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洗检验工艺

碱洗(煮)工艺
目的:针对炉内垢层表面的油垢及一些碱溶性沉积物(如硅酸盐垢),经过碱洗(煮),使水垢转型或疏松,并改善表面的润湿性。
1、碱洗液的配制,有如下三种配方,可选其一种。
(1)磷酸盐碱洗液:
Na3PO4·12H2O 0.5%
Na2HPO4:0.1~0.2%
(2)磷酸盐、烧碱碱洗液:
Na3PO4·12H2O 0.5%~1.0%
NaOH 0.2%
(3)纯碱、烧碱碱洗液
Na2CO30.3%~0.5%
NaOH 0.2%
注:为改善被洗表面的润湿性,提高除油效果,可向碱液中加0.05%的润湿剂。
2、碱洗温度和碱洗时间
温度一般控制在80~90℃
时间一般为6——12小时(视情况最长可至24小时)
3、碱洗流速
升温和配制碱液时,保持管道流速0.2~0.5m/s,然后可以静止浸泡一段时间。再循环后排放。
4、碱煮:
碱洗在静态条件下进行称碱煮。
(1)按上述配方配配制碱液
(2)锅炉气压5小时内升至额定工作压力的1/2时,维持36~48小时。当碱液浓度下降至锅水碱度低于45mmol/L,PO43-浓度小于1000mg/L,应补加碱剂至开始碱度。
(3)碱煮后,当碱液温度降至70℃左右时,可将废液全部排出。
(4)检查碱煮效果,清理沉积物,并进行水冲洗
酸洗工艺:
一、工艺条件:
(一)酸洗前应做好如下准备工作:
1、冲洗并清理锅内泥垢。
2、检查水在受热面上的覆盖率和厚度:覆盖率在80%以上,且厚度不小于0.5mm时,方可采取酸洗。
3、检查锅炉腐蚀、过烧情况,采取必要的防漏措施。
4、分析垢样,制定相应酸洗措施。
5、对有代表性的垢样做溶垢试验,以确定酸洗的时间,酸洗液的浓度和温度。
6、了解掌握所采用酸的浓度及缓冲剂的牌号和性能。
7、卸下锅炉的安全阀,压力表及铜质部件,避免损坏和腐蚀。
8、备好酸泵,导管及其他相关部件,完备相关监测检验设施。
(二)酸洗液浓度的确定按下表确定。
不同水垢厚度应选择的酸液浓度。
(三)酸洗时间:一般为6~10小时,水垢过厚应适当延长,但不超过12小时。
(四)酸洗温度控制范围:40~60℃之间
(五)监测时段:初期每隔30分钟测定一次酸洗液浓度,后期应每15分钟化验一次。两次化验的酸液浓度差<0.2%时,酸洗结束。
(六)缓蚀剂的用量:
W=K·V·A%
W——纯度为100%的缓蚀剂用量
K——缓蚀剂过量系数,一般取1.2
A%——酸液中缓蚀剂的百分比浓度,一般为0.2~0.6%
V——需配制的酸洗液量
(七)酸液流速:一般在0.1~0.5m/s
二、动态酸洗过程:
(一)根据锅炉的结构和炉型,确定采用单循环回路或多循环回路。确定的原则如下:
1、保证酸洗的各个部位酸洗液流速均匀。
2、不造成酸洗的某一区域滞流。
(二)为确保酸洗均匀,可在大经管采取人为缩小流通截面的措施。
(三)按:酸箱→酸泵→锅炉下联箱→上升管→锅筒(汽包)酸箱,连接相关管道、阀门、泵、流量计,清洗液箱、安装温度计,并接通动力电流。
(四)检查酸洗回路中的人孔,手孔及相关阀门是否安装。
(五)计算确定所需酸洗液的量。
(六)根据对具有代表性的垢样厚度测定、定性分析和溶垢试验,确定所需酸洗液的浓度,并计算出用于配制的酸量。
(七)对于含有较多硅酸盐的垢,应在盐酸清洗液中加入浓度为0.5%的NaF。
(八)计算确定缓蚀剂用量。
(九)在酸箱内配制所需的酸洗液
1、启动酸泵,将酸箱内溶液循环搅拌,达到浓度均匀。
2、若条件许可,则可用蒸汽将酸洗液加热至所需温度。
(十)酸洗液配制完毕,应复核其浓度是否符合要求。若误差超出许可范围,应进行调整。
(十一)再次检查酸洗系统,若正确无误,方可开启相关阀门,启动酸泵,开始清洗。
(十二)调整流量调节门,使酸洗液流量达到指定值。
(十三)按规定对酸洗液进行监督,当酸洗液的浓度低于要求时,应补加酸。
(十四)不定时对系统进行检查,及时处理泄漏和其它问题。
(十五)若酸液浓度趋于稳定(两次测定差值<0.2%)则酸洗过程可告结束。
(十六)循环酸洗时间最长不得超过12小时。
(十七)循环酸洗结束即刻停泵,排除锅炉内酸液,立即进入下一工序操作。
三、静态酸洗工艺过程:
(一)关闭相关的人孔、手孔、检查孔及各阀门。
(二)用耐酸胶管与排污管出口连接,作为进酸管道。
(三)确定酸洗液的需要量。
(四)根据垢样的测定和分析试验,确定酸洗液的浓度及需用的水、酸、缓蚀剂和其它添加剂的量。
(五)在酸箱内配制符合要求的酸洗液。
(六)酸箱内酸洗液要搅拌均匀,有条件的可加热到所需温度。
(七)复核酸洗液的浓度,若不符合要求应调整到要求的浓度。
(八)人工注酸时,应高架酸箱和进酸管道。进酸管道应高架至锅炉最低安全水位线以上,联接进酸漏斗,利用位差从锅炉下部进酸。
(九)用泵进酸时,将耐酸泵与进酸管边和酸箱相连接,并在管路上装设必须的阀门。
(十)酸液注入量以最低安全水位线为准。
(十一)全部进酸时间不得超过30分钟。
(十二)进酸完毕,关闭锅炉与酸泵之间的隔离阀门。
(十三)有条件的可维持锅内酸液在要求的温度范围内。
(十四)定期对酸液化验,当两次化验浓度差<0.2%时,酸洗即可结束,并转入下一工序的操作。
漂洗工艺:
一、前提条件:退酸水冲洗后,有二次锈蚀产生时,需进行漂洗。
二、目的:清除二次锈蚀,为确保钝化质量创造条件。
三、漂洗液的配制:采用HCL浓度为0.6%的酸液,加缓蚀剂配制足量的漂洗液。
四、测定锅炉出口漂洗液中的铁离子含量小于300mg/L时,则漂洗完成,若经过一定时间漂洗,铁离子含量仍超过300mg/L,应用热的除氧水更换部分漂洗液,继续进行漂洗。直至漂洗液中铁离子含量小于300mg/L。
水冲洗工艺:
酸洗缓蚀剂
(一)碱洗后的冲洗工艺:
目的:清除残留碱液,降低被清洗面的PH值。
1、采用清水进行冲洗或采用PH<9的循环清水冲洗,以便节约用水。
2、保证流速尽可能高。
3、冲洗后,冲洗液PH≤8.4(采用PH<9的循环清水时,PH ≯9)
(二)酸洗后的冲洗工艺:
目的:清除被清洗面的残留酸,提高PH值,酸洗结束应立即进行水冲洗。
1、最好采用除氧清水对被清洗的金属表面进行冲洗。
2、清洗水不得循环使用。
3、清洗要迅速,水流速度尽可能要快。
4、冲洗时间越短越好。
5、当冲洗水PH在4~4.5,Fe2++Fe3+<50mg/L时,且无悬浮杂质,水冲洗方可结束。
6、冲洗结束后,立即进行钝化处理。
(三)钝化后的冲洗工艺:
目的:清除残留碱和杂物。打开排污阀门,开启给水泵,大流量冲洗至冲洗水清澈为止。
钝化工艺:
目的:使金属表面形成保护膜,防止在大气中腐蚀。同时彻底消除残留在锅炉各部位的酸液。
1、药剂的配制及工艺条件:
①NaNO2钝化:②Na3PO4·12H2O钝化
NaNO2:1~2% Na3PO4·12H2O:2~3%
PH值:10~12(用NaOH调整PH值)PH值:10~12(用NaOH调整PH值)
温度:55~65℃温度:20~80℃
时间:4~6小时时间:6~10小时
流速:0.1~0.3m/s(或静泡)流速:0.1~0.3m/s(或静泡)注:NaNO2钝化效果好,但污染
Na3PO4·12H2O钝化效果较差,但无污染。
准钝化工艺:
若酸洗后要立即投用运行,则可进行纯碱处理:向炉内加入Na2CO3,但保持PH≮12,碱度不低于20mg/L,并增加锅炉的排污率。
化学监督工艺:
一、化学监督任务:
(一)在碱洗工艺中对碱洗液碱度的测点。
(二)碱洗后水冲洗,对冲洗终点PH值的测定。
(三)酸洗过程中对酸洗液酸度的测定,以及酸洗终点的判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14:29:5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2/37700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洗液   浓度   冲洗   锅炉   进行   相关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