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种花卉对富营养化水体的水质净化作用研究

第32卷第2期2011年 3月水生态学杂志
JournalofHydroecology Vol.32,No.2
 Mar.
, 2011  收稿日期:2010-11-19
基金项目:北京市科委项目(NO:D101105046210004);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nycytx 49 46)。
通讯作者:朱华。E mail:zhuhua@fishery.com
作者简介:刘盼,1984年生,女,工程师,专业方向为渔业生态与环保。E mail:lp1984040824@hotmail.com
3种水生植物富营养化水体净化作用研究
刘 盼,宋 超,朱 华,张清靖,贾成霞
(北京市水产科学研究所,北京 100068)
摘要:以紫叶酢浆草(Oxalistriangularis)、凤眼莲(Eichhorniacrassipes)和大漂(Pistiastratiotes)为试验对象,研究了其生长状况及对3种不同富营养化水体的净化效果,分析了3种水生植物对水体中总磷、总氮和氨氮的吸附能力。结果表明,3种水生植物在富营养化水体中可以正常生长。大漂对3种不同富营养化程度水体的总磷吸收率分别为9
3.58%、97.72%和96.65%,紫叶酢浆草为89.57%、83.76%和86.54%,凤眼莲为90.11%、85.07%和91.46%;大漂对水体中总氮的吸收率分别为89.05%、90.18%和73.50%,紫叶酢浆草为68.32%、59.73%和72.90%,凤眼莲为68.45%、71.49%和71.53%;大漂对氨氮的吸收率为85.80%、91.48%和88.60%,紫叶酢浆草为77 51%、72.07%和89.68%,凤眼莲为68.84%、90.90%和90.88%。试验表明,3种水生植物均能显著改善富营养化水体的水质。各项指标综合分析可见,大漂对富营养化水体的净化效果最为明显,凤眼莲次之。关键词:紫叶酢浆草;凤眼莲;大漂;净化作用
中图分类号:X17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3075(2011)02-0069-06
  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氮(N)、磷(P)等营养物质大量进入水体,水体富营养化日益严重,引起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迅速繁殖、水体溶解氧量下降、水质恶化、鱼类及其它生物大量死亡。研究表明,水生植物对N、P等有很强的吸收和利用作用,利用水生植物富集N、P是治理、调节和抑制水体富营养化的有效途径(葛滢等,1999)。水生植物不仅能为景观增添彩,还对水体起到净化作用(朱斌和陈飞星,2002)。利用水生植物治理或修复富营养化水体,具有投资少、能耗小、对环境扰动小、植物资源可作为食品和饲料回收再利用等优点(张艺等,2007)。近年来,利用植物净化水体的生态修复技术在国内外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且利用浮岛栽培各种植物处理富营养化水体的研究已有很多报道(宋祥甫等,1998;侯亚明,2004;卢进登等,2006;Salmonetal,1998;Jamesetal,2000;CALHEIROSetal,2007;JANJITetal,2007)。研究表明,1hm2
香蒲每年可吸收氮(N)2630kg、磷(P)403kg,不同生物量的伊乐藻2
00、300、400、500g对总氮(TN)的去除率分别为84.16%、92.95%、92.72%、92.24%,对总磷(TP)的去除率达94.31%、100%、97.36%、97.91%
(贺锋和吴振斌,2003);黑麦草、水芹和香根草均可有效地去除污水中的N和P(靖元孝等,2002;朱伟等,
2004;郭沛涌等,2007)。但这些水生植物多不适合北京的环境,并且经济效益和利用价值较低,市场前景较差。
本次研究选取紫叶酢浆草(Oxalistriangularis)、大漂(Pistiastratiotes)和凤眼莲(Eichhorniacras sipes)3种具有观赏价值的水生植物作为试验对象,研究其对富营养化水体的净化能力。这3种水生植物植株姿态俊美,是值得大力推广的优异绿化植物。紫叶酢浆草原产南美,是极好的盆栽和地被植物,被成功引种后,在北京常作为大面积片植以供观赏,对其水面栽植富营养化水体的修复研究未见相关报道;凤眼莲和大漂是传统意义上对水质净化产生明显效果的物种。因此选取此3种水生植物,探讨其在室内环境下对富营养化水体的净化效率,为今后在野外环境合理运用水生植物进行水质净化提供基础数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试验选取紫叶酢浆草、凤眼莲和大漂各20株。1.2 试验方法
植物在经过曝气的自来水中经过1周的适应性驯化,每个缸内放入20株。试验过程中,每天曝气2h,采用植物生长灯进行补光,光照时间为8h。每周定期加入新鲜自来水补充蒸发流失。
根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设置3个不同的TP(以磷酸盐计)和氨氮(NH3 N)浓度梯度;参照试验室鱼缸实测水平,设定3个TN浓度(见表1)。试验水体除N、P元素外,其它营养元素按照霍格兰培养液设置(陈坚,2003)。每个浓度设1个平行组,试验结果取均值。对照组不放植物,其余条件同试验组。每7d取各缸中层水样,测定TP、TN和NH3 N,方法参照国家环保总局的《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水质指标的去除率按下式计算:
去除率=(C0-C)/C0×
100%式中:C0为该次测定时的某种水质指标的原始浓度;
C为该次测定时经过某种植物净化之后水样的对应水质指标标准。试验数据用Excel2003软件进行处理分析。
表1 氮、磷营养元素的浓度梯度Tab.1 ConcentrationsofNandP
mg/L指标
项目浓度A浓度B浓度C总磷
(TP)
地表水环境
质量标准0.2
(Ⅲ类)0.4
(Ⅴ类)0.8
(严重污染)
试验设定
0.370.39
0.86
总氮(
TN)地表水环境
质量标准2.0(Ⅴ类)5.0(严重污染)10.0
(非常严重污染)
试验设定3.746.2211.22氨氮(NH3
N)地表水环境
质量标准0.015(Ⅰ类)0.5(Ⅱ类)1.5
(Ⅳ类)试验设定
0.282
0.525
1.584
2 结果
2.1 3种水生植物对不同浓度总磷的吸收效率
图1分别为3种水生植物对不同设定浓度(A、B、C)TP的吸收情况。由图可见,3个浓度下紫
叶酢浆草、凤眼莲和大漂对TP均有较好的去除效果,但相互之间差别不明显。至试验结束时,除浓度C中紫叶酢浆草试验组外(0.12mg/L),水体中的TP浓度均降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规定的Ⅱ类水(0.1mg/L)。
从试验结果来看,随着时间的延长,植物处理组和对照组的TP都呈下降趋势,不同的是,对照组TP下降较为平缓,植物组TP下降较快。在浓度A中,紫叶酢浆草处理组在7~21d时下降最快,TP浓度已降至0.07mg/L。在3个设定浓度中,大漂对水体中TP的去除效果最好,使浓度A水体中TP浓度由
初始浓度降至0
.023mg/L,去除率为93.58%;浓度B水体中TP浓度由初始浓度下降到0.009mg/L,去除率为97.72%;浓度C水体中TP浓度由初始浓度下降到0
.29mg/L,去除率为96.65%。其次为凤眼莲,对浓度A至浓度C水体的TP去除率分别为90 11%、85.07%、91.46%。最后为紫叶酢浆草,对浓度A至浓度C水体的TP去除率分别为89.57%、83.76%、86.54%
图1 3种水生植物对TP的吸收
Fig.1 RemovalofTPbythreekindsofhydrophytes
2.2 3种水生植物对不同浓度TN的去除效果
3种水生植物对富营养化水体中TN的去除效果见图2
。结果表明,各种花卉植物对低、中、高3种不同TN浓度水体均有去除效果;其中,大漂对TN的去除效果最强,在42d的植物生长期内,浓度A水体中TN减少了3.33mg/L,去除率为89.05%;浓度B水体中TN减少了5.61mg/L,去除率为90.18%;浓度C水体中TN减少了9.35mg/L,去除率为73 50%。紫叶酢浆草和凤眼莲差异不显著。紫叶酢浆草对浓度A至浓度C水体的TN去除率分别为68.32%、59.73%、72.90%;凤眼莲对浓度A至浓度C水体的TN去除率分别为68.45%、71.49%和71 53%。
7第32卷第2期          水生态学杂志                 2011年3月
图2 3种水生植物对TN的吸收
Fig.2 RemovalofTNbythreekindsofhydrophytes
2.3 3种水生植物对不同浓度NH3
N的吸收效果3种水生植物对NH3
N的吸收情况见图3。从本次试验结果来看,3种水生植物均在7~21d吸收NH3 N效率最高;在浓度A中,凤眼莲试验组NH3 N浓度在7~21d由0.302mg/L下降至0.114mg/L,下降较快。至试验结束,凤眼莲对浓度A水体NH3 N的去除率达68.84%,紫叶酢浆草为77.51%,大漂则达到85.80%;浓度B中,大漂试验组NH3 N浓度在7~14d由0.476mg/L降至0.078mg/L,试验结束时大漂的去除率为91.48%、紫叶酢浆草的去除率为7
2.07%、凤眼莲的去除率达90.90%;浓度C则更为明显,在7~14d,大漂试验组NH3 N浓度由1.083mg/L降至0.454mg/L,至试验结束去除率为88.60%;紫叶酢浆草试验组由1.193mg/L降至0.442mg/L,去除率为89.68%;凤眼莲试验组由1.004mg/L降至0 378mg/L,去除率为90.88%。
3 讨论
3.1 水生植物对水体的净化原理
水生植物对水体的净化作用分为3个部分。首先,水生植物由于在其生长过程中需要吸收大量的N、P等营养元素,并当其从水生生态系统移出时,
图3 3种水生植物对NH3
N的吸收Fig.3 RemovalofNH3
Nbythreekindsofhydrophytes吸收的营养物质随之被带走,从而可以降低水体中的N、P含量,减轻了水体的富营养化程度(童昌华等,2003;岳春雷等,2003;Munguretal,1997)。富营养化水体中的无机氮作为植物自身的营养成分,用于合成植物蛋白等有机氮,NH3 N则作为植物生长中不可或缺的物质被植物直接吸收合成蛋白质和有机氮,无机磷在植物吸收及同化作用下转化成为ATP、DNA和RNA等有机物质、矿化的营养盐包括磷酸盐等,有利于植物的吸收并参与光合作用,从而既达到了改善水质的目的,又促进了植物的生长;同时,植物根部附近能够形成好氧、缺氧、厌氧的微环境,有利于硝化细菌和反硝化菌的生长,从而提高对水体的净化效率(吴振斌等,2003);其次,水生植物拥有发达的根系,其表面附着生物膜,凤眼莲和大漂的叶片上也附有生物膜,膜上含有很多的细菌和原生动物等,分泌了大量的酶,加速了水体中大分子物质的降解,使水质得到有效净化。
3.2 3种水生植物对3种营养盐吸收效果的差异
生态浮床试验研究表明,大漂、紫叶酢浆草和凤眼莲在无外来营养盐输入条件下,可使水体中TP、TN和NH3
N浓度随时间的延长而减少;其中,TN的测定1
72011年第2期         刘 盼等,3种水生植物对富营养化水体的净化作用研究
结果显示,在3个浓度组中,3种水生植物在试验前
期均未表现出良好的吸收效果,而随着时间的延长,吸收效果才越来越明显,说明植物对TN的吸收有个较长的过程。浓度A、B、C组的紫叶酢浆草和浓度C组的凤眼莲,在7~14d中,TN浓度分别不同程度高于对照组;浓度A组中的凤眼莲,从0~35d,TN浓度一直高于对照组,直至试验结束,TN浓度才低于对照;并且凤眼莲试验组自始至终对TN的吸附能力并不十分突出。总体来说,试验组对TN的吸收效果均不十分明显,结合相关文献(张士良和刘鹰,2002;陈荷生等,2005;徐晓峰等,2006),作者认为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有很多,例如随着试验进行,植物根系上生物膜的量在增加,在每天补充蒸发流失的条件下,根系上的生物膜开始脱落进入水体,即植物根系上生物膜脱落引起悬浮颗粒物增加的作用大于根系对悬浮颗粒物的吸附作用,加上试验条件是静止水体,脱落的悬浮颗粒物可能会导致TN浓度增加等等。3种水生植物对不同富营养化程度水体中的NH
N吸收效果较好,是由于
NH
N在水体中以离子状态存在,较容易被植物吸收,这也与试验结果相符。大漂和凤眼莲是传统意义上净化富营养化水体的优良物种,而根据研究表明,在室内环境下,大漂和凤眼莲不具明显增生情况,没有出现过度繁殖,可能与室内阳光不够充分及水缸面积较小有关。针对这一特性,可在北京较多生态园中应用,既净化水体又增添景观。紫叶酢浆
草是一种观赏类草花,对TN、TP和NH
N的吸附能力大都达到60%以上,在富营养化水体种植,不仅可以修复水生生态环境,并且有一定的观赏价值,应用前景广泛。
本研究显示,不同植物在不同富营养化水体的浓度范围有不同的净化效果,并且外部条件对植物生长发育及其净化效果也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刘佳和刘永立,2007)。今后,应针对不同地区加强不同植物净化效果影响因素的比较研究,为植物治理富营养化水体技术提供更多参考。本次试验的每缸中放入20株植物,净化水质较显著,但如果推广至池塘或者景观水体,则要考虑植物占水面比例的问题。比例过低,效果不显著;比例过高,则可能影响水体温度和溶解氧等,从而影响水生动物的生长。因此,有必要进行更进一步的植物比例优化试验。参考文献
陈坚.2003.满江红在不同培养条件下的生产性能及与营养成分变化的关系[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9(4):467-472.
陈荷生,宋祥甫,邹国燕.2005.利用生态浮床技术治理污染水体[J].中国水利,(5):50-53.
葛滢,王晓月,常杰.1999.不同程度富营养化水中植物净化能力比较研究[J].环境科学学报,19(6):690-692.
郭沛涌,朱荫湄,宋祥甫,等.2007.陆生植物黑麦草对富营养化水体修复的围隔试验研究-总磷的净化效应及其动态过程[J].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34(5):560-564.贺锋,吴振斌.2003.水生植物在污水处理和水质改善中的应用[J].植物学通报,20(6):6
41-647.
侯亚明.2004.水生植物在污水净化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河南农业大学学报,38(2):184-188,226.
靖元孝,陈兆平,杨丹菁.2002.风车草对生活污水的净化效果及其在人工湿地的应用[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8(6):719-722.
刘佳,刘永立.2007.水生植物对水体中氮、磷的吸收与抑藻效应的研究[J].核农学报,21(4):393-396.
卢进登,陈红兵,赵丽娅,等.2006.人工浮床栽培7种植物在富营养化水体中的生长特性研究[J].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7(7):58-61.
宋祥甫,邹国燕,吴伟明,等.1998.浮床水稻对富营养化水体中氮、磷的去除效果及规律研究[J].环境科学学报,18(5):489-491.
童昌华,杨肖娥,濮培民.2003.低温季节水生植物对污染水体的净化效果研究[J].水土保持学报,17(2):159-162.
吴振斌,邱东茹,贺锋,等.2003.沉水植物重建对富营养水体氮磷营养水平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14(8):1352-1353.
徐晓峰,周小平,杨林章,等.2006.小葱在污水净化及资源化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14(4):138-140.
岳春雷,常杰,葛滢,等.2003.利用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处理生活污水[J].中国给水排水,19(7):47-51.
张士良,刘鹰.2002.水培番茄对甲鱼养殖废水的净化和滤清[J].农业环境保护,21(2):171-172,182.
张艺,许文年,方艳芬,等.2007.三峡库湾香溪河生态环境研究进展[J].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9(1):20-24.
朱斌,陈飞星.2002.利用水生植物净化富营养化水体的研究进展[J].上海环境科学,21(9):564-567.
朱伟,陈清锦,张兰芳.2004.伊乐藻在冬季低温条件下对污染水体的净化效果[J].生态环境,16(4):497-499.
7第32卷第2期          水生态学杂志                 2011年3月
CALHEIROSC,RANGELA,CASTROPML.2007.Construc tedwetlandsystemsvegetatedwithdifferentplantsappliedtothetreatmentoftannerywastewater[J].WaterResearch,41:1790-1798.
JamesFR,AlexJH,CraigDM.2000.NitrateRemovalfromaDrinkiogWaterSupplywithLargeFreesurfaceConstructedWetlandsPriortoGroundwaterRecharge[J].EcologicalEngineering,14:33-47.
JANJITL,SUW,JAESR.2007.Nutrientremovalsby21aquat icplantsforverticalfreesurface flow(VFS)constructed
wetland[J].EcologicalEngineering,29:287-293.
MungurAS,ShutestRBE,RevirtDM,etal.1997.Anas sessmentofmetalremovalbyalaboratoryscalewetlandl[J].WaterScienceandTechnology,35(5):125-133.
SalmonC,CrabosJL,SambucoJP,etal.1998.ArtificialWet landPerformancesinthePurificationEfficiencyofHydro carbonWastewater[J].Water,AirandSoilPollution,104:313-329.
(责任编辑 万月华)
2011年第2期         刘 盼等,3种水生植物对富营养化水体的净化作用研究

本文发布于:2024-09-20 16:51:2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2/37413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水体   植物   净化   富营养化   浓度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