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光式防眩结构及LED灯具的制作方法


透光式防眩结构及led灯具
技术领域
1.本实用新型涉及灯具光线防眩处理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透光式防眩结构及led灯具。


背景技术:



2.led灯具由于具有高亮度、低耗能、环保和性能稳定的优点,因而在家庭、商场、办公区和学校等照明领域都得到了广泛应用。现有的led灯具一般包括内部形成了空腔的灯体,在灯体内部安装有电源组件、光源组件和光学组件,另外根据应用的需要还加设了一些零部件。
3.随着人们对健康照明的要求越来越高,在防眩这一块,需要将灯具的眩光指数做的越来越低。防眩灯具一般通过加装防眩配件,比如蜂窝网、遮光罩、透镜和反光杯等,减少灯光带来的眩晕感,体现灯光的舒适度。如学校灯盘的防眩结构在扩散板加设了一层蜂窝网,其中扩散板的材质为塑胶,蜂窝网为黑塑胶材质,而且扩散板与蜂窝网为分开的两个结构。但这种常见的防眩结构也存在以下问题:扩散板与蜂窝网的材质不一致,遮光角较大,导致光损伤也比较大;不方便安装,为了安装上述分体的扩散板和蜂窝网,需要在灯体上预留空间和支撑结构,这增加了灯体成型的复杂度和安装难度。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透光式防眩结构,采用一体成型的扩散板和防眩单元,可以增加出光面积,降低眩光,而且还可以节省灯体的结构空间,使安装更方便。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包括该透光式防眩结构的led灯具。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6.透光式防眩结构,包括扩散板和防眩单元,所述扩散板设有入射面和出射面,所述防眩单元与所述扩散板形成一体式结构,且所述防眩单元呈阵列式的分布在所述出射面上。
7.在该透光式防眩结构中,防眩单元呈阵列式的分布在扩散板的出射面,可对经由扩散板扩散处理的光线进行进一步处理,光线会扩散、衰减,最终从防眩单元出射时,可以使光形更均匀柔和,降低了出射光线的眩光值,提升了照明舒适度。
8.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防眩单元沿着出光方向由所述出射面向上凸起形成,在所述防眩单元内部形成半封闭的槽体。
9.防眩单元作为对光线进行防眩处理的单体,正在增大出光面积的同时,使出射光线的亮度均匀衰减,降低到人眼可以感觉到舒适的程度。
10.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令所述防眩单元内部的槽体的最大宽度为l,所述防眩单元的高度为h,所述l和h与所述防眩单元的遮光角α之间具有以下关系:tanα=h/l。
11.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防眩单元的遮光角α取值范围为大
于或等于30
°

12.在防眩单元的最低端是亮度最低的地方,经过合理的遮光角的设计,可以使防眩单元的最低端亮度降低到人眼可以感觉到舒适的程度,一般来说遮光角α的取值由槽体的最大宽度l和防眩单元的高度h决定,遮光角α值优选为30
°
,也可以大于30
°

13.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防眩单元与所述扩散板采用同一种材质,并采用一体注塑成型。
14.由于传统的防眩结构是黑材质且不透光的,导致入射到侧面的光被大部分吸收掉,而且扩散板的亮度偏高,导致防眩结构的部分亮度几乎为零,这容易造成明显的明暗对比,无法达到防眩目的。通过使防眩单元与扩散板采用同一种材质,光线在防眩单元进行扩散后,光线强度会减弱,使得光线从扩散板的出射面下方进行衰减后出射;此外,光线进入防眩单元后,还会进行扩散、衰减,最后减弱从防眩单元的凸起表面出射。
15.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防眩单元与所述扩散板所采用的材质,其透光率为65-75%;雾度为92-98%。
16.防眩单元与扩散板所采用的材质与光效提升有比较大的关系,在防眩单元与扩散板选择透光率为65-75%;雾度为92-98%的材质时,可以提升整灯光效约为10%。
17.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防眩单元与所述扩散板分别采用不同透光率和雾度的材质,并采用双注塑成型。
18.防眩单元与扩散板也可以采用不同透光率和雾度的材质,通过双注塑成型,在这种情况下,可根据需要调整光线的出射效率和出光效果。
19.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扩散板的厚度为1-2.5mm。
20.扩散板为一平面的板状扩散结构,其厚度设置为1-2.5mm,可以使光的扩散范围更广,提高光线的利用率。
21.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防眩单元,具有环形、方形或六边形结构。
22.不同形状的防眩单元,其出光面积存在差别,对光线的防眩处理也存在差别,在使用过程中,可根据需要进行选择。
23.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led灯具,该led灯具包括灯体、光源组件、电源组件,以及上述的透光式防眩结构。
24.该led灯具采用了上述的透光式防眩结构,在增加出光面积,降低眩光值的同时;还可以节省灯体的结构空间,使安装更方便。
25.基于上述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取得的技术效果为:
26.(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透光式防眩结构中,防眩单元呈阵列式的分布在扩散板的出射面,可对经由扩散板扩散处理的光线进一步进行处理,光线会扩散、衰减,最终从防眩单元出射时,可以使光形更均匀柔和,降低了出射光线的眩光值,提升了照明舒适度。
27.(2)本实用新型的led灯具,采用了透光式一体防眩结构,一方面可以增加出光面积,降低眩光值;另一方面还可以节省灯体的结构空间,使安装更方便。
附图说明
28.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防眩单元为环形的透光式防眩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29.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防眩单元为环形的透光式防眩结构的正视图。
30.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防眩单元为环形的透光式防眩结构的遮光角示意图。
31.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防眩单元为环形的透光式防眩结构的光路示意图。
32.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防眩单元为环形的透光式防眩结构的亮度分布图。
33.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防眩单元为方形的透光式防眩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34.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防眩单元为方形的透光式防眩结构的正视图。
35.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防眩单元为六边形的透光式防眩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36.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防眩单元为六边形的透光式防眩结构的正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37.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38.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39.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40.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41.实施例1
42.图1和图2分别为本实施例的防眩单元为环形的透光式防眩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和正视图,结合参考图1和图2,一种透光式防眩结构100,包括扩散板1和防眩单元2,扩散板1可采用扩散性能优良的柔性塑胶板材,如采用白聚碳酸酯(pc)、聚酰胺(pa)的材质制备得到。
43.扩散板1具有一入射面11,以及一出射面12,光源组件(图中未标出)正对着入射面11,且光源组件发出的光线将经过扩散板1进行扩散处理后出射。
44.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防眩单元2与扩散板1具有一体式结构,这种一体式结构可通过一体注塑成型制备得到,即防眩单元2与扩散板1之间的连接端不存在间隙;具体来说,防眩单元2呈阵列式的分布在扩散板1的出射面12上,这样从扩散板1的出射面12出射的光,将全部进入到防眩单元2中;而且防眩单元2的材质采用与扩散板1相同的透光材质,不会吸收从侧面进入的光线,使得光处理效率高。
45.本实施例采用的是10
×
10的防眩单元阵列,而且防眩单元2具有环形结构,因此防
眩单元整体看起来具有蜂窝状结构。更具体地,防眩单元2由出射面12沿着出光方向凸起形成,在防眩单元2的内部形成半封闭的槽体21,可以认为槽体21由防眩单元的侧边22围绕形成,槽体21的底部为扩散板1的出射面12,槽体21在上方开口。
46.如图1和图2所示,每一个防眩单元与相邻的防眩单元之间共用相连接的侧边22,因此所共用的侧边在连接处会有所增厚,增厚的侧边22也可进一步对所入射的光线进行防眩处理。由于防眩单元的形状为环形,因此在4个防眩单元将围绕形成了一出光间隙23,光线在经过扩散处理,也有部分经由出光间隙出射23,经过出光间隙23的光线也会部分进入侧边22进行折射。
47.在一些实施例中,也可对出光间隙23进行填充,这样可进一步增加防眩单元的侧边22对光线的防眩处理。
48.人们在遮光角范围内去看灯具时,通常看到的是经衰减后的亮度较低的防眩单元部分。因此防眩单元2中的遮光角α的取值将很大程度影响人们看灯具的舒适度。
49.图3给出了本实施例的防眩单元为环形的透光式防眩结构的遮光角示意图,如图3所示,防眩单元2的遮光角α具有以下关系:tanα=h/l。其中,l为防眩单元2内部的槽体21的最大宽度,h为防眩单元的高度。
50.可以理解的,在防眩单元2的最低端是亮度最低的地方,经过合理的遮光角的设计,可以使防眩单元的最低端亮度降低到人眼可以感觉到舒适的程度。如关系式tanα=h/l指出那样,遮光角α的取值由槽体的最大宽度l和防眩单元的高度h决定。在本实施中,遮光角α值为30
°
;而在另一些实施例中,遮光角α的取值也可以大于30
°

51.图4为本实施例的防眩单元为环形的透光式防眩结构的光路示意图,如图4所示,光线g1经由入射面11进入扩散板1后,再经过出射面12进入防眩单元2,由于扩散板1与防眩单元2为一体化结构,光线g1在防眩单元2中的侧边22部分扩散,扩散后光线的强度会减弱,光线会从扩散板1的下部衰减后出射;
52.光线g2由入射面11进入扩散板1后,经过出射面12出射,再经过槽体21进入防眩单元2的侧边22,光线g2在防眩单元的表面部分发生漫反射,进入防眩单元2的侧边22后,光线会扩散、衰减,最后减弱从防眩单元2的另一面出射。
53.图5为本实施例的防眩单元为环形的透光式防眩结构的亮度分布图,在图4的基础上结合参考图5,在防眩单元2中,接近扩散板1的上表面201,颜越深,表示亮度越高;越往下越远离扩散板1,则亮度逐步衰减,而且衰减的过程是均匀的;直至在远离扩散板1的下表面202,颜越浅,表示亮度越低。
54.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由于传统的防眩结构是黑材质且不透光的,导致入射到防眩(单元)结构侧面的光被大部分吸收掉,而且扩散板的亮度偏高,导致防眩结构的部分亮度几乎为零,这容易造成明显的明暗对比,无法达到防眩目的。本实施例通过使防眩单元与扩散板采用同一种材质,光线在防眩单元进行扩散后,光线强度会减弱,使得光线从扩散板的出射面下方进行衰减后出射;此外,光线进入防眩单元后,还会进行扩散、衰减,最后减弱从防眩单元的凸起表面出射,这样就不会突然从扩散表面的高亮度降低至防眩表面的低亮度,即不会有强烈的明暗对比,视觉上更舒适。
55.本实施例的防眩单元2与扩散板1采用同一种材质进行一体注塑成型,该材质的透光率为65-75%;雾度为92-98%。即防眩单元也是扩散材质,可以起到透光和扩散的作用,
等于是增加了出光面积,而把光扩散到更大的面积后是有利于降低表面亮度,降低眩光。
56.一般来说,扩散板1和防眩单元2采用透光率为70%的材质一体注塑形成,在遮光角α为30
°
的情况下,可以提升10%的整灯光效。
57.在一些实施例中,将扩散板1的厚度设置为1-2.5mm,这样可以使光的扩散范围更广,提高光线的利用率。此外,也可根据需要对扩散板1的表面结构进行了波纹处理,这样不易出现炫目现象,可进一步提升了出射面的均匀度。
58.在一些实施例中,防眩单元2与扩散板1也可以采用不同透光率和雾度的材质,通过双注塑成型,在这种情况下,可根据需要调整光线的出射效率和出光效果。
59.本实施例提供的透光式防眩结构中,防眩单元呈阵列式的分布在扩散板的出射面,可对经由扩散板扩散处理的光线进一步进行处理,光线会扩散、衰减,最终从防眩单元出射时,可以使光形更均匀柔和,降低了出射光线的眩光值,提升了照明舒适度。
60.实施例2
61.图6和图7分别给出了本实施例的防眩单元为方形的透光式防眩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和正视图,如图6和图7所示,一种透光式防眩结构100,包括扩散板1和防眩单元2,扩散板1具有一入射面11,以及一出射面12,光源组件(图中未标出)正对着入射面11,且光源组件发出的光线将经过扩散板1进行扩散处理后出射。防眩单元2与扩散板1具有一体式结构,且通过一体注塑成型制备得到。具体来说,防眩单元2呈方形阵列式的分布在扩散板1的出射面12上,这样从扩散板1的出射面12出射的光,将全部进入到防眩单元2中;而且防眩单元2的材质采用与扩散板1相同的透光材质,可对经由扩散板扩散处理的光线进一步进行处理,光线会扩散、衰减,最终从防眩单元出射时,可以使光形更均匀柔和。
62.与实施例1所不同的是,本实施例的防眩单元2具有方形结构。防眩单元2由出射面12沿着出光方向凸起形成,在防眩单元2的内部形成半封闭的槽体21,槽体21也具有方形结构,而且相邻的防眩单元2共用侧边22。可以认为,方形的槽体21由方形的防眩单元的侧边22围绕形成,槽体21的底部为扩散板1的出射面12,槽体21在上方开口。
63.在本实施例提供的透光式防眩结构中,防眩单元呈方形阵列式的分布在扩散板的出射面,可对经由扩散板扩散处理的光线进一步进行处理,光线会扩散、衰减,最终从防眩单元出射时,可以使光形更均匀柔和,降低了出射光线的眩光值,提升了照明舒适度。
64.实施例3
65.图8和图9分别给出了本实施例的防眩单元为六边形的透光式防眩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和正视图。如图8和图9所示,一种透光式防眩结构100,包括扩散板1和防眩单元2,扩散板1具有一入射面11,以及一出射面12,光源组件(图中未标出)正对着入射面11,且光源组件发出的光线将经过扩散板1进行扩散处理后出射。防眩单元2与扩散板1具有一体式结构,且通过一体注塑成型制备得到。具体来说,防眩单元2呈阵列式的分布在扩散板1的出射面12上,这样从扩散板1的出射面12出射的光,将全部进入到防眩单元2中;而且防眩单元2的材质采用与扩散板1相同的透光材质,可对经由扩散板扩散处理的光线进一步进行处理,光线会扩散、衰减,最终从防眩单元出射时,可以使光形更均匀柔和。
66.与实施例1所不同的是,本实施例的防眩单元2具有六边形结构,而且为正六边形结构。在防眩单元2的内部形成半封闭的槽体21,槽体21也具有正六边形结构,而且相邻的防眩单元2共用侧边22。可以认为,正六边形的槽体21由正六边形的防眩单元的侧边22围绕
形成,槽体21的底部为扩散板1的出射面12,槽体21在上方开口。
67.在本实施例提供的透光式防眩结构中,防眩单元具有正六边形结构,且呈方形阵列式的分布在扩散板的出射面,可对经由扩散板扩散处理的光线进一步进行处理,光线会扩散、衰减,最终从防眩单元出射时,可以使光形更均匀柔和,降低了出射光线的眩光值,提升了照明舒适度。
68.实施例4
69.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led灯具,该led灯具包括灯体、光源组件和电源组件,以及实施例1-3任一的透光式防眩结构。该led灯具采用了实施例1-实施例3的透光式防眩结构,在增加出光面积,降低眩光值的同时;还可以节省灯体的结构空间,使安装更方便。
70.以上内容仅仅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所作的举例和说明,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显而易见的替换形式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透光式防眩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扩散板和防眩单元,所述扩散板设有入射面和出射面,所述防眩单元与所述扩散板形成一体式结构,且所述防眩单元呈阵列式的分布在所述出射面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光式防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眩单元沿着出光方向由所述出射面向上凸起形成,在所述防眩单元内部形成半封闭的槽体。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透光式防眩结构,其特征在于,令所述防眩单元内部的槽体的最大宽度为l,所述防眩单元的高度为h,所述l和h与所述防眩单元的遮光角α之间具有以下关系:tanα=h/l。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透光式防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眩单元的遮光角α取值范围为大于或等于30
°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光式防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眩单元与所述扩散板采用同一种材质,并采用一体注塑成型。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光式防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眩单元与所述扩散板所采用的材质,其透光率为65-75%;雾度为92-98%。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光式防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眩单元与所述扩散板分别采用不同透光率和雾度的材质,并采用双注塑成型。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光式防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扩散板的厚度为1-2.5mm。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光式防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眩单元,具有环形、方形或六边形结构。10.led灯具,其特征在于,包括灯体、光源组件、电源组件,以及权利要求1-9任一所述的透光式防眩结构。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透光式防眩结构,包括扩散板和防眩单元,所述扩散板设有入射面和出射面,所述防眩单元与所述扩散板形成一体式结构,且所述防眩单元呈阵列式的分布在所述出射面上。所述防眩单元沿着出光方向由所述出射面向上凸起形成,在所述防眩单元内部形成半封闭的槽体。本实用新型的透光式防眩结构,采用一体成型的扩散板和防眩单元,可以增加出光面积,降低眩光,而且还可以节省灯体的结构空间,使安装更方便。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包括该透光式防眩结构的LED灯具。透光式防眩结构的LED灯具。透光式防眩结构的LED灯具。


技术研发人员:

吴海生 伍德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惠州雷士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6.27

技术公布日:

2022/11/10

本文发布于:2024-09-24 02:20:0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2/3694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单元   结构   所述   光线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