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第一节 声音是什么教案

声音是什么
一、教学设计思路:
   物理是初二学生起始学科,“声现象”作为教材中现象篇的第一章,是因为它与生活联系紧密。这也导致学生接触这一章节时更易接受。但物理作为一门实验科学,应更多地让学生感受探究过程,从中获得能力的提高,为后来的学习奠定基础。所谓教会学生研究方法,比教给他们知识更为重要。一个学生如果掌握了研究方法,将会终身受益。部分同学往往会感到物理与生活有很大距离,因此拉近物理与生活的关系,激起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是非常关键的。本节课的设计就从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通过探究活动体验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出发,在教师引导下,使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实验和对实验现象及收集的信息进行对比分析,得出结论。在探究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锻炼,同时也感到物理就在自己的生活之中。
    情境导入,让学生置身于各种各样的声音之中,感受声音世界的奇妙。通过问题导入,让学生进行猜想进而设计方案验证自己的猜想,由学生自备器材进行动手实验,每组同学有着不同的体验,通过交流与合作,他们会获取更多的方法,能力在方案设计、动力实验中得以
切实提高。本课中有许多研究方法及技巧,如归纳与演绎、理想实验及推理、放大的思想等等,都为将来的物理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流程 :
情境导入
感受声音
   
归纳与演绎
放大(转换)
液体振动发声
与实验探究
活动一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气体振动发声
固体传播声音
归纳与演绎
液体传播声音
与实验探究
活动二: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气体传播声音
推理(理想实验)
真空不能传声
类比:水波
声速,声能
声音是一种波
类比
小结与作业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2.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发生的。
   3.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了解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的方法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声音是如何传播的。
   2.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掌握初步研究问题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教师、学生双边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2.注意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善于与其他同学合作的意识。
   3.学会用物理知识来描述生活中声现象。
 四、教学重点
   1.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五、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观察、探究声音传播的条件以及解释生活中的声传播现象。
 六、教学资源
  鼓,钢尺,收音机,乒乓球,闹钟,真空罩,抽气机,音叉,小锤,衣架、棉线、铁架台、带有细线的乒乓球、水槽、水、烧杯,橡皮筋、细线、铅笔、白纸、细砂、音乐贺卡中的发声器、小石头、塑料袋及其它学生自带的乐器等。
 七、教学过程
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活动目的
引入
新课
一、声音的产生
二、
声音
的传
三、声音是一种波
巩固
练习
作业
引入:视频“感受声音”
鸟儿的鸣唱,溪水潺潺
烧开水的声音,上课、下课时的音乐铃声
转动洗衣机排水管的声音……
风声、雨声、流水声,诉说着大自然的变化;
歌声、笑声、音乐声,表达着人们的情感。
课题:声音是什么?
试一试:
你能让一张纸出声音吗?
比一比:看看谁的方法最多!
(鼓励学生)
利用带来的器材,想办法发出声音。
弹拨、击打、吹奏乐器、倒水等过程,都会发出声音。这些发声物体的共同特征是什么?
(若学生用其它词语表示亦可,如颤动、抖动等,但统一为振动)
再列举一些其它发声的事例?
敲桌子发声时,你能感受到桌子的振动吗?
怎样做才更有说服力?
简要评价各种方案,并推荐效果明显的方案。
追加实验:音叉发声时,如何感受振动?
引导学生进行小结
提出问题: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那么它又是如何传播的呢?声音能在哪些物体中传播?
实验探究:
1、声音能否在固体中传播。
请同学们设计方案,谁的方案更科学,现象更明显,设计更巧妙?
择学生方案之一、二,重点评价:如取材简便,现象明显,效果具普遍性等。
若学生觉得固体传声效果比气体的更好,则及时给予表扬。
2、声音能否在液体中传播。
请同学们设计方案,比一比谁的设想更科学。
择学生方案评析,适时鼓励并指出改进意见
3、声音能否在气体中传播。
像以上这些可传播声音的物质统称为介质。
问题:真空能不能传播声音?
如何设计方案研究这个问题?
评析学生方案,择其一改进为真空罩中置一闹钟实验。师演示:逐渐抽去空气,请同学们听铃声变化。
师引导学生作推理:若没有空气呢,现象如何?
同学们讨论一下,原因何在?
声音可以通过固体液体,气体来传播。
声音传播的过程又是什么样的呢?
(声音以什么形式传播呢?)
模拟水波
播放Flash,模拟声音在空气中传播
那么他们传播的是否一样快?
声能:声音可以传递能量。请生举例说明
声音的传播需要时间吗?
看哪组最接近真实值。
评价学生设计的方案
本课总结:声音是什么?
你是怎么知道这些知识的?
实地测量声速
感受大自然的美
我们生活在一个美丽的世界,听到声音是多么的幸福。
晃动、搓揉、指弹、折纸包摔打、纸笛吹奏……
交流、讨论互相改进,并发出更多的声音
弹拨、击打、吹奏乐器、倒水等过程,都会发出声音。
学生归纳:不管是固体、液体、气体振动都会发声。
学生归纳:发声物体都在振动。
学生举例,可能很多,如
真空抽气机组手摸着喉头,体会人发声时是声带振动;
敲桌子发声,打鼓,弹古筝,敲音叉……
学生设计各种方案……交流讨论,谁的方案更好
学生可敲击桌子发声,撒些纸屑;桌面上放小镜子;放几滴水……
学生讨论方案:贴近面颊、置入水中溅出水花、放置乒乓球被弹开等等
学生小结: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了,物体也就不再发声了。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
猜想:需要或不需要
(说明猜想的依据)
设计方案并实验:
利用课桌研究,线拴衣架,利用墙壁……
小组讨论声源是什么,如何获取证据?如一生敲桌子时,另一生在另处贴近桌子听声。
收集证据:讨论并得出初步结论:声音可以在固体中传播。
搜寻其它事例并验证:古代将一大瓮埋在地下可以听到远处的敌方兵力的多少
同上猜想并设计方案。
如用音乐贺卡装入塑料袋中置于水中;或在水中摇铃或敲石块……
收集证据并作初步结论:声音可在液体中传播。
列举其它事例并验证:钓鱼时岸边太乱会吓跑鱼
学生举例:老师讲话学生能听到,就是通过空气传播。花样游泳……
学生猜想并给出依据(因缺乏必要知识,故只能是模糊的推理)
小组讨论:如何获得真空?用什么作为声源?……
学生观察作答:声音越来越小。
生:将听不到声音。
若有生答:仍隐约能听到声音。这怎么解释呢?
闹钟振动引起桌面振动。
改进方案:桌面铺棉布减弱桌面振动;或用线悬挂音乐贺卡作为声源
结论:真空中不能传播声音。
搜寻事例:月球上没有空气,宇航员面对面说话也只能借助无线电波。
综合以上验证,得出结论: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学生思考
观察水波,引发迁移
类比:声音其实是一种波,即声波
叉股振动——压缩周围空气振动——空气发生疏密变化——形成声波——向远处传播
学生小结:声音是以声波的形式传播的.
生讨论并举例说明:如声音可以熄灭蜡烛,超声波碎石机等
学生讨论并制订方案,以小组为单位想办法测量空气中的声速,并利用课余时间交流。
学生阅读课本
15℃的空气中声速为340米/秒
  v固体>v液体>v气体
学生总结本节课的知识与收获
学生作答:是一种振动的波,需要介质传播。
学生大概描述探究经历
课堂的延伸
自己制造声音,激趣
开放性思维并设计方案
设计方案、收集证据、分析并得出结论。这也是一个简洁的探究过程
(淡化具体的探究过程的名称)
先归纳,再
演绎:
看见小球被弹开,同时我们的耳朵听见音叉发出的声音
物理学研究方法的教学
(此处隐性引导,不必作显性说明)
猜想不是乱猜,要有一定的推理依据或知识基础
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源于课本又不唯课本
得出初步结论
让学生主动探索,积极参与
先归纳、再演绎,既学会方法,又提高能力,知识显然已掌握
生活经验使之科学化,领悟生活与物理不可分
实验失败亦有可取之处,出症结,才是对待科学的正确态度
归纳:(此处属不完全归纳,让学生了解,不可穷尽所有介质)
类比也是一种研究方法
联系生活
跨学科合作,可利用体育课时间进行实地测量
回应主题
会学导致
学会
设计:徐银山    淮安市开明中学
编审:陈  浩    淮安市教研室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15:49:5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2/36564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学生   声音   振动   传播   发声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