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善液晶量分布不均的结构及液晶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液晶显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改善液晶量分布不均的结构及液晶显示面板。


背景技术:



2.液晶量的多寡直接影响显示状况,而液晶滴注量受周边空间体积影响。液晶显示面板由两块玻璃基板,中间的液晶和背面的光源部分组成。photo spacer(ps,隔离柱)用于将两块玻璃隔开,使得玻璃之间有合适的空间来填充液晶。
3.目前tft-lcd显示技术里photospacer的mainps(主隔离柱)及sub ps(辅隔离柱)的之间一般设置有高度差(段差)。一般同一ps光罩仅有单一段差或单一subps的大小,在液晶滴落采用中心滴落方式时,液晶从液晶屏的中间扩散到四周位置,会出现液晶量分布不均的问题(液晶屏中间的液晶量和四周位置的液晶量不一致),影响显示效果。而液晶面板在对组后,由于面板中间因为自重下垂,也会造成液晶在中间和四周区域分布不均。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改善液晶量分布不均的结构及液晶显示面板,通过在中间区域和四周位置设置不同高度或不同直径的辅隔离柱,消除液晶量分布不均的影响,提高液晶制程良率。
5.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改善液晶量分布不均的结构,通过在中间区域和四周位置设置不同高度的辅隔离柱,消除液晶量分布不均的影响,提高液晶制程良率,包括:主隔离柱以及辅隔离柱,所述辅隔离柱的高度小于所述主隔离柱的高度,所述辅隔离柱的高度包括至少两个不同的高度设定值,所述至少两个高度设定值由中心到四周依次递减或依次递增。
6.可选的,所述辅隔离柱的高度包括两个高度设定值,分别对应中心区域和四周区域;中心区域的辅隔离柱的高度与四周区域的辅隔离柱的高度不相等。
7.可选的,所述辅隔离柱的高度包括三个不同的高度设定值,分别对应中心区域、过渡区域和四周区域,所述过渡区域在所述中心区域与四周区域之间,所述过渡区域的辅隔离柱的高度设定值在中心区域和四周区域的辅隔离柱的高度设定值的中间区间。
8.进一步地,所述辅隔离柱不同的高度设定值,通过在ps光罩上设置不同区域对应的透过率形成。
9.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改善液晶量分布不均的结构,通过在中间区域和四周位置设置不同直径的辅隔离柱,消除液晶量分布不均的影响,提高液晶制程良率,包括:主隔离柱以及辅隔离柱,其特征在于:所述辅隔离柱的高度小于所述主隔离柱的高度,所述辅隔离柱的直径包括至少两个不同的直径设定值,所述至少两个直径设定值由中心到四周依次递减或依次递增。
10.可选的,所述辅隔离柱的直径包括两个直径设定值,分别对应中心区域和四周区
域;中心区域的辅隔离柱的直径为与四周区域的辅隔离柱的直径不相等。
11.可选的,所述辅隔离柱的直径包括三个不同的直径设定值,分别对应中心区域、过渡区域和四周区域,所述过渡区域在所述中心区域与四周区域之间,所述过渡区域的辅隔离柱的直径设定值在中心区域和四周区域的辅隔离柱的直径设定值的中间区间。
12.第三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包括彩滤光片、薄膜晶体管、封装层、液晶以及隔离柱,所述隔离柱包括主隔离柱以及辅隔离柱,所述辅隔离柱采用如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所述的结构。
13.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4.通过在中间区域和四周位置设置不同高度或不同直径的辅隔离柱,使隔离柱在液晶屏的中间区域与四周位置具有不同的体积,消除液晶量分布不均的影响,从而可以提高液晶制程良率。
附图说明
15.下面参照附图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16.图1为现有技术中液晶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现有技术中ps光罩以及主隔离柱和辅隔离柱的结构示意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ps光罩以及主隔离柱和辅隔离柱的结构示意图;
19.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ps光罩以及主隔离柱和辅隔离柱的结构示意图;
20.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ps光罩以及主隔离柱和辅隔离柱的结构示意图;
21.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的ps光罩以及主隔离柱和辅隔离柱的结构示意图;
22.图7为现有技术中ps光罩以及主隔离柱和辅隔离柱的直径示意图;
23.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五的ps光罩以及主隔离柱和辅隔离柱的直径示意图;
24.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六的ps光罩以及主隔离柱和辅隔离柱的直径示意图;
25.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七的ps光罩以及主隔离柱和辅隔离柱的直径示意图;
26.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八的ps光罩以及主隔离柱和辅隔离柱的直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7.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8.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9.请参阅图1、图2和图7所示,现有技术中液晶显示面板对组后面板,中间自重下垂,造成液晶在中间和四周区域分布不均。同一ps光罩仅能形成单一段差和单一辅支撑柱(subps)的大小。
30.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总体思路如下:
31.ps光罩上不同区域设置有不同的透过率,从而在曝光的时候,曝光能量作用在基
板不同区域,形成高度不一样的mainps和subps。通过设计具有不同透过率(halftone)或者不同直径(size)的ps光罩,使得subps在液晶屏的中间区域与四周位置具有不同的体积,消除液晶量分布不均的影响,提高液晶制程良率。
32.调整优化方法:
33.1.修改ps光罩设计,液晶屏中间区域与四周位置设计不同的透过率(halftone)。
34.2.修改ps光罩设计,液晶屏中间区域与四周位置设计不同的subps直径(size)。
35.如图3至图6所示,为第一种调整优化方法的四个不同的实施例,包括主隔离柱以及辅隔离柱,所述辅隔离柱的高度小于所述主隔离柱的高度,所述辅隔离柱的高度包括至少两个不同的高度设定值,所述至少两个高度设定值由中心到四周依次递减或依次递增。辅隔离柱不同的高度设定值,通过在ps光罩上设置不同区域对应的透过率形成。
36.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辅隔离柱的高度包括两个高度设定值,分别对应中心区域和四周区域;中心区域的辅隔离柱的高度与四周区域的辅隔离柱的高度不相等。
37.在实施例一中,中心区域的辅隔离柱的高度a大于四周区域的辅隔离柱的高度b,是目前的液晶显示面板中所采用的实施方式,可以使ps在液晶屏的中间区域的体积大于四周位置的体积,从而消除液晶量分布不均的影响。
38.在实施例二中,中心区域的辅隔离柱的高度a小于四周区域的辅隔离柱的高度b,如果液晶本身的性质会导致中间的分布小于四周时,则可以采用本实施例的结构,使ps在液晶屏的中间区域的体积小于四周位置的体积,从而消除液晶量分布不均的影响。
39.如图5和图6所示,所述辅隔离柱的高度包括三个不同的高度设定值,分别对应中心区域、过渡区域和四周区域,所述过渡区域在所述中心区域与四周区域之间,所述过渡区域的辅隔离柱的高度设定值在中心区域和四周区域的辅隔离柱的高度设定值的中间区间。
40.在实施例三中,中心区域的辅隔离柱的高度a》过渡区域的辅隔离柱的高度c》四周区域的辅隔离柱的高度b,是目前的液晶显示面板中所采用的实施方式,可以使ps在液晶屏的中间区域的体积大于四周位置的体积,从而消除液晶量分布不均的影响。
41.在实施例四中,中心区域的辅隔离柱的高度a《过渡区域的辅隔离柱的高度c《四周区域的辅隔离柱的高度b,如果液晶本身的性质会导致中间的分布小于四周时,则可以采用本实施例的结构,使ps在液晶屏的中间区域的体积小于四周位置的体积,从而消除液晶量分布不均的影响。
42.如图8至图11所示,为第二种调整优化方法的四个不同的实施例,包括:主隔离柱以及辅隔离柱,辅隔离柱的高度小于所述主隔离柱的高度,所述辅隔离柱的直径包括至少两个不同的直径设定值,所述至少两个直径设定值由中心到四周依次递减或依次递增。
43.如图8和图9所示,所述辅隔离柱的直径包括两个直径设定值,分别对应中心区域和四周区域;中心区域的辅隔离柱的直径为与四周区域的辅隔离柱的直径不相等。
44.在实施例五中,中心区域的辅隔离柱的直径a小于四周区域的辅隔离柱的直径b,可以使ps在液晶屏的中间区域的体积小于四周位置的体积,当液晶本身的性质会导致中间的分布小于四周时,则可以采用本实施例的结构,从而消除液晶量分布不均的影响。
45.在实施例六中,中心区域的辅隔离柱的直径a大于四周区域的辅隔离柱的直径b,可以使ps在液晶屏的中间区域的体积大于四周位置的体积,液晶本身的性质会导致中间的分布大于四周时,则可以采用本实施例的结构,从而消除液晶量分布不均的影响。
46.如图10和图11所示,所述辅隔离柱的直径包括三个不同的直径设定值,分别对应中心区域、过渡区域和四周区域,所述过渡区域在所述中心区域与四周区域之间,所述过渡区域的辅隔离柱的直径设定值在中心区域和四周区域的辅隔离柱的直径设定值的中间区间。
47.在实施例七中,中心区域的辅隔离柱的直径a《过渡区域的辅隔离柱的直径c《四周区域的辅隔离柱的直径b,当液晶本身的性质会导致中间的分布小于四周时,则可以采用本实施例的结构,使ps在液晶屏的中间区域的体积小于四周位置的体积,从而消除液晶量分布不均的影响。
48.在实施例八中,中心区域的辅隔离柱的直径a》过渡区域的辅隔离柱的直径c》四周区域的辅隔离柱的直径b,可以使ps在液晶屏的中间区域的体积大于四周位置的体积,当液晶本身的性质会导致中间的分布大于四周时,则可以采用本实施例的结构,使ps在液晶屏的中间区域的体积大于四周位置的体积,从而消除液晶量分布不均的影响。
49.需要指出的是,上述实施例分别采用了调整subps的直径或者高度的方式实现消除液晶量分布不均的影响,但也可以同时调整subps的直径和高度的方式来实现。
50.将上述实施例中的结构应用于液晶显示面板的生产中,即可消除液晶量分布不均的影响,从而可以提高液晶制程良率。液晶显示面板包括彩滤光片cf、薄膜晶体管tft、封装层seal、液晶lc以及隔离柱ps,所述隔离柱采用如上述实施例中的结构。
5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设计ps光罩在中间区域和四周位置形成不同高度或不同直径的辅隔离柱,使隔离柱在液晶屏的中间区域与四周位置具有不同的体积,消除液晶量分布不均的影响,从而可以提高液晶制程良率
52.虽然以上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我们所描述的具体的实施例只是说明性的,而不是用于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的限定,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依照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所作的等效的修饰以及变化,都应当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改善液晶量分布不均的结构,包括主隔离柱以及辅隔离柱,其特征在于:所述辅隔离柱的高度小于所述主隔离柱的高度,所述辅隔离柱的高度包括至少两个不同的高度设定值,所述至少两个高度设定值由中心到四周依次递减或依次递增。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辅隔离柱的高度包括两个高度设定值,分别对应中心区域和四周区域;中心区域的辅隔离柱的高度与四周区域的辅隔离柱的高度不相等。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辅隔离柱的高度包括三个不同的高度设定值,分别对应中心区域、过渡区域和四周区域,所述过渡区域在所述中心区域与四周区域之间,所述过渡区域的辅隔离柱的高度设定值在中心区域和四周区域的辅隔离柱的高度设定值的中间区间。4.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辅隔离柱不同的高度设定值,通过在ps光罩上设置不同区域对应的透过率形成。5.一种改善液晶量分布不均的结构,包括主隔离柱以及辅隔离柱,其特征在于:所述辅隔离柱的高度小于所述主隔离柱的高度,所述辅隔离柱的直径包括至少两个不同的直径设定值,所述至少两个直径设定值由中心到四周依次递减或依次递增。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辅隔离柱的直径包括两个直径设定值,分别对应中心区域和四周区域;中心区域的辅隔离柱的直径为与四周区域的辅隔离柱的直径不相等。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辅隔离柱的直径包括三个不同的直径设定值,分别对应中心区域、过渡区域和四周区域,所述过渡区域在所述中心区域与四周区域之间,所述过渡区域的辅隔离柱的直径设定值在中心区域和四周区域的辅隔离柱的直径设定值的中间区间。8.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包括彩滤光片、薄膜晶体管、封装层、液晶以及隔离柱,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柱包括主隔离柱以及辅隔离柱,所述辅隔离柱采用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结构。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改善液晶量分布不均的结构及液晶显示面板,涉及液晶显示技术领域。所述结构包括主隔离柱以及辅隔离柱,辅隔离柱的高度小于所述主隔离柱的高度;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辅隔离柱的高度包括至少两个不同的高度设定值,所述至少两个高度设定值由中心到四周依次递减或依次递增;在另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辅隔离柱的高度小于所述主隔离柱的高度,所述辅隔离柱的直径包括至少两个不同的直径设定值,所述至少两个直径设定值由中心到四周依次递减或依次递增。本实用新型通过在中间区域和四周位置设置不同高度或不同直径的辅隔离柱,消除液晶量分布不均的影响,从而可以提高液晶制程良率。以提高液晶制程良率。以提高液晶制程良率。


技术研发人员:

姚慧君 王子伟 吴俊德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福建华佳彩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8.22

技术公布日:

2022/11/15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13:32:4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2/3690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区域   所述   设定值   直径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