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建筑学论文

房屋建筑学论文.txt
本文由海瑟百合贡献
玻璃房子
doc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房 屋 建 筑 学
姓 学 班
名: 号: 级:
任课教师: 日 期:
房屋建筑学论文
目录 1 房屋建筑学概论 1.1 建筑的定义 1.1.1 建筑物 1.1.2 构筑物 1.1.3 建筑三要素 1.2 建筑的分类 1.2.1 建筑按照使用性质不同,通常分为 1.2.2 民用建筑的分类 1.2.3 工业建筑的分类 2 房屋建筑与生态、节能相结合 2.1 生态建筑概述 2.1.1 国内房屋建筑发展的状况 2.1.2 当前生态建筑的设计内容 2.2 我国如何建筑生态建筑 2.2.1 中国要实现绿建筑需要解决六个问题 2.2.2 生态建筑与节能综合运用的技术策略 2.2.3 实例—青岛天人生态大厦
前言 本文论述了房屋建筑的内涵、 功能、 分类等, 阐述了生态建筑的内涵和特点, 并结合当今国内现状及发展趋势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就如何建造生态、节能及可 持续性的建筑进行了详尽论述。以一个具体的实例结尾并展望未来。 正文 1 房屋建筑学概论 1.1 建筑的定义 建筑:是建筑物与构筑物的总称,是人们为了满足社会生活需要,利用所掌握的 物质技术手段,并运用一定的科学规律和美学法则创造的人工环境。
1/17
1.1.1 建筑物:供人们在其中生产、生活或进行其他活动的房屋或场所,即直接 供人们使用的建筑称为建筑物。例如:主宅、办公楼等。 1.1.2 构筑物:间接供人们使用的建筑称为构筑物。如水塔、蓄水池、烟囱、贮 油罐等。 1.1.3 建筑三要素 (1)建筑功能:是指建筑的使用要求。 ① 满足人体尺度和人体活动所需的空间尺度。 ② 满足人的生理要求。要求建筑应具有良好的朝向、保温、隔声、防潮、防 水、采光及通风的性能,这也是人们进行生产和生活活动所必须的条件。 ③ 满足不同建筑有不同使用特点的要求。不同性质的建筑物在使用上有不同 的特点,例如火车站要求人流、货流畅通;影剧院要求听得清、看得见和 疏散快;工业厂房要求符合产品的生产工艺流程;某些实验室对温度、湿 度的要求等等,都直接影响着建筑物的使用功能。 (2)建筑技术 建筑的物质技术条件是指建造房屋的手段。 包括建筑材料及制品技术、 结构技术、 施工技术和设备技术等,所以建筑是多门技术科学的综合产物,是建筑发展的重 要因素。 (3)建筑形象 构成建筑形象的因素有建筑的体型、立面形
式、细部与重点的处理、材料的彩 和质感、光影和装饰处理等等,建筑形象是功能和技术的综合反映。建筑形象处 理得当,就能产生良好的艺术效果,给人以美的享受。有
些建筑使人感受到庄严 雄伟、朴素大方、简洁明朗等等,这就是建筑艺术形象的魅力。 1.2 建筑的分类 1.2.1 建筑按照使用性质不同,通常分为 (1)民用建筑:指供人们工作、学习、生活、居住用的建筑物。 (2)工业建筑:指为工业生产服务的生产车间及为生产服务的辅助车间、动力 用房、仓贮等。 (3)农业建筑:指供农(牧)业生产和加工用的建筑,如种子库、温室、畜禽 饲养场、农副产品加工厂、农机修理厂(站)等。
2/17
1.2.2 民用建筑的分类 (1)按使用功能分 ①居住建筑:如建筑、宿舍、公寓等; ②公共建筑:按性质不同又可分为 15 类之多。 a 文教建筑;b 托幼建筑;c 医疗卫生建筑;d 观演性建筑;e 体育建筑;f 展览建筑;g 旅馆建筑;h 商业建筑;i 电信、广播电视建筑;j 交通建筑;k 行 政办公建筑;l 金融建筑;m 饮食建筑;n 园林建筑;o 纪念建筑。如图 1.
图 1 居住建筑(左)公共建筑(右)
(2)按规模与数量分 ① 大量性建筑:指建筑规模不大,但修建数量多,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分 布
面广的建筑,如建筑、中小学教学楼、医院、中小型影剧院、中小型工 厂等。 ② 大型性建筑:指规模大、耗资多的建筑,如大型体育馆、大型剧院、航空 港、站、博览馆、大型工厂等。与大量性建筑相比,其修建数量是很有限 的,这类建筑在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具有代表性,对城市面貌的影响也较 大。 (3)按建筑层数分类 ① 建筑建筑按层数划分为:1~3 层为低层;4~6 层为多层;7~9 层为中高 层;10 层以上为高层。 ② 公共建筑及综合性建筑总高度超过 24m 者为高层(不包括总高度超过 24m 的单层主体建筑) 。 ③ 建筑物高度超过 100m 时,不论建筑或公共建筑均为超高层。 (4)按承重结构的材料分类
3/17
① 木结构建筑:指以木材作房屋承重骨架的建筑。 ② 砖(或石)结构建筑:指以砖或石材为承重墙柱和楼板的建筑。这种结构 便于就地取材,能节约钢材、水泥和降低造价,但抗害性能差,自重大。 ③ 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指以钢筋混凝土作承重结构的建筑。如框架结构、 剪力墙结构、框剪结构、筒体结构等,具有坚固耐久、防火和可塑性强等 优点,故应用较为广泛。 ④ 钢结构建筑:指以型钢等钢材作为房屋承重骨架的建筑。钢结构力学性能 好,便于制作和安装,工期短,结构自重轻,适宜超高层和大跨度建筑中 采用。随着我国高层、大跨度建筑的发展,采用钢结构的趋势正在增长。 ⑤ 混合结构建筑:指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材料作承重结构的建筑。如由砖墙、 木楼板构成的砖木结构建筑
;由砖墙、钢筋混凝土楼板构成的砖混结构建 筑;由钢屋架和混凝土(或柱)构成的钢混结构建筑。其中砖混结构在大 量性民用建筑中应用最广泛。 (5)按建筑物等级划分 ① 按耐久性能划分等级:主要根据重要性和规模大小划分,作为基建投资和 建筑设计的依据分为四等,如表 1.
表 1 按耐久性能划分等级 耐久等级 耐久年限 一级 二级 三级 四级 100 年以上 50~100 年 25~50 年 15 年以下 适用范围 适用于重要的建筑和高层建筑,如纪念馆、博物馆、国家会堂等 适用于一般性建筑,如城市火车站、宾馆、大型体育馆、大剧院等 适用于次要的建筑,如文教、交通、居住建筑及厂房等 适用于简易建筑和临时性建筑
② 按耐火性能划分等级:决定与房屋主要构件的燃烧性能和它们的耐火极限。 分为:a 非燃烧体;b 燃烧体;c 难燃烧体。如表 2
表 2 建筑物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
4/17
(6)按建筑结构的承重方式分 ① 承重墙结构:荷载通过墙体传给基础 ② 骨架结构:荷载由骨架传给基础 ③ 剪力墙结构:荷载通过抗水平剪切的钢筋混凝土墙体传给基础 ④ 筒体结构:荷载由四周围合的钢筋混凝土墙体传给基础 ⑤ 空间结构:大跨度、大空间建筑中屋盖采用的特种结构形式
图 2 高层建筑中加强房屋刚度的墙体和筒体示意
1.2.3 工业建筑的分类 (1)按用途:主要生产厂房,辅助生产厂房,动力用厂房,储藏类建筑,运输
5/17
工具用房,其它。 (2)按层数:单层厂房,多层厂房,混合层数厂房。
2 房屋建筑与生态、节能相结合 2.1 生态建筑概述 2.1.1 国内房屋建筑发展的状况 原始人类为避寒暑风雨,预防虫蛇猛兽的袭击,住住山洞里或树上,这就是 原始社会的“穴居”(图3)和“巢居”(图4)。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人们的居住
图3 适合黄土地带的穴居的发展过程(中国建筑史插图)
条件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经过不断进化,古人开始营建房屋。据考古发掘证明,
图4 适合沼泽地带的巢居的发展过程(中国建筑史插图)
我国最早的房屋建筑生产于距今约六七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 当时的房屋主要有 两种: 一种足以陕西西安半坡遗址为代表的北方建筑模式——半地穴式房屋和地 面房屋(图5):一种是以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为代表的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地区的 建筑模式——干栏式建筑。
6/17
图5 西安半坡遗址2号大房子(网络资源)
人类的房屋模式,不仅受人们生活方式的影响,更受到社会经济发展和科学 技术进步的影响。到了近代,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建筑建筑的舒适度也不断提 高:从老少同居
一室到隔代分室;从食寝合一到食寝分离;从起居不分到起居分 离:到关注室内的卫生、日照、通风、选用绿环保材料等。但目前建筑建筑在 提高舒适性的同时,很多大面积、大能耗的设计造成了资源的浪费,这与国内资 源短缺的实际相背离, 因此提高建筑舒适性应该在提高面积利用率和节能环保上 多下工夫。 进入新世纪,生态建筑的功能划分要更加明晰,更加注重人性化设计,把各 种生态能源同建筑结合起来,把几千年来人类居住、遮风挡雨、避寒暑的简单场 所,发展成为具有独立能源、自我循环式的新型建筑,这将是人类进步和社会、 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要求。 2.1.2 当前生态建筑的设计内容
图6 流水别墅—住宅与环境相协调的典范之作
生态建筑又可以称作是绿建筑、可持续建筑。生态建筑涉及的面很广, 是
7/17
多学科、多工种的交叉, 是一门综合性的系统工程。生态建筑空间设计是指在遵 循生态平衡及可持续发展的设计原则下,综合运用当代建筑学、建筑技术科学、 生态学、 美学及其它科学技术的成果, 对建筑的室内外空间环境进行设计、 组织, 创造一种舒适、健康、高效和美观的建筑形式。生态建筑环境的设计不仅涉及到 自然环境,如空气、水体、土地、绿化、动植物、能源等要素,也涉及到建筑周 边的人文环境和社会环境。 (图6) 2.1.3 生态建筑的特征 随着城市现代化的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在室内工作和生活的时间越 来越长,居住空间的环境设计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在这一趋势下,生态环 境艺术设计也更多的涌入人们的生活环境当中. 例如建筑本身的选材、 建筑庭院、 室内、 阳台和屋顶花园的设计等。 生态环境艺术设计在改善环境质量、 空间感觉、 视觉审美及满足人们返朴归真的愿望等方面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图7)。 因此,随着人们对生态建筑认识的不断加深,生态建筑的建设应该具有以下 特征: (1)健康 生态住宅也称“健康住宅” 。生态住宅的总体布局、空间组合、房屋构造、 能源的利用、节能措施、绿化系统以及生活服务配套的设计,都必须以改善及提 高人的生态环境、生命质量为出发点和目标。
①叠水景墙 ③玻璃平台 ⑤ 叠水 ⑦木平台 ⑨木拱桥 ⒀木坐凳 ⒂块石汀步 ⒄净手钵 ②休闲桌椅 ④小木桥 ⑥叠水汀步 ⑧白沙石 ⑩汀步 ⒁花坛 ⒃大理石铺底 ⒅石灯笼
⑾休闲木平台⑿休闲桌椅
⒆特植物组景
图7 体现休闲功能的屋顶花园设计(网络资源)
生态建筑空间环境首先要因地制宜的满足人体的舒适性,如适宜的温度、湿 度以满足人体
本身的需要。此外,生态建筑建设还应有益于人的身心健康,如充
8/17
足的日照、良好的通风以及无辐射、无污染的室内装饰材料等。在具体设计上, 要注重绿化布局的层次、风格与建筑物要相互辉映,注重不同植物各方面的相互 补充与融合。另外在心理方面,生态建筑既要保证家庭生活所需要的安全性、私 密性,又要满足邻里交往、人与自然交往的要求。 (2)高效 高效是生态建筑的核心内容。 所谓高效, 是指尽可能充分的利用资源和能源, 特别是对不可再生资源和能源的利用。 传统的建筑业以及与建筑业相关的其它产 业消耗了大量的能源和资源,严重影响了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而生态环境艺 术设计正是要转变这种粗放型的发展模式, 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以最少的能源、 资源成本去获取最高的效益,维护生态系统平衡。
图8 装饰造型体现严谨的科技美感
(3)美观 美观是生态建筑不可或缺的灵魂。生态建筑与自然环境和谐不仅体现在能 量、物质方面,同时也体现在精神境界方面,包括与自然景观的融合,与社会文 化相融合等。从环境艺术设计的角度
来看,生态建筑的设计没有固定的可套用的 模式,它是诸多专业相互协调、综合作用的设计成果。生态环境艺术设计尊重建 筑材料固有的性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其美学特征,从不矫揉造作.有时体现出精 确严谨的科技美,有时又能体现出纯朴自然的生态美(图8)。 2.2 我国如何建筑生态建筑 2.2.1 中国要实现绿建筑需要解决六个问题 中国对绿建筑的探索源于上世纪七十年代, 从当初的空白到如今已制定了
9/17
国家绿建筑评价标准及其实施细则,可谓发展迅速。但清华大学建筑设计学院 院长秦佑国分析指出,在中国发展绿建筑必须考虑中国国情,中国绿建筑设 计必须做到三条:首先,要因地制宜选用适宜的技术;其次,要兼顾全局利益与 局部利益,重要的是调动众的积极性;再次,关注普通建筑而非高标准和高技 术的“示范” ,并选择被动式的技术,适合实际需求。 针对中国国情,他提出出中国要实现绿建筑需要解决六个问题: 第一,节约土地要考虑“生态足迹(foot print) ”和土地生态价值。普遍 意义上的土地节约只是面积上的,现在的概念应该考虑到“生态足迹(foot print) ”和土地的生态价值。减少foot print即减少人均占用资源的总量,这与 国家在2006年6月1日提出的“70%的住宅建筑在90平米以下”的标准有着相似的 意义。应该提倡通过土地利用,尤其是对荒地,劣地,废弃土地的开发利用,提 高土地的生态价值,而不是
“建设性破坏” 。 第二,能源问题。首先是大力减少建筑能源消耗,另一方面,解决能源问题 应该从能源结构上入手。中国目前的能源结构还是要以燃煤为主,石油和天然气 必须慎用, “煤改电” “煤改气”应该慎行,还应该开发新的能源:太阳能、地热 能等等。 第三,采用新的采暖设备技术(如电采暖)应与围护结构热工性能设计相结 合。围护结构是耗能的主体,在应用新的技术设备时,充分考虑到外维护结构的 材料和设计,才能真正达到节能效果。 第四,建筑寿命问题。建筑寿命不仅仅是牢固,更需要有前瞻性、适应性, 适合未来发展,这主要在设计中体现。而现实的情况是,许多建筑往往还未达到 其使用寿命即被拆除重建,造成了巨大的资源浪费。 第五,二次装修问题。许多业主习惯把刚建好的新房重新装修,这样造成了 材料上、资金上浪费,甚至在建筑安全上也埋下巨大隐患。 第六, 绿建材问题。 粘土砖以其就地取材的便利和价格的便宜被广泛使用, 但由于中国有限的土地面积,已被国家限制使用。木材本来使一种很好的绿建 材,由于滥砍滥伐使我国森林资源难以为继,并且造成生态破坏,所以被限制使 用。类比之下,加拿大和北欧等以木材建筑为主的国家,他们的木材已形成了投 入产出的良性循环,可以大量使用。混凝土材料在中国的国情下还不得不大量的
10/17
使用,但其并不是绿建材,损毁和拆除后难以再利用和自然降解。四川地震后 堆积如山的破碎混凝土成了建筑垃圾,其处理和再利用将是一个巨大的难题。 2.2.2 生态建筑与节能综合运用的技术策略 一般来讲, 生态是指人与自然的关系, 那么生态建筑就应该处理好人、 建筑 和自然三者之间的关系, 它
既要为人创造一个舒适的空间小环境(即健康宜人的 温度、湿度、清洁的空气、好的光环境、声环境及具有长效多适的灵活开敞的空 间等) ; 同时又要保护好周围的大环境——自然环境 (即对自然界的索取要少、 且对自然环境的负面影响要小)。这其中, 前者主要指对自然资源的少费多用, 包括节约土地, 在能源和材料的选择上, 贯彻减少使用、重复使用、循环使用以 及用可再生资源替代不可生资源等原则。 后者主要是减少排放和妥善处理有害废 弃物(包括固体垃圾、污水、有害气体) 以及减少光污染、声污染等等。对小环 境的保护则体现在从建筑物的建造、使用, 直至寿命终结后的全过程。以建筑设 计为着眼点, 生态建筑主要表现为: 利用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 注重自然通风, 自然采光与遮阴, 为改善小气候采用多种绿化方式, 为增强空间适应性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15:29:5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2/37286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建筑   生态   结构   设计   发展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