48.在一些实施例中,基于第一加热系统的温度,控制第一加热系统进行加热可以实现为:在检测到第一加热系统的温度小于第一温度下限阈值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第一加热系统开始加热;在检测到第一加热系统的温度达到第一温度上限阈值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第一加热系统停止加热。
49.这里为了确保第一加热系统能够将水汽化为水蒸气,因此第一温度下限阈值可以取值为100℃(摄氏度)至120℃之间任一值,例如取值为110℃。为了避免高温损伤第一加热系统中的组件,第一温度上限阈值可以取值为170℃至200℃之间任一值,例如取值为195℃。
50.步骤s102,基于第二加热系统的温度,控制第二加热系统进行加热。
51.控制设备启动完成后,在检测第一加热系统的温度的同时,也检测第二加热系统的温度,根据第二加热系统的实时温度控制第二加热系统进行加热。其中,第二加热系统为
将第一加热系统得到的水蒸气再次汽化的辅加热系统。这里的控制第二加热系统进行加热包括控制第二加热系统开始加热和控制第二加热系统停止加热。
52.在一些实施例中,基于第二加热系统的温度,控制第二加热系统进行加热可以实现为:在检测到第二加热系统的温度小于第二温度下限阈值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第二加热系统开始加热;在检测到第二加热系统的温度达到第二温度上限阈值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第二加热系统停止加热。
53.第一加热系统汽化得到的水蒸气经过导气管输送至第二加热系统后,由于冷凝导致水蒸气中存在未完全汽化的水,为了确保输出完全汽化的水蒸汽,第二温度下限阈值可以取值为100℃(摄氏度)至120℃之间任一值,例如取值为110℃。由于第二加热系统为对水蒸气再次汽化,因此无需较高的温度,第二温度上限阈值可以取值为135℃至145℃之间任一值,例如取值为140℃。
54.步骤s103,在检测到所述控制设备的启动时长达到预设时长阈值的情况下,控制第一输送系统将水输送至所述第一加热系统进行汽化,并将得到的水蒸气输送至所述第二加热系统进行再次汽化,以产生用于输出的水蒸气。
55.一般情况下,控制设备启动后,水箱中水的温度较低,无法快速的蒸发为水蒸气,加热系统加热到能够将水汽化为水蒸气的温度还需要一段时间,因此在这一段时间内是不产生水蒸气的。本技术实施例中,控制设备启动后,计时器开始计时,以根据控制设备的启动时长确定是否开始产生水蒸气。
56.当控制设备的启动时长达到预设时长阈值,即启动时长大于或等于预设时长阈值时,控制第一输送系统将水箱中的水输送至第一加热系统,利用第一加热系统的高温将水汽化为水蒸气。然后第一输送系统继续将第一加热系统汽化得到的水蒸气输送至第二加热系统进行再次汽化,以确保输出完全汽化的水蒸气。
57.当控制设备的启动时长未达到预设时长阈值,即启动时长小于预设时长阈值时,计时器继续计时,直至检测到控制设备的启动时长达到预设时长阈值时控制第一输送系统开始输送水至第一加热系统。
58.这里的预设时长阈值,可以为控制设备预先设置的默认值,也可以为用户设定的自定义值,例如10s(秒)。
59.本技术实施例中,第一输送系统包括第一水泵和第一导气管,控制设备控制第一输送系统的第一水泵,从水箱中将水输送至第一加热系统进行汽化,得到的水蒸气通过第一输送系统的第一导气管被输送至第二加热系统进行再次汽化,从而得到用于输出的水蒸气。
60.步骤s104,在检测到所述第二加热系统停止加热的情况下,控制第三加热系统开始加热。
61.控制设备启动后,第一加热系统和第二加热系统开始加热。在加热过程中,持续检测第一加热系统和第二加热系统的温度,以确定是否控制第一加热系统或控制第二加热系统停止加热,避免过高温度损伤第一加热系统和第二加热系统中的组件。当检测到第二加热系统温度达到第二温度上限阈值时,控制第二加热系统停止加热,然后控制第三加热系统开始加热。
62.或者,在第二加热系统停止加热后,通过第二加热系统的水蒸气再次汽化时需要
吸收热量,以及第二加热系统与其他对象进行热传递,均会使得第二加热系统的温度下降。在第二加热系统散热过程中,若第二加热系统的温度大于第二温度下限阈值时,也会控制第三加热系统开始加热。
63.可见,控制设备不止在第二加热系统停止加热的时刻,会在第二加热系统停止加热的整个过程中,均可控制第三加热系统开始加热。
64.在实际应用中,当第二加热系统停止加热的时刻,若第三加热系统的温度较低,此时可以控制第三加热系统立即开始加热;当第三加热系统的温度比较高,其温度能够将水汽化为水蒸气时,在第二加热系统停止加热的时刻,无需控制第三加热系统立即开始加热。在第二加热系统停止加热的过程中,基于第三加热系统的实时温度,确定是否需要控制第三加热系统开始加热。基于此,在一些实施例中,可在检测到第二加热系统停止加热后,检测第三加热系统的实时温度;若检测到第三加热系统的温度低于预设的下限值(第三温度下限阈值)时,再控制第三加热系统开始加热。如此,在确定第三加热系统需要加热时再控制其开始加热,不仅能够增加蒸汽量,而且能够降低控制设备的能耗。
65.本技术实施例中,第一加热系统和第二加热系统可以一个正在加热,另一个停止加热(即不同时加热),也可以同时加热,还可以同时不加热。第二加热系统停止加热的时间中,第三加热系统才会加热,即第二加热系统和第三加热系统不同时加热。第一加热系统和第三加热系统可以不同时加热,也可以同时加热,还可以同时不加热。需要说明的是,当第一加热系统和第二加热系统同时加热时,总的加热功率不大于控制设备的最大加热功率;当第一加热系统和第三加热系统同时加热时,总的加热功率也不大于控制设备的最大加热功率。
66.步骤s105,在检测到所述第三加热系统的温度达到预设温度阈值的情况下,控制第二输送系统将水输送至所述第三加热系统进行汽化,并将得到的水蒸气输送至所述第二加热系统进行再次汽化,以产生用于输出的水蒸气。
67.第三加热系统开始加热后,实时检测其温度。当第三加热系统的温度达到预设温度阈值,即第三加热系统的温度大于或等于预设温度阈值时,表明第三加热系统的温度足以将水汽化为水蒸气,此时,控制第二输送系统将水输送至第三加热系统进行汽化,进一步控制第二输送系统将第三加热系统汽化得到的水蒸气输送至第二加热系统进行再次汽化,以确保输出完全汽化的水蒸气。
68.在一些实施例中,当检测到第三加热系统的温度未达到预设温度阈值,即第三加热系统的温度小于预设温度阈值时,表明第三加热系统的温度比较低,无法将水充分的汽化为水蒸气,此时若第二输送系统正在输送水,为了避免在出口处造成喷水现象,控制第二输送系统停止输送,防止第二输送系统持续输送低温的水,导致第二加热系统的温度急剧下降,再次加热所需时间长、造成第三加热系统长时间无法产生水蒸气,造成控制设备输出的蒸汽量减少。基于此,本技术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三加热系统的温度未达到所述预设温度阈值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第二输送系统停止输送。
69.这里的预设温度阈值可以取值为110℃至160℃之间任一值,例如取值为130℃。
70.本技术实施例中,第二输送系统包括第二水泵和第二导气管,控制设备控制第二输送系统的第二水泵,从水箱中将水输送至第三加热系统进行汽化,得到的水蒸气通过第二输送系统的第二导气管被输送至第二加热系统进行再次汽化,从而得到用于输出的水蒸
气。
71.本技术实施例中,在第二加热系统停止加热的间隙,控制第三加热系统加热,在确保不超过控制设备最大加热功率的前提下,同时利用第一加热系统和第三加热系统将水汽化为水蒸气,从而能够增加产生的蒸汽量,并且利用第二加热系统对第一加热系统和第三加热系统汽化后的水蒸气再次汽化,能够确保输出完全汽化的水蒸气,满足用户利用大蒸汽量熨烫较厚材质或特殊材质的衣服布料的需求,实现大蒸汽量熨烫,提高烫衣效果、缩短烫衣时长。
72.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控制方法,应用于能够产生水蒸气的控制设备,所述方法包括:在所述控制设备启动后,基于第一加热系统的温度和第二加热系统的温度,分别控制第一加热系统和第二加热系统进行加热;在检测到所述控制设备的启动时长达到预设时长阈值的情况下,控制第一输送系统将水输送至所述第一加热系统进行汽化,并将得到的水蒸气输送至所述第二加热系统进行再次汽化,以产生用于输出的水蒸气;在检测到所述第二加热系统停止加热的情况下,控制第三加热系统开始加热;在检测到所述第三加热系统的温度达到预设温度阈值的情况下,控制第二输送系统将水输送至所述第三加热系统进行汽化,并将得到的水蒸气输送至所述第二加热系统进行再次汽化,以产生用于输出的水蒸气。通过该方法,在不增加控制设备最大加热功率、确保输出完全汽化的水蒸气的前提下,能够实现蒸汽量的增加,满足用户对大蒸汽量控制设备的需求。
73.在一些实施例中,图1所示实施例中的步骤s101“基于第一加热系统的温度,控制第一加热系统进行加热”,可以通过以下步骤来实现:
74.步骤s1011,检测第一加热系统的温度。
75.控制设备的检测模块检测第一加热系统的实时温度。这里的检测模块为能够检测温度的器件,例如温度计、温度传感器等器件。
76.步骤s1012,在检测到所述第一加热系统的温度小于第一温度下限阈值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第一加热系统开始加热。
77.检测模块检测第一加热系统的实时温度,判断该实时温度是否小于第一温度下限阈值,以确定是否需要控制第一加热系统立即开始加热。
78.当检测到第一加热系统的温度小于第一温度下限阈值时,表明第一加热系统当前温度较低,为了确保输送至第一加热系统的水能够充分地汽化为水蒸气,控制第一加热系统开始加热。
79.这里第一温度下限阈值可以取值为100℃至120℃之间任一值,例如取值为110℃。
80.步骤s1013,在检测到所述第一加热系统的温度大于或等于第一温度下限阈值的情况下,检测第二加热系统的温度。
81.当检测到第一加热系统的温度大于或等于第一温度下限阈值时,表明第一加热系统的当前温度可以将输送至第一加热系统的水充分地汽化为水蒸气,因此无需控制第一加热系统立即加热。此时检测第二加热系统的实时温度,以确定是否需要控制第二加热系统开始加热。
82.步骤s1014,在检测到所述第二加热系统的温度小于第二温度下限阈值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第二加热系统开始加热。
83.与控制第一加热系统开始加热的判断过程相似,检测模块检测第二加热系统的实
时温度,判断该实时温度是否小于第二温度下限阈值,以确定是否需要控制第二加热系统立即开始加热。
84.当检测到第二加热系统的温度小于第二温度下限阈值时,表明第二加热系统当前温度较低,为了确保输送至第二加热系统的水能够充分地汽化为水蒸气,控制第二加热系统开始加热。
85.这里第二温度下限阈值可以取值为100℃至120℃之间任一值,例如取值为110℃。
86.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在控制第一加热系统或第二加热系统开始加热之前,先检测各自的当前温度,当第一加热系统的温度低于第一温度下限阈值时再控制第一加热系统开始加热,当第二加热系统的温度低于第二温度下限阈值时再控制第二加热系统开始加热,如此能够确保第一加热系统和第二加热系统的温度维持在各自温度的下限值之上,确保水完全汽化为水蒸气,避免控制设备出口出现未完全汽化的水蒸气,造成喷水现象。
87.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加热系统加热的过程中,第二加热系统的温度可能下降至第二温度下限阈值之下,因此,在对第一加热系统加热的过程中,持续检测第二加热系统的温度。一种实现方式为:在上述步骤s1012“控制所述第一加热系统开始加热”之后,执行以下步骤:
88.步骤s121,检测第二加热系统的温度。
89.步骤s122,在检测到所述第二加热系统的温度小于第二温度下限阈值的情况下,控制第三加热系统停止加热,并控制第二加热系统开始加热。
90.在对第一加热系统加热的过程中,由于第二加热系统将水蒸汽再次汽化的过程中,汽化吸热使得第二加热系统的温度降低,使得第二加热系统的温度可能小于第二温度下限阈值。基于此在对第一加热系统加热的过程中,持续检测第二加热系统的实时温度。一旦检测到第二加热系统的温度小于第二温度下限阈值时,控制第三加热系统立即停止加热(若第三加热系统未加热,则无需控制其停止加热),并控制第二加热系统立即开始加热。此时,第一加热系统和第二加热系统同时加热。
91.步骤s123,在检测到所述第二加热系统的温度大于或等于第二温度下限阈值的情况下,检测第一加热系统的温度。
92.步骤s124,在检测到所述第一加热系统的温度达到第一温度上限阈值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第一加热系统停止加热。
93.这里第一温度上限阈值可以取值为170℃至200℃之间任一值,例如取值为195℃。
94.在执行步骤s122之后,或者当检测到第二加热系统的温度大于或等于第二温度下限阈值时,继续执行步骤s123以检测第一加热系统的实时温度。
95.当检测到第一加热系统的温度小于第一温度上限阈值时,返回步骤s121继续控制第一加热系统加热。当检测到第一加热系统的温度大于或等于第一温度上限阈值时,表明第一加热系统的温度已达到上限值,此时无需再对第一加热系统继续加热,控制设备控制第一加热系统停止加热,避免第一加热系统持续加热损伤组件,不仅能够延长控制设备的使用寿命,而且能够降低控制设备的能耗。
96.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加热系统加热的过程中,第一加热系统的温度可能下降至第一温度下限阈值之下,因此,在对第二加热系统加热的过程中,持续检测第一加热系统的温度。一种实现方式为:在上述步骤s1014“控制所述第二加热系统开始加热”之后,执行以
下步骤:
97.步骤s141,检测第一加热系统的温度。
98.步骤s142,在检测到所述第一加热系统的温度小于第一温度下限阈值的情况下,控制第一加热系统开始加热。
99.在对第二加热系统加热的过程中,由于第一加热系统将水汽化为水蒸气的过程中,汽化吸热使得第一加热系统的温度降低,使得第一加热系统的温度可能小于第一温度下限阈值。基于此在对第二加热系统加热的过程中,持续检测第一加热系统的实时温度。一旦检测到第一加热系统的温度小于第一温度下限阈值时,控制第一加热系统立即开始加热。此时,第二加热系统和第一加热系统同时加热。
100.由于第二加热系统加热过程中,第三加热系统不可能在加热,因此无需执行如步骤s122中“控制第三加热系统停止加热”的步骤。
101.步骤s143,在检测到所述第一加热系统的温度大于或等于第一温度下限阈值的情况下,检测所述第二加热系统的温度。
102.步骤s144,在检测到所述第二加热系统的温度达到第二温度上限阈值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第二加热系统停止加热。
103.由于第二加热系统为对水蒸气再次汽化,因此无需较高的温度,第二温度上限阈值可以取值为135℃至145℃之间任一值,例如取值为140℃。
104.在执行步骤s142之后,或者当检测到第一加热系统的温度大于或等于第一温度下限阈值时,继续执行步骤s143以检测第二加热系统的实时温度。
105.当检测到第二加热系统的温度小于第二温度上限阈值时,返回步骤s141继续控制第二加热系统加热。当检测到第二加热系统的温度大于或等于第二温度上限阈值时,表明第二加热系统的温度已达到上限值,此时无需再对第二加热系统继续加热,控制设备控制第二加热系统停止加热,避免第二加热系统持续加热损伤组件,不仅能够延长控制设备的使用寿命,而且能够降低控制设备的能耗。
106.在上述步骤s1011至步骤s1014之后,步骤s104“控制第三加热系统开始加热”即“在检测到所述第一加热系统的温度大于或等于第一温度下限阈值,且所述第二加热系统的温度大于或等于第二温度下限阈值的情况下,控制第三加热系统开始加热”。
107.当检测到第二加热系统的温度大于或等于第二温度下限阈值时,表明第二加热系统的当前温度还可以将输送至第二加热系统的水蒸气进行完全汽化,因此无需控制第二加热系统立即加热,即此时第二加热系统是处于停止加热的状态。此时控制第三加热系统开始加热。利用第二加热系统不加热的间隙,控制第三加热系统加热,如此在不增加控制设备最大加热功率、确保输出完全汽化的水蒸气的前提下,能够增加蒸汽量,满足用户对大蒸汽量控制设备的需求。
108.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实施例中的步骤s104“在检测到所述第二加热系统停止加热的情况下,控制第三加热系统开始加热”,可以通过以下步骤来实现:
109.步骤s1041,在检测到所述第二加热系统停止加热的情况下,检测第三加热系统的温度。
110.这里,利用控制设备的检测模块检测第三加热系统的实时温度。在第二加热系统停止加热后,当第三加热系统的温度较低,无法将水汽化为水蒸气时,控制第三加热系统立
即开始加热;当第三加热系统的温度比较高,足以将水汽化为水蒸气时,即使第二加热系统停止加热,无需控制第三加热系统立即加热。
111.步骤s1042,在检测到所述第三加热系统的温度小于第三温度下限阈值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第三加热系统开始加热。
112.若检测到第三加热系统的温度小于第三温度下限阈值时,控制第三加热系统立即开始加热。此时,第一加热系统和第三加热系统可能同时加热。需要说明的是,当第一加热系统和第三加热系统同时加热时,总的加热功率不大于控制设备的最大加热功率。
113.这里第三温度下限阈值可以取值为130℃至160℃之间任一值,例如取值为140℃。
114.本技术实施例在第二加热系统停止加热的前提下,通过检测第三加热系统的温度,当第三加热系统无法确保将水完全汽化为水蒸气时控制其开始加热,有效利用第二加热系统停止加热的时间段进行加热,如此能够增加蒸汽量,并且能够降低控制设备的能耗。
115.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加热系统加热的过程中,第一加热系统或第二加热系统的温度均可能下降至各自的温度下限值之下,因此,在对第三加热系统加热的过程中,持续检测第一加热系统和第二加热系统的温度。一种实现方式为:在上述步骤s1042“控制所述第三加热系统开始加热”之后,所述控制方法还可以执行以下步骤:
116.步骤s0421,检测所述第一加热系统的温度。
117.步骤s0422,在检测到所述第一加热系统的温度小于第一温度下限阈值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第一加热系统重新开始加热。
118.在对第三加热系统加热的过程中,由于第一加热系统将水汽化为水蒸气的过程中,汽化吸热使得第一加热系统的温度降低,使得第一加热系统的温度可能小于第一温度下限阈值。基于此在对第三加热系统加热的过程中,持续检测第一加热系统的实时温度。一旦检测到第一加热系统的温度小于第一温度下限阈值时,控制第一加热系统立即重新开始加热。此时,第三加热系统和第一加热系统同时加热。
119.由于第三加热系统加热过程中,第二加热系统不可能在加热,第三加热系统和第一加热系统同时加热不会超过控制设备的最大加热功率,因此无需执行“控制第三加热系统停止加热”的步骤。
120.步骤s0423,在检测到所述第一加热系统的温度大于或等于第一温度下限阈值的情况下,检测所述第二加热系统的温度。
121.在对第三加热系统加热的过程中,由于第二加热系统将水蒸汽再次汽化的过程中,汽化吸热使得第二加热系统的温度降低,使得第二加热系统的温度可能小于第二温度下限阈值。基于此在对第三加热系统加热的过程中,持续检测第二加热系统的实时温度。
122.步骤s0424,在检测到所述第二加热系统的温度小于第二温度下限阈值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第三加热系统停止加热。
123.步骤s0425,控制所述第二加热系统重新开始加热。
124.由于控制设备最大加热功率的限制,在不影响第一加热系统正常加热的前提下,第三加热系统和第二加热系统不能同时加热。一旦检测到第二加热系统的温度小于第二温度下限阈值,无论第三加热系统是否加热到其温度上限值,控制第三加热系统立即停止加热,并且控制第二加热系统立即重新开始加热,以确保控制设备的出口处不会出现喷水现象。
125.步骤s0426,在检测到所述第二加热系统的温度大于或等于第二温度下限阈值的情况下,检测所述第三加热系统的温度。
126.若检测到第二加热系统的温度大于或等于第二温度下限阈值时,无需对第二加热系统立即加热,继续第三加热系统的加热过程,此时检测第三加热系统的实时温度。
127.步骤s0427,在检测到所述第三加热系统的温度达到第三温度上限阈值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第三加热系统停止加热。
128.这里第三温度上限阈值可以取值为170℃至200℃之间任一值,例如取值为195℃。
129.当检测到第三加热系统的温度小于第三温度上限阈值时,返回步骤s0421继续控制第三加热系统加热。当检测到第三加热系统的温度大于或等于第三温度上限阈值时,表明第三加热系统的温度已达到上限值,此时无需再对第三加热系统继续加热,控制设备控制第三加热系统停止加热,避免第三加热系统持续加热损伤组件,不仅能够延长控制设备的使用寿命,而且能够降低控制设备的能耗。
130.在图1所示实施例的基础上,本技术实施例再提供一种产生水蒸气的控制方法,参见图2,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控制方法的另一种实现流程示意图,所述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31.步骤s201,在所述控制设备启动后,基于第一加热系统的温度,控制第一加热系统进行加热。
132.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步骤s201至步骤s205,分别与图1所示实施例中步骤s101至步骤s105一一对应,步骤s201至步骤s205的实现方式,分别参见图1所示实施例中步骤s101至步骤s105对应描述。
133.步骤s202,基于第二加热系统的温度,控制第二加热系统进行加热。
134.步骤s203,在检测到所述控制设备的启动时长达到预设时长阈值的情况下,控制第一输送系统将水输送至所述第一加热系统进行汽化,并将得到的水蒸气输送至所述第二加热系统进行再次汽化,以产生用于输出的水蒸气。
135.步骤s204,在检测到所述第二加热系统停止加热的情况下,控制第三加热系统开始加热。
136.步骤s205,在检测到所述第三加热系统的温度达到预设温度阈值的情况下,控制第二输送系统将水输送至所述第三加热系统进行汽化,并将得到的水蒸气输送至所述第二加热系统进行再次汽化,以产生用于输出的水蒸气。
137.步骤s206,确定是否接收到用于停止产生水蒸气的结束指令。
138.当接收到结束指令时,表明无需继续产生水蒸气,此时进入步骤s207;当未接收到结束指令时,表明控制设备仍需继续产生水蒸气,此时返回步骤s201重新执行上述步骤。
139.这里的结束指令,可以是基于用户执行的结束产生水蒸气的操作而触发的结束指令,也可以是控制设备基于预设的结束条件(如断电、持续工作时长达到最大工作时长、设备故障等)而触发的结束指令,本技术实施例不做限定。
140.步骤s207,控制所述第一加热系统、所述第二加热系统和所述第三加热系统停止加热,并控制所述第一输送系统和所述第二输送系统停止输送。
141.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方法,通过结束指令控制是否结束产生水蒸气,当未接收到结束指令时,控制设备在不增加控制设备最大加热功率的前提下,实现蒸汽量的增加,满足
用户对大蒸汽量控制设备的需求;当接收到结束指令时,控制设备控制正在加热的加热系统停止加热,并停止输送水,从而停止产生水蒸气。
142.在图1所示实施例的基础上,本技术实施例再提供一种产生水蒸气的控制方法,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控制方法的再一种实现流程示意图,如图3所示,所述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43.步骤s301,在所述控制设备启动后,基于第一加热系统的温度,控制第一加热系统进行加热。
144.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步骤s301至步骤s305,分别与图1所示实施例中步骤s101至步骤s105一一对应,步骤s301至步骤s305的实现方式,分别参见图1所示实施例中步骤s101至步骤s105对应描述。
145.步骤s302,基于第二加热系统的温度,控制第二加热系统进行加热。
146.步骤s303,在检测到所述控制设备的启动时长达到预设时长阈值的情况下,控制第一输送系统将水输送至所述第一加热系统进行汽化,并将得到的水蒸气输送至所述第二加热系统进行再次汽化,以产生用于输出的水蒸气。
147.步骤s304,在检测到所述第二加热系统停止加热的情况下,控制第三加热系统开始加热。
148.步骤s305,在检测到所述第三加热系统的温度达到预设温度阈值的情况下,控制第二输送系统将水输送至所述第三加热系统进行汽化,并将得到的水蒸气输送至所述第二加热系统进行再次汽化,以产生用于输出的水蒸气。
149.步骤s306,检测水箱的剩余水量。
150.在第一输送系统和第二输送系统输送水的过程中,控制设备水箱中的水越来越少,当水量不足时,控制设备无法再继续产生水蒸气。因此,控制设备控制检测模块持续检测水箱中的剩余水量。这里的检测模块为能够确定水量的器件,例如水位传感器、重量传感器等器件。
151.步骤s307,判断水箱的剩余水量是否小于预设水量阈值。
152.当检测到水箱的剩余水量小于预设水量阈值时,表明水量不足,不能再继续产生水蒸气,此时进入步骤s308;当检测到水箱的剩余水量大于或等于剩余水量时,表明水量充足,可继续产生水蒸气,此时返回步骤s301重新执行上述步骤。
153.步骤s308,控制所述第一加热系统、所述第二加热系统和所述第三加热系统停止加热,并控制所述第一输送系统和所述第二输送系统停止输送。
154.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方法,通过水箱剩余水量控制是否结束产生水蒸气,当水箱水量充足时,控制设备在不增加控制设备最大加热功率的前提下,实现蒸汽量的增加,满足用户对大蒸汽量控制设备的需求;当水量不足时,控制设备正在加热的加热系统停止加热,并停止输送水,从而停止产生水蒸气。
155.在图1所示实施例的基础上,本技术实施例再提供一种产生水蒸气的控制方法,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控制方法的又一种实现流程示意图,如图4所示,所述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56.步骤s401,响应于接收到的启动指令,启动所述控制设备。
157.这里的控制设备为能够产生水蒸气的设备,控制设备接收到启动指令后,控制自
身启动。
158.步骤s402,获取所述控制设备的启动时长。
159.本技术实施例中,控制设备启动后,计时器开始计时,获取所述控制设备的启动时长t,以根据控制设备的启动时长t确定是否控制第一输送系统输送水。
160.步骤s403,判断所述启动时长是否达到预设时长阈值。
161.当启动时长t达到预设时长阈值n时,表明此时加热系统的温度足以产生水蒸气,此时进入步骤s404;当启动时长未达到预设时长阈值n时,表明加热系统的温度还比较低,此时进入步骤s405继续控制加热系统进行加热。
162.步骤s404,控制第一输送系统将水输送至第一加热系统进行汽化,并将得到的水蒸气输送至所述第二加热系统进行再次汽化,以产生用于输出的水蒸气。
163.这里第一输送系统包括第一水泵和第一导气管。第一水泵将水箱中的水输送至第一加热系统进行汽化,第一导气管将第一加热系统汽化得到的水蒸气输送至第二加热系统进行再次汽化。
164.步骤s405,判断第一加热系统的温度是否小于第一温度下限阈值。
165.这里,第一加热系统的温度为对第一加热系统实时检测得到的温度。
166.当检测到第一加热系统a的温度ta小于第一温度下限阈值x2时,表明第一加热系统的温度低于下限值,此时进入步骤s406进行加热以升高其温度,避免经过第一加热系统的水未被完全汽化为水蒸气;当检测到第一加热系统的温度大于或等于第一温度下限阈值时,此时第一加热系统的温度能够确保将水完全汽化为水蒸气,继续执行步骤s411。
167.步骤s406,控制第一加热系统开始加热。
168.步骤s407,判断第二加热系统的温度是否小于第二温度下限阈值。
169.这里,第二加热系统的温度为对第二加热系统实时检测得到的温度。
170.当检测到第二加热系统b的温度tb小于第二温度下限阈值y2时,表明第二加热系统的温度低于下限值,此时进入步骤s410;当检测到第二加热系统的温度大于或等于第二温度下限阈值时,此时第二加热系统的温度能够确保将水蒸气进行完全汽化,继续执行步骤s408。
171.步骤s408,判断第一加热系统的温度是否达到第一温度上限阈值。
172.这里,第一加热系统的温度为对第一加热系统实时检测得到的温度。
173.当检测到第一加热系统的温度ta大于或等于第一温度上限阈值x1时,表明第一加热系统已经加热到温度上限值,无需再继续加热,此时进入步骤s409;当检测到第一加热系统的温度小于第一温度上限阈值,第一加热系统继续加热,返回步骤s407继续判断。
174.步骤s409,控制第一加热系统停止加热。
175.第一加热系统停止加热后,返回步骤s405继续进行开始下一次加热的判断步骤。
176.步骤s410,控制第三加热系统停止加热。
177.由于控制设备的加热功率不能超过最大加热功率,在不影响第一加热系统正常加热的前提下,第三加热系统c和第二加热系统b不能同时加热。一旦检测到第二加热系统的温度小于第二温度下限阈值,无论第三加热系统是否加热到其温度上限值,控制第三加热系统立即停止加热,然后执行步骤s412控制第二加热系统立即重新开始加热,以确保控制设备的出口处不会出现喷水。
178.步骤s411,判断第二加热系统的温度是否小于第二温度下限阈值。
179.这里,第二加热系统的温度为对第二加热系统实时检测得到的温度。
180.步骤s411的作用与步骤s407的作用相同,均是判断是否需要控制第二加热系统开始加热。当检测到第二加热系统的温度小于第二温度下限阈值时,表明第二加热系统的温度低于温度下限值,此时进入步骤s412进行加热以升高其温度,避免在控制设备出口处出现未汽化的水;当检测到第二加热系统的温度大于或等于第二温度下限阈值时,此时第二加热系统的温度能够确保将水蒸气进行完全汽化,继续执行步骤s416。
181.步骤s412,控制第二加热系统开始加热。
182.步骤s413,判断第一加热系统的温度是否小于第一温度下限阈值。
183.这里,第一加热系统的温度为对第一加热系统实时检测得到的温度。
184.步骤s413的作用与步骤s405的作用相同,均是判断是否需要控制第一加热系统开始加热。当检测到第一加热系统的温度小于第一温度下限阈值时,表明第一加热系统的温度低于温度下限值,此时进入步骤s406进行加热以升高其温度,避免经过第一加热系统的水未被完全汽化为水蒸气;当检测到第一加热系统的温度大于或等于第一温度下限阈值时,此时第一加热系统的温度能够确保将水完全汽化为水蒸气,继续执行步骤s414。
185.步骤s414,判断第二加热系统的温度是否达到第二温度上限阈值。
186.这里,第二加热系统的温度为对第二加热系统实时检测得到的温度。
187.当检测到第二加热系统b的温度tb大于或等于第二温度上限阈值y1时,表明第二加热系统已经加热到温度上限值,无需再继续加热,此时进入步骤s415;当检测到第二加热系统的温度小于第二温度上限阈值,第二加热系统继续加热,返回步骤s413继续判断。
188.步骤s415,控制第二加热系统停止加热。
189.第二加热系统停止加热后,进入步骤s416,在第二加热系统不加热的时间段,控制第三加热系统加热。
190.步骤s416,判断第三加热系统的温度是否小于第三温度下限阈值。
191.这里,第三加热系统的温度为对第三加热系统实时检测得到的温度。
192.当检测到第三加热系统c的温度tc小于第三温度下限阈值z2时,表明第三加热系统的温度较低,需要对其进行加热,此时进入步骤s417;当检测到第三加热系统的温度大于或等于第三温度下限阈值时,无需对第三加热系统进行加热,此时进入步骤s423进一步判断第三加热系统的温度是否大于预设温度阈值。
193.步骤s417,控制第三加热系统开始加热。
194.步骤s418,判断第一加热系统的温度是否小于第一温度下限阈值。
195.这里,第一加热系统的温度为对第一加热系统实时检测得到的温度。
196.步骤s418的作用与步骤s413、步骤s405的作用相同,均是判断是否需要控制第一加热系统开始加热。当检测到第一加热系统的温度小于第一温度下限阈值时,表明第一加热系统的温度低于温度下限值,此时进入步骤s406进行加热以升高其温度,避免经过第一加热系统的水未被完全汽化为水蒸气;当检测到第一加热系统的温度大于或等于第一温度下限阈值时,此时第一加热系统的温度能够确保将水完全汽化为水蒸气,继续执行步骤s419。
197.步骤s419,判断第二加热系统的温度是否小于第二温度下限阈值。
198.这里,第二加热系统的温度为对第二加热系统实时检测得到的温度。
199.步骤s419的作用与步骤s411、步骤s407的作用相同,均是判断是否需要控制第二加热系统开始加热。当检测到第二加热系统的温度小于第二温度下限阈值时,表明第二加热系统的温度低于温度下限值,此时返回步骤s410;当检测到第二加热系统的温度大于或等于第二温度下限阈值时,此时第二加热系统的温度能够确保水完全汽化为水蒸气,继续执行步骤s420。
200.步骤s420,判断第三加热系统的温度是否达到第三温度上限阈值。
201.这里,第三加热系统的温度为对第三加热系统实时检测得到的温度。
202.当检测到第三加热系统c的温度tc大于或等于第三温度上限阈值z1时,表明第三加热系统已经加热到温度上限值,无需再继续加热,此时进入步骤s421;当检测到第三加热系统的温度小于第三温度上限阈值,第三加热系统继续加热,返回步骤s418。
203.步骤s421,控制第三加热系统停止加热。
204.步骤s422,判断第三加热系统的温度是否达到预设温度阈值。
205.这里,第三加热系统的温度为对第三加热系统实时检测得到的温度。
206.当检测到第三加热系统c的温度tc大于或等于预设温度阈值z3时,表明第三加热系统的温度足以将水汽化为水蒸气,此时进入步骤s423;当检测到第三加热系统的温度小于预设温度阈值时,表明第三加热系统的温度比较低,无法将水充分的汽化为水蒸气,此时进入步骤s424。
207.步骤s423,控制第二输送系统将水输送至第三加热系统进行汽化,并将得到的水蒸气输送至所述第二加热系统进行再次汽化,以产生用于输出的水蒸气。
208.这里第二输送系统包括第二水泵和第二导气管。第二水泵将水箱中的水输送至第三加热系统进行汽化,第二导气管将第三加热系统汽化得到的水蒸气输送至第二加热系统进行再次汽化。
209.步骤s424,控制第二输送系统停止输送。
210.为了避免经过第三加热系统的水未被完全汽化为水蒸气,当第三加热系统的温度低于预设温度阈值时,控制第二输送系统停止输送,防止第二输送系统持续输送低温的水,导致第三加热系统的温度急剧下降,再次加热所需时间长、造成长时间蒸汽量较小。
211.步骤s425,判断是否停止产生水蒸气。
212.这里,可以根据是否接收到用于停止产生水蒸气的结束指令来确定是否停止产生水蒸气,也可以根据水箱中水量是否充足来确定是否停止产生水蒸气。当接收到结束指令时,或者水箱中剩余水量少于预设水量阈值时,进入步骤s426;当未接收到结束指令时,或者水箱中剩余水量大于或等于预设水量阈值时,返回步骤s402继续产生水蒸气。
213.步骤s426,结束产生水蒸气。
214.结束产生水蒸气执行的操作包括:控制所述第一加热系统、所述第二加热系统和所述第三加热系统停止加热,并控制所述第一输送系统和所述第二输送系统停止输送。
215.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控制方法,在第二加热系统停止加热的间隙,控制第三加热系统加热,在确保不超过控制设备最大加热功率的前提下,同时利用第一加热系统和第三加热系统将水汽化为水蒸气,从而能够增加产生的蒸汽量,并且利用第二加热系统对第一加热系统和第三加热系统汽化后的水蒸气再次汽化,能够确保输出完全汽化的水蒸气,满
足用户利用大蒸汽量熨烫较厚材质或特殊材质的衣服布料的需求,实现大蒸汽量熨烫,提高烫衣效果、缩短烫衣时长。
216.下面,将说明本技术实施例在一个实际的应用场景中的示例性应用。
217.传统挂烫机采用一个主加热器进行加热,在加热过程中,由于导气管较长,水蒸气在出气口的地方容易冷凝,造成喷水,且这种加热方式蒸汽量不够大;结合这些问题已有技术通过采用一个主加热器进行一次加热,在烫头的地方再次进行二次加热,防止水的冷凝,但这种加热方式仍然存在蒸汽量不够大且蒸汽量不稳定的情况。
218.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挂烫机整体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所述挂烫机50包括三个加热系统(主加热系统51、烫头52和蓄热加热系统53),两个水泵(水泵55和水泵56)和一个水箱54。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挂烫机工作过程控制逻辑示意图。
219.当挂烫机50仅采用主加热系统51进行加热时,由于导气管较长,水蒸气到达蒸汽出口容易冷凝,产生水滴,甚至喷水,为解决该问题在蒸汽出口处再加入一个发热器即烫头52,使得水蒸气到达蒸汽出口再进行一次加热,这种方式的挂烫机产生的蒸汽量仍然有限,对于需要更大蒸汽量的衣物材质或者难以处理好的熨烫死角(如:领口,袖口等)仍无法满足需求。
220.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挂烫机50能够产生更大蒸汽量。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加热控制方法的实现流程示意图,该加热控制方法的过程为:烫头52在加热过程中,不同的衣物材质熨烫温度不同,会对烫头52进行控温,当温度到达控温点y1℃,烫头52停止加热,当烫头52温度下降到y2℃,烫头52再次开始加热;利用烫头断开52不加热这段时间对蓄热加热系统53进行加热,经过n次加热,蓄热加热系统53温度到达z1℃,蓄热加热系统53停止加热,水泵56开始抽水,水流流过蓄热加热系统53变为水蒸气,在水泵56抽水流过蓄热加热系统53时,蓄热加热系统53的温度降低,当温度低于z2℃时,蓄热加热系统53恢复加热,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增加整个蒸汽系统的蒸汽量以及提高系统蒸汽的稳定性。
221.其中烫头52的温控范围即y2℃至y1℃范围在110℃至160℃,在实际实现时可以选择120℃至140℃;蓄热加热系统53的温控范围即z2℃至z1℃范围在170℃至230℃,在实际实现时可以选择185℃至200℃。蓄热加热系统53检测温度点z3℃主要用于防止水泵56持续抽水导致蓄热加热系统53的温度急剧下降,再次加热时间长且加热困难,同时造成进水量大,蓄热加热系统53温度低,水未被转化成水蒸气直接排出导致系统滴水,温控范围为110℃至160℃,在实际实现时可以选择120℃至140℃。
222.挂烫机在工作状态中,加热的总功率不能超过最大额定功率,在该功率的限制下,主加热系统和烫头的加热功率有所限制,烫头停止加热后,若主加热系统和蓄热加热系统同时加热,其总加热功率也不能超过最大额定功率。
223.由于烫头加热器加热温度到达温控点就断开加热,水蒸气温度较高,烫头加热器温度下降较慢,会存在一段时间不加热的情况,考虑功率的限制要求,同时为了提高整个系统的蒸汽量,利用烫头加热器断开的时间,加入一个蓄热加热系统,为其进行加热,当其到达一定温度进行抽水,通过蓄热加热系统的加热水变为水蒸气,以此加大整个系统的蒸汽量。
224.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挂烫机整个工作过程中,蓄热加热系统预热好,进行相关大蒸汽量功能显示,在需要大蒸汽量熨烫的时候做到即取即用。整个多加热器的结构与控制逻
辑可用于有蒸汽需求的蒸汽饭煲、衣物护理机、蒸汽拖把等蒸汽类产品,利用该结构可以做到增大蒸汽量以及使蒸汽在整个过程中保持稳定输出。大蒸汽的取用方式可以采用无需按键的智能模式、按键取用模式,可以做到在需要大蒸汽的时候一键开启,且进行按键提示,应用于挂烫机中,可以在烫头手柄的地方安装按键。
225.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多加热器的蒸汽产生结构,蓄热加热系统可以采用一个或者多个加热器构成,基本原则是整个加热系统工作过程中功率不超过最大额定功率;该多加热器蒸汽产生结构,蓄热加热器利用加热间隙使得整个系统在工作过程中的整体加热与泵水逻辑;多加热器结构中的水泵采用电磁泵、直流泵或者其他类型的水泵;烫头与蓄热加热系统的温控可以采用机械温控开关、具有负温度系数(ntc,negetive temperature coefficient)的热敏电阻、热电偶、具有正温度系数(ptc,positive temperature coefficient)的热敏电阻、磁钢等对温度敏感的物体进行检测;该多加热器蒸汽产生结构大蒸汽即取即用的工作模式。
226.基于前述的实施例,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控制装置,该装置包括所包括的各单元、以及各单元所包括的各模块,可以通过计算机设备中的处理器来实现;当然也可通过具体的逻辑电路实现;在实施的过程中,处理器可以为中央处理器(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微处理器(mpu,microprocessor unit)、数字信号处理器(dsp,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或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等。
227.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控制装置的组成结构示意图,所述控制装置应用于能够产生水蒸气的控制设备。如图7所示,所述控制装置700可以包括:
228.第一控制模块701,用于在所述控制设备启动后,基于第一加热系统的温度,控制第一加热系统进行加热;
229.第二控制模块702,用于在所述控制设备启动后,基于第二加热系统的温度,控制第二加热系统进行加热;
230.第三控制模块703,用于在检测到所述控制设备的启动时长达到预设时长阈值的情况下,控制第一输送系统将水输送至所述第一加热系统进行汽化,并将得到的水蒸气输送至所述第二加热系统进行再次汽化,以产生用于输出的水蒸气;
231.第四控制模块704,用于在检测到所述第二加热系统停止加热的情况下,控制第三加热系统开始加热;
232.第五控制模块705,用于在检测到所述第三加热系统的温度达到预设温度阈值的情况下,控制第二输送系统将水输送至所述第三加热系统进行汽化,并将得到的水蒸气输送至所述第二加热系统进行再次汽化,以产生用于输出的水蒸气。
23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控制模块701,还用于:
234.在检测到第一加热系统的温度小于第一温度下限阈值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第一加热系统开始加热;
235.在检测到第一加热系统的温度达到第一温度上限阈值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第一加热系统停止加热。
23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控制模块702,还用于:
237.在检测到第二加热系统的温度小于第二温度下限阈值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第二加热系统开始加热;
238.在检测到第二加热系统的温度达到第二温度下限阈值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第二加热系统停止加热。
23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四控制模块704,还用于:
240.在检测到所述第二加热系统停止加热的情况下,检测第三加热系统的温度;
241.在检测到所述第三加热系统的温度小于第三温度下限阈值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第三加热系统开始加热。
24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五控制模块705,还用于:
243.在检测到所述第三加热系统的温度大于或等于第三温度下限阈值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第三加热系统的温度是否达到所述预设温度阈值;
244.在所述第三加热系统的温度未达到所述预设温度阈值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第二输送系统停止输送。
24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四控制模块704,还用于:
246.检测所述第一加热系统的温度;
247.在检测到所述第一加热系统的温度小于第一温度下限阈值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第一加热系统重新开始加热。
24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四控制模块704,还用于:
249.检测所述第二加热系统的温度;
250.在检测到所述第二加热系统的温度小于第二温度下限阈值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第三加热系统停止加热,并控制所述第二加热系统重新开始加热。
25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四控制模块704,还用于:
252.检测所述第三加热系统的温度;
253.在检测到所述第三加热系统的温度达到第三温度上限阈值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第三加热系统停止加热。
25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控制装置700,还可以包括:
255.确定模块,用于确定是否接收到用于停止产生水蒸气的结束指令;
256.所述第一控制模块701,还用于在接收到所述结束指令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第一加热系统停止加热;
257.所述第二控制模块702,还用于在接收到所述结束指令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第二加热系统停止加热;
258.所述第三控制模块703,还用于在接收到所述结束指令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第一输送系统停止输送;
259.所述第四控制模块704,还用于在接收到所述结束指令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第三加热系统停止加热;
260.所述第五控制模块705,还用于在接收到所述结束指令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第二输送系统停止输送。
26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控制装置700,还可以包括:
262.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水箱的剩余水量;
263.所述第一控制模块701,还用于在检测到水箱的剩余水量小于预设水量阈值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第一加热系统停止加热;
264.所述第二控制模块702,还用于在检测到水箱的剩余水量小于预设水量阈值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第二加热系统停止加热;
265.所述第三控制模块703,还用于在检测到水箱的剩余水量小于预设水量阈值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第一输送系统停止输送;
266.所述第四控制模块704,还用于在检测到水箱的剩余水量小于预设水量阈值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第三加热系统停止加热;
267.所述第五控制模块705,还用于在检测到水箱的剩余水量小于预设水量阈值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第二输送系统停止输送。
268.这里需要指出的是:以上控制装置实施例项的描述,与上述方法描述是类似的,具有同方法实施例相同的有益效果。对于本技术控制装置实施例中未披露的技术细节,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请参照本技术方法实施例的描述而理解。
269.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如果以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上述的控制方法,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也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技术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这样,本技术实施例不限制于任何特定的硬件和软件结合。
270.对应地,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控制设备,包括第一加热系统、第二加热系统、第三加热系统、第一输送系统、第二输送系统、水箱和控制装置;
271.所述第一输送系统,包括第一水泵和第一导气管;所述第一水泵设置于所述水箱内,用于将所述水箱中的水输送至所述第一加热系统进行汽化;所述第一导气管连接所述第一加热系统和所述第二加热系统,用于将所述第一加热系统汽化得到的水蒸气输送至所述第二加热系统进行再次汽化,以产生用于输出的水蒸气;
272.所述第二输送系统,包括第二水泵和第二导气管;所述第二水泵设置于所述水箱内,用于将所述水箱中的水输送至所述第三加热系统进行汽化;所述第二导气管连接所述第三加热系统和所述第二加热系统,用于将所述第三加热系统汽化得到的水蒸气输送至所述第二加热系统进行再次汽化,以产生用于输出的水蒸气;
273.所述控制装置,用于控制所述第一加热系统、所述第二加热系统、所述第三加热系统、所述第一输送系统和所述第二输送系统,实现本技术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控制方法的步骤。
274.对应地,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控制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上述实施例中提供的控制方法中的步骤。
275.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控制设备的组成结构示意图,如图8所示,所述控制设备800至少包括:处理器801、通信接口802和配置为存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介质803,其中:处理器801通常控制所述控制设备800的总体操作。
276.通信接口802可以使控制设备800通过网络与其他终端或服务器通信。
277.存储介质803配置为存储由处理器801可执行的指令和应用,还可以缓存处理器801和控制设备800中各模块待处理或已处理的数据,可以通过闪存(flash)或随机访问存
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实现。
278.对应地,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实施例中提供的控制方法中的步骤。
279.这里需要指出的是:以上存储介质和设备实施例的描述,与上述方法实施例的描述是类似的,具有同方法实施例相似的有益效果。对于本技术存储介质和设备实施例中未披露的技术细节,请参照本技术方法实施例的描述而理解。
280.应理解,说明书通篇中提到的“一个/些实施例”或“一实施例”意味着与实施例有关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包括在本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因此,在整个说明书各处出现的“在一个/些实施例中”或“在一实施例中”未必一定指相同的实施例。此外,这些特定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任意适合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应理解,在本技术的各种实施例中,上述各过程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技术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上述本技术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
281.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
……”
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282.在本技术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设备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以上所描述的设备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外,所显示或讨论的各组成部分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设备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的、机械的或其它形式的。
283.上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既可以位于一个地方,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284.另外,在本技术各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全部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单元分别单独作为一个单元,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硬件加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285.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程序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前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执行包括上述方法实施例的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 only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286.或者,本技术上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也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个产品执行本技术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移动存储设备、rom、磁碟或者光
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287.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技术特征:


1.一种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能够产生水蒸气的控制设备,所述方法包括:在所述控制设备启动后,基于第一加热系统的温度和第二加热系统的温度,分别控制第一加热系统和第二加热系统进行加热;在检测到所述控制设备的启动时长达到预设时长阈值的情况下,控制第一输送系统将水输送至所述第一加热系统进行汽化,并将得到的水蒸气输送至所述第二加热系统进行再次汽化,以产生用于输出的水蒸气;在检测到所述第二加热系统停止加热的情况下,控制第三加热系统开始加热;在检测到所述第三加热系统的温度达到预设温度阈值的情况下,控制第二输送系统将水输送至所述第三加热系统进行汽化,并将得到的水蒸气输送至所述第二加热系统进行再次汽化,以产生用于输出的水蒸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第一加热系统的温度,控制第一加热系统进行加热,包括:在检测到第一加热系统的温度小于第一温度下限阈值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第一加热系统开始加热;在检测到第一加热系统的温度达到第一温度上限阈值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第一加热系统停止加热。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第二加热系统的温度,控制第二加热系统进行加热,包括:在检测到第二加热系统的温度小于第二温度下限阈值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第二加热系统开始加热;在检测到第二加热系统的温度达到第二温度下限阈值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第二加热系统停止加热。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检测到所述第二加热系统停止加热的情况下,控制第三加热系统开始加热,包括:在检测到所述第二加热系统停止加热的情况下,检测第三加热系统的温度;在检测到所述第三加热系统的温度小于第三温度下限阈值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第三加热系统开始加热。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在检测到所述第三加热系统的温度大于或等于第三温度下限阈值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第三加热系统的温度是否达到所述预设温度阈值;在所述第三加热系统的温度未达到所述预设温度阈值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第二输送系统停止输送。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所述第三加热系统开始加热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检测所述第一加热系统的温度;在检测到所述第一加热系统的温度小于第一温度下限阈值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第一加热系统重新开始加热。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所述第三加热系统开始加热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检测所述第二加热系统的温度;在检测到所述第二加热系统的温度小于第二温度下限阈值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第三加热系统停止加热,并控制所述第二加热系统重新开始加热。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所述第三加热系统开始加热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检测所述第三加热系统的温度;在检测到所述第三加热系统的温度达到第三温度上限阈值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第三加热系统停止加热。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确定是否接收到用于停止产生水蒸气的结束指令;在接收到所述结束指令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第一加热系统、所述第二加热系统和所述第三加热系统停止加热,并控制所述第一输送系统和所述第二输送系统停止输送。10.根据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检测水箱的剩余水量;在检测到水箱的剩余水量小于预设水量阈值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第一加热系统、所述第二加热系统和所述第三加热系统停止加热,并控制所述第一输送系统和所述第二输送系统停止输送。11.一种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能够产生水蒸气的控制设备,所述装置包括:第一控制模块,用于在所述控制设备启动后,基于第一加热系统的温度,控制第一加热系统进行加热;第二控制模块,用于在所述控制设备启动后,基于第二加热系统的温度,控制第二加热系统进行加热;第三控制模块,用于在检测到所述控制设备的启动时长达到预设时长阈值的情况下,控制第一输送系统将水输送至所述第一加热系统进行汽化,并将得到的水蒸气输送至所述第二加热系统进行再次汽化,以产生用于输出的水蒸气;第四控制模块,用于在检测到所述第二加热系统停止加热的情况下,控制第三加热系统开始加热;第五控制模块,用于在检测到所述第三加热系统的温度达到预设温度阈值的情况下,控制第二输送系统将水输送至所述第三加热系统进行汽化,并将得到的水蒸气输送至所述第二加热系统进行再次汽化,以产生用于输出的水蒸气。12.一种控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包括:第一加热系统、第二加热系统、第三加热系统、第一输送系统、第二输送系统、水箱和控制装置;所述第一输送系统,包括第一水泵和第一导气管;所述第一水泵设置于所述水箱内,用于将所述水箱中的水输送至所述第一加热系统进行汽化;所述第一导气管连接所述第一加热系统和所述第二加热系统,用于将所述第一加热系统汽化得到的水蒸气输送至所述第二加热系统进行再次汽化,以产生用于输出的水蒸气;所述第二输送系统,包括第二水泵和第二导气管;所述第二水泵设置于所述水箱内,用于将所述水箱中的水输送至所述第三加热系统进行汽化;所述第二导气管连接所述第三加
热系统和所述第二加热系统,用于将所述第三加热系统汽化得到的水蒸气输送至所述第二加热系统进行再次汽化,以产生用于输出的水蒸气;所述控制装置,用于控制所述第一加热系统、所述第二加热系统、所述第三加热系统、所述第一输送系统和所述第二输送系统,实现权利要求1至10任一项所述的控制方法的步骤。13.一种控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包括:处理器;以及存储器,用于存储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中,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10任一项所述的控制方法的步骤。14.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配置为执行上述权利要求1至10任一项所述的控制方法的步骤。

技术总结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应用于能够产生水蒸气的控制设备,所述方法包括:控制设备启动后,基于第一加热系统的温度和第二加热系统的温度,分别控制第一加热系统和第二加热系统进行加热;当启动时长达到预设时长阈值时,控制第一输送系统将水输送至第一加热系统进行汽化,并将得到的水蒸气输送至第二加热系统进行再次汽化;当第二加热系统停止加热时,控制第三加热系统开始加热;当第三加热系统的温度达到预设温度阈值时,控制第二输送系统将水输送至第三加热系统进行汽化,并将得到的水蒸气输送至第二加热系统进行再次汽化,以产生用于输出的水蒸气,如此能够确保输出完全汽化的大蒸汽量的水蒸气。蒸气。蒸气。


技术研发人员:

李小艳 张素凌 刘友文 陈飞帆 汪志钢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广东美的环境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1.06.15

技术公布日:

2022/12/15

本文发布于:2024-09-24 20:26:1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2/3837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系统   所述   温度   阈值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