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颗粒混合搅拌合成机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塑料混合技术领域,尤其是指塑料颗粒混合搅拌合成机。


背景技术:



2.塑料颗粒指颗粒状的塑料,一般分为两百多种,细分达几千种。
3.常见的塑料颗粒有通用塑料,工程塑料,特种塑料。
4.通用塑料:聚丙烯、聚乙烯、聚氯乙烯、聚苯乙烯、聚酯、聚氨酯等;工程塑料:尼龙、聚四氟、聚甲醛、聚碳有机硅等。
5.混合是指搀合,合在一起,也指用机械的或流体动力的方法,使两种或多种物料相互分散而达到一定均匀程度的单元操作。用机械的或流体动力的方法,使两种或多种物料相互分散而达到一定均匀程度的单元操作。其中涉及流体物料的,属流体动力过程。
6.混合在化工生产中的应用十分普遍,其目的主要是:

制备各种均匀的混合物,如溶液、乳浊液、悬浮液及浆状、糊状或固体粉粒混合物等;

为某些单元操作(如萃取、吸附、换热等)或化学反应过程提供良好的条件。在制备均匀混合物时,混合效果以混合物的混合程度即所达到的均匀性来衡量。在加速物理或化学过程时,混合效果常用传质总系数、传热系数或反应速率增大的程度来衡量。
7.混合,就是在外力的作用下,各种物料组分互相掺合,其在任何容积里各种组分的微粒均匀分布。它是确保配合物料质量和提高物料效果的重要环节。混合的方法有多种,如机械式混合、气动式混合、冲动式混合等,其中机械式混合较为常见。
8.混合的应用十分普遍,在制备均匀混合物时,混合效果以混合物的混合程度即所达到的均匀性来衡量。在加速物理或化学过程时,混合效果常用传质总系数、传热系数或反应速率增大的程度来衡量。
9.现有的可参考公告号为cn209158643u中国专利,其公开了一种塑料原料混合搅拌机,包括混料罐、一级搅拌机构、二级搅拌机构、三级搅拌机构和助剂输送机构,所述混料罐的上端设有进料管,所述混料罐的下端设有出料口,所述一级搅拌机构、二级搅拌机构和三级搅拌机构自上而下安装于混料罐内,所述助剂输送机构的出料端与二级搅拌机构相接。塑料配料通过三级的混合搅拌,使得配料混合更加均匀度、大大提高了搅拌效率,克服了传统混料机搅拌不均匀、搅拌效率低下、搅拌机耗能较多的技术难题。
10.该申请专利虽然具备多次搅拌的效果,但其并不具备对塑料颗粒进行加热和降温的功能,由于其并不具备对塑料颗粒进行加热的效果,从而导致在进行加热熔化时增加了塑料颗粒预热的时长,增加了工序和降低了工作效率,当加热不同材质的塑料颗粒时,由于不同的塑料颗粒具备不同的熔点,且不具备降温的效果,可能会导致塑料颗粒呈现熔融状态,另一方面,该申请专利的混料罐为整体结构,其内部并不具备分料的效果,当需要进行定量或根据塑料颗粒材质的顺序进行入料时,还需要将两种塑料颗粒分开为两个工序进行下料,降低了工作效率,为此,本发明人提出了塑料颗粒混合搅拌合成机,以解决上述提出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11.实用新型为克服上述情况不足,旨在提供一种能解决上述问题的技术方案。
12.塑料颗粒混合搅拌合成机,包括料斗、搅拌料槽和转动盘,所述料斗的一端为漏斗,漏斗的一端与搅拌料槽连接,且延伸至搅拌料槽的内部,搅拌料槽的一端通过转动轴承与转动盘的表面抵接,搅拌料槽的一端设有驱动组件,驱动组件包括驱动电机和转动杆,搅拌料槽的内部设有加热槽,加热槽的内部安装有电热丝,料斗的内部为料仓,料斗的表面安装有限位组件,通过限位组件使料仓的内部形成分料区,料斗的表面安装有用于进行复位的复位组件。
13.进一步的,所述限位组件包括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料仓的内表面开设有第一连接槽和第二连接槽,通过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分别与第一连接槽和第二连接槽连接使料仓形成分料区,分料区包括第一分料区和第二分料区,搅拌料槽的内部为储料腔,料仓用于放置塑料颗粒,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的形状与料仓内部的形状一致,第一分料区与第二分料区的容积相等,通过容积相等的设置辅助第一分料区与第二分料区内部的塑料颗粒形成定量设置,当第二隔板脱离第二连接槽的内部时,第二分料区内部的塑料颗粒掉落至漏斗的内部,从而落至储料腔的内部,当第一隔板脱离第一连接槽的内部时,第一分料区内部的塑料颗粒掉落至漏斗的内部,从而落至储料腔的内部。
14.进一步的,所述复位组件包括弹簧固定块、拉板和拉簧,拉簧位于弹簧固定块与拉板之间,弹簧固定块和拉板的内部均开设有安装槽,拉板的表面设有把手,第一隔板与第二隔板的一端均匀拉板的表面抵接,拉簧的两端分别与安装槽的内壁抵接,当对把手施加拉力时,拉板带动第一隔板或第二隔板沿着第一连接槽或第二连接槽的内壁滑动,当拉力小于拉簧产生的收缩力时,通过拉簧产生收缩力使拉板的表面与料斗的表面贴合的同时,带动第一隔板或第二隔板沿着第一连接槽或第二连接槽的内表面进行滑动。
15.进一步的,所述转动杆的一端与驱动电机抵接,转动杆的表面设有旋转叶片,通过驱动电机产生驱动力使转动杆和旋转叶片进行转动,转动盘的内部安装有搅拌组件,搅拌组件包括搅拌电机和搅拌叶片,搅拌叶片通过搅拌杆与搅拌电机的一端抵接,通过搅拌电机产生驱动力使搅拌杆带动搅拌叶片进行转动,当转动杆和旋转叶片进行旋转时,旋转叶片在旋转的作用力下产生推动力,从而起到对搅拌料槽内部的塑料颗粒进行推动,使塑料颗粒沿着搅拌料槽输送至转动盘的内部,转动盘的内部可放置另一种与塑料颗粒混合的用料,当搅拌杆带动搅拌叶片进行转动时,搅拌叶片旋转的作用力下产生搅拌力,通过搅拌叶片使塑料颗粒与用料进行充分混合。
16.进一步的,所述搅拌料槽的外部放置有安装架,安装架通过垫块与搅拌料槽的表面抵接,安装架用于承受料斗与搅拌料槽的重量,通过安装架与垫块对搅拌料槽和料斗进行位置限定,避免驱动电机产生驱动力时使搅拌料槽和料斗过于抖动,从而产生倾倒的现象;转动盘的外部放置有连接架,搅拌电机的一端与连接架的表面贴合,连接架的表面安装有转动电机,转动电机的一端设有用于辅助转动盘进行转动的转动齿轮,转动盘的表面安装有与转动齿轮相互配合的转动环,旋转叶片的最高点低于转动盘的内壁,通过转动电机产生驱动力使转动环沿着转动齿轮的表面进行移动。
17.进一步的,所述转动盘的一端连接有用于支撑转动盘重量的支撑架,转动盘的表面可沿着支撑架的表面进行滑动,支撑架位于安装架与连接架之间,通过安装架、支撑架和
连接架起到增加受力点的作用,从而达到增加支撑力的效果;安装架和连接架的底部均设有用于增加摩擦力的防滑垫,支撑架的中部为开口状。
18.进一步的,所述搅拌料槽的表面安装有用于进行气体排放的排气管道,转动盘的表面设有用于辅助进料或出料的导料管,导料管的表面安装有用于控制流量的转动把手,转动把手起到控制阀的作用,通过转动把手控制导料管进料或出料的流量,在进行混合搅拌前,可通过导料管将用料灌入转动盘的内部,当塑料颗粒与用料充分搅拌后,可通过朝排气管道的内部输入气压,使充分搅拌后的物料从导料管中导出,在搅拌过程中多余的气体也可通过排气管道排出搅拌料槽的外部。
19.进一步的,所述料斗的顶部安装有顶盖,顶盖的表面连接有拉环,电热丝通过电源连接线连接外部电源,通过对拉环施加拉力,从而使拉环带动顶盖从料斗的顶部脱离,从而便于工作人员将塑料颗粒倒入料斗的内部,使塑料颗粒沿着漏斗落入搅拌料槽的内部。
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电热丝对搅拌料槽内部的储料腔进行加热,起到对储料腔内部的塑料颗粒进行除湿的效果,当搅拌杆带动搅拌叶片进行转动时,搅拌叶片在旋转的作用力下产生搅拌力,在进行搅拌的同时,搅拌叶片转动所产生的气流对塑料颗粒进行散热降温,避免塑料颗粒因温度过高而熔化;
21.此外,通过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分别与第一连接槽和第二连接槽连接使料仓形成第一分料区和第二分料区,起到对塑料颗粒进行定量放置的作用,通过一次倒入物料达成两次搅拌的效果,在塑料颗粒除湿的同时也对塑料颗粒起到风干的作用。
附图说明
22.图1是塑料颗粒混合搅拌合成机的主视图;
23.图2是塑料颗粒混合搅拌合成机的立体图;
24.图3是塑料颗粒混合搅拌合成机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25.图4是塑料颗粒混合搅拌合成机另一角度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26.图5是塑料颗粒混合搅拌合成机中漏斗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27.图6是塑料颗粒混合搅拌合成机中限位组件的主视图;
28.图7是塑料颗粒混合搅拌合成机中搅拌料槽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29.图中:1-料斗、2-搅拌料槽、3-转动盘、4-漏斗、5-转动轴承、6-驱动电机、7-转动杆、8-旋转叶片、9-搅拌电机、10-搅拌叶片、11-搅拌杆、12-安装架、13-垫块、14-转动电机、15-转动齿轮、16-转动环、17-支撑架、18-防滑垫、19-排气管道、20-导料管、21-转动把手、22-顶盖、23-拉环、24-连接架、25-加热槽、26-电热丝、27-料仓、28-第一隔板、29-第二隔板、30-第一连接槽、31-第二连接槽、32-第一分料区、33-第二分料区、34-弹簧固定块、35-拉板、36-拉簧、37-安装槽、38-储料腔、39-把手、40-电源连接线。
具体实施方式
30.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31.本实施例,请参阅图1-图7,其具体实施的塑料颗粒混合搅拌合成机,包括料斗1、搅拌料槽2和转动盘3,所述料斗1的一端为漏斗4,漏斗4的一端与搅拌料槽2连接,且延伸至搅拌料槽2的内部,搅拌料槽2的一端通过转动轴承5与转动盘3的表面抵接,搅拌料槽2的一
端设有驱动组件,驱动组件包括驱动电机6和转动杆7,搅拌料槽2的内部设有加热槽25,加热槽25的内部安装有电热丝26,料斗1的内部为料仓27,料斗1的表面安装有限位组件,通过限位组件使料仓27的内部形成分料区,料斗1的表面安装有用于进行复位的复位组件。
32.所述限位组件包括第一隔板28和第二隔板29,料仓27的内表面开设有第一连接槽30和第二连接槽31,通过第一隔板28和第二隔板29分别与第一连接槽30和第二连接槽31连接使料仓27形成分料区,分料区包括第一分料区32和第二分料区33,搅拌料槽2的内部为储料腔38,料仓27用于放置塑料颗粒,第一隔板28和第二隔板29的形状与料仓27内部的形状一致,第一分料区32与第二分料区33的容积相等,通过容积相等的设置辅助第一分料区32与第二分料区33内部的塑料颗粒形成定量设置,当第二隔板29脱离第二连接槽31的内部时,第二分料区33内部的塑料颗粒掉落至漏斗4的内部,从而落至储料腔38的内部,当第一隔板28脱离第一连接槽30的内部时,第一分料区32内部的塑料颗粒掉落至漏斗4的内部,从而落至储料腔38的内部。
33.所述复位组件包括弹簧固定块34、拉板35和拉簧36,拉簧36位于弹簧固定块34与拉板35之间,弹簧固定块34和拉板35的内部均开设有安装槽37,拉板35的表面设有把手39,第一隔板28与第二隔板29的一端均匀拉板35的表面抵接,拉簧36的两端分别与安装槽37的内壁抵接,当对把手39施加拉力时,拉板35带动第一隔板28或第二隔板29沿着第一连接槽30或第二连接槽31的内壁滑动,当拉力小于拉簧36产生的收缩力时,通过拉簧36产生收缩力使拉板35的表面与料斗1的表面贴合的同时,带动第一隔板28或第二隔板29沿着第一连接槽30或第二连接槽31的内表面进行滑动。
34.所述转动杆7的一端与驱动电机6抵接,转动杆7的表面设有旋转叶片8,通过驱动电机6产生驱动力使转动杆7和旋转叶片8进行转动,转动盘3的内部安装有搅拌组件,搅拌组件包括搅拌电机9和搅拌叶片10,搅拌叶片10通过搅拌杆11与搅拌电机9的一端抵接,通过搅拌电机9产生驱动力使搅拌杆11带动搅拌叶片10进行转动,当转动杆7和旋转叶片8进行旋转时,旋转叶片8在旋转的作用力下产生推动力,从而起到对搅拌料槽2内部的塑料颗粒进行推动,使塑料颗粒沿着搅拌料槽2输送至转动盘3的内部,转动盘3的内部可放置另一种与塑料颗粒混合的用料,当搅拌杆11带动搅拌叶片10进行转动时,搅拌叶片10旋转的作用力下产生搅拌力,通过搅拌叶片10使塑料颗粒与用料进行充分混合。
35.所述搅拌料槽2的外部放置有安装架12,安装架12通过垫块13与搅拌料槽2的表面抵接,安装架12用于承受料斗1与搅拌料槽2的重量,通过安装架12与垫块13对搅拌料槽2和料斗1进行位置限定,避免驱动电机6产生驱动力时使搅拌料槽2和料斗1过于抖动,从而产生倾倒的现象;转动盘3的外部放置有连接架24,搅拌电机9的一端与连接架24的表面贴合,连接架24的表面安装有转动电机14,转动电机14的一端设有用于辅助转动盘3进行转动的转动齿轮15,转动盘3的表面安装有与转动齿轮15相互配合的转动环16,旋转叶片8的最高点低于转动盘3的内壁,通过转动电机14产生驱动力使转动环16沿着转动齿轮15的表面进行移动。
36.所述转动盘3的一端连接有用于支撑转动盘3重量的支撑架17,转动盘3的表面可沿着支撑架17的表面进行滑动,支撑架17位于安装架12与连接架24之间,通过安装架12、支撑架17和连接架24起到增加受力点的作用,从而达到增加支撑力的效果;安装架12和连接架24的底部均设有用于增加摩擦力的防滑垫18,支撑架17的中部为开口状;搅拌料槽2的表
面安装有用于进行气体排放的排气管道19,转动盘3的表面设有用于辅助进料或出料的导料管20,导料管20的表面安装有用于控制流量的转动把手21,转动把手21起到控制阀的作用,通过转动把手21控制导料管20进料或出料的流量,在进行混合搅拌前,可通过导料管20将用料灌入转动盘3的内部,当塑料颗粒与用料充分搅拌后,可通过朝排气管道19的内部输入气压,使充分搅拌后的物料从导料管20中导出,在搅拌过程中多余的气体也可通过排气管道19排出搅拌料槽2的外部,当转动盘3沿着支撑架17的表面滑动时,通过支撑架17中部开口状的设置使支撑架17避开转动盘3表面安装的导料管20,防止导料管20与支撑架17产生碰撞,导料管20可连接漏斗4进行送料,从而使塑料颗粒通过漏斗4落入至转动盘3的内部。
37.所述料斗1的顶部安装有顶盖22,顶盖22的表面连接有拉环23,电热丝26通过电源连接线40连接外部电源,通过对拉环23施加拉力,从而使拉环23带动顶盖22从料斗1的顶部脱离,从而便于工作人员将塑料颗粒倒入料斗1的内部,使塑料颗粒沿着漏斗4落入搅拌料槽2的内部。
38.本实用新型的设计要点在于,通过电热丝26对搅拌料槽2内部的储料腔38进行加热,起到对储料腔38内部的塑料颗粒进行除湿的效果,当搅拌杆11带动搅拌叶片10进行转动时,搅拌叶片10在旋转的作用力下产生搅拌力,在进行搅拌的同时,搅拌叶片10转动所产生的气流对塑料颗粒进行散热降温,避免塑料颗粒因温度过高而熔化;
39.此外,通过第一隔板28和第二隔板29分别与第一连接槽30和第二连接槽31连接使料仓27形成第一分料区32和第二分料区33,起到对塑料颗粒进行定量放置的作用,通过一次倒入物料达成两次搅拌的效果,在塑料颗粒除湿的同时也对塑料颗粒起到风干的作用。
40.在使用本实用新型时,通过电源连接线40连接外部电源使电热丝26通电进行运作,电热丝3通电时产生100-200摄氏度的温度,通过电热丝26产生的温度对搅拌料槽2内部的储料腔38进行加热,起到对储料腔38内部的塑料颗粒进行除湿的效果。
41.当转动杆7和旋转叶片8进行旋转时产生推动力塑料颗粒进行推动,使塑料颗粒沿着搅拌料槽2输送至转动盘3的内部,转动盘3的内部可放置另一种与塑料颗粒混合的用料,当搅拌杆11带动搅拌叶片10进行转动时,搅拌叶片10旋转的作用力下产生搅拌力,通过搅拌叶片10使塑料颗粒与用料进行充分混合,在进行搅拌的同时,搅拌叶片10转动所产生的气流对塑料颗粒进行散热降温,避免塑料颗粒因温度过高而熔化。
42.此外,通过第一隔板28和第二隔板29分别与第一连接槽30和第二连接槽31连接使料仓27形成第一分料区32和第二分料区33,起到对塑料颗粒进行定量放置的作用,当对把手39施加拉力时,拉板35带动第一隔板28或第二隔板29沿着第一连接槽30或第二连接槽31的内壁滑动,当拉力小于拉簧36产生的收缩力时,通过拉簧36产生收缩力使拉板35的表面与料斗1的表面贴合的同时,带动第一隔板28或第二隔板29沿着第一连接槽30或第二连接槽31的内表面进行滑动,从而完成复位的工序。
43.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塑料颗粒混合搅拌合成机,包括料斗、搅拌料槽和转动盘,其特征在于:所述料斗的一端为漏斗,搅拌料槽的一端通过转动轴承与转动盘的表面抵接,搅拌料槽的一端设有驱动组件,驱动组件包括驱动电机和转动杆,搅拌料槽的内部设有加热槽,加热槽的内部安装有电热丝,料斗的内部为料仓,料斗的表面安装有限位组件,通过限位组件使料仓的内部形成分料区,料斗的表面安装有用于进行复位的复位组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塑料颗粒混合搅拌合成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组件包括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料仓的内表面开设有第一连接槽和第二连接槽,分料区包括第一分料区和第二分料区,搅拌料槽的内部为储料腔。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塑料颗粒混合搅拌合成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组件包括弹簧固定块、拉板和拉簧,拉簧位于弹簧固定块与拉板之间,弹簧固定块和拉板的内部均开设有安装槽,拉板的表面设有把手。4.根据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塑料颗粒混合搅拌合成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杆的一端与驱动电机抵接,转动杆的表面设有旋转叶片,转动盘的内部安装有搅拌组件,搅拌组件包括搅拌电机和搅拌叶片,搅拌叶片通过搅拌杆与搅拌电机的一端抵接。5.根据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塑料颗粒混合搅拌合成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料槽的外部放置有安装架,安装架通过垫块与搅拌料槽的表面抵接,转动盘的外部放置有连接架,连接架的表面安装有转动电机,转动电机的一端设有用于辅助转动盘进行转动的转动齿轮,转动盘的表面安装有与转动齿轮相互配合的转动环。6.根据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塑料颗粒混合搅拌合成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盘的一端连接有用于支撑转动盘重量的支撑架,安装架和连接架的底部均设有用于增加摩擦力的防滑垫。7.根据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塑料颗粒混合搅拌合成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料槽的表面安装有用于进行气体排放的排气管道,转动盘的表面设有用于辅助进料或出料的导料管,导料管的表面安装有用于控制流量的转动把手。8.根据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塑料颗粒混合搅拌合成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料斗的顶部安装有顶盖,顶盖的表面连接有拉环,电热丝通过电源连接线连接外部电源。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塑料混合技术领域的塑料颗粒混合搅拌合成机,包括料斗、搅拌料槽和转动盘,所述料斗的一端为漏斗,加热槽的内部安装有电热丝,通过限位组件使料仓的内部形成分料区,料斗的表面安装有用于进行复位的复位组件;通过电热丝对搅拌料槽内部的储料腔进行加热,起到对储料腔内部的塑料颗粒进行除湿的效果,搅拌叶片转动所产生的气流对塑料颗粒进行散热降温,避免塑料颗粒因温度过高而熔化;此外,通过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分别与第一连接槽和第二连接槽连接使料仓形成第一分料区和第二分料区,起到对塑料颗粒进行定量放置的作用,通过一次倒入物料达成两次搅拌的效果,在塑料颗粒除湿的同时也对塑料颗粒起到风干的作用。作用。作用。


技术研发人员:

孙彤 吴金成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文安县金太阳塑料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9.14

技术公布日:

2022/12/16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13:24:0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2/3588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隔板   料斗   塑料颗粒   表面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