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市滨海湿地资源保护与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措施

莆田市滨海湿地资源保护与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措施
林淑爱
(莆田市林业科技试验中心,福建莆田351100)
摘要:该文在介绍莆田市滨海湿地资源概况、分析目前滨海湿地资源保护与利用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保护管理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滨海湿地;存在问题;保护对策;莆田市
中图分类号X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7731(2014)19-57-03
鼠尾粟
滨海湿地是指位于海陆交汇带,相对独立陆地和海洋的具有多功能生态系统的特殊过渡区带,陆缘含60%以上湿生植被区、水缘海平面以下6m的近海区域,包括陆上与外流江河流域中自然或人工、咸水或淡水的所有富水区域。作为重要的湿地类型,滨海湿地既蕴藏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又具有独特的生态效应,是地球上生产力最高、生物多样性最丰富、最具保护价值的生态系统之一。
莆田市位于福建东南沿海,大陆岸线总长271.57km,主要入海河流有木兰溪、秋芦溪和枫慈溪等。在溪、海的交汇作用下,莆田市滨海湿地资源丰富而独特,是福建省滨海湿地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地区
之一。但是由于沿海区域持续增强的人类活动,正显著改变着滨海湿地的自然格局,其自然演替规律逐步被打破,自然湿地面积显著减少,水体污染加剧,生态功能与生物多样性降低甚至丧失。在加快莆田沿海地区跨越发展的大背景下,如何协调经济社会发展与湿地保护管理工作,已成为建设美丽莆田的一个重要而迫切的课题。
1莆田市滨海湿地资源概况
1.1滨海湿地概况莆田市拥有兴化湾(南岸部分)、湄洲湾(北岸部分)和平海湾三大湾,滨海湿地资源丰富。据2010-2011年福建省湿地调查统计结果,莆田市共有滨海湿地面积7.48万hm2,占全市湿地面积的91.4%,主要包括近海与海岸湿地、人工湿地两大类。
1.1.1近海与海岸湿地莆田市近海与海岸湿地共有6.52万hm2,占滨海湿地面积的87.2%,包括浅海水域、岩石海岸、沙石海滩、淤泥质海滩、河口水域、红树林共6个湿地型。其中,浅海水域3.35万hm2,占滨海湿地面积的44.8%;淤泥质海滩
2.81万hm2,占滨海湿地面积的37.6%。淤泥质海滩主要分布在莆田市兴化湾,面积达2.39万hm2,占全市滨海湿地湿地的32.0%,为全省最大。
1.1.2人工湿地莆田市滨海湿地区域内共有人工湿地0.96万hm2,占全市近海与海岸湿地面积的1
2.8%。其中,水产养殖场0.81万hm2,占滨海湿地面积的10.8%;盐田
0.15万hm2,占滨海湿地面积的2.0%。
1.2主要的生物资源
1.2.1植物资源莆田市滨海湿地湿地中有维管束植物40科185属210种,其中蕨类植物3科3属6种,裸子植物1科1属1种,被子植物45科185属287种。被子植物中,双子叶植物35科129属177种,单子叶植物10科56属110种。由于特殊的立地条件,滨海湿地植被种类组成相对简单,主要有盐生植被、沙生植被和红树植被。其中,盐生植物主要有芦苇、短叶茳芏、盐地鼠尾粟、南方碱蓬、互花米草等;沙生植物主要有厚藤、海边月见草、老鼠艻、甜根子草、矮生苔草等;红树植物包括红树和半红树植物,主要有秋茄、苦郎树和苦槛蓝等。
1.2.2动物资源莆田市滨海湿地鱼类共21目54科323种,其中海洋鱼类13目37科236种、淡水鱼类(含河口鱼类及洄游鱼类)8目19科87种;两栖类1目3科7种,爬行类3目7科18种,鸟类19目52科396种,兽类5目9科15种。莆田市滨海湿地位于全球候鸟迁徙路线的东亚-澳大利亚迁徙的路线上,鸟类资源特别是候鸟资源十分丰富,共调查发现鸟类12目21科近100种。其中,列入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有黑脸琵鹭(Platalea minor)、黄嘴白鹭(Egretta eulophores)、苍鹰(Ardea cinerea)、褐翅鸭鹃(Centropus sinensin)等鸟类12种;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名单中的鸟类10种,其中极危物种(CR)
1种,濒危物种(EN)6种,易危种(VU)4种;列入“中日候鸟保护协定”的候鸟保护鸟类79种、“中澳候鸟保护协定”种鸟类30种。每年在莆田市滨海湿地越冬的黑脸琵鹭约30只、南迁北迁停歇的数量约150只(主要在兴化湾南岸滨海湿地);越冬的黑嘴(Larus s aundersi)800多只、环颈鸻(Charadrius alexandrinus)3200多只、白腰杓鹬(Numenius arquala)1100多只、黑腹滨鹬(Calidris alpina)15000多只,是全
作者简介:林淑爱(1965-),女,福建莆田人,助理工程师,从事林业工作。收稿日期:2014-09-28
球性濒危鸟类迁徙途中的重要通道和栖息地,多项指标
达到国际重要湿地标准。此外,兴化湾涵江哆头淤泥质
海滩还是福建省著名的蛏苗繁殖与生产基地。
2滨海湿地保护与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围垦造陆导致滨海自然湿地面积迅速减少莆田市人多地少,经济发展迅速,可供生产建设开发利用的土地
资源与建设需求之间的矛盾十分突出。因此,围垦成为
解决土地资源的重要手段,面积急速缩减,已成为滨海自
然湿地保护面临的最大威胁。从最初改造利用滨海湿地
作为盐田,到后来围垦作为水产养殖、工业园区、港口和
城镇建设等,对滨海湿地的各种开发利用活动一直在持
续进行,而且随着人口持续增长和土地资源日益紧缺,开
发利用滨海湿地的强度日益加大。如建设东峤盐场,围
垦面积达到0.26万hm2;建设后海养殖场,围垦面积达到0.15万hm2;而当前的莆田环兴化湾南岸建设规划,计划围海造陆面积更是多达0.46万hm2。通过围垦向社会提
供可使用的土地资源,促进了沿海经济社会的发展,但却
也不可避免地导致了滨海自然湿地面积迅速减少,特别
是淤泥质海滩急剧减少。调查发现,生境破坏对黑脸琵
鹭、黑嘴鸥、黑腹滨鹬等珍稀濒危候鸟造成严重威胁,其
他候鸟数量也呈下降趋势。
2.2湿地水污染仍较严重水环境污染是莆田沿海地区当前最为突出的环境问题。污染源主要包括陆地污染源和海上污染源,陆地污染源包括工业、农业、生活污水和经河流输入湿地的污染物;海上污染源包括海上船舶污染源和水产养殖污染源等。各类污染物主要包括COD、重金属、石油烃、无机营养盐、农药等。随着莆田地区人口密度日益增加和经济迅速发展,来自于沿海地区工业、农业种植、山地开发和城乡居民生活的各类陆源污染物最终通过河流输送到滨海河口、海湾、浅海水域,与海上污染源相互叠加,导致滨海湿地水质污染仍较严重。据《2012年莆田市海洋环境公告》,2012年木兰溪所携带的污染物入海总量达32983t,5个重点陆源入海排污口主要污染物年入海总量约4678t,受赤潮灾害的影响,鲍鱼直接经济损失1.56亿元。重金属、有机物质及营养盐在沿海沉积物中聚集并随沉积物运移,产生二次污染,并通过食物链污染危及生物资源和人类健康安全。
2.3生物资源被过度利用过度捕捞,特别是滥捕亲鱼、幼鱼,严重影响了资源的自然补充,造成渔业资源逐渐衰退,经济鱼类捕捞量日益减少,部分野生鱼类已经在近海消失。潮间带可利用贝类、沙蚕、蟹类、虾类等经济动物采收利用管控乏力,繁殖季节采收和过量采收使得种类减少和种密度锐减,同时造成以此为主要食源的迁徙鸟类食量不足。以大黄鱼、小黄鱼、鳗鲡为例,莆田市近海资源现在已基本枯竭。20世纪50年代初期,蒲田市兴化湾滩涂遍布红树林,但后来由于大规模的围垦开发和人工养殖,导致天然红树林绝迹,使许多生物失去赖以栖息场所和繁殖地,生物多样性下降。
2.4缺乏统一管理协调机构湿地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管理涉及的主管部门很多,有水利、海洋与渔业、农业、林业、交通运输、土地管理、环境保护等部门。由于缺乏统一协调管理机构,条块分割,权责不清,给湿地统一高效管理工作造成了一定的困难,未能形成信息共享、联合行动、分工协作的高效保护管理机制。
3加强对滨海湿地保护的对策措施
3.1加强滨海湿地保护宣传工作过去人们常常认为滨海湿地特别是潮间带滩涂就是荒地,围垦开发理所当然,对滨海湿地系统重要性认识不足,加之受到各种利益的驱动,使得不少围垦工程建设可能带来的生态环境破坏问题被忽视。因此,各级与湿地保护管理相关的部门,要充分利用开展湿地日、水周、爱鸟周、环境日等宣传活动,从维护生态安全和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大局出发,大力宣传保护湿地的重要性与紧迫性,提高全社会保护湿地的意识。
3.2健全湿地保护管理机构,建立湿地保护管理的协调机制健全湿地管理机构,建立湿地保护管理的协调机制是湿地保护和利用发展目标能否顺利实现的关键。湿地特别是滨海湿地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管理涉及多个政府部门,关系到地方政府、部门、众等各方利益,这就需要由各级政府建立健全湿地管理机构。具体可参照国务院机构改革“三定”方案,核编成立各级政府湿地管理办公室,作为各级政府湿地保护管理常设机构,协调地方各个部门和社会各方之间的关系,建立“政府主导,部门齐抓共管、全社会共同参与”的保护管理机制,以推动滨海湿地保护工作的顺利开展。
3.3科学制定滨海湿地开发利用规划由于莆田市人口密集,面积小,土地资源紧缺,滨海湿地一直作为重要的后备土地资源被持续开发利用。因此,在确保莆田市“以港兴市、产业强市”发展战略计划落实的同时,要做到科学确定围垦造陆布局和各个围垦造陆的规模,既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土地资源的需求,又保证滨海湿地自然生态系统自然演替过程的可持续性,合理兼顾滨海典型湿地保护、候鸟等物种保护的生态需求,将各种人类活动对整个生态系统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特别是要避免滨海湿地开发的随意性、盲目性和短期功利性,充分考虑多个围垦造陆工程对滨海生态环境的叠加不利影响。
3.4加强滨海湿地水污染综合治理一是加强对沿海地区工业污染、农业面源污染及生活污染等治理;二是加强木兰溪、秋芦溪等主要入海溪流流域、河口及陆域排污口的监控管理;三是加强莆田南北洋平原地区(下转67页)
20卷19期
应勤检查,发现萎蔫现象要及时除芽、摘叶。待插条生根
后,萌芽长到10cm左右时,选留1个强壮枝条用于培养主
干,多余的枝芽全部剪除。如发现有萎芽现象,可摘除1~ 2片叶子,或摘除主芽,保留副芽,促使其长成主干。生长期间,枝叶过密时,要及时去除主干的萌芽,保证养分集
中于主干,以培育壮苗。
3.3施肥法桐生长迅速,生长旺期需肥量较大,准确掌握施肥时间和施肥量,是培养壮苗的关键。法桐扦插苗的生长旺期在6~8月。这一时期要供足肥料。肥料以氮肥、磷肥为主,可分3次施入,每次施肥量以40kg/667m2为宜。施后大水灌透。9月份以后,生长渐慢,此时要停止施肥,否则会导致秋稍伸长,冬天易形成冻梢。
3.4病虫害防治近年来,由于法桐栽植量迅速扩增,病虫害也日趋多发,特别是法桐网蝽和美国白蛾的侵袭,给法桐幼苗的培育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3.4.1网蝽防治法桐网蝽属半翅目,网蝽科,网蝽属,以若虫和成虫刺吸叶片汁液为害,受害叶片正面形成许多密集的白斑点,背面有锈斑点,使叶片失绿发黄,从而抑制植物叶片的光合作用,影响植株正常生长,轻者叶片发黄,重者叶片脱落。该虫在淮北地区1a繁殖4~5代,世代重叠现象严重,成虫能在-12℃存活,繁殖能力很强。
化学防治:以内吸剂全株喷雾为主,可选用10%
蚍虫啉可湿性粉剂,兑水1000倍进行喷雾,每隔7d左右喷1次,连续喷3次。也可选用40%氧化乐果800倍液进行喷雾,间隔7~10d,连喷2次。
3.4.2美国白蛾防治美国白蛾是杂食性害虫,幼虫取食叶片进行危害,危害较轻时影响树木生长,严重时造成树木死亡。淮北地区此虫1a可发生3代,世代重叠现象严重。该虫孵化以后,在取食之前就吐丝结网。低龄幼虫聚于叶片上,吐丝做网幕,在网内取食叶肉,受害叶片仅留叶脉呈白膜状。5龄以后进入暴食阶段,且分散危害。当被害树上的叶片被吃光后,幼虫就会顺树干而下,转移危害。
防治方法:在幼虫扩散为害之前,人工剪除幕网并及时销毁,幼虫扩散之后,采用化学防治。具体为:用5%氯氰菊酯乳油500倍液或1.8%阿维菌素1500倍液或90%晶体800倍液进行地面上立体式喷雾,全株防治。
3.4.3白粉病防治白粉病主要危害叶片,新梢,也可危害芽。受害部位表层覆盖一层白粉,初为白小圆斑,后逐渐扩大,导致叶片皱缩、纵卷,发病严重时,在白的粉层中形成黄小点,后又变成黑褐,导致叶片枯萎提前脱落。
防治方法:在展叶初期普遍喷施代森锰锌进行预防;发病后,可用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对叶片进行喷雾防治,每隔10d喷施1次,连续2~3次。(责编:徐焕斗)
(上接58页)河道疏浚,开展针对性生态修复;四是在浅海水域要严格控制养殖规模,在围垦养殖区域提升改进水产养殖方式,减少养殖业带来的污染;五是沿海各种产业园区的定位和布局要充分考虑
与沿海生态空间布局的关系,提高沿海地区产业项目环境准入标准,严格控制高污染产业发展,特别要警惕从经济先进地区产业转移带来的污染转移。
3.5建设滨海湿地保护网络体系在开展莆田市滨海湿地资源调查监测、分析其生物多样性分布和自然演替规律的基础上,确定必须保护和保留的沿海自然生态空间。对木兰溪和秋芦溪等重要河口湿地、湄洲湾等重要鸟类栖息地、平海湾等重要渔业水域等重要自然生态空间,通过建立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海洋特别保护区、湿地保护小区等方式开展针对性保护,形成较为完整的滨海自然湿地保护网络体系,并提高各种保护形式的保护能力,以有效保护滨海湿地生物多样性。对各垦区的布局,在对围垦形成土地中的生态用地使用中,充分考虑自然生态系统的完整性,重视生态廊道建设,缓解滨海生态破碎化趋势。
3.6加强珍稀濒危候鸟针对性的保护莆田市滨海湿地是黑脸琵鹭、黑嘴鸥、黑腹滨鹬等珍稀濒危候鸟重要的栖息地和迁徙中转地,保护这些物种及其栖息地既是福建省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我国作为《生物多样性公约》、中日和中澳《保护候鸟及其栖息环境的协定》等国际公约签约国必须履行的国际责任和义务。因此,莆田市滨海湿地特别是兴化湾木兰溪、秋芦溪河口、淤泥质海滩等珍稀濒危候鸟重要栖息地的湿地开发利用,必须充分考虑这些物种的生存繁衍需求,加强对其必需栖息地的保留和保护,或在必须开发利用的情况下提出科学的生境替代方案。
参考文献
[1]陆健健.中国湿地分类[J].环境导报,1996(1);1-2.
[2]徐东霞,章光新.人类活动对中国滨海湿地的影响及其保护对策[J].湿地科学,2007,5(3):282-288.
[3]陈加兵,郑达贤,黄发明.福建省滨海湿地持续利用研究[J].台湾海峡,2006,25(1)83-87.
[4](澳)马克∙巴特.福建省沿海水鸟调查报告[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7,6:9-11.
[5]金杰锋,刘伯锋,余希,等.福建省兴化湾黑脸琵鹭的越冬及迁徙[J].动物学杂志,2009,44(1):47-52.(责编:张宏民)
孙伟宗淮北地区法桐扦插繁育技术要点67

本文发布于:2024-09-23 09:29:0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2/37800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滨海   保护   莆田市   叶片   资源   围垦   生态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