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氧化锡复合材料中分散相含量的快速测定与全面表征

银-氧化锡复合材料中分散相含量的快速测定与全面表征
李佳;赖奕坚;赵斌元
【摘 要】为改进、补充现有表征方法,提出通过化学处理分离分散相单独表征的新手段.采用浓硝酸消解AgSnO2,对分离得到的SnO2称重,滤液使用ICP测定杂质含量,实现了AgSnO2含量的快速测定.测定结果显示,SnO2的含量为(11.2±0.3)%,相对标准偏差为1.18%,与标称含量一致,具有良好的准确性和稳定性.同时,采用XRD、SEM、TEM等方法表征了SnO2颗粒的微结构,并通过粒度分析测得SnO2尺寸为D0.5=1.151 μm,实现了对分散相SnO2的独立全面表征.该方法快速有效,对分散相的表征准确全面,为金属基复合材料中分散相的快速全面表征开拓了思路.
【期刊名称】《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年(卷),期】2016(035)003
【总页数】4页(P28-31)
【关键词】银氧化锡;分散相;化学分离
【作 者】李佳;赖奕坚;赵斌元
【作者单位】上海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上海200240;上海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上海200240;上海交通大学分析测试中心,上海200240;上海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上海200240
【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O6-3
近年来,AgSnO2电接触材料因其具有优良使用性能,在交直流接触器等领域已经部分或全部取代了有毒的AgCdO材料[1-6]。提高AgSnO2触点材料使用性能的研究主要包括增加SnO2含量实现节银 [7],SnO2颗粒尺寸微小化和形貌可控化[8-10],调节SnO2和Ag浸润性以改善分布[11-12]。
现有研究中,对分散相SnO2含量、尺寸和形貌的表征手段主要为通过碱熔法(GB/T 24268—2009)测定SnO2含量[13],通过金相照片和SEM分析SnO2的形貌和分布[14]。其中碱熔法测定SnO2的主要路线为:硫硝混合酸分解—以铁作载体,加入氢氧化铵使锡与铁生成共
沉淀与银基体分离—与过氧化钠熔融,热水浸取—用铝片将四价锡还原为二价锡,以淀粉作指示剂,用碘酸钾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出现浅蓝为终点。目前的表征手段有以下缺点:① 含量测定路线太长,操作复杂,耗时长;② SnO2形貌分析只有截面信息,无法全面表征SnO2微观结构;③ SnO2尺度分析只能通过SEM目测观察,缺乏可靠性,而且纳米级SnO2表征因TEM块体制样困难而存在表征困难。
本文以AgSnO2触点材料为对象,考察利用化学溶解分离分散相SnO2,通过称重法和ICP测定SnO2含量,实现含量的快速测定。同时对分散相进行分析,与常规方法进行比较,分离SnO2后进行TEM、粒度等分析,有效补充现有表征手段的不足。该分离分散相进行表征的方法,对其他金属基复合材料分散相的表征也提供新的表征思路。
1.1 仪 器
扫描电子显微镜(Sirion 200,美国FEI公司);透射电子显微镜(Tecnai 20 S-TWIN,美国FEI公司);等离子发射光谱仪(iCAP 6000 Radial,THERMO公司);X射线衍射仪(Ultima Ⅳ,日本);金相显微镜(Observer D1m,德国);离心机;电子天平(上海恒津厂)。
1.2 试 剂
S公司工业用AgSnO2触点材料一批;浓硝酸(优级纯,国药);去离子水(MILIPORE,18.2 MΩ·cm)。
1.3 实验方法
(1) SnO2的快速分离富集和含量测定。分3组A、B、C各取3颗AgSnO2触点称重,分别置于50 mL烧杯中加入20 mL浓硝酸,处理30 min;向烧杯中加入30 mL去离子水稀释后,以1 000 r/min离心分离SnO2残渣10 min;滤液定容至100 mL,备用,将SnO2残渣在100℃烘箱内烘干2 h,备用。对滤液进行ICP测定杂质含量,对残渣称重测定SnO2含量。
(2) AgSnO2复合材料的微观表征。取AgSnO2触点金相制样,取10 mL环氧树脂将AgSnO2冷镶成直径为3 cm的金相样品,经180粒度和320粒度砂纸粗磨后,再用800粒度和1 200粒度砂纸细磨,用1 μm金刚石研磨膏研磨抛光,再用3%硝酸酒精溶液浸蚀3 s,洗尽吹干。观察金相照片和SEM照片,测定AgSnO2中SnO2形貌、大小和分布。
(3) SnO2分散相微结构的表征。取(1)中收集的残渣进行XRD、SEM、TEM和粒度分析,测定SnO2分散相形貌、大小和粒度分布。
2.1 SnO2含量的快速测定
表1中,Ag含量采用下式计算得到:
由表1可知,AgSnO2中SnO2含量(11.2±0.3)%,Ag含量(88.41±0.15)%,该结果与S公司提供的该产品的标称SnO2含量(11.2±0.3)%吻合。而且通过3组平行实验计算相对标准偏差为RSD=1.18%,表明该方法测定具有较好的稳定性。而该测试方法相比国标检测过程得到了大大的简化。
2.2 AgSnO2复合材料的微观表征
由图1可看到,SnO2分散相在Ag基体中分布比较弥散,没有明显的团聚现象。其形貌主要体现为独立的点状颗粒,但由于金相观察尺度限制,我们无法得到确切的颗粒尺寸和形貌。图1中SnO2的体积分数要远大于12%(SnO2质量分数),这是因为SnO2的密度(6.38~6.58 g/cm3)远小于Ag的密度(10.49 g/cm3)。图2中SEM结果表明,SnO2分散相形貌表现为具有一定规则的多边形,SnO2尺寸差别较大,大约在0.10~2 μm。但受银基体影响,复合材料SEM只能在截面上分析SnO2,无法得到其三维透视结果。在SEM测试时可对样
品进行EDS面扫描测试(见图3)来检测分散相的元素种类和分布情况,但本样品中由于SnO2颗粒尺寸大多<1 μm,即小于EDS面扫描取点的最小分辨尺寸,所以本样品EDS扫描结果中Ag和Sn界限不明显。
2.3 SnO2分散相微结构表征
图4XRD衍射结果中,AgSnO2复合材料中主要为Ag的特征衍射峰,SnO2的特征峰因SnO2含量相对较低,信号强度较弱,只能看到部分的特征峰,无法得到对应晶体结构。而分离分散相后残渣的XRD结果表现为完整的SnO2特征峰,并且与SnO2中Cassiterite,syn,空间结构为P42/mnm(136)相对应,表明分离分散相能够对SnO2的晶体结构进行更为准确的分析。
SEM结果(见图5)中SnO2颗粒图像立体感强,形貌主要为不规则的球形,边界平滑无棱角,区别于复合材料块体SEM中截面表现的多边形形貌。现有的研究中,制备AgSnO2材料采用的SnO2有纳米微球、实心小球、棒状等多种形貌[15],而且SnO2颗粒在热挤压过程中会发生变形[16],分离后的SEM将更有利于对SnO2颗粒的多种形貌及变化进行表征。TEM结果(见图6)放大倍数更大,而且可针对其中的单个SnO2进行分析,进一步看到SnO2
分散相的形貌为不规则球形,尺寸在200~1 000 nm。分离分散相TEM表征可观察到纳米级别尺寸形貌,对纳米尺度的分散相进行表征分析将特别适用。
SnO2分散相粒度分析结果(见图7)表明,SnO2颗粒的尺寸分布相对比较集中,呈正态分布在0.1~3.0 μm。粒度分析结果:D0.1=0.791 μm,D0.5=1.515 μm,D0.9=2.871 μm,与SEM和TEM观察结果吻合。但SEM或TEM得到的尺寸信息都是视野范围内颗粒的目测统计,粒度分析得到的结果会更加客观准确。
3.1 分散相含量快速测定
化学分离分散相可以快速测定SnO2含量,具有良好的准确性和稳定性。该方法能大大提高测定效率,同时也适用于其他复合材料中的分散相含量测定。
3.2 分散相形貌全面表征
化学分离分散相可全面表征SnO2分散相微观结构。分离分散相后,XRD可以排除Ag基体影响,观察到完整的SnO2衍射峰,判断SnO2的晶粒结构。SEM表征可以得到SnO2颗粒的透视图像,形貌更加直观准确,而且分离得到的SnO2粉体可方便地进行TEM表征,获得
更大放大倍数图像并对单个颗粒进行观察。结合AgSnO2复合材料传统的金相和SEM分析,可以对SnO2分散相的形貌全面表征。此外,传统表征通过金相和SEM对视野内颗粒进行尺寸统计会受制样和选区的影响。分离得到的SnO2可进行微米粒度分析,对尺寸进行统计分析,大大增加了尺寸分析的可靠性。
本研究采取HNO3化学处理AgSnO2材料分离分散相SnO2,通过对残渣称重和滤液ICP,测定SnO2含量约为(11.2±0.3)%。对复合材料及分离得到的分散相进行金相、XRD、SEM、TEM表征,测定SnO2颗粒的大小约为1.515 μm,形貌为不规则球形。通过化学分离分散相为快速测定和全面表征AgSnO2提供了新思路,该方法也可适用于其他复合材料分散相的表征。分散相化学分离表征的方法,将有助于通过更多分散相的信息,帮助研究分散相在复合材料中的功能。
Tel.:152****5856; E-mail:**********************
Tel.:180****3353; E-mail:**************
【相关文献】
氧化锡
[1] 窦富起. 银基电接触材料在继电器中的应用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09.
[2] Nilsson O, Hauner F, Jeannot D. Replacement of AgCdO by AgSnO2 in DC contactors[C]//Electrical Contacts, 2004. Proceedings of the 50th IEEE Holm Conference on Electrical Contacts and the 22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lectrical Contacts. IEEE, 2004: 70-74.
[3] Kunhua Z, Weiming G, Jialin S, et al. Preparation and DC arc erosion morphology of AgSnO2 contact materials[J]. Rare Metal Materials and Engineering, 2005, 34(6): 924.
[4] 徐爱斌,王亚平,丁秉钧. 新型AgSnO2触头材料的制备和电弧侵蚀特性[J]. 材料研究学报,2003,17(2):156-161.
[5] 张尧卿. AgSnO2电触头材料动态性能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07.
[6] 乔秀清,申乾宏,陈乐生,等. AgSnO2电接触材料的研究进展[J]. 材料导报,2013,17(1):1-6.
[7] 翁 桅. 电触头节银技术的对比分析[J]. 低压电器,2014(3):10-15.
[8] Zheng J, Li S, Dou F, et al. Preparation and microstructure characterization of a nano-sized Ti4+-doped AgSnO2 electrical contact material[J]. Rare Metals, 2009, 28(1): 19-23.

本文发布于:2024-09-25 07:15:5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2/35750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分散相   表征   分离   形貌   测定   含量   材料   进行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