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有自动补给机构的卧式恒温槽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卧式恒温槽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带有自动补给机构的卧式恒温槽。


背景技术:



2.在工业生产、化学、食品等行业中一些特殊产品往往对温度有着一定要求,为提高这类产品的生产率往往会使用专用的卧式恒温槽,使其水箱内部稳定保持恒定温度;
3.为此,公开号为cn214553674u的专利说明书中公开了一种卧式智能恒温槽,涉及恒温槽技术领域。包括箱体,所述箱体下表面四角呈矩形固定安装有滚轮,所述箱体的内壁靠近中部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的右侧面与箱体右侧内壁靠近上侧位置通过安装机构固定安装有恒温槽本体,所述恒温槽本体相对应的箱体上表面盖设有密封盖,所述恒温槽本体的左侧壁上设置有制冷组件,所述恒温槽本体右侧壁上设置有制热组件,所述恒温槽本体的下侧壁上设置有搅拌机构,所述放置网板上靠近左右设置有导向机构。本实用新型使恒温槽本体始终保持垂直状态,避免移动过程中恒温槽本体倾斜,有效避免流体溢出或倾洒,同时能够对流体进行搅拌,温度均匀,便于对储存的物品进行存取,使用更加方便。
4.上述恒温槽在进行使用时其恒温槽本体多为金属材质,在保持恒温状态的同时其恒温槽本体也在快速流失热量,为保持恒温该恒温槽又需只需加热或降温,以此使该恒温槽的整体消耗大大增加。


技术实现要素:



5.(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带有自动补给机构的卧式恒温槽,用以解决现有的卧式恒温槽散热较块成本消耗较高的缺陷。
7.(二)实用新型内容
8.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带有自动补给机构的卧式恒温槽,包括主体框架、恒温槽主体和控制器,所述主体框架内部的顶端的一侧设置有恒温槽主体,所述主体框架的顶端设置有控制器,所述主体框架顶端的一侧铰接有顶盖,所述顶盖的内部设置有监测补给机构,所述恒温槽主体的外侧缠绕有导水管,所述恒温槽主体的外侧壁安装有隔热结构,所述隔热结构包括铝箔泡棉套、弹力槽和弹簧卡扣,所述铝箔泡棉套包裹于恒温槽主体的外侧,所述恒温槽主体的一侧安装有火排总成,所述恒温槽主体一端的内部安装有温度传感器,所述控制器底端的两侧均安装有支撑结构。
9.优选的。所述恒温槽主体两侧内部的顶端均设置有弹力槽,所述弹力槽的内部设置有弹簧卡扣。
10.优选的。所述铝箔泡棉套与弹簧卡扣内部之间呈卡合结构,所述铝箔泡棉套与恒温槽主体内部之间呈镶嵌结构,以此使铝箔泡棉套的内壁与恒温槽主体的外侧壁相贴合。
11.优选的。所述支撑结构包括限位槽、底座和磁铁块,所述限位槽设置于主体框架顶
端内部侧一侧,所述控制器底端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底座,所述底座的内部设置有磁铁块。
12.优选的。所述限位槽与磁铁块内部之间呈镶嵌结构,所述底座关于控制器的垂直中心线呈对称分布,以此使控制器得以稳定摆放在主体框架的顶端。
13.优选的。所述监测补给机构包括液位传感器、流量传感器和电磁阀,所述液位传感器安装于顶盖的内部,所述导水管外侧壁的一侧安装有流量传感器,所述流量传感器的一侧设置有电磁阀。
14.优选的。所述液位传感器与控制器内部之间呈线性连接,所述液位传感器与顶盖内部之间相互垂直,以此使液位传感器能够精准检测恒温槽主体内部溶液量的变化。
15.(三)有益效果
16.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带有自动补给机构的卧式恒温槽,其优点在于:通过设置有隔热结构,在恒温槽主体的外侧壁套设铝箔泡棉套,并在弹簧卡扣自身弹力作用下与铝箔泡棉套相卡合,使铝箔泡棉套的内侧壁紧贴恒温槽主体的外侧,使恒温槽主体向外辐射流失的热量被格挡,以此降低恒温槽主体内部温度流失速度,以此避免恒温槽主体的加热或降温频率过于频繁造成较大损耗,实现了降低恒温槽主体的热量流失速度;
17.通过设置有支撑结构,在控制器底端两侧分别安装底座,使控制器在摆放时底座得以插入限位槽的内部形成镶嵌,并在磁铁块与主体框架的磁性吸附作用下使支撑结构的摆放保持稳定,而在进行该卧式恒温槽的运输或维修时可将控制器直接拆除,实现了对控制器的稳定放置;
18.通过设置有监测补给机构,当顶盖将盖在恒温槽主体的顶端后液位传感器将对恒温槽主体内部溶液量进行监测,当恒温槽主体内部溶液量降低后液位传感器将恒温槽主体内部溶液的液位信息传递至控制器,此时控制器将控制流量传感器与电磁阀,使电磁阀操控导水管内部溶液的流动与闭合,以此使与导水管相连通的恒温槽主体得以实时进行溶液补给,实现了该恒温槽的自动补给。
附图说明
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21.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
22.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图2中a处局部剖面放大结构示意图;
23.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支撑结构三维拆解剖面结构示意图;
24.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自动补给机构正视局部结构示意图;
25.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系统流程框架结构示意图。
26.图中:1、主体框架;2、恒温槽主体;3、导水管;4、隔热结构;401、铝箔泡棉套;402、弹力槽;403、弹簧卡扣;5、控制器;6、支撑结构;601、限位槽;602、底座;603、磁铁块;7、顶盖;8、监测补给机构;801、液位传感器;802、流量传感器;803、电磁阀;9、火排总成;10、温度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27.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8.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9.实施例一
30.请参阅图1-6,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带有自动补给机构的卧式恒温槽,包括主体框架1、恒温槽主体2和控制器5,主体框架1内部的顶端的一侧设置有恒温槽主体2,主体框架1的顶端设置有控制器5,主体框架1顶端的一侧铰接有顶盖7,恒温槽主体2的外侧缠绕有导水管3,恒温槽主体2的一侧安装有火排总成9,恒温槽主体2一端的内部安装有温度传感器10,该温度传感器10的型号可为cht-d,恒温槽主体2的外侧壁安装有隔热结构4,隔热结构4包括铝箔泡棉套401、弹力槽402和弹簧卡扣403,铝箔泡棉套401包裹于恒温槽主体2的外侧,恒温槽主体2两侧内部的顶端均设置有弹力槽402,弹力槽402的内部设置有弹簧卡扣403,铝箔泡棉套401与弹簧卡扣403内部之间呈卡合结构,铝箔泡棉套401与恒温槽主体2内部之间呈镶嵌结构。
31.基于实施例1的一种带有自动补给机构的卧式恒温槽工作原理是在该卧式恒温槽进行使用时恒温槽主体2在控制器5的控制下进行加热或降温,并由温度传感器10将温度信息传递至控制器5,使恒温槽主体2内部温度在控制器5的控制下保持恒定,在此过程中恒温槽主体2内部热量将会向外传导,致使恒温槽主体2内部温度流失速度过快,而为维持恒温槽主体2内部温度的恒定控制器5会操控恒温槽主体2频繁进行加热或降温,以此使该卧式恒温槽的功耗大大增加,因此在恒温槽主体2的外侧壁套设铝箔泡棉套401,并在弹簧卡扣403自身弹力作用下与铝箔泡棉套401相卡合,使铝箔泡棉套401的内侧壁紧贴恒温槽主体2的外侧,使恒温槽主体2向外辐射流失的热量被格挡,以此降低恒温槽主体2内部温度流失速度,以此避免恒温槽主体2的加热或降温频率过于频繁造成较大损耗。
32.实施例二
33.本实施例还包括:控制器5底端的两侧均安装有支撑结构6,支撑结构6包括限位槽601、底座602和磁铁块603,限位槽601设置于主体框架1顶端内部侧一侧,控制器5底端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底座602,底座602的内部设置有磁铁块603,限位槽601与磁铁块603内部之间呈镶嵌结构,底座602关于控制器5的垂直中心线呈对称分布。
34.本实施例中,在该卧式恒温槽进行运输维修时,由于传统卧式恒温槽的控制器5多固定在主体框架1的顶端,使控制器5极易对该卧式恒温槽的运输或维修造成一定阻碍,因此在控制器5底端两侧分别安装底座602,使控制器5在摆放时底座602得以插入限位槽601的内部形成镶嵌,并在磁铁块603与主体框架1的磁性吸附作用下使支撑结构6的摆放保持
稳定,而在进行该卧式恒温槽的运输或维修时可将控制器5直接拆除,而在控制器5摆放时在磁铁块603的磁性吸附作用下使控制器5可保持稳定。
35.实施例三
36.本实施例还包括:顶盖7的内部设置有监测补给机构8,监测补给机构8包括液位传感器801、流量传感器802和电磁阀803,液位传感器801安装于顶盖7的内部,该液位传感器801的型号可为mik-p260,导水管3外侧壁的一侧安装有流量传感器802,该流量传感器802的信号可为s301,流量传感器802的一侧设置有电磁阀803,液位传感器801与控制器5内部之间呈线性连接,液位传感器801与顶盖7内部之间相互垂直。
37.本实施例中,在该卧式恒温槽进行使用时恒温槽主体2内部溶液极易因温度变化而出现挥发,导致恒温槽主体2内部溶液量逐渐降低,为保持溶液恒定因此在顶盖7的内部安装液位传感器801,在该卧式恒温槽进行使用时顶盖7将该在恒温槽主体2的顶端,此时液位传感器801启动将对恒温槽主体2内部溶液量进行监测,当恒温槽主体2内部溶液量降低后液位传感器801将恒温槽主体2内部溶液的液位信息传递至控制器5,此时控制器5将控制流量传感器802与电磁阀803,使导水管3将溶液输送至恒温槽主体2的内部,当恒温槽主体2内部溶液量达到预定值后液位传感器801将信息传递至控制器5,此时由控制器5控制电磁阀803对导水管3内部溶液流动进行闭合,使恒温槽主体2内部溶液量在控制器5的操控下实时得到补给并保持在预定容量。
38.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9.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其中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模块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的劳动的情况下,即可以理解并实施。
40.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带有自动补给机构的卧式恒温槽,包括主体框架(1)、恒温槽主体(2)和控制器(5),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框架(1)内部的顶端的一侧设置有恒温槽主体(2),所述主体框架(1)的顶端设置有控制器(5),所述主体框架(1)顶端的一侧铰接有顶盖(7),所述顶盖(7)的内部设置有监测补给机构(8);所述恒温槽主体(2)的外侧缠绕有导水管(3),所述恒温槽主体(2)的外侧壁安装有隔热结构(4),所述隔热结构(4)包括铝箔泡棉套(401)、弹力槽(402)和弹簧卡扣(403),所述铝箔泡棉套(401)包裹于恒温槽主体(2)的外侧,所述恒温槽主体(2)的一侧安装有火排总成(9),所述恒温槽主体(2)一端的内部安装有温度传感器(10);所述控制器(5)底端的两侧均安装有支撑结构(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有自动补给机构的卧式恒温槽,其特征在于:所述恒温槽主体(2)两侧内部的顶端均设置有弹力槽(402),所述弹力槽(402)的内部设置有弹簧卡扣(403)。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带有自动补给机构的卧式恒温槽,其特征在于:所述铝箔泡棉套(401)与弹簧卡扣(403)内部之间呈卡合结构,所述铝箔泡棉套(401)与恒温槽主体(2)内部之间呈镶嵌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有自动补给机构的卧式恒温槽,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结构(6)包括限位槽(601)、底座(602)和磁铁块(603),所述限位槽(601)设置于主体框架(1)顶端内部侧一侧,所述控制器(5)底端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底座(602),所述底座(602)的内部设置有磁铁块(603)。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带有自动补给机构的卧式恒温槽,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槽(601)与磁铁块(603)内部之间呈镶嵌结构,所述底座(602)关于控制器(5)的垂直中心线呈对称分布。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有自动补给机构的卧式恒温槽,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测补给机构(8)包括液位传感器(801)、流量传感器(802)和电磁阀(803),所述液位传感器(801)安装于顶盖(7)的内部,所述导水管(3)外侧壁的一侧安装有流量传感器(802),所述流量传感器(802)的一侧设置有电磁阀(803)。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带有自动补给机构的卧式恒温槽,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位传感器(801)与控制器(5)内部之间呈线性连接,所述液位传感器(801)与顶盖(7)内部之间相互垂直。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带有自动补给机构的卧式恒温槽,包括主体框架、恒温槽主体和控制器,主体框架内部的顶端的一侧设置有恒温槽主体,主体框架的顶端设置有控制器,恒温槽主体的一侧安装有火排总成,恒温槽主体一端的内部安装有温度传感器,控制器底端的两侧均安装有支撑结构。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有隔热结构,在恒温槽主体的外侧壁套设铝箔泡棉套,并在弹簧卡扣自身弹力作用下与铝箔泡棉套相卡合,使铝箔泡棉套的内侧壁紧贴恒温槽主体的外侧,使恒温槽主体向外辐射流失的热量被格挡,以此降低恒温槽主体内部温度流失速度,以此避免恒温槽主体的加热或降温频率过于频繁造成较大损耗,实现了降低恒温槽主体的热量流失速度。实现了降低恒温槽主体的热量流失速度。实现了降低恒温槽主体的热量流失速度。


技术研发人员:

王杰 林申进 李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江苏天翎仪器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8.31

技术公布日:

2022/12/16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13:31:4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2/3596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主体   所述   恒温槽   控制器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