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座椅扶手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车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车辆座椅扶手及车辆。


背景技术:



2.同排汽车座椅之间一般设置有扶手,根据扶手的位置可以分为前排中央扶手和后排中央扶手。前排中央扶手设置在前排座椅中间,为前排驾乘人员提供肘部支撑。后排中央扶手则设置后排座椅中间,多为可收放式,可以为后排乘客提供肘部支撑。有些扶手在不需要时可以收起来,增加车内空间。
3.为提供更多功能,还可以在座椅扶手上设置杯托或眼镜盒等储物空间。一些车辆的座椅扶手上还可以设置显示屏等,为乘员提供更多样化的服务。
4.随着对智能化座舱的需求不断增强,人们希望车辆座椅扶手的功能能够进一步多样化和智能化。


技术实现要素:



5.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一种车辆座椅扶手和一种车辆,使得车辆座舱的智能化程度更高,能够为用户提供更多样化的服务。
6.具体而言,包括以下的技术方案:
7.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车辆座椅扶手,所述车辆座椅扶手包括:扶手主体和显示设备
8.所述显示设备安装在所述扶手主体上;
9.所述显示设备包括显示屏,所述显示屏用于形成显示画面;
10.所述显示设备可绕第一轴线相对所述扶手主体旋转,以使所述显示画面旋转到相应的方位。
11.可选的,所述扶手主体上具有安装位,所述显示设备安装在所述安装位中,所述显示设备包括设备壳体,所述设备壳体具有第一旋转面,所述安装位具有与所述第一旋转面尺寸相匹配的第二旋转面,所述显示设备绕所述第一轴线旋转时,所述第一旋转面相对所述第二旋转面滑动。
12.可选的,所述显示设备位于所述扶手主体远离座椅靠背的一端,所述安装位部分包围所述显示设备,所述第一旋转面和所述第二旋转面分别为两个圆台的部分侧面,所述两个圆台均以所述第一轴线为中轴线,所述第一旋转面所在圆台和所述第二旋转面所在圆台的半径均上大下小,所述第一旋转面对应的母线斜率与所述第二旋转面对应的母线斜率相同,所述第一旋转面与所述第二旋转面之间存在缝隙。
13.可选的,所述显示设备还包括等效负折射率光学玻璃,所述等效负折射率光学玻璃与所述显示屏之间存在夹角,所述显示画面由所述等效负折射率光学玻璃将所述显示屏的显示内容投射至远离所述显示屏的一侧的空中而形成。
14.可选的,所述显示设备还包括触控检测组件,所述触控检测组件位于所述显示画
面的延伸面上,用于向所述显示画面所处区域发射红外线,并检测所述显示画面所处区域内的触控操作。
15.可选的,所述显示设备还包括控制组件,所述控制组件与所述触控检测组件电连接,用于控制所述显示屏的显示。
16.可选的,所述触控检测组件、所述控制组件和所述显示屏均位于所述设备壳体内。
17.可选的,所述显示设备包括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的中轴线为所述第一轴线,所述连接组件固定连接在所述扶手主体上,所述设备壳体套装在所述连接组件上,且可相对所述连接组件旋转。
18.可选的,所述连接组件为中空的套筒,所述显示设备包括连接线路,所述连接线路通过所述套筒穿出并连接至所述扶手主体内部的电池组件。
19.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如前面任一项所述的车辆座椅扶手。
20.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辆座椅扶手和一种车辆,该车辆座椅扶手的扶手主体上安装有显示设备,该显示设备可绕第一轴线相对扶手主体旋转,使显示屏形成的显示画面随之旋转到相应的方位,进而乘员舱内乘员可以通过控制显示设备旋转,来使显示设备的显示画面针对性地朝向某一侧,使座椅扶手一侧的用户能够更加方便的观看显示画面的内容,满足不同乘员的观看需求,实现了为车辆座舱提供个性化和智能化的显示功能。
附图说明
2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2.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车辆座椅扶手的俯视图;
23.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车辆座椅扶手的前视图;
24.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车辆座椅扶手的部分剖视图;
25.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车辆座椅扶手的分解图;
26.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车辆座椅扶手中显示设备的立体图;
27.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车辆座椅扶手中扶手主体的立体图;
28.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车辆座椅扶手中连接组件的立体图。
29.图中的附图标记分别表示为:
30.1-扶手主体;11-安装位;111-第二旋转面;12-电池组件;
31.2-显示设备;21-显示屏;22-显示画面;
32.23-设备壳体;231-第一旋转面;232-第三侧面;
33.24-等效负折射率光学玻璃;
34.25-触控检测组件;26-控制组件;
35.27-连接组件;271-限位圈;
36.28-连接线路;29-开口;
37.x-第一轴线。
38.通过上述附图,已示出本技术明确的实施例,后文中将有更详细的描述。这些附图
和文字描述并不是为了通过任何方式限制本技术构思的范围,而是通过参考特定实施例为本领域技术人员说明本技术的概念。
具体实施方式
39.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40.本技术实施例中所涉及的方位名词,如“上”、“下”、“侧”等,一般以图中所示方位或座椅扶手习惯摆设时结构之间的相对方位关系为基准,且采用这些方位名词仅仅是为了更清楚地描述结构和结构之间的关系,并不是为了描述绝对的方位。在座椅扶手以不同姿态摆放时,方位可能发生变化,例如“上”、“下”可能互换。
41.具体的,在本技术中涉及到车辆中座椅之间设置的座椅扶手,并以座椅扶手在整车中的布置形式为基础来限定下述实施例中描述的“上”或“下”的方向,“上侧”为座椅扶手安装状态下远离地面的一侧,“下侧”为座椅扶手安装状态下靠近地面的一侧“侧面”可以为上下延伸的面或与地面成一夹角的面。
42.除非另有定义,本技术实施例所用的所有技术术语均具有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的含义。
43.为使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44.第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辆座椅扶手。
45.图1给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车辆座椅扶手的俯视图,图2给出了车辆座椅扶手的侧视图。参考图1和2,该车辆座椅扶手包括:扶手主体1和显示设备2。显示设备2安装在扶手主体1上。
46.图3给出了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车辆座椅扶手的一个局部剖视图。参见图3,显示设备2包括显示屏21,显示屏21用于形成显示画面22。显示设备2可绕第一轴线x相对扶手主体1旋转,以使显示画面22旋转到相应的方位。
47.本技术实施例中,车辆座椅扶手的扶手主体1上安装有显示设备2,进而乘员能够借助该显示设备2进行娱乐或工作,提高了车辆座舱的智能化程度。该显示设备2还可以绕第一轴线x相对扶手主体1旋转,进而带动显示设备2内部的显示屏21转动。显示屏21用于形成显示画面22,故显示画面22的朝向可随显示设备2的转动而发生改变。例如,可以控制显示设备2转动一定角度,使显示画面22朝向座椅扶手某一侧的乘员,进而为该乘员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
48.综上,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车辆座椅扶手上安装有显示设备,实现了将显示功能集成在车辆座椅空间,能够为乘员提供多样化的服务,提高了车辆乘员舱的智能化程度。显示设备还可绕第一轴线相对扶手主体旋转,乘员可以通过旋转显示设备来改变显示设备所形成的显示画面的方位或朝向,进而能够满足车辆座椅扶手不同侧乘员的个性化需求。
49.图4给出了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车辆座椅扶手的分解图。可选的,参考图4给出的车辆座椅扶手的分解图可见,扶手主体1上具有安装位11,显示设备2安装在安装位11中,显
示设备2包括设备壳体23,设备壳体23具有第一旋转面231,安装位11具有与第一旋转面231尺寸相匹配的第二旋转面111,显示设备2绕第一轴线x旋转时,第一旋转面231相对第二旋转面111滑动。
50.该安装位11可以呈现为一个下凹结构。通过在扶手主体1上设置安装位11,以及将显示设备2安装在安装位11中,能够减少显示设备2对车辆座舱空间的占用。显示设备2的设备壳体23具有第一旋转面231,安装位11具有第二旋转面111,该第一旋转面231与安装位11的第二旋转面111的尺寸相匹配,在显示设备2绕第一轴线x旋转时,第一旋转面231能够相对第二旋转面111滑动,也即第一旋转面231和第二旋转面111之间相对滑动确保显示设备2能够相对扶手主体1旋转,以实现将显示设备2的显示画面22旋转到相应的方位,使乘员更方便的观看显示画面22。
51.可选的,该第一旋转面231可以为显示设备2的设备壳体23的部分侧面,第二旋转面111为安装位11的内壁面。显示设备2仅部分侧面与安装位11的内壁面尺寸匹配,而其余部分侧面的形状或尺寸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设置,只需要保证第一旋转面231可相对第二旋转面111滑动即可。
52.可选的,显示设备2位于扶手主体1远离座椅靠背的一端。参考图3、图4、图5和图6,安装位11部分包围显示设备2,第一旋转面231和第二旋转面111分别为两个圆台的部分侧面,两个圆台均以第一轴线x为中轴线,第一旋转面231所在圆台和第二旋转面111所在圆台的半径均上大下小,第一旋转面231对应的母线斜率与第二旋转面111对应的母线斜率相同,第一旋转面231与第二旋转面111之间存在缝隙。
53.将显示设备2设置在扶手主体1远离座椅靠背的一端,能够确保显示设备2的显示画面22与座椅上的乘员之间保持一定距离,使座椅扶手两侧的乘员更轻松的使用该显示设备2,确保乘员的使用舒适度。安装位11部分包围显示设备2,能够在确保显示设备2的稳固性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座椅扶手对车辆乘员舱内乘员腿部空间的侵占,提高乘员的活动空间。
54.进一步的,第一旋转面231和第二旋转面111可以分别为两个圆台的部分侧面。在实际形成这两个旋转面时,可以通过根据所需的圆台的侧面的参数对基础构件切削实现,第一旋转面231对应的基础构件可以为一个圆柱体,第二旋转面111对应的基础构件可以为未形成安装位的扶手主体1。换句话说,显示设备2的设备壳体23的基础构件可以为一个圆柱体,可以设定第一旋转面231所属的目标圆台的中心轴为该圆柱体的中心轴(例如第一轴线x),并设定第一旋转面231对应的目标圆台的侧面对应的母线斜率,按照该中心轴和斜率对该圆柱体进行切削得到目标圆台,此时便可以得到目标圆台的侧面,即得到第一旋转面231。第二旋转面111则可以通过以下过程得到:先设定所需的第二旋转面111对应的圆台的轴线、母线斜率和高度,例如该圆台的轴线可以为第一轴线x,以扶手主体的上表面一点或整个平面为基准,根据圆台的高度计算切削深度,根据该轴线、切削深度和母线斜率对扶手主体进行切削,进而在扶手主体1的上侧制备出安装位11,此时安装位11的内壁面便包括第二旋转面111。在这种情况下,还可以采用机加工等方式在第一旋转面231所对应的基础构件(前述为圆柱体)中加工出一个内部空间,用来容纳显示屏21和控制组件26等。
55.在另外的实施例中,也可以预先根据所需的第一旋转面231和第二旋转面111对应的母线斜率或中心轴等参数,分别对设备壳体23和扶手主体1进行结构和参数设计,根据设
备壳体23和扶手主体1的材质,采用模注、注塑、锻造、挤压或冲压等方式分别制备出设备壳体23和扶手主体1。为减轻车辆质量,可以采用塑料来制备设备壳体23和扶手主体1,制备工艺具体可以为注塑成型。
56.第一旋转面231和第二旋转面111对应的两个圆台可以均以第一轴线x为中轴线,第一旋转面231对应的母线斜率与第二旋转面111对应的母线斜率相同,第一旋转面231与第二旋转面111之间存在缝隙,这能够确保第一旋转面231与第二旋转面111为形状相同仅尺寸存在一些差别的两个面,这样在旋转显示设备2时,第一旋转面231和第二旋转面111之间的缝隙大小是相对恒定的,这能够有效提高旋转过程中座椅扶手的美观度。第一旋转面231与第二旋转面111之间尺寸的差别具体体现为:以第一轴线x为法线的任一个平面与第一旋转面231和第二旋转面111相交得到的弧线的圆心相同但半径不相同,第二旋转面111对应的弧线的半径大于第一旋转面231对应的半径,但二者半径的差值小于预设阈值。
57.另外,第一旋转面231和第二旋转面111的半径均上大下小,使得显示设备2的下部占用空间相对上部占用空间较小,从而在保证显示设备2内各部件的安装空间的基础上提高车辆座椅处乘员的腿部空间较大,保证乘员的舒适度。
58.可选的,继续参考图5,设备壳体23还具有第三侧面232,第三侧面232为平面,与第一旋转面231相连。第三侧面232可以为对第一旋转面231对应的圆台的侧面进行平面切削得到。通过对第一旋转面231对应的圆台进行进一步切削能够确保显示设备2的整体体积更小,降低对乘员舱空间的占用。
59.可选的,参考图1,显示设备2还包括等效负折射率光学玻璃24,等效负折射率光学玻璃24与显示屏21之间存在夹角,显示画面22由等效负折射率光学玻璃24将显示屏21的显示内容投射至远离显示屏21的一侧的空中而形成。
60.继续参考图1,该等效负折射率光学玻璃24可以位于显示设备2的上表面上,或直接充当显示设备的部分或全部上表面。需要说明的是,负折射是指当光从具有正折射率的材料入射到具有负折射率的材料时,入射波和折射波处于两种材料的交界面的法线方向的同一侧。这里的等效负折射率光学玻璃24即为具有负折射率的玻璃,该玻璃能够使从空气传输到该玻璃的光线偏折后射出,偏折前后的光线可相对该等效负折射率光学玻璃24对称。偏折后的光线在空气中汇聚形成一个实像,也即显示画面22,该显示画面22与显示屏21相对于该等效负折射率光学玻璃24对称。本技术实施例中通过设置显示屏21与等效负折射率光学玻璃24之间的夹角,便可以使显示画面22以期望的角度形成在空中,并且显示画面22所在位置并不需要设置任何硬件即可呈现实像,不需要占用过多空间便可以为乘员提供各类服务。显示屏21则仅需要安置在设备壳体23的内部即可,不容易被损坏,也不会落灰。
61.可选的,继续参考图3,显示设备2还包括触控检测组件25,触控检测组件25位于显示画面22的延伸面上,用于向显示画面22所处区域发射红外线,并检测显示画面22所处区域内的触控操作。
62.触控检测组件25能够向显示画面22所处的区域发射红外线,当用户在显示画面22所在的区域进行触控操作导致显示画面22所处区域的红外光场发生变化时,该触控检测组件25中的传感器便可以检测到光场的变化,通过分析光场的变化便可以确定接收到何种触控操作。触控检测组件25可以将触控操作对应的触控指令发送给显示设备2,以使显示设备2响应相关的触控指令,进而使显示设备2能够支持空中互动。
63.该触控检测组件25位于显示画面22的延伸面上,能够确保发出的红外光准确无误的被发射至该显示画面22所在的区域。该触控检测组件25与显示画面22之间的距离可以控制在预设距离阈值之内,以确保显示画面22所在区域形成的红外光场的强度,进而确保触控操作的检测更加精确。
64.可选的,继续参考图2,显示设备2还包括控制组件26,控制组件26与触控检测组件25电连接,用于控制显示屏21的显示。
65.显示设备2内部可以集成控制组件26,该控制组件26可以与触控检测组件25电连接,接收触控检测组件25发送的触控指令,并响应于触控指令控制显示屏21对用户操作进行响应,进而使乘员能够与空中画面进行实时互动。
66.可选的,触控检测组件25、控制组件26和显示屏21均位于设备壳体23内。
67.通过将触控检测组件25、控制组件26和显示屏21均安置在设备壳体23内,可以确保这些部件不被损坏,不易落灰,同时提高显示设备2的整体美观度。
68.可选的,显示设备2包括连接组件27,连接组件27的中轴线为第一轴线x,连接组件27固定连接在扶手主体1上,设备壳体23套装在连接组件27上,且可相对连接组件27旋转。
69.参考图3和5,显示设备2还包括连接组件27,该连接组件27固定连接在扶手主体1上。设备壳体23的下端面可以具有开口29,设备壳体23借助该开口29套装在连接组件27外部。该连接组件27能够将显示设备2与扶手主体1连接起来,确保显示设备2的整体位置相对扶手主体1基本不变,保持座椅扶手整体的稳定。该连接组件27的中轴线为第一轴线x,设备壳体23套装在连接组件27上,并且可相对连接组件27旋转,这确保了在显示设备2的整体位置相对扶手主体1基本不变的基础上,显示设备2可绕第一轴线x相对扶手主体1旋转,进而使显示设备2的显示画面22在原位绕第一轴线x旋转到不同的朝向,满足不同乘员的观看需求。
70.可选的,继续参考图3,连接组件27为中空的套筒,显示设备2包括连接线路28,连接线路28通过套筒穿出并连接至扶手主体1内部的电池组件12。
71.参考图7,该套筒上部外侧可以具有限位圈271,该限位圈271的外径大于设备壳体23的下端面的开口29的直径,因此,该限位圈271能够限制显示设备2的设备壳体23不轻易脱离该套筒,进而确保对显示设备2的限位作用。同时,该套筒内部中空,并一端固定连接在扶手主体1上,显示设备2的连接线路28可以通过该套筒穿出并连接至扶手主体1内部的电池组件12,以借助扶手主体1内部的电池组件12实现取电。
72.综上所述,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辆座椅扶手,该车辆座椅扶手的扶手主体上安装有显示设备,该显示设备能够为乘员舱提供显示功能。该显示设备还可以绕第一轴线相对扶手主体旋转,以使显示设备对应的显示画面旋转至相应位置,进而满足不同乘员的观看需求。另外,乘员还可以与显示画面进行实时互动,有效提高了车辆乘员舱的智能化程度。显示设备整体呈现出上大下小的形状,能够确保座椅扶手下部的腿部空间不被过度占用,能够保证乘员的舒适性。
73.另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车辆,该车辆包括如前面任一项的车辆座椅扶手。
74.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车辆中,车辆座椅扶手的扶手主体上安装有显示设备,该显示设备能够为乘员舱提供显示功能。该显示设备还可以绕第一轴线相对扶手主体旋转,以
使显示设备对应的显示画面旋转至相应位置,进而满足不同乘员的个性化需求。乘员还可以与显示画面进行实时互动,有效提高了车辆乘员舱的智能化程度。显示设备整体呈现出上大下小的形状,能够确保座椅扶手下部的腿部空间不被过度占用,能够保证乘员的舒适性。
75.在本技术中,术语“第一”和“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术语“多个”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
76.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本技术后,将容易想到本技术的其它实施方案。本技术旨在涵盖本技术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技术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技术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
77.应当理解的是,本技术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技术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技术特征:


1.一种车辆座椅扶手,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座椅扶手包括:扶手主体(1)和显示设备(2);所述显示设备(2)安装在所述扶手主体(1)上;所述显示设备(2)包括显示屏(21),所述显示屏(21)用于形成显示画面(22);所述显示设备(2)可绕第一轴线(x)相对所述扶手主体(1)旋转,以使所述显示画面(22)旋转到相应的方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座椅扶手,其特征在于,所述扶手主体(1)上具有安装位(11),所述显示设备(2)安装在所述安装位(11)中,所述显示设备(2)包括设备壳体(23),所述设备壳体(23)具有第一旋转面(231),所述安装位(11)具有与所述第一旋转面(231)尺寸相匹配的第二旋转面(111),所述显示设备(2)绕所述第一轴线(x)旋转时,所述第一旋转面(231)相对所述第二旋转面(111)滑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座椅扶手,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设备(2)位于所述扶手主体(1)远离座椅靠背的一端,所述安装位(11)部分包围所述显示设备(2),所述第一旋转面(231)和所述第二旋转面(111)分别为两个圆台的部分侧面,所述两个圆台均以所述第一轴线(x)为中轴线,所述第一旋转面(231)所在圆台和所述第二旋转面(111)所在圆台的半径均上大下小,所述第一旋转面(231)对应的母线斜率与所述第二旋转面(111)对应的母线斜率相同,所述第一旋转面(231)与所述第二旋转面(111)之间存在缝隙。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座椅扶手,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设备(2)还包括等效负折射率光学玻璃(24),所述等效负折射率光学玻璃(24)与所述显示屏(21)之间存在夹角,所述显示画面(22)由所述等效负折射率光学玻璃(24)将所述显示屏(21)的显示内容投射至远离所述显示屏(21)的一侧的空中而形成。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座椅扶手,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设备(2)还包括触控检测组件(25),所述触控检测组件(25)位于所述显示画面(22)的延伸面上,用于向所述显示画面(22)所处区域发射红外线,并检测所述显示画面(22)所处区域内的触控操作。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座椅扶手,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设备(2)还包括控制组件(26),所述控制组件(26)与所述触控检测组件(25)电连接,用于控制所述显示屏(21)的显示。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辆座椅扶手,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检测组件(25)、所述控制组件(26)和所述显示屏(21)均位于所述设备壳体(23)内。8.根据权利要求2-7任一项所述的车辆座椅扶手,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设备(2)包括连接组件(27),所述连接组件(27)的中轴线为所述第一轴线(x),所述连接组件(27)固定连接在所述扶手主体(1)上,所述设备壳体(23)套装在所述连接组件(27)上,且可相对所述连接组件(27)旋转。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辆座椅扶手,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件(27)为中空的套筒,所述显示设备(2)包括连接线路(28),所述连接线路(28)通过所述套筒穿出并连接至所述扶手主体(1)内部的电池组件(12)。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车辆座椅扶手。

技术总结


本申请提供一种车辆座椅扶手和车辆。所述车辆座椅扶手包括:扶手主体和显示设备;所述显示设备安装在所述扶手主体上;所述显示设备包括显示屏,所述显示屏用于形成显示画面;所述显示设备可绕第一轴线相对所述扶手主体旋转,以使所述显示画面旋转到相应的方位。该车辆座椅扶手能够为乘员提供更智能化的显示功能,提高了车辆座舱的智能化程度。提高了车辆座舱的智能化程度。提高了车辆座舱的智能化程度。


技术研发人员:

盛文强 杜加价 陆发燕 陶敏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11.03

技术公布日:

2022/12/16

本文发布于:2024-09-25 07:19:2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2/3573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所述   扶手   显示设备   座椅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