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

2019-2020学年吉林省实验中学高二()期末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20)
1.化学与材料、生活和环境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煤炭经蒸馏、气化和液化等过程,可获得清洁能源和重要的化工原料
B.医药中常用酒精来消毒,是因为酒精能够使细菌蛋白发生变性
C.海水淡化可以解决淡水供应危机,向海水中加入明矾可以使海水淡化
D.新型材料聚酯纤维、光导纤维都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答案】B
【解析】A.煤炭气化生成CO和氢气,液化生成甲醇,可获得清洁能源和重要的化工原料,蒸馏为分离液体混合物的方法,则煤炭不能蒸馏,故A错误;
B.酒精可使蛋白质发生变性,则医药中常用酒精来消毒,故B正确;
C.明矾中铝离子水解生成胶体,胶体具有吸附性,可吸附水中悬浮杂质,但不能淡化海水,故C错误;
D.光导纤维的成分为二氧化硅,为无机物,而新型材料聚酯纤维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故D错误;
答案选B
2.下列说法正确的一组是(  )
不溶于水的盐都是弱电解质
可溶于水的盐都是强电解质
0.5mol·L-1一元酸溶液H+浓度为0.5mol·L-1
强酸溶液中的H+浓度不一定大于弱酸溶液中的H+浓度
电解质溶液导电的原因是溶液中有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
熔融的电解质都能导电
A.①③⑤⑥    B.只有④⑤   
C.cof②④⑤⑥    D.只有③⑥
【答案】B
【解析】不溶于水的盐不一定是弱电解质,如BaSO4难溶于水,但溶于水的部分全电离,是强电解质,故错误;
电解质的强弱与溶解性无关,可溶于水的盐可能是弱电解质,如醋酸铅,故错误;
0.5mol·L1一元酸溶液H浓度不一定为0.5mol·L1,如醋酸,故错误;
强酸溶液中的H+浓度不一定大于弱酸溶液中的H+浓度,H浓度与酸的浓度、分子中氢离子的个数以及电离程度有关,故正确;
电解质溶液导电的原因是溶液中有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故正确;
酸在熔融态时均不导电,只有溶于水时才导电,故错误;
正确的有④⑤,故选B
3.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molOD-17g—OH所含的质子与中子均为9NA
B.7.8gNa2SNa2O2混合物,含离子总数为0.3NA
C.1molFeI2与足量反应时转移的电子数为2NA
D.0.1mol·L-1氯化铜溶液中氯离子数为0.2NA
【答案】B
【解析】A1molOD-17g—OH所含的质子均为9NA,所含的中子分别为:9NA8NA,故A错误;
BNa2SNa2O2的摩尔质量为78g·mol1,阳离子和阴离子个数比均为2:17.8gNa2SNa2O2的混合物,物质的量均为0.1mol,含离子总数为0.3NA,故B正确;
C1molFeI2与足量反应时,亚铁离子转移1mol电子,2molI-转移1mol电子,共转移的电子数为3NA,故C错误;
D0.1mol·L-1氯化铜溶液中氯离子数因缺少溶液的体积无法计算,故D错误;
故选B
4.纵观古今,化学与生活皆有着密切联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本草图经》在绿矾项载:盖此矾绿,味酸,烧之则赤…”。因为绿矾能电离出H+,所以有味酸”.
B.《天工开物》记载:凡白土曰垩土,为陶家精美器用。陶是一种传统硅酸盐材料
C.水声冰下咽,沙路雪中平描述的是水的三态变化: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说明冰转化为水吸热
D.唐未《真元妙道要略)中有云:以硫黄、雄黄合硝石并蜜烧之;焰起,烧手面及烬屋舍者,文中描述的是的制作过程
【答案】A
【解析】A项,绿矾不能电离出H+,之所以有“味酸”,是由于FeSO4是强酸弱碱盐,易水解而使其水溶液呈酸性,故A项错误;陶瓷是传统硅酸盐材料,属于无极非金属材料,故B正确;C.“水声冰下咽,沙路雪中平”描述的是水变成冰就没有声音,有三态变化“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说明冰转化为水吸热是正确;D.是由木炭粉(C)、硫磺(S)和硝石(KNO3)按一定比例配制而成的,根据题意可以知道,题中描述的是制备的过程,所以D选项是正确的;答案:A。
5.某学生以铁丝和Cl2为原料进行下列三个实验。从分类角度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实验反应制得的物质均为纯净物
B.实验均未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C.实验均为放热反应
D.实验所涉及的物质均为电解质
【答案】B
【解析】A、实验得到的氢氧化铁胶体,而胶体属于混合物,A错误;
B、实验是氯化铁溶于水,发生水解反应,而水解反应不是氧化还原反应,是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备,也未发生氧化还原反应,B正确;
C、水解反应可看成中和反应的逆反应,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所以水解反应是吸热反应,C错误;
D、与铁的反应中,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D错误;
答案选B
6.500mL2mol·L-1FeCl3溶液和500mL2mol·L-1明矾溶液分别滴入沸水中,加热制成分散系甲、乙,经测定,甲分散系中分散质的粒子直径大小在1100nm之间,乙分散系中分散质的粒子直径大小在10-910-7m之间。下列关于甲、乙分散系的判断合理的是(  )
A.在暗室里用一束明亮的强光照射甲、乙,发现甲、乙均有丁达尔效应
B.向甲、乙中分别滴加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现象都是先聚沉,后溶解
C.向甲、乙中分别滴加过量的氢碘酸,最终现象分别是深褐溶液、白沉淀
D.蒸干、灼烧FeCl3溶液和明矾溶液会得到对应的固体盐
【答案】A
【解析】分散系中分散质的粒子大小在1100nm之间或10-910-7m之间,甲、乙两种分散系均为胶体,具有胶体的性质。
【详解】A.分散系中分散质的粒子大小在1100nm之间或10-910-7m之间,均为胶体,所以甲、乙都有丁达尔效应,故A正确;
B.氢氧化铝胶体中加滴加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现象是先聚沉,后溶解,氢氧化铁胶体滴加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会聚沉生成沉淀,氢氧化铁不溶于氢氧化钠,所以不溶解,故B错误;
C.氢氧化铝胶体和氢氧化铁胶体均能与氢碘酸溶液反应,三价铁离子与碘离子反应生成碘单质溶液为深褐溶液,氢氧化铝胶体溶于氢碘酸形成无溶液,故C错误;
D.蒸干、灼烧氯化铁溶液得到氧化铁,蒸干、灼烧明矾溶液得到KAl(SO4)2,故D错误;
故选A
7.下列用系统命名法命名有机物名称正确的是(  )
A.2-甲基-4-乙基戊烷    B.2-羟基-3-甲基戊烷
C.23-二乙基-1-戊烯    D.12-二甲基-1-丁醇
【答案】C
【解析】A.名称中主链上有5个碳,4号碳上有一个乙基,所以所选的主链不是最长,A错误;
B.含羟基的物质为醇类,不属于烷烃,B错误;
C.符合烯烃的命名方法和原则,C正确;
D.未选择含有碳原子数最多的碳链为主链,该物质正确的名称为3-甲基-2-戊醇,D错误;
答案选C
8.研究有机物一般经过以下几个基本步骤:分离、提纯确定实验式确定分子式确定结构式,以下用于研究有机物的方法错误的是()
A.萃取是常用的有机物提纯方法
B.燃烧法是研究确定有机物成分的有效方法之一
C.核磁共振氢谱通常用于分析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
D.对有机物分子红外光谱图的研究有助于确定有机物分子中的官能团
【答案】C
【解析】A、萃取是常用的有机物提纯方法,故A正确;
B、利用燃烧法,能将有机物分解为简单无机物,并作定量测定,通过无机物的质量推算出组成该有机物元素原子的质量分数,然后计算出该有机物分子所含元素原子最简单的整数比,即确定实验式,故B正确;
C、从核磁共振氢谱图上可以推知有机物分子有几种不同类型的氢原子及它们的数目,故C错误;
D、不同的化学键或官能团吸收频率不同,在红外光谱图上处于不同的位置,所以红外光谱图能确定有机物分子中的化学键或官能团,故D正确;
答案选C
9.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的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
酸性溶液中:Fe2+Al3+Cl-I-
pH13的溶液:Na+S2-
水电离出来的c(H+)10-13mol/L的溶液:K+
加入铝片能放出H2的溶液:Na+Cu2+
滴加石蕊试液显红的溶液:Fe3+Cl-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03:51:5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2/35725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溶液   胶体   分子   反应   下列   分散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