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影台灯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减影台灯,属于照明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2.台灯是人们常用的照明用具,但现有台灯的出光方向比较单一,在台灯下写字,会产生背光的阴影,不方便人们工作,长时间查看阴影区域也会影响使用者的视力。
3.有鉴于此,确有必要对现有的台灯提出改进,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减影台灯,以解决现有台灯出光方向单一、易产生背光阴影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减影台灯,包括灯座、灯头以及连接所述灯座和所述灯头的灯杆,所述灯头包括光源板、反射器和扩散板,所述反射器设有自所述灯头的出光面向内凹陷的反射面,所述扩散板位于所述反射面的下方,并将所述光源板限制在所述反射面与所述扩散板之间,所述光源板水平放置并分别与所述反射器和所述扩散板连接,所述光源板的出光一侧朝向所述反射面,使得所述光源板射出的光线经所述反射面反射并穿过所述扩散板向外射出。
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定义垂直于所述灯头出光面的方向为竖直方向,所述灯头的出光方向与竖直方向之间的夹角为0
°
~78
°

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反射面上形成有多个反射区,以控制所述光源板射出的光线的反射角度。
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反射面上形成有相互连接的第一反射区、第二反射区和第三反射区,所述第一反射区的出光方向与竖直方向之间的最大夹角为78
°
,所述第二反射区的出光方向与竖直方向之间的夹角为35
°
~70
°
,所述第三反射区的出光方向与竖直方向之间的夹角为0
°
~52
°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竖直方向上,所述光源板靠近所述第一反射区设置,所述第二反射区位于所述光源板的正上方,所述第三反射区位于所述光源板的右上方。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竖直方向上,所述光源板在小于-30
°
范围内分布的光线全部照射至所述第一反射区,所述光源板在-30
°
~30
°
范围内分布的光线全部照射至所述第二反射区,所述光源板在大于30
°
范围内分布的光线全部照射至所述第三反射区。
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扩散板具有防眩结构和柔光结构,所述防眩结构设于所述扩散板靠近所述反射器的一侧,所述柔光结构设于所述扩散板背离所述反射器的一侧。
1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防眩结构设置有若干个并均匀排布在所述扩
散板上,所述防眩结构为棱锥体、圆锥体、圆柱体、异形结构体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1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柔光结构为珠面结构,所述柔光结构设置有若干个且呈蜂窝状排布。
1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灯头还具有遮光罩,所述遮光罩与所述光源板分设于所述扩散板的两侧,所述遮光罩配置为在所述扩散板的出光一侧与所述扩散板之间形成遮光角。
1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减影台灯通过将光源板设置成水平放置且出光一侧朝向反射面,使得使用者从出光面看不到光源,满足了台灯无蓝光危害的光学要求;通过在灯头上设置扩散板,使得光线穿过所述扩散板向外射出,改变了光线的射出方向,减弱了工作区域的背光阴影,提升了台灯的照明体验舒适度。
附图说明
16.图1是符合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减影台灯的立体示意图。
17.图2是图1中灯头的剖面图。
18.图3是图2中反射器的立体示意图。
19.图4是图2中光线的反射示意图。
20.图5是图4中反射器的配光曲线图。
21.图6是图2中灯头的配光曲线图。
22.图7是图2中扩散板的表面结构图。
23.图8是图7中防眩结构的立体示意图。
24.图9是光线穿过图8所示防眩结构后的折射图。
25.附图标记说明:100-减影台灯,1-灯座,2-灯杆,21-第一灯杆,22-第二灯杆;
26.3-灯头,31-光源板,311-灯珠,312-线路板,32-反射器,321-第一反射区,322-第二反射区,323-第三反射区,33-扩散板,331-防眩结构,332-折射面,333-底面,334-柔光结构,34-遮光罩,4-转轴。
具体实施方式
27.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28.请参阅图1所示,本实施例揭示了一种减影台灯100,用于对工作区域进行照明,并减少工作区域内的背光阴影。减影台灯100包括灯座1、灯头3、转轴4以及连接灯座1和灯头3的灯杆2,具体的,灯杆2包括第一灯杆21和第二灯杆22,第一灯杆21与灯座1通过转轴4实现转动连接,第一灯杆21远离灯座1的一端与第二灯杆22通过转轴4实现转动连接,第二灯杆22远离第一灯杆21的一端与灯头3通过转轴4实现转动连接。
29.其中,灯座1、第一灯杆21、第二灯杆22和灯头3之间的具体结构及其连接方式可以按照现有技术进行设计,本实用新型的改进点在于灯头3的具体结构以及灯头3的出光角度,以下说明书内容将针对该改进点进行详细描述。
30.请参阅图2和图3所示,灯头3包括光源板31、反射器32和扩散板33,反射器32设有自灯头3的出光面向内凹陷的反射面,扩散板33位于反射面的下方,并将光源板31限制在反
射面与扩散板33之间。具体的,反射面呈曲面状设置,光源板31水平放置且部分收容在该凹陷内,同时,通过光源板31连接扩散板33与反射器32,可实现光源板31、反射器32和扩散板33的安装,在其他实施例中,扩散板33与反射器32之间设有密封胶,以将光源板31密封在反射器32的凹陷内,避免灰尘或水汽进入反射器32内。
31.其中,光源板31的出光一侧朝向反射面,使得使用者无法直接看到光源,满足台灯无蓝光危害的光学要求,具体的,光源板31包括线路板312和安装在线路板312上的灯珠311,灯珠311安装在线路板312朝向反射器32的一侧,使得灯珠311射出的光线经反射面反射,并穿过扩散板33向外射出。反射面上形成有多个相互连接的反射区,该多个反射区用于控制光线的反射角度,使得光线能够有效的照射在工作区域,以提高工作区域的照度。
32.本实施例中,反射面上形成有相互连接的三个反射区,分别定义为第一反射区321、第二反射区322和第三反射区323,灯珠311发出的光线分别经过第一反射区321、第二反射区322和第三反射区323的反射,并穿过扩散板33进行射出,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反射面可以仅设有一个反射区,该反射区呈自由曲面形设置,以对灯珠311发出的光线进行反射,提高工作区域的照度;反射面也可以设有两个反射区或三个以上的反射区,此处对反射区的数量不作限制。
33.本实施例中,在竖直方向上,第一反射区321设于反射面靠近灯杆2的一侧,第二反射区322和第三反射区323自第一反射区321朝向远离灯杆2的一侧依次排布,具体的,光源板31靠近第一反射区321设置,第二反射区322位于光源板31的正上方,第三反射区323位于光源板31的右上方,以在反射器32远离灯杆2的一侧与光源板31之间形成供反射光线穿过的开口,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光源板31可以靠近第三反射区323设置,使得反射器32靠近灯杆2的一侧与光源板31之间形成开口;光源板31也可以设于第一反射区321和第二反射区322之间,以在光源板31的两侧均形成开口,此处不做限制。
34.请参阅图4至图6所示,定义垂直于灯头3的出光面的方向为竖直方向,则灯头3的出光方向与竖直方向之间的夹角为0
°
~78
°
,具体的,在竖直方向上,灯珠311的出光范围为-90
°
~90
°
,将灯珠311发出的光线区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小于30
°
范围内分布的光线,第二部分为在-30
°
~30
°
范围内分布的光线,第三部分为大于30
°
范围内分布的光线。
35.其中,灯珠311发出的第一部分光线全部照射至第一反射区321,使得第一部分的光线经过第一反射区321进行反射后进行射出,此时反射后的出光方向与竖直方向之间的最大夹角为78
°
;第二部分光线全部照射至第二反射区322,使得第二部分的光线经过第二反射区322进行反射后进行射出,此时反射后的出光方向与竖直方向之间的夹角为35
°
~70
°
;第三部分光线全部照射至第三反射区323,使得第三部分的光线经过第三反射区323进行反射后进行射出,此时反射后的出光方向与竖直方向之间的夹角为0
°
~52
°
,如此设置,实现了对灯珠311发出的散射光线进行控制,提高了工作区域的照度,有助于保护视力。
36.请参阅图7至图9所示,扩散板33包括防眩结构331和柔光结构334,防眩结构331设于扩散板33靠近反射器32的一侧,柔光结构334设于扩散板33背离反射器32的一侧,使得反射后的光线先穿过防眩结构331,随后再穿过柔光结构334向外射出,如此设置,一方面使得穿过扩散板33的光线变得柔和不刺眼,另一方面改变了光线的射出方向,实现了灯头3从不同角度照射工作区域。
37.本实施例中,防眩结构331为棱锥体,具体为六棱锥体,六棱锥体的六个面为折射
面332,底面333为安装面,具体的,安装面333与扩散板33贴合,以实现六棱锥体的安装,光线穿过折射面332和安装面333向外射出,六棱锥体的折射面332将平行的光线折射为交叉的光线,以实现对工作区域的多方向照射,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防眩结构331还可以为圆锥体、圆柱体、异形结构体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此处不做限制。
38.扩散板33上的防眩结构331设有若干个且在扩散板33上均匀排布或按照一定的排列间距进行排布,具体的,相邻的两个防眩结构331之间的间距可以相同,即其中一个防眩结构331与相邻的四个防眩结构331之间的距离相同;相邻的两个防眩结构331之间的间距也可以不同,即其中一个防眩结构331与相邻的四个防眩结构331之间的间距不同,既可以为四个间距均不相同,也可以为四个间距两两相同,本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
39.本实施例中,柔光结构334为珠面结构,珠面结构设有若干个且在扩散板33远离反射器32的一侧呈蜂窝状排布,以柔和灯头3的出射光线,提高了照明的舒适度。
40.本实施例中,灯头3呈一定角度的圆弧状设置,灯头3朝向远离工作区域的方向凹陷,进一步实现了对工作区域进行多角度补光,减弱工作区域的背光阴影。
41.灯头3还包括遮光罩34,遮光罩34和光源板31分设于扩散板33的两侧,遮光罩34配置为在扩散板33的出光一侧与扩散板33之间形成遮光角,以通过遮光罩34调整灯头3的出光角度,避免灯头3发出的光线直接射入使用者的眼睛导致眩光,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遮光罩34也可以设置为能够相对于灯头3转动,以根据使用者的使用习惯进行调节,也可以不设置遮光罩34,仅通过反射器32和扩散板33进行调节,避免眩光,此处不做限制。
42.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减影台灯100通过设置多个反射区,以控制灯头3的出光角度,以将光线有效的利用到工作区域,提高了工作区域的照度;通过在灯头3上设置扩散板33,使得光线穿过所述扩散板33向外射出,改变了光线的射出方向,减弱了工作区域的背光阴影,提升了台灯的照明体验舒适度;通过将光源板31水平放置且出光一侧朝向反射面,使得使用者从出光面看不到光源,满足无蓝光危害的光学要求。
43.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减影台灯,包括灯座(1)、灯头(3)以及连接所述灯座(1)和所述灯头(3)的灯杆(2),其特征在于:所述灯头(3)包括光源板(31)、反射器(32)和扩散板(33),所述反射器(32)设有自所述灯头(3)的出光面向内凹陷的反射面,所述扩散板(33)位于所述反射面的下方,并将所述光源板(31)限制在所述反射面与所述扩散板(33)之间,所述光源板(31)水平放置并分别与所述反射器(32)和所述扩散板(33)连接,所述光源板(31)的出光一侧朝向所述反射面,使得所述光源板(31)射出的光线经所述反射面反射并穿过所述扩散板(33)向外射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影台灯,其特征在于:定义垂直于所述灯头(3)出光面的方向为竖直方向,所述灯头(3)的出光方向与竖直方向之间的夹角为0
°
~78
°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减影台灯,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面上形成有多个反射区,以控制所述光源板(31)射出的光线的反射角度。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减影台灯,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面上形成有相互连接的第一反射区(321)、第二反射区(322)和第三反射区(323),所述第一反射区(321)的出光方向与竖直方向之间的最大夹角为78
°
,所述第二反射区(322)的出光方向与竖直方向之间的夹角为35
°
~70
°
,所述第三反射区(323)的出光方向与竖直方向之间的夹角为0
°
~52
°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减影台灯,其特征在于:在竖直方向上,所述光源板(31)靠近所述第一反射区(321)设置,所述第二反射区(322)位于所述光源板(31)的正上方,所述第三反射区(323)位于所述光源板(31)的右上方。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减影台灯,其特征在于:在竖直方向上,所述光源板(31)在小于-30
°
范围内分布的光线全部照射至所述第一反射区(321),所述光源板(31)在-30
°
~30
°
范围内分布的光线全部照射至所述第二反射区(322),所述光源板(31)在大于30
°
范围内分布的光线全部照射至所述第三反射区(323)。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影台灯,其特征在于:所述扩散板(33)具有防眩结构(331)和柔光结构(334),所述防眩结构(331)设于所述扩散板(33)靠近所述反射器(32)的一侧,所述柔光结构(334)设于所述扩散板(33)背离所述反射器(32)的一侧。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减影台灯,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眩结构(331)设置有若干个并均匀排布在所述扩散板(33)上,所述防眩结构(331)为棱锥体、圆锥体、圆柱体、异形结构体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减影台灯,其特征在于:所述柔光结构(334)为珠面结构,所述柔光结构(334)设置有若干个且呈蜂窝状排布。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影台灯,其特征在于:所述灯头(3)还具有遮光罩(34),所述遮光罩(34)与所述光源板(31)分设于所述扩散板(33)的两侧,所述遮光罩(34)配置为在所述扩散板(33)的出光一侧与所述扩散板(33)之间形成遮光角。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减影台灯,属于照明技术领域。减影台灯包括灯座、灯头以及连接灯座和灯头的灯杆,灯头包括光源板、反射器和扩散板,反射器设有自灯头的出光面向内凹陷的反射面,扩散板位于反射面的下方,并将光源板限制在反射面与扩散板之间,光源板水平放置并分别与反射器和扩散板连接,光源板的出光一侧朝向反射面,使得光源板射出的光线经反射面反射并穿过扩散板向外射出。本实用新型通过将光源板水平放置且出光一侧朝向反射面,使得使用者从出光面看不到光源,满足了台灯无蓝光危害的光学要求;通过在灯头上设置扩散板,使得光线穿过扩散板向外射出,改变了光线的射出方向,减弱了工作区域的背光阴影,提升了台灯的照明体验舒适度。体验舒适度。体验舒适度。


技术研发人员:

李京蔓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苏州欧普照明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9.27

技术公布日:

2022/12/16

本文发布于:2024-09-24 22:25:0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2/3693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反射   所述   灯头   光源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