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流域陕西段浅层地热能资源禀赋及开发利用建议

黄河流域陕西段浅层地热能资源禀赋及开发利用建议
3. 信息产业部电子综合勘察设计研究院,陕西 西安地源热泵换热 710054)
摘要:科学开发利用浅层地热能有助于我国双碳战略目标的实现。基本查明了黄河流域陕西段浅层地热能的开发利用现状,按照地下水地源热泵系统和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两种利用方式,评价了适宜性分区,计算了热容量、换热功率以及供能潜力。分析了研究区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针对性建议,旨在为研究区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的高效、快速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黄河流域;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
引言
开发利用浅层地热能有助于双碳战略目标的实现。科学利用浅层地热能,先清晰认识地热资源赋存规律,相关研究分析了关中[1-3]和其他盆地地热成因模式[4-5],但关于黄河流域陕西段浅层地热能赋存规律的研究鲜有报道。
以解决浅层地热资源不科学开发等问题为导向,通过资料收集、地质调查、现场试验、取样测试及综合研究等方法,查明了黄河流域陕西段浅层地热能的开发利用现状,评价了适宜性分区,计算了热容量、换热功率以及供能潜力。分析了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针对性建议。
2 地质条件概况
2.1 自然地理
黄河流域陕西段包括陕北黄土高原和关中盆地两大地貌单元。关中盆地冬季严寒,夏季酷暑,对供热制冷负荷要求很大。主要水系是渭河及其支流,渭河贯穿盆地东西。地势南北高、中间低,西部高、东部低,地貌单元包括黄土台塬、河谷阶地、河漫滩及山前洪积扇。陕北黄土高原属中温带气候。榆林市长城以北为沙漠高原区,地形平坦,以活动砂丘、砂垄及片砂为主,榆林-延安为黄土梁峁区,沟壑发育,地面破碎,延安以南分布土石中低山夹黄土塬。
2.2 地层岩性
关中盆地第四系广布全区,岩性以黄土和砂砾石为主,沉积厚度差别较大,由西北向东南增厚,河谷区一般大于400m,黄土塬区一般厚100~300m。陕北黄土高原第四系发育较好,从下更新统至全新统都有出露。主要为黄土堆积,其次为风积沙、河湖积及冲洪积的粗粒沉积。
3 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适宜区
3.1 关中盆地适宜性分区
地下水地源热泵系统适宜区分布在渭河的漫滩、一级阶地和局部二级阶地,较适宜区分布在渭河二级、三级阶地、冲洪积扇区,不适宜区分布在渭河四、五级阶地区、黄土台塬区、黄土梁峁区及基岩山区。
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适宜区分布渭河及其支流的漫滩、一级阶地、二级阶地及黄土台塬区,较适宜区分布在黄土丘陵区,不适宜区分布在硬质岩裸露区。
3.2 陕北地区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适宜性分区
陕北地区浅部地层富水性弱,回灌困难,因此,仅评价陕北地区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的适宜性。
适宜区分布在榆林风沙滩地亚区-靖边风沙草滩亚区-定边草滩盆地亚区,较适宜区分布于陕北的大部分地区,不适宜区分区分布于铜川地区的硬质岩裸露区。
4 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潜力
采用热储法计算评价热容量,黄河流域陕西段浅层地热能总热容量为4.30×1016kJ/℃。其中,关中地区为1.34×1016kJ/℃,陕北地区为2.96×1016kJ/℃。
采用地下水量折算法计算地下水地源热泵系统换热功率,关中地区冬季总换热功率为1.03×109kW,夏季制冷功率为1.47×109kW。陕北地区冬季总换热功率为2.21×109kW,夏季制冷功率为3.38×109kW。
根据换热功率及陕西省冬季供暖和夏季制冷指标,计算可供暖和可制冷面积,地下水地源热泵系统可供暖面积8.15×108m2,可制冷面积为1.17×109m2。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可供暖面积4.40×1010m2,可制冷面积为4.73×1010m2
5 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建议
5.1 存在的问题
一是管理机制不明晰,市场推进力度不足;二是政策支持力度亟待加强,产业发展迟缓;三是工程设计时对地质条件分析不够,部分工程达不到预期节能效果;四是地热能科技成果转化推广途径不畅,示范引领效应不明显。
5.2 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建议
一是以浅层地热能为主,多种能源相结合的功能模式,通过地热能与其他能源调蓄结合上,降低初投资。二是优化能源组合比例、换热孔深度和孔间距。充分利用废弃井及矿井水,扩大地热资源开发利用范围,有效降低工程初投资。三是在政府主导建设的大型公建设施,率先采用地热资源,形成由大型公建、密集采暖区相结合的,地热资源供暖示范体系。四是简化地热资源管理程序,建立简便高效规范的项目管理机制。
参考文献
[1]周阳,穆根胥,张卉等.关中盆地地温场划分及其地质影响因素[J] .中国地质,2017.44(5):1017-1026.
[2]任战利,刘润川,任文波等。渭河盆地地温场分布规律及其控制因素[J].地质学报,2020,940(07):1938-1949
[3]孙红丽.关中盆地地热资源赋存特征及成因模式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
[4]张甫仁,王乐祥,李雪洋等。重庆市浅层地温能开发利用地温场变化规律研究[J] .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37(02):76-81
[5]胡彩萍,地埋管换热影响岩土体传热因素及热影响范围分析[J] .山东国土资源,2017,33(08):51-57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18:30:4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2/36672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地热能   浅层   盆地   分布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