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级科研条件平台全时开放共享服务的思考与实践

ISSN 1002-4956 CN11-2034/T
实验技术与管理
Experimental Technology and Management
第37卷第12期2020年12月
开放info共享平台Vol.37 No. 12 Dec. 2020
DOI: 10.16791/jki.sjg.2020.12.001
特约专栏一一新时代高校实验实践平台建设(IM
编者按:高校科研条件平台以及公共实验平台是高校开展“双一流”建设、人才培养以及科学研究的重要保 障为此,本期《特约专栏》刊登了清华大学关于校级科研条件平台全时开放服务的思考与实践和西安交通 大学关于大型仪器设备公共平台建设方面的文章,可供广大读者借鉴、参考
校级科研条件平台全时开放共享服务的思考与实践
张姝,黄开胜,江永亨,杨树国
(清华大学实验室管理处,北京100084 )
摘要:科研条件平台是学校创新研究的重要载体,不断提升其使用效率是重要的管理课题。
该文阐述了清华大学校级科研条件平台全时开放共享服务的思路和方案,包括制度保障、用户
培训、用户分级、安全监控、远程指导等方面,并对工作成效进行了总结。在此基础上,对平
台开放服务的定位和需求以及扩大用户独立实验范围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科研条件平台;开放共享服务;全时开放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2-4956(2020)12-0001-05
Thinking and practice on full-time opening and sharing service of university level scientific research supporting platform
ZHANG Shu, HUANG Kaisheng, JIANG Yongheng, YANG Shuguo
(Office of Laboratory Management, Tsinghua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4, China)
Abstract: Scientific research supporting platform is an important carrier of university innovative research, and it is
a substantial management issue to gradually improve its efficiency. The idea and scheme of full-time opening and
sharing service of the university scientific research supporting platform in Tsinghua University are explored upon, the measures of system guarantee, user training, user classification, safety monitoring, remote guidance, etc., are analyzed and the work effect is summarized. On this basis, the positioning and demand of opening and sharing service of the platform and the expansion of user independent experimental scope are also investigated.
Key words: scientific research supporting platform; opening and sharing service; full-time opening
20世纪中期以来,科学技术研究愈来愈呈现出综 合性、复杂性等特征,科学研究工程化已成为一个重 要的发展趋势。特别是近20年来,科学研究在微观、
收稿日期:2020-10-20
基金项目: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十三五”规划课 题(重大项目)(2018SYSZG02 )
作者简介:张姝(1972—),女,山东莱芜,硕士,工程师,主要 研究方向为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科研条件平台、大型仪
器开放共享。
E-mail: ***********************
通信作者:黄开胜(1970—),男,广东丰顺,博士,实验室管理 处处长,主要从事实验室建设和管理研究。
E-mail: ******************** 宏观、复杂系统方面不断拓展,学科交叉融合日益突 出,包括一些社会科学学科在内的研究工作也越来越 依赖于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设备的支 撑3与此同时,我国高校和科研院所拥有的大型科研 仪器设备的数量、种类、价值等大幅度增加,已经成 为提高教育发展水平、突破科学前沿、增强核心技术 竞争力的重要基础。
为提尚仪器设备的利用效率,国家大力推进开放 共享工作,特别是《国务院关于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 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向社会开放的意见》(国发〔2014〕70号)[1]发布以来,
在科技部等部委统筹协调推进下,
实验技术与管理
高校大型仪器设备利用率和开放共享成效取得了明显 提升。我校在推进此项工作中,重点建设科研条件平 台,特别是校级科研条件平台,使其成为资源集中、 职责明确、专业性强的开放共享服务的主要力量,同 时发挥其示范带头作用>3]。迄今为止,校级科研条件 平台布局已基本完成,面临进一步拓展平台建设模式、 提高开放服务水平的任务,其关键是延伸服务时间, 以便使科研支撑服务更灵活、更便捷。国内各高校在 开放共享服务方面进行了相应的探讨,并取得了一定 的实践经验+5]。我校自2018年12月起试行校级科研 条件平台(以下简称“校级平台”)7x 24 h 全时开放 共享服务,2019年7月起全面实施,迄今已有近两年 的时间。本文梳理了我校校级平台实施全时服务的思 路及做法,期望能为持续推进国内高校大型仪器设备 开放共享工作提供参考。
1全时开放服务的现实需求与实施障碍科研平台每周7x 24 h 全时开放共享服务是世界
一流大学的通行做法。我校通过网络调研的形式广泛 了解世界一流大学科研条件平台的开放情况和运行机 制[6_8],并邀请数10位从世界一流大学归国的“青年 千人”逐一进行交流访谈,得到了一个共识,即科研
丁作具有特殊的作息规律,实验室开放服务既有一定 量的需要,又不局限于量的要求,其必要性是存在的。 世界一流大学的校级平台以科研支撑为职责,广泛实 施每周7x 24 h 全时开放共享服务。在科研需求的强力 推动下,我校部分校级平台已自发性地将开放服务时 间向非工作时间延伸,以满足科研和教学的实际需 要。但全面推进7x 24 h 全时开放服务还是面临以下具 体问题。
1
)仪器设备不同,实验技术人员的参与度不一,
很难对仪器设备操作进行统一要求。
如有些仪器设备必须由熟练的技术人员手工操作, 甚至需要多人协同操作,有些实验还非常依赖技术人员 在实验方法上的帮助;而有些仪器设备自动化程度非常 高,操作上基本不需要人工干预等。仪器设备操作要求 不一致给全时开放带来了 一定的闲难。
2) 校级平台实验技术人员数量有限,难以满足全 时开放的需要。
如果延长开放时间,不仅需要增加实验技术人员 数量,同时还要考虑由于延长开放时间而被动增加的 实验场所维护、楼宇安全保障所需的人力等。因此, 缺乏人力投入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全时开放的程度。
3) 需求不足产生额外的平台运行成本。延长开放后,如果非T .作时间前来做实验的需求不足,校级平台持续运行产生的水电气及动力成本、
仪器保养、易损件消耗等将增加平台运行成本,成为 额外负担。
2校级平台全时开放共享服务实施
2.1全时开放共享实施思路及措施
我校7x24 h 全时开放共享服务采取以下思路和 措施。
(1>根据校级平台仪器设备实际需要确定实验技 术人员的介人程度,并以此为依据分类制定开放共享
的具体措施。
(2)按照受训程度对用户进行分级。经过培训并 考核通过的高级用户可以预约所有开放时间段,可以 在非工作时间内独立操作仪器设备,而初级用户只能 在工作时间前来实验室,且只能在技术人员指导下操 作仪器设备。
(3 )大规模开展各级用户的实验技能培训,增加 培训频率,完善各级用户培训体系,丰富培训内容, 严格考核制度,逐步增加高级用户数量,提高非工作 时间的仪器设备使用效率。
(4)安装门禁和监控系统。带有云台的摄像头面 向仪器屏幕,在加强实验室安全防范措施的同时,提 供实验技术人员的远程指导,帮助独立开展实验人员 安全、顺利地使用实验仪器设备。
(5 )制定用户分级管理策略3依托信息化管理系 统,积极提供非工作时间的开放共享服务,引导高级 用户自主预约,自主操作仪器设备。
(6)设置试运行期,探讨全时开放的客观规律, 制定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逐步实现全时开放共享的 常态化。
2.2共享制度体系构建
内容科学、程序严密、配套完善、运行有效的制度
体系是开放共享工作向着正确方向发展的根本保障[9]。 国家在宏观层面上对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发布了相 关的指导性文件。根据这些文件要求,我校从开放共 享管理、实验技术队伍建设、考核奖励等三个方面制
定了《清华大学仪器设备开放共享管理办法》《清华大
学优秀实验技术人员评选办法》《清华大学仪器设备
使用效益评价办法》等12项宏观层面的制度,指导全
校开放共享工作。校级平台则在具体工作中,通过实 践与总结,制定了《校级平台开放服务管理规定》《校 级平台安全运行管理规定》《开放服务技术培训管理 办法》《开放服务收费办法》等多项微观层面的校级平 台运行管理制度。学校还制定了《仪器设备全时开放 管理办法》,并正在研究分级收费制度。不断完善的制 度体系从根本上保障了校级平台7天24 h 全时开放共 享服务的实施。
张姝.等:校级科研条件平台全时开放共享服务的思考与实践3
2.3实验技术队伍建设
实验技术队伍是校级平台的核心力量,承担着校 级平台对外开放服务的重要职责[1°]。稳定、高水平的 实验技术队伍开展高质量开放共享的重要保证[11]。我校一向重视实验技术队伍的建设,设立了专门的人 才系列、编制和标准。为了促进实验技术队伍的长期 发展,提高开放共享服务成效,学校分别设立了优秀 实验技术人员奖、实验室创新基金、大型仪器设备使 用效益奖等,并与职务职级晋升相衔接。为了提高实 验技术队伍专业水平,学校每月举办实验技术业务培 训,通过海外研修计划支持实验技术骨干前往国外进 修访问等。
为进一步提高从事科研测试开放共享服务队伍的 质量,2019年以来,我校启动了实验技术队伍改革工 作,为校级平台专门设置了专职从事开放共享服务7:作的岗位,并按工作量和复杂程度确定岗位数与等级。合同制人员与事业编制采用趋同管理,由学校保证岗 位待遇。这些措施吸引了一大批优秀人才,
使学校的 实验技术队伍向高学历、年轻化发展,同时有效保障 了校级平台实验技术队伍的专业性和稳定性。
2.4用户培训
7x24 h全时开放共享服务需要对仪器设备的使用 者进行有效的安全培训和操作培训。严格的培训是保 障全时开放持续运行的长久之策3高质量、大频率、分层次的培训,一方面向不同层级的用户展示学校优 质的开放服务资源,挖掘、吸引共享服务的潜在需求;另一方面提升用户自身的实验能力,培养高级别资质 的测试用户体,增加独立和部分独立测试用户比重。在此基础上,科研仪器开放使用时间的分配和管理得 到了优化,校级平台实验技术人员操作实验或指导实 验操作的安排和调度趋于适度合理。
经过不断的实践、总结与调整,校级平台建成了 相对完善的培训体系:形式上,线上与线下互为补充;规模上,大班与小班相结合;内容上,基础与资质差 异化授课;流程上,课堂授课、上机实操和资质认定 循序渐进。
2.5用户分级管理
根据测试用户的培训情况、考核成绩、实操能力,校级平台将测试用户按照新用户、初级用户、中级
用 户和高级用户进行等级划分。不同等级用户赋予不同 的预约时间权限3新用户无法直接预约,初级用户只 能预约工作时间内由实验技术人员提供的服务,等级 比较高的用户则可以预约独立测试或部分独立测试,最高级别的用户具有7x24 h全时独立实验的权限。通 过分级授权的方式引导用户充分预约非工作时间的开 放共享服务。
此外,校级平台进一步探索利用价格手段鼓励独 立测试,对其在任何时间段独立测试的收费予以优惠,而非T.作时间实验技术人员辅助进行的测试将收取一 定的辅助测试费用。用户分级和收费管理策略如图1所示。
新用户
不可直接预约
初级用户
可预约
工作日 8:00-17:00
中级用户
可预约
1:作 F18:00-22:00
非 t作 H 8:00-17:00
高级用户
可全时段预约
365 天0:00-24:00
全时段0:00-24:00独立测试
测试费下浮
工作日 8:00-17:00
不收辅助测试费
工作日 17:00-22:00
非工作日8:00-17:00
收取辅助测试费
工作日 22:00-8:00
非工作日17:00-8:00
辅助测试费加倍
图1用户分级和收费管理策略
按照学校要求,校级平台统一使用学校仪器共享 服务系统对开放仪器设备进行有效管理,如用户管理、测试预约、收费结算、机时统计等。在预约权限和收 费标准分级的情况下,学校信息技术中心根据各类用 户的预约类型、跨时段收费标准等,及时升级分级预 约和收费系统,并开发了非工作时间开放服务数据统 计功能等。
2.6全时开放的门禁、安全监控和远程指导
学校为校级平台统一安装了人脸、指纹识别门禁 系统和配套设备,以及高清摄像机和监控系统。一方
面解决安全管理问题,确保只有预约成功的用户才能 按权限进人相关实验区域操作实验;另一方面,借助 该系统,实验両面可以实时远程传送,实现实验技术 人员对实验全过程的远程实时指导和监督,保证实验 安全进行,有效减少值守人员数量和值守时间。疫情 期间,监控系统用于远程指导实验的功能得到了充分 的应用。
2.7试运行期过渡到全时开放
为了使校级平台和各院系能逐步适应全时开放,设置了7个月的试运行期3在试运行期间,为了保障 测试服务安全有效开展,同时为了弥补高级用户人数 不足导致仪器设备利用率下降的问题,学校要求校级 平台将预约测试服务与常规测试进行有机协调,并统 一安排夜间和周末的值守丁作人员。在试运行期间,考虑到非工作时间开放造成的水电气等消耗,特申请 专项经费对校级平台进行补贴。
3校级平台全时开放共享服务的成效与工作思考
通过推进落实校级平台7x24 h 全时开放共享服
4实验技术与管理
全和技术培训,每周向校内外公布培训通知.2019年 内累计培训445场次,培训人数超3万人,其中超过 2 000人获得高级用户资质,可365天全时段预约并独 立上机测试。2020年在疫情防控时期,学校
组织校级 平台及时推出在线培训,平均每周安排11场次,平均 每场次参加培训人员接近1 300人,单场次最多人数 超过1 700人。在线培训使得校外参与人员的规模迅 速增长,远远超过校内人员规模,国内其他科研院所 实验人员也积极参与培训。据不完全统计,参加在线 培训的校外人员数量超过总人数的2/3。参加在线培 训用户人员情况(以生物医学测试中心部分数据为例) 如图2所示。
(臂:个/) 3-27 4-01 5-14 6-17 6-29 7-09 8-20 9-28 10-1310-23 U-03■ ^J  21 21 36 22
81
74 II
60
24
19 7
■ ^
70 78 145 89 102 67
57 105 136 52 75
图2
参加在线培训用户人员情况(以生物医学
测试中心部分数据为例)
从积累的数据看,随着培训人数的增加,仪器利 用率明显提高。以生物医学测试中心为例,2018年 1—6月与2019年1 一
6月相比,2019年测试机时数增
长24.8%,测试样品数增长43.2%。生物医学测试中 心2018年上半年与2019年上半年开放共享工作量如 图3所示。
25 000
20 000
15 000
10 000
5 000
"
一月 二月 三月 四月 五月 六月 ■ 2018年机时年机时_ 2018年样品数《2019年样品数机时单位/h
样品数单位/个
图3 生物医学测试中心2018年上半年与2019年
上半年开放共享工作量
3.2开展全时开放共享服务工作的再认识
(1 )理念转变。校级平台是学科覆盖全面、科研
务,进一步方便了测试用户的科研工作,提高了服务 感受,满足了特殊需求,保障了重点项S 的实施。3.1全时开放服务的成效
3.1.1非工作时间机时数大幅增加,有力保障了科研
项目的进行
2019年,校级平台非工作时间机时数超过22万h , 测试人员数量6万余人次,测试收费超过2 560万 元。2019年校级平台非工作时间开放服务情况如表I  所示。
表1 2019年校级平台非工作时间开放服务情况
统计时间
非工作时间测试
总时长/h 非T 作时间测试 总人次/人培训-场数/次
校内
校外
校内
校外
1—8月135 192.319715.433 165  4 157177
9月13 651.8  2 625.35 0437266810月12 404.5  3 085.1  4 4306765711月13 428.1  2 802.3  4 8726886312月14 092.3
3 019.0
5 53985080小计188 769.031 247.1
53 049
7 097
445校内外合计
220 016.1
6 0146
445
全时开放为学校科研T 作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如 我校电磁实验中心配合工信部、中国移动完成了 5大 厂商各型号产品入网测试和移动集中采购测试,
微波暗室24 h 运转,原计划2个月的测试任务,1个 月内得以完成,加快了 5G 商用进程。北京地区急性 脑血管病发病监测研究项目针对我校社区开展心脑血 管疾病高危人前瞻性筛查和干预研究,教职工正常 工作时间无法参与实验,磁共振影像中心依托7x24 h  开放共享服务的支持,顺利完成了项目。药学院廖学 斌团队下午4点送样进行流式多分析,样本为人源
T 淋巴细胞,实验目的为探索小分子对T 细胞功能的
影响,添加刺激后按照时间点监测丨FN-r、Granzyme B 、 C D 107A 的表达情况,中心在样本刺激时间有效范围 内,连夜完成了实验。2020年新冠疫情防控期间,蛋 白质研究技术中心的T .作人员在春节和寒假期间连日 奋战,发挥仪器设施和技术优势,快速高效地支撑了 校内外科研W 队对新冠病毒的相关研究,为理解病毒 与受体的相互作用,开发性抗体药物以及疫苗的 设计奠定了坚实基础。其中,王新泉、张林琦团队就 是在这样的支持下于2020年3月在Mi/wre 上发表论 文揭示了新冠病毒侵染细胞的结构基础。
3.1.2 广泛开展实验技能培训,为非工作时间仪器开
放共享奠定良好基础
2019年以来,学校组织校级平台开展测试用户安
o
o o o
o
o o
o o
o
86420864
2 1
-<1、5
张咮,等:校级科研条件平台全时开放共享服务的思考y实践5
资源集中、仪器设备尖端、实验技术队伍专业且水平 先进的科研公共支撑的机构,可以满足绝大部分师生 的共性需求校级平台提供开放服务,有别于分散设 备在满足本课题组需求前提下开放共享的基本思路,带来了从“自己实验室做不了的才去平台那里做”到“平台做不了的才在自己实验室做”的理念转变。校级平台在相对集中的空间放置更多的设备并开展全时 服务,吸引不同背景的用户在这里进行学
术上的交流 和思想上的碰撞,为年轻科研T.作者提供快速起步的 科研配套资源。相对集中的空间和资源、便利的设施 和条件保障,使整个校园更加节能、安全。通过7x24 h 全时开放共享服务,进•步发现科研实验的需求具有 很强的个性化和即时性,非工作时间的服务不可或缺,而校级平台的服务模式和运转效率恰好能够满足这种 需求。同时,需求牵引服务和服务引导需求是并行不 悖的,现实需求和潜在需求都值得重视。
(2 )扩大用户独立实验范围。7x24 h全时开放共 享服务意味着开放服务时间的大幅延长,而每个服务 人员的服务时间是有限的,而且每个平台的岗位数M 也是有限的,只有扩大用户独立实验范围才可能解决 这一矛盾。此外,实验用户基本上以学生为主,通过 分级培训让更多的学生具有相应的独立实验能力,这 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调研发现,国外一流 大学也有安排用户独立实验的经验。因此,设计好培 训体系和方案,将重点从开展一般性实验转移到有效 培训和做好重点实验设计和关键服务上来。因此,逐 步扩大用户独立实验范_是7x24 h全时开放共享服 务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手段。
(3 )开展调研,依靠校级平台推进全时开放服务。校级平台>24h全时开放共享服务是一项具有挑战 性的工作,面临需求是否旺盛、条件是否齐备、负荷 能否承受等一系列问题因此,需要开展全方位的深 人调研,掌握真实的情况,才能提出具有针对性的 解决方案。在推行7x24 h全时开放服务的过程中,关于远程指导、用户分级、收费分类等做法都是由 校级平台提出并共同讨论确定的:学校指导校级平 台在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予以总结提炼,并形成政策因此,校级平台是开放共享T作的基础,只有依靠校
级平台才能将7x24 h全时开放共享服务落到实处,
成为常态。
4结语
本文分析了高校科研条件平台的T.作规律和特 点,结合我校校级科研条件平台7x24 h全时开放共享
服务运行经验,认为制度体系是全时开放共享服务顺
利运行的根本保障,实验技术队伍、用户培训与分级
管理、远程指导系统、信息服务平台是必要的支撑,
提高独立实验的比重是提升开放共享服务效率的重要
方向,校级平台是7x24 h全时开放共享服务的基础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国务院.关于国家i大科研®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向社会
开放的意见:国发〔20M〕7〇号[Z].2〇M.
[2]黄开胜,江永亨,杨树国,等.科研条件平台规划与运行模
式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8, 35(1): 1-7.
[3] 黄开胜.江永亨.杨树H,等.高校仪器设备开放共亨的动
力.粘滞力及对策分析[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9, 36(4>: 1-4. [4]吴炎,刘扬,蓝闽波,等.全时开放大型仪器三级rt•享平台
的构建思路与实践[•!].实验技术与管理,2015,32(1>:9-12.
[5]冯倩倩,连佳欢.:K文娟.等.公共科研爭台全时开放服务
实践与制度建设[•!].实验技术与管理,2020, 37(6): 250-253. [6]王晋,杨景涛.刘瑞,等.欧美等发达国家科研基础设施与
大型仪器平台的违设与启示[■)].中国科技资源导刊,2019(1):
20-26.
[7]黄开胜.杨树国,江永亨.等,清华大学与美国著名高校仪
器共享平台的调研比较[■!].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8, 37(9):
319-323.
[8] «璐,李泽霞,丨郅媛,等,国外大型科研仪器设备共享
措施研究及启水[J].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2019(5):
524-533.
[9]齐卫平.中国特社会主义制度体系:框架建构和结构层次
[J].思想理论教育,2020(3): 04-09.
[10]韩玉刚.加强技术支撑队伍建设.推动仪器设备开放共享,
为科研人员打造良好的科技创新条件m.分析测试技术与仪
器,2020(2): 43-46.
[11]郭婷.江永亨,杨树国,等.强化激励机制稳定高水平实验
技术队伍I 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20, 39(8): 254-257.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12:31:1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2/38009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开放   平台   实验   服务   校级   共享   用户   科研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