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高声速飞行器

超高声速飞行器
摘要高超声速飞行器一般是指飞行速度超过5倍音速的飞机、导弹、炮弹之类的有翼或无翼飞行器,具有较高的突防成功率和侦查效能,能大大扩展战场空间。高超声速飞行器潜在的巨大军事和经济价值使得当前世界各军事大国纷纷投巨资到该领域,成为21世纪世界航空航天事业发展的一个主要方向。近年来,各军事大国在推进技术、结构材料、空气动力和飞行控制等关键技术研究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对高超声速飞行器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关键字:超高声速、飞行器、推进技术。
一、飞行器的发展历程
人类向往飞行的理想几乎伴随这整个人类的历史。最初,人们受到鸟类的启发而使用人造翅膀,但是发现这并不现实。人类的身体对于人造翅膀而言过于的沉重。并且在探索的早期人类并不了解鸟类飞行的空气动力学原理。
经过一系列的探索,到了18世纪后期,人类发明了热气球。1783年热气球首次载人升空。随后出现了飞艇。相比于热气球,带有推进装置、载重更大的飞艇更具实用性。
飞艇的出现并未宣告飞行器的发展并未就此停歇。人类还是研制机动性更好的飞行器。1903年,由莱特兄弟制造的人类第一架飞机——飞行者1号,并成功升空。莱特兄弟总共制造了三架“飞行者”号飞机。“飞行者”三号是其中最成功的一架,其飞行成绩为38分钟飞行38.6km。“飞行者”三号飞机的成功宣布飞机终于具有了实用性。至此人类迎来的飞机时代。
自飞行者之后活塞式螺旋桨飞机得到了极大的发展,飞行时速不断地提高。但是螺旋桨式飞机存在着速度上限。当螺旋桨尖端线速度接近声速时,空气会被极具压缩,而这部分压缩空气来不及散开,在桨端形成一个巨大的阻力,称为激波阻力。此时桨端的空气将粘滞在桨叶表面,使螺旋桨的效率降低。这便是螺旋桨飞机不能飞得更快的原因。
为了克服螺旋桨飞机的这一速度上限,人们研制了喷气发动机。喷气发动机构造不同于活塞式螺旋桨,因此飞机可以飞得更快。随着发动机性能的提升以及飞行器气动外形的升级,飞机的速度已经能达到2马赫。性能与早期的飞机相比,现在的飞机已经将其远远的抛在了身后。
随着新的技术、新材料的不断应用,人造飞行器的性能还在不断的提升。
二、高超声速飞行器技术难点
在高超声速飞行器的研制过程中遇到许多困难,主要是飞行器的动力系统以及热防护等方面。这些方面直接关系到飞行器的性能和安全。
1、动力系统
1)喷气式发动机乘波体
战斗机动力装置的设计,总是追求更高的推重比;大型飞机自重和载重的不断增大,对发动机提出了更高的推力要求。
喷气发动机通常由进气道、压气机、燃烧室、涡轮和尾喷管组成。部分军用发动机的涡轮和尾喷管间还有加力燃烧室。喷气式发动机属于热机,做功原则同样为:高压下输入能量,低压下释放能量。
工作时,发动机首先从进气道吸入空气。这一过程并不是简单的开个进气道即可,由于飞行速度是变化的,而压气机对进气速度有严格要求,因而进气道必需可以将进气速度控制在合适的范围。
压气机顾名思义,用于提高吸入的空气的压力。压气机主要为扇叶形式,叶片转动对气流做功,使气流的压力、温度升高。
随后高压气流进入燃烧室。燃烧室的燃油喷嘴射出油料,与空气混合后点火,产生高温高压燃气,向后排出。
高温高压燃气向后流过高温涡轮,部分内能在涡轮中膨胀转化为机械能,驱动涡轮旋转。由于高温涡轮同压气机装在同一条轴上,因此也驱动压气机旋转,从而反复的压缩吸入的空气。
从高温涡轮中流出的高温高压燃气,在尾喷管中继续膨胀,以高速从尾部喷口向后排出。这一速度比气流进入发动机的速度大得多,从而产生了对发动机的反作用推力,驱使飞机向前飞行。
2)超然冲压发动机
冲压发动机是吸气式发动机的一种,它利用大气中的氧气作为全部或部分的氧化剂,与自身携带的燃料进行反应。与压气机增压的航空发动机不同,它利用结构部件产生激波来对高
速气流进行压缩,实现气流减速与增压,整体结构相对简单。
其工作原理是首先通过进气道将高速气流减速增压,在燃烧室内空气与燃料发生化学反应,通过燃烧将化学能转变为气体的内能。最终气体经过喷管膨胀加速,排入大气中,此时喷管出口的气体速度要高于进气道入口的速度,因此就产生了向前的推力。
超燃冲压发动机主要由进气道、隔离段、燃烧室与尾喷管组成。
其中进气道的主要功能是捕获足够的空气,并通过一系列激波系进行压缩,为燃烧室提供一定流量、温度、压力的气流,便于燃烧的组织。
隔离段是位于进气道与燃烧室之间的等直通道,其作用是消除燃烧室的压力波动对进气道的影响,实现进气道与燃烧室在不同工况下的良好匹配。当燃烧室着火后压力升高,隔离段中会产生一系列激波串,激波串的长度和位置会随着燃烧室反压的变化而变化。当隔离段的长度足够时,就能保证燃烧室的压力波动不会影响进气道.燃烧室是燃料喷注和燃烧的地方,超燃冲压发动机中燃料可从壁面和支板或喷油杆喷射。超燃冲压发动机中的火焰稳定与亚燃冲压发动机不同,它不能采用“V”型槽等侵入式火焰稳定装置,因为它们将带来巨大的阻力,因此目前普遍采用凹腔作为火焰稳定器.尾喷管则是气流膨胀产生推力的地方。
2、热防护
多数人见到过流星,一道闪亮的光划破夜空飞向地面。它是散布在太空中的小物体以十几千米每秒的速度飞进地球大气层,与空气强烈摩擦产生高温高热,从而烧蚀发光,这就是受气动加热的结果。在高超声速飞行器研发过程中遇到类似的气动加热问题,即所谓热障。它主要是飞行器飞行时由于激波和粘性的作用,其周围空气温度急剧升高(可达几千摄氏度),形成剧烈的气动加热环境,使一般飞行器结构无法承受。
为克服热障,科研人员首先精心设计飞行器的飞行轨道和气动外形,使其在不影响或较少影响飞行器性能的情况下,尽可能降低进入飞行器的气动加热率,即热流。以再入航天器为例,不同类型和用途的飞行器,其飞行轨道和气动外形大不一样:弹道式中远程导弹弹头,由于其主要性能要求之一是以最快的速度命中敌方目标,所以一般采用小钝头细长形气动外形以减小阻力和速度损失(尖头外形不行,因为不管用什么材料制造都将很快被烧钝);采用较大的再入角的飞行轨道以缩短再入航程。但这样一来,就要承受更为严酷的短时间高热流的气动加热环境。而返回式卫星或宇宙飞船,返回时间长短不是其主要性能指标,于是采用小再入角飞行,缓慢减速的轨道以及大钝头体的飞行器外形以降低加热率,
从而形成低热流长时间的气动加热环境。当然,这样做的另一目的是,不使飞行器的过载超过宇航员所能承受的程度(一般认为是五倍的重力加速度)。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04:13:2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2/35798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飞行器   发动机   飞机   速度   燃烧室   空气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