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智慧旅游一卡通建设的三大误区

智慧旅游“一卡通”建设的三大误区
1.智慧旅游一卡通服务系统建设已成为热门话题
自2014智慧旅游、智慧景区信息化建设逐渐到全域旅游再到智慧旅游3.0时代,智慧旅游信息化系统建设风起云涌。各地纷纷开展基于智慧旅游信息化系统建设,尤其以智慧旅游、智慧景区“一卡通”系统建设更是每套建设方案必备。业内曾对“一卡通”价值认同达到了一定的战略高度:“他是旅游大数据应用的基础。首先,他可以获取大量正式可靠的用户数据;其次,可以方便游客景区消费,以消费信息实现基于游客消费大数据分析的区域商户营销策略;他更是景区有信息与促进二次消费的绝佳帮手;客流分析管理、电子行程单管理”等等云云。对于业内一卡通服务系统“至高无上”的描述,我们绝对赞同。但在这个之前需要满足以下几个前提,才能实现这一强大功能。第一、卡片信息管理安全得到用户高度认可与接受;第二、区域游客使用率达到80%以上;第
三、不存在任何虚假信息。
2.虚拟ID与实体卡并存的时代
一卡通应用的现状在于实体卡与互联网虚拟ID的有效衔接。互联网时代,是一个拼用户注册量的时代。《互联网思维》一书作者明确表示,互联网下用户增量是保证互联网平台运营的关键,于是基于《互联
网思维》的产品、用户、运营不断在各行各业兴起。智慧旅游信息化建设,也希望搭上“互联网+”的快车。游客与用户不分家成为“一卡通”服务建设的重心,用户即游客。于是互联网注册用户在智慧旅游、智慧景区建设上也开始通过虚拟ID与实体卡片结合的方式共同服务游客,一方面游客通过手机NFC或者电子二维码可以进
入景区,另一方面,用户和可以绑定具有RFID技术的身份证、M1卡、闪付卡或单独购买的旅游年卡进入景区。实在大大的方便了游客景区消费游览,益处良多。
3.中国“卡”服务三大特点
按照互联网发展速度和移动智能应用的便捷应该能够降低卡片的实用量,虚拟ID认证技术优势明显,且几乎零成本他应该能够独占鳌头。但事实上,根据国际芯片卡及支付技术标准组织EMVCo统计显示2015年,中国全国持卡量50亿张世界第一。中国2015年全年仅金融IC卡发卡量尽达20亿张,这样看来实体卡交易似乎还有市场空间。同时,似乎实体卡与互联网虚拟ID并不那么融洽,反而存在竞争关系。目前为止,打开钱包我们仿佛回到70年代。但却少了那份荣誉感和自豪感,国人早已过了追求无谓虚荣的时代,实体卡与互联网虚拟ID一直在进行一场背后的博弈。他们主要表现在以下三点:第一、都有用户信息,谁都不愿放手
无论是实体卡服务业务,还是互联网虚拟ID服务业务。他们都有各自的一套管理机制,他们都有属于
自己的一套用户信息库,无论线上服务、线下服务希望独享现有的市场份额和市场地位。他们表面都在互相妥协,但都是各自为阵的一套业务体系。
第二、一卡一能,业务服务永远的差异化
一卡一能就像“永不磨灭的”不仅仅是实体卡与虚拟ID的竞争,他们各自也在打自己的算盘。首先,无论互联网虚拟ID如何强大和成本低廉,互联网公司必须解决现在的市场竞争问题;其次,实体卡与虚拟ID 之间有着一定的业务关联并不影响彼此共同存在的价值;更重要的是,实
体卡之间也在寻差异化的市场竞争模式,他们各自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谁也不让谁(举个例子:公积金服务与社保服务绝对是分开的)。
第三、业务开放性不够
永远的差异化竞争,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业务服务开放性不够,融合度极低。例如淘宝、拍拍网、京东、当当网之间都有自己独立的的业务体系,即使是OAuth协议的开放性也不能保证他们业务服务的高度融合。而实体卡服务更是水生火热,金融服务业竞争差异化就是不断开发出新的业务服务模式减少竞争。但是业务很快会被复制,他们为保证自己的市场地位。采用什么样的市场应对策略我们都明白,除了政策保护措施外还有地方保护措施,这里就不多说了。无论怎样,实体卡与互联网虚拟ID两者始终都有着自己的一套生存法则。
m1卡似乎以上描述已经跑题了,但都是为以下内容提供沟通基础。接下来我们再回到正题旅游“一卡通”服务上来。
4.中国旅游“一卡通”业务服务行业现状
中国“智慧旅游一卡通”建设是独具特的,他们不仅是互联网ID服务与实体卡之间业务体系融合。更是智慧旅游管理、服务、营销的有效载体。首先它是一个管理载体,管理大量用户真实信息。然而大部分系统建设后立即萎靡,甚至还没开始建设就已经被放弃。因为其繁琐的信息登记流程和验证已经让游客失去了兴趣。更何况手机认证和二维码认证服务的普及使得游客更加愿意接受简单实用的服务方式。然后,一卡通服务又转入另一个战区,它是业务服务载体,区域旅游局或景区年卡、月卡、折扣卡各种业务优惠与专享服务卡片,声势浩大、媒体更是一片欢呼。接着打开系统后台一看,很多卡片的销量基本
保持在4位数以内。这让大家顿时觉得失望头顶,更何况这些服务卡片中还有大量不记名卡片。最后,干脆来个狠的,卡片服务绑定“一元畅游景区”的商业和营销模式出台了。此时,一卡通服务春天应该到来了吧?不是,它就像卫生纸促销活动一样,基本上只能持续一段时间。恢复原价后,业务依然冷清。然后这些卡片到哪去了呢?钱包里-抽屉里-垃圾桶里和废品回收站里。
难道旅游一卡通服务业务的社会愿景就这样不值一提吗?你们费尽心思策划出来的管理手段、市场化
服务方式、商业模式就这样不堪吗?诚然智慧旅游一卡通服务是集互联网O2O、金融服务行业、旅游行业于一身的关键交叉业务体系。其涉及内容非常庞大,不亚于智慧旅游产业本身涉及的产业结构的复杂性。然而在很多信息化系统建设描述中,仅仅只有技术架构和业务功能描述,必然造成区域旅游一卡通服务系统建设的失败。
5.智慧旅游“一卡通”建设的误区
误区一、一卡通在于系统和硬件串联应用
毫无疑问,一卡通服务需要读卡硬件作为支撑,业内甚至将他升华到“物联网”高度。我们认可这一事实,但建设中一定要认识到“一卡通”服务与金融支付业务息息相关。因为无论是其支付形态是积分、预付卡、借记卡、贷记卡,他都是属于支付类业务,必须充分考虑其支付特性。尤其应当与具有支付牌照的企业联合开发这一服务,从而避免因资质问题造成的后期法律责任。误区二、实体卡是重点
智慧旅游、景区一卡通本身属于服务类工具,他不是管理工具、更不应该是通过卡片交易获得利益的增值手段。“一卡通”建设适当注重业务模式的融合与研发,而不是关注实体卡销售量。事实上,实体卡在旅游年卡服务中是有一
定优惠的,但是由于旅游中间服务商(如:旅行社)有时能够拿到更加优惠价格,游客反而会对一卡通认可度不高。
同时,我们知道实体卡本身的生产成本和中间交易环节导致成本不断增加(例如:据媒体报道某公交公司,制卡成本仅为5-7元。然而,几经波折之后到最终用户手上的卡片质押金是25元/张,当然这还只是冰山一角。),更加导致游客对一卡通服务实体卡服务功能的质疑。
总之,旅游一卡通服务不应该局限于实体卡片,应该是研究其与移动智能应用、互联网虚拟ID等低成本服务方式的集成应用。从而提高游客景区“一卡”消费的满意度。
误区三、应该与城市“一卡通”服务系统绑定增加用户量
城市“一卡通”服务企业既能解决支付牌照问题,也能增加用户量尤其作为首要客源地之一城市用户,其市场消费潜力巨大。但城市“一卡通”服务支付牌照属小额支付牌照,即1000元以下支付结算业务。单从物价来看,尤其是旅游消费结构来看。千元以内消费业务其实是在给游客增加消费难度,仅仅只适合于城市基本生活消费服务。如果非要小额支付企业共同拓展“旅游一卡通”建设系统。那么我们建议目标市场应当针对,城市游或短距离周边游(不含住宿消费)。而且还应当考虑,小额支付企业的区域保护政策因素,因为他们对跨区域旅游消费服务的限制是非常大的。
通过以上业务介绍和分析总体来讲,智慧旅游一卡通服务系统建设。首先,应当以游客服务为出发点,研究与互联网虚拟ID的集成应用(技术、业务)以解决用户消费接受度和用户量问题;其次,充分融合金融支付服务,开发旅游一卡通与互联网支付、手机支付、大额支付、旅游信用卡支付等在内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07:00:2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2/35939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服务   业务   旅游   支付   互联网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