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岩铜矿

第一节斑岩铜矿的含义及特征
斑岩铜矿床(porphyry copper deposits)通常是指与具有斑状结构的花岗岩类侵入体共生的浸染状、细脉浸染状和细脉状铜和钼—铜组分的富集体。ИГ.帕夫洛娃提出了可以与其它内生矿床相区别的斑岩铜矿床10大特征:
(1)具网状细脉浸染成矿特征;
(2)主要金属矿物(黄铁矿、磁铁矿、黄铜矿、辉铜矿,在有些矿床中为斑铜矿、硫砷铜矿和挥铜矿)和与其伴生的非金属矿物(石英、绢云母、钾长石、黑云母、高岭石类矿物等)的成分稳定;
(3)铜的平均含量在原生矿石中比较低(0.30.8%),而在氧化矿石中明显较高(11.5%),而钼在原生氧化矿石中的分布都比较均匀(0.0050.05%),在这种情况下,矿石中铜与钥的比值变化很大,形成一系列重要的铜、铜—铜和铜—钼矿床;
(4)矿化与以中性成分为主的斑岩侵入体(花岗闪长斑岩、石英二长斑岩),以及少数偏酸性(花岗斑岩、
和偏基性(闪长斑岩)的侵人体有空间联系;
(5)矿化或直接发生在斑岩侵入体中,或发生在紧靠侵入体的外接触带围岩——火山岩、侵入岩和变质岩中;
(6)矿体发育在广泛出现热液蚀变岩的地带,蚀变岩石为绢云母—石英质、黑云母—钾长石质、泥质以及青磐岩型交代岩,
(7)根据金属元素出现最大值①和主要共生的非金属矿物②,可用如下顺序写出矿体和热液岩中稳定分带性;① 云母带Fe3+Mo(Cu)Cu(Mo)Cu(Ag)Fe2+(Au)PbZn(AuAg)
②黑云母—钾长石,绢云母、石英,蒙脱石,高岭土,青磐岩
(8)矿床储量巨大,可保障矿石的大规模采挖,成本低廉并有露天采矿的可能性,
(9)与氧化作用有关的富矿的出现,形成了覆盖较贫原生矿的次生硫化物富集带
(10)斑岩铜矿床形成于地槽褶皱区的不同发育阶段.既可随着地槽的岩浆作用在褶皱主期之前(在岛弧阶段)形成,又可在其后与造山阶段和活化阶段的斑岩侵入体和火山岩有关。
在许多斑岩铜矿床的现代分类中,利用了如下一些特征,不仅要考虑单个特征,而且还要考虑各种特征的组合:(1)所处大地构造和古构造的位置;(2)含矿岩浆建造及其所形成的含
矿斑岩相的成分(3)含矿岩浆建造所侵入的地壳厚度和成分;(4)RH.西利托所划分的斑岩铜矿系统中矿体的产状(5)含矿岩浆岩体形成的深度,(6)是否存在角砾岩简;(7)主要矿石和台有掺入组分的矿石的成分;(8)金属矿的分带特征,(9))热液蚀变岩的成分及其分带性,(10)含矿侵入体及矿体体的形态特征。
第二节:斑岩铜矿的时空分布
斑岩铜矿在时间上集中分布于新生代,大约占59.5%,其次为中生代,大约占35%,中生代之前的超大型斑岩铜矿仅限于中亚-蒙古的古生代造山带和某些前寒武纪的克拉通造山带(1)。世界上90%的超大型斑岩铜矿集中在环太平洋带,特别是在东太平洋带的被动大陆边缘(如表2),太平洋西岸,作为超大型斑岩铜矿的仅有中国的德兴铜厂和印尼的格拉斯贝格。
1,世界超大型斑岩铜矿(铜储量500万吨以上)时间分布(据,芮宗瑶,2004)
时代
构造运动
矿床个数
铜金属储量
百分比
第三纪(65~2Ma)
喜马拉雅构造阶段
20
26118
57.7
第三纪-白垩纪(65~137)
喜马拉雅-燕山构造阶段
4
8825
19.5
白垩纪
燕山构造阶段
4
4608
10.2
侏罗纪-三叠纪(137~230Ma)
燕山-印支构造阶段
3
3192
7.1
二叠纪-石炭纪(230~350)
海西构造阶段
2
1790
4.0
中元古代
1
655
1.5
2,世界超大型斑岩铜矿(铜储量500万吨以上)空间分布(据,芮宗瑶,2004)
空间
矿床个数
铜储量(万吨)
百分比
中亚-蒙古矿带
2
1790
4.0
环太平洋矿带智利-秘鲁矿集区
12
24960
55.2
环太平洋矿带巴拿马-哥伦比亚矿集区
2
2425
5.3
环太平洋矿带美国西南部-墨西哥集区
9
7028
15.5
环太平洋矿带美国西部-加拿大西部矿集区
3
4821
10.7
环太平洋矿带西太平洋矿集区
2
1452
3.2
特提斯矿带
3
2064
4.6
印度克拉通
1
655
1.5



第三节 斑岩铜矿的岩石学以及地球化学
岩石学:斑岩铜矿在空间上、时间上和成因上,主要与钙碱系列的斑岩侵入体密切相关,即与闪长玢岩-花岗闪长斑岩-石英二长斑岩-花岗斑岩-石英斑岩有关,特别是花岗闪长斑岩和石英二长斑岩占绝大多数。斑岩体一般与安山岩和英安岩等钙碱性系列火山喷发活动有关。侵入体主要是浅成、超浅成相,极少数为中深成相。与斑岩铜矿有关的斑岩体,是受构造控制的被动侵位,而且斑岩体的出露面颊不大,一般不超过10平方公里。


地球化学:斑岩体在地球化学方面的特点是:一般CaO+Na2O+K2O>Al2O3>Na2O+K2O(摩尔数),通常k2O>Na2O,锶的初始比值较小,一般为0.703~0.706,少数可到0.709(Sillitoe,1987; 芮宗瑶等,19842004),而上地幔的现今的比值为0.704±0.002;富铂族元素(唐仁理等,1995),矿石硫化物 的值变化范围窄(-0.5~5.5);平均值为0,地幔硫同位素虽然具有不均一性,但它的变化范围为-3~3(Chaussidon and Lorand, 1990);稀土模式为轻稀土富集型,铕异常不明显,总量多数较高,含矿斑岩的REE特征介于大洋玄武岩与地壳花岗质岩石,接近大洋玄武岩。
总的来说,斑岩铜矿的源区应该是以洋壳或上地幔的物质为主,并有地壳物质的混染。

第四节 与斑岩铜矿有关的围岩
与斑岩铜矿有关的围岩主要有两类:一类为硅铝质岩—主要为千枚岩、片岩、片麻岩、中-酸性侵入岩或喷出岩、火山碎屑岩、泥质粉砂岩以及各种角砾岩等;另一类为碳酸盐岩—有石灰岩、白云岩及泥灰岩等。共同的特点是硬、脆和碎,有利于矿液的运移和沉淀。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17:56:3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2/37463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斑岩   铜矿   侵入体   阶段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