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新湘教版必修1教材活动题答案

1.1  地球的宇宙环境
教材P8探究:
1不论我们位于地球上的哪个地点都只能观察到银河系的一部分。具体地讲由于银河系的半径为5万多光年太阳系距离银心约为2.6万光年我们人类肉眼在天空各处看见的个别恒星全都是银河系的一部分;来自银河系这条带状弧上的光都是源自银河平面上肉眼不能解析的恒星和其他天体累积的光亮。
2在夜空中牛郎星和织女星位于银河的两边。中国古代的神话故事将无生命的星空赋予了凄美的爱情故事并借用自然景观通过诗人的咏叹抒发了钟情男女的哀怨与离恨。
教材P10活动:
1可观测宇宙的半径约为137亿光年1光年约为9.4605×1012千米这样可观测宇宙的半径可折合为1.2960885×1023千米。
2太阳光到达地球约需8分20秒。可观测宇宙的半径约为日地平均距离的8.64059×1014倍。
教材P14~15活动:
可配合下图进行分析。
月相原理图
教材P15~16活动:
1(1)
(2)火星(开放性答案)。学生可以从火星的质量、体积、平均密度、自转周期及与太阳的距离等方面和地球进行对比以证明自己的推测。
(3)假如太阳的光照条件变得极不稳将会导致地球上的整体自然环境也变得极不稳定。若这种情况发生在生物形成的初期会导致生物进化的中断;若这种情况发生在现在或将来自然环境的突变会导致地球上生物的大量灭绝甚至危及人类的生存。
2
1.2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教材P17探究:
1可以获取如下信息。
时间分布:太阳黑子的活动具有周期性一个周期约为11年。
空间分布:太阳黑子分布相对集中主要集中在太阳南北纬30°内且南北对称。
动态分布:在一个周期内太阳黑子从南北纬35°开始逐渐向太阳赤道位置集中。
2
教材P18~19活动:
1(1)
(2)有相关性。理由:大气上界水平面太阳辐射的分布没有考虑地面的大气状况但即使考虑不同纬度地区上空大
气状况的差异其与地面的太阳辐射分布还是有很大的相关性。实际上从低纬到高纬地
表获得的年太阳辐射总量是逐渐减少的人们从而划分出热带、温带和寒带地球表面太阳辐射的分布与大气上界水平面太阳辐射的分布规律相似。
21.7503×1014千瓦·时(度)
教材P22活动:
1参考例证:
(1)2017年10月27日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将太阳辐射列为一类致癌物。
(2)在高原地区太阳辐射中含有过量的紫外线会对生物造成伤害。
(3)在大多数太阳活动高峰年全球农业倾向于增产。1958年是第19个太阳活动的高峰年我国1956~1958年的小麦年产量比1960~1965年的要高22%同时期苏联小麦产量也有同样的差异。在第20个太阳活动高峰年加拿大的小麦平均产量比1970~1973年的平均产量高27%。
2经纬同学质疑太阳常数的数值是否为常数态度非常值得肯定。的确由于太阳活动
的影响导致太阳辐射强度有微小的变动从而使得太阳常数的数值发生变化但这种变化很小太阳活动所释放的能量相较太阳辐射的能量小很多且太阳活动也并非频繁发生所以太阳常数还是相对稳定的是相对稳定的常数
1.3  地球的圈层结构
教材P23探究:
1
2人们发现可以通过地球上的一些自然现象认识地球内部比如火山、地震、温泉等还可以通过自然形成的大裂谷、大断层等了解地球结构。
教材P27活动:
1
2在内部圈层的结构和比例上煮熟的鸡蛋和地球很相似。不同之处主要有:鸡蛋整体上呈明显的椭圆而地球接近正圆;鸡蛋壳较均匀而地壳(陆地和海洋间)厚薄不均匀;熟鸡蛋的蛋白结构比较一致呈固态而地幔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上地幔的上部存在软流层;地核呈液态或熔融状态而熟鸡蛋的蛋黄呈固态。
教材P28活动:
1(1)不是同一概念。地震预警是地震发生后利用地震波纵波比横波传播速度快的特点根据监测到的纵波对即将到来的横波进行预警。地震预报是指在地震发生之前对地震发生的时间和地点进行预报。目前科学界还做不到对地震进行准确的预报。
(2)略。(3)略。(4)略。
2可以参考教材图1­18、图1­19、图1­21进行绘制可以画成带有立体感的也可以画成剖面图等。
1.4  地球的演化
教材P29探究:
1化石是地球上曾经生活过的动植物的遗体或遗迹。在漫长的地质年代中地球上曾经生活过无数生物这些生物死亡后的遗体或生活遗留下来的痕迹被保留下来。经过亿万年的无氧环境这些生物遗体中的有机质以及坚硬部分如外壳、骨骼、枝叶等通过复杂的物理、化学过程与包围在周围的沉积物一起变成了化石但是它们原来的形态、结构(甚至一些细微的内部构造)依然被保留着。
2对化石的研究使得科学家能够解释和描述地球的历史。来自不同地质年代的化石为我们揭示了地球上的生物是怎样随着时间演化的。化石是显示古环境的证据能够帮助科学家预测未来可能发生的现象比如气候变化。对化石的研究还能帮助地质学家发现能源资源如石油地质学家可以利用某种标准微体化石确定某些地方是否埋藏有石油。这些化石提供了岩层年代的信息有时候还能提供信息揭示岩层中的温度和气压是否满足石油或天然气形成的条件。
教材P30-31活动:
1辽宁南部近8000~10000年来气候由冷变暖由干变湿。
2通过孢粉化石人们能判断出地质年代的植被类型和植被数量的多少从而分析出当时的气候特征和古地理环境。
教材P36活动:
1(1)震旦纪(近100万年) 石炭纪—二叠纪(约100万年)
第四纪(约180万年)
(2)古生代末期气候寒冷潮湿中生代末期气候干燥炎热。
(3)冷暖干湿相互交替波动变化变化周期长短不一。
2地球的演化及未来的发展直接决定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是科学界必须关心和重视的科学命题。只有从多角度进行分析才能真正了解地球演化的规律以便人类更科学地应对各种地理环境的变化。
2.1 流水地貌
教材P38探究:
1嘉陵江在此处形成这种特殊的河流形态主要是受地形的制约。同时河流流经此处时对两岸的地貌形态也起着雕塑作用凹岸流水侵蚀作用强烈凸岸流水沉积作用明显。
2流水侵蚀地貌如峡谷、瀑布等;流水堆积地貌如冲积扇、冲积平原、三角洲等。
教材P41活动:
1鲁藏布大峡谷峡谷深且险峻、长且弯曲两侧山体较为陡峭。
2雅鲁藏布大峡谷形成的直接原因与该地区地壳三百万年来的快速抬升有关。同时由于该地降水丰富河流径流量巨大流速快侵蚀(下切、侧蚀)作用强。总体上看大峡谷是地壳上升和流水下切共同作用的结果。
3可查怒江大峡谷、长江虎跳峡、长江三峡、澜沧江梅里大峡谷等著名峡谷的情况。
教材P43活动:
四、1.(1)侵蚀地貌为V字形河谷沉积地貌为冲积扇(呈扇形)。(2)影响流水侵蚀与沉积的因素具有多样性。本实验模拟的是坡度与流量(流速)对地表侵蚀和沉积的影响程度。通过对A面的观察可以发现坡度、流量(流速)与地表侵蚀强度呈现正相关:坡度越大流水侵蚀越厉害被搬运的物质越多;径流量越大(流速越快)流水侵蚀越厉害被搬运的物质越多。通过对B面的观察可以发现:堆积物呈扇状分布;颗粒物从扇顶至扇缘由粗变细;水流搬运物质越多堆积物亦越多。运用实验结果去观察自然界中流水侵蚀的大地形不难发现这二者具有相似的规律:河流对地貌形态的塑造总体呈现上游以侵蚀地貌(V字形河谷、峡谷)为主中下游以沉积地貌(冲积扇、冲积平原、三角洲等)为主。
2
教材P45活动:
1滑坡常常给工农业生产以及人民生命财产带来巨大损失。滑坡对乡村最主要的危害是摧毁农田、房舍伤害人畜毁坏森林、道路、农业机械设施和水利水电设施等;发生在城镇的滑坡则常常会掩埋房屋伤害人畜毁坏田地摧毁工厂、学校、机关单位等毁坏各种基础设施造成停电、停水等;发生在工矿区的滑坡可摧毁矿山设施伤害职工
毁坏厂房使矿山停工停产造成重大财产和人员损失。
2滑坡多发地区具有地质结构不稳定岩石易破碎有软弱结构面地形陡峻降水多且强度大等自然环境特征。
我们可针对滑坡高发地区的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条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消除和减轻地表水和地下水对滑坡的诱发作用如建排水沟保护坡地植被等;通过一定的工程技术措施改善边坡岩土体的力学强度提高其抗滑力如削坡减载边坡人工加固等;减少甚至消除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建立灾害预警机制提升人们防灾抗灾的能力等。
教材P46-47活动:
1(1)泥石流能够毁坏房屋造成人员伤亡;会危害公路、铁路和河道安全造成交通中断;还能危害农作物掩埋农田造成农业减产减收;等等。总体看泥石流灾害在我国分布范围广多发生在我国的中部和南方地区极重度分布区集中在我国西南以及辽东半岛地区。我国泥石流灾害分布范围广的主要原因是:我国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地形坡度大;地处板块边界地壳活动剧烈岩层破碎地表碎屑物多;位于季风气候范围夏季降水集中降水量多、强度大;人口总量大、分布密集人类活动影响大等等。
(2)人类面对泥石流灾害的侵扰时防灾减灾措施主要包括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
我们可运用遥感、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地理信息系统等现代地理科学技术提高对泥石流灾害的预警预报、实时动态监测和灾后重建能力。此外还可采取设立滑坡和泥石流观测点建立地质灾害预报预警系统等措施。
2(1)黄土高原黄土层深厚并具有疏松性、直立性的特点;地处温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降水丰富多暴雨;人类活动强度大地表植被覆盖率低;在流水的侵蚀作用下易形成沟壑纵横地表破碎的特征黄土塬、墚、峁为其基本的地貌形态。太阳活动预报中心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14:30:3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2/36466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地球   分布   化石   流水   侵蚀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