侧入式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背光模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侧入式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2.近几年,随着消费者生活水平的提高,用户对显示装置的追求也越来越高,不仅要求产品超薄造型,高彩饱和度也是高端显示装置的必备指标。
3.造型方面,目前背光模组依据光源位置主要分为侧入式及直下式,侧入式背光模组由于光源设置在四边缘,可以满足产品超薄造型需求。
4.高彩饱和度方面,一般通过蓝光led+光学膜片实现,光学膜片内部含有量子点,量子点,是由锌、镉、硒和硫原子构成的纳米晶体,它的直径在2-10纳米之间。这种材料受到光电刺激之后会发出高质量的单光,而且它发出的颜会根据量子点的直径大小而不同。量子点可以在蓝光照射下产生红光和绿光,与一部分透过的蓝光混合之后得到白光。量子点比人类发丝还要小上10000倍,其发出的光是在一个特定的波长下产生的。通过控制量子点的光谱输出,量子膜产品可以使用薄膜上的上数万亿的量子点来增强彩和亮度。而量子点最大的问题是忌高温忌氧忌水,量子点材料对水、氧、热的低耐受性:在核壳结构的量子点材料中,表面配体在维护量子点结构稳定,保持量子点高效发光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受光热水氧等不良因素影响,量子点表面的配体可能会出现脱落或由于发生化学反应从而失效的现象。而侧入式背光模组的光源都放置在导光板的侧边,导致量子点在入光侧温度过高,存在量子点失效风险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侧入式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旨在解决侧入式背光模组中的光学膜片内部的量子点易失效的技术问题。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的侧入式背光模组包括:
7.壳体,所述壳体形成容置腔,所述容置腔形成有出光口;
8.背光源,所述背光源位于所述容置腔内且设置于所述容置腔的一侧;
9.导光板,所述导光板安装于所述容置腔内,所述导光板的入光侧对应所述背光源设置,所述导光板的出光侧对应所述出光口设置;
10.光学膜片,所述光学膜片包括第一围坝以及层叠设置的第一阻隔层和第二阻隔层,所述第一围坝围设于显示区域的外侧,且所述第一围坝设于所述第一阻隔层以及所述第二阻隔层之间,所述第一阻隔层靠近所述导光板设置且与所述导光板抵接。
11.可选地,所述光学膜片还包括第二围坝,所述第二围坝设于所述第一阻隔层以及所述第二阻隔层之间,且所述第二围坝设于所述第一围坝的内侧并位于所述显示区域内,所述第二围坝对应所述出光侧设置,所述第二围坝具有腔体,所述腔体内设置有量子点。
12.可选地,所述腔体位于所述第二围坝朝向第二阻隔层的一侧,所述腔体朝向第一阻隔层的方向凹陷,所述腔体的数量为多个且阵列排布,各所述腔体内均设置有至少一个
所述量子点。
13.可选地,所述第一围坝和第二围坝均为树脂制件。
14.可选地,所述第一围坝内掺杂有遮光涂料,所述第二为围坝为透明材料制件。
15.可选地,所述壳体包括背板及中框,所述背板包括底板及侧板,所述侧板围设于所述底板的外周,所述中框与所述底板间隔设置并通过所述侧板连接,所述中框上开设有所述出光口,所述背光源安装于所述侧板。
16.可选地,所述背光源包括相互连接的pcb板和led灯,所述pcb板安装于所述侧板,所述led灯安装于所述pcb板背离所述背板的一侧,所述pcb板与所述led灯形成台阶,所述台阶具有底壁和侧壁,所述光学膜片的外缘与所述底壁抵接,所述第一阻隔层与所述侧壁抵接。
17.可选地,所述光学膜片的底部两端分别向下凸起形成限位块,所述限位块用于与pcb板卡接配合。
18.另外,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包括液晶显示面板及上述的背光模组,所述液晶显示面板盖设于所述出光口处并与所述壳体抵接。
19.可选地,所述液晶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和边缘区,所述边缘区围设于所述显示区的外周,所述边缘区远离所述显示区的一端安装于所述壳体,所述显示区与所述边缘区的连接处形成第一边界,所述第一围坝与所述第二围坝的连接处形成第二边界,且所述第二边界相较于所述第一边界靠近所述壳体设置。
20.本发明技术方案中,侧入式背光模组的背光源设置于导光板的侧面,壳体形成容置腔,壳体上对应容置腔的位置开设有与容置腔连通的出光口,背光源用于发出光源,且设置于容置腔内并位于导光板的侧面设置,该侧面为导光板的左侧或右侧,导光板设置于容置腔内,且导光板靠近背光源的一侧为入光侧,导光板靠近出光口的一侧为出光侧,光学膜片包括第一围坝以及层叠设置的第一阻隔层和第二阻隔层,其中,第一阻隔层靠近导光板设置并与导光板抵接。第一阻隔层和第二阻隔层之间设置有多个量子点,第一围坝设置于第一阻隔层以及第二阻隔层之间,并围设于量子点的外周,在增加了第一围坝、第一阻隔层和第二阻隔层之间连接的稳定性的同时,能够对第一阻隔层以及第二阻隔层之间的量子点起到保护作用。由于量子点有着忌高温忌氧忌水的特性,在量子点的外周设置第一围坝,使得背光源在进行工作的过程中,背光源产生的热量,能够被第一围坝所阻隔,从而防止背光源发出的热量之间传导至量子点内,从而降低了量子点靠近背光源的位置的热量。从而能够防止了量子点因温度较高而导致失效的情况发生,提升了本实施例中侧入式背光模组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2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22.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3.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侧入式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24.图3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第二围坝中腔体为弧形的结构示意图;
25.图4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第二围坝中腔体为圆柱形的结构示意图;
26.图5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第二围坝中腔体排列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27.图6为本发明一实施例量子点膜下侧与pcb板相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28.图7为本发明一实施例量子点膜上侧与背板相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29.附图标号说明:
30.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00侧入式背光模组11背板1壳体12中框2背光源110底板3导光板111侧板4光学膜片22台阶10容置腔220底壁101出光口221侧壁20pcb板5反射片21led灯6增亮片30入光侧7扩散片31出光侧201液晶显示面板40第一围坝2010显示区41第一阻隔层2011边缘区42第二阻隔层8第一边界43第二围坝9第二边界430腔体11a卡槽10限位块200显示装置
31.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32.下面将结合本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33.需要说明,本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34.另外,在本发明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35.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
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36.另外,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37.本发明提出一种侧入式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38.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侧入式背光模组100,侧入式背光模组100包括壳体1、背光源2、导光板3和光学膜片4,所述壳体1形成容置腔10,所述容置腔10形成有出光口101;所述背光源2位于所述容置腔10内且设置于所述容置腔10的一侧;所述导光板3安装于所述容置腔10内,所述导光板3的入光侧30对应所述背光源2设置,所述导光板3的出光侧31对应所述出光口101设置;所述光学膜片4包括第一围坝40以及层叠设置的第一阻隔层41和第二阻隔层42,所述第一围坝40围设于显示区域的外侧,且所述第一围坝40设于所述第一阻隔层41以及所述第二阻隔层42之间,所述第一阻隔层41靠近所述导光板3设置且与所述导光板3抵接。
39.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中,壳体1形成容置腔10,壳体1上对应容置腔10的位置开设有与容置腔10连通的出光口101,背光源2用于发出光源,且设置于容置腔10内并位于导光板3的侧面设置,该侧面为导光板3的左侧或右侧,导光板3设置于容置腔10内,且导光板3靠近背光源2的一侧为入光侧30,导光板3靠近出光口101的一侧为出光侧31,光学膜片4包括第一围坝40以及层叠设置的第一阻隔层41和第二阻隔层42,其中,第一阻隔层41靠近导光板3设置并与导光板3抵接。可以理解的,第一阻隔层41和第二阻隔层42之间设置有多个量子点,第一围坝40设置于第一阻隔层41以及第二阻隔层42之间,并围设于量子点的外周,在增加了第一围坝40、第一阻隔层41和第二阻隔层42之间连接的稳定性的同时,能够对第一阻隔层41以及第二阻隔层42之间的量子点起到保护作用。由于量子点有着忌高温忌氧忌水的特性,在量子点的外周设置第一围坝40,使得背光源2在进行工作的过程中,背光源2产生的热量,能够被第一围坝40所阻隔,从而防止背光源2发出的热量之间传导至量子点内,从而降低了量子点靠近背光源2的位置的热量。从而能够防止了量子点因温度较高而导致失效的情况发生,提升了本实施例中侧入式背光模组100的可靠性。
40.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光学膜片4还包括第二围坝43,所述第二围坝43设于所述第一阻隔层41以及所述第二阻隔层42之间,且所述第二围坝43设于所述第一围坝40的内侧并位于所述显示区域内,所述第二围坝43对应所述出光侧31设置,所述第二围坝43具有腔体430,所述腔体430内设置有量子点。第二围坝43设置于第一阻隔层41以及第二阻隔层42之间,使得第二围坝43能够被第一阻隔层41和第二阻隔层42包裹,能够有效的对第二围坝43内的量子点起到保护作用,可以理解的,为了进一步地保护到第二围坝43内部的量子点,本实施例将第一围坝40设置于第二围坝43的外周,第一围坝40设置于第二围坝43的外周,使其第二围坝43沿周向的位置均被第一围坝40包覆,进一步地加强了对第二围坝43的保护。并且本实施例中的侧入式背光模组100的背光源2设置于导光板3的侧面,而光学膜片4中的
第一阻隔层41与导光板3抵接,背光源2在进行工作的过程中,会产生较大的热量,热量能够通过导光板3进行传递,在第二阻隔层42以及导光板3之间设置第二围坝43,从而使得第二围坝43将导光板3所发出的热量阻隔,从而能够防止量子点因导光板3温度较高而导致失效的情况发生,提升了本实施例中侧入式背光模组100的可靠性。
41.进一步地,第二围坝43朝向第二阻隔层42的一侧形成腔体430,腔体430朝向第一阻隔层41的方向凹陷,腔体430的数量为多个且阵列排布。腔体430的排列方式如图5所示,通过在第二围坝43朝向第二阻隔层42的一侧开设腔体430,能够将第二围坝43内的量子点设置于该腔体430内,使得量子点能被腔体430的槽壁包裹,进一步地加强对第二围坝43内的量子点的保护作用。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腔体430可以是弧形腔体430,如图3所示、圆柱形腔体430,如图4所示或多面柱体腔体430,弧形腔体430的槽壁与底壁220的截面为弧形。如图,圆柱形腔体430的底壁220和底壁220的截面为柱状。其中,第二围坝43采用透明材料制成,将量子点涂布在第二围坝43的腔体430内,能够有效地保护腔体430内的量子点,本实施例中,第二围坝43优选透明树脂制,采用透明树脂制成第二围坝43,能够使得第二围坝43具有优异的出光性、耐热性、韧性和冲击强度,且,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围坝43还可采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碳酸酯和聚双烯丙基二甘醇碳酸酯等材料制成。
42.进一步地,第一围坝40为遮光件且第一围坝40为树脂。第一围坝40为遮光件,可以在第一围坝40内部加入黑或其他颜的涂料,使得第一围坝40具有遮光的特性,树脂第一围坝40放置于氧气与臭氧中,能够保持自身分子结构的稳定性,并且树脂第一围坝40在紫外线的照射下还能保证高的稳定性,使得第一围坝40能够长时间承受背光源2长时间的照射,树脂第一围坝40在制成的过程中,在树脂第一围坝40内加入黑或其他颜的涂料,能够使得树脂第一围坝40具有遮光的特性,将第一围坝40设置于光学膜片4的外周,并且第一围坝40具有遮光的特性,能使得光学膜片4在应用的过程中具有遮光效果,相比于传统的光学膜片4,本实施例中的光学膜片4无需在光学膜片4上进行二次丝印颜的工序,减少了光学膜片4的制作过程中所需的工艺,易于制作,增加了经济性能。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第一围坝40在制造的过程中,可以将树脂溶解后放入模具中,并在模具中添加固化剂和遮光涂料。并将模具于75℃785℃、50%湿度的环境中静置375分钟,以使树脂成型,以得到第一围坝40。
43.具体地,壳体1包括背板11及中框12,背板11包括底板110及侧板111,侧板111围设于底板110的外周,中框12与底板110间隔设置并通过侧板111连接,中框12上开设有出光口101,背光源2安装于侧板111。背光源2包括相互连接的pcb板和led灯,pcb板安装于侧板111,led灯安装于pcb板背离背板11的一侧,pcb板与led灯形成台阶22,台阶22具有底壁220和侧壁221,光学膜片4的外缘与底壁220抵接,第一阻隔层41与侧壁221抵接。侧板111沿底板110的外周延伸并与底板110连接,中框12安装于侧板111上远离底板110的一端,中框12上对应容置腔10的位置开设有与容置腔10连通的出光口101;背光源2包括相互连接的pcb板和led灯,pcb板安装于侧板111,led灯安装于pcb板背离背板11的一端,并与pcb板形成台阶22,台阶22具有底壁220和侧壁221,其中底壁220位于pcb板上方,侧壁221位于led灯上方,光学膜片4的外缘与底壁220位于pcb板上方的底壁220抵接,第一阻隔层41与位于led灯上方的侧壁221抵接,其中第一阻隔背离led灯侧壁221的一侧设置有围设于量子点膜外周的第一围坝40,使得第一围坝40能够将led灯朝向出光口101的一侧遮挡,进而能够消除导
光板3入光侧30存在led灯量边的问题,结构设置合理。
44.请参照图6和图7,光学膜片4的底部两端分别向下凸起形成限位块10,限位块10用于与pcb板卡接配合。光学膜片4采用左右上三侧塞入背板11左右上三侧内部,可以理解的,背板11的底板110和侧板111之间围合成用于卡入光学膜片4左右上三侧的卡槽11a,光学膜片4的左右上三侧卡入卡槽11a内,光学膜片4的下侧左右部分增加限位块10,且光学膜片4下侧与pcb板在重力的作用下紧密接触。通过上述方式,实现了光学膜片4的定位,相比于依靠天侧挂钩定位形式的光学模组,本实施例中的定位方式减少了传统挂钩及膜片开口等结构,节约了空间,更有利于做到超窄边框,满足当下流行的全面屏造型。
45.在一实施例中,反射片5在制作的过程中所采用的基材设置了多层增返膜涂层结构,其中多层返膜涂层结构为高低折射率交替相间的结构,具体可表现为,hlhl.....hlhlha=g(hl)^ph p=1,2,3...,其中,h为高折射的tio2类材料,折射率2.372.7,l为低折射的sio2类材料,折射率1.671.8,从而使得反射片5的反射率能够达到99.999%,有效地利用背光源所发出的蓝光,a、g表示空气层及下量子膜基板层,h、l为高低折射率层,2p+1为膜层数。逐层计算正方向入射的单波长λ0最大反射比,膜层反射比公式如下:ρ=((n
0-(nh/n
l
)^
2p
*nh^2/ng)/(n0+(nh/n
l
)^
2p
*nh^2/ng))^2,从上述公式中可以看出,nh与nl差值越大,膜层数2p+1越大,膜层的反射系数越大。
46.n0nhnlng12.51.71.5
47.高折射率厚度d1=1/4*λ/nh=0.25*445/2.5=44.5nm,低折射率厚度d2=1/4*λ/nl=0.25*445/1.7=65.44nm,可以计算得出,反射比随着层数的增加,如下:
[0048][0049][0050]
更具体地,导光板背离出光口的一侧叠设有反射片5,光学膜片背离导光板的一侧叠设有增亮片及扩散片。反射片5夹设于底板与导光板之间,反射片5用于将导光板发出的光向出光口处反射,进一步提高了光利用率及出光亮度;增量片设置于第二阻隔层背离第二围坝的一侧,增亮片用于将透过光学膜片的光进行增强,扩散片设置于增亮片背离第二阻隔层的一侧,扩散片用于将经过增量层经过增亮后的光进行扩散,起到提高出光光效的作用。
[0051]
另外,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显示装置包括液晶显示面板201及上述的背光模组,液晶显示面板201盖设于出光口101处并与壳体1抵接。如图1,背光模组的中框12上开设有出光口101,液晶显示面板201盖设于中框12上并对应出光口101设置,以使背光模组从出光口101处出射的面光源能照射至液晶显示面板201处。在其他实施例中,显示装置还可以包括手机、平板电脑、电视等设备。由于显示装置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0052]
进一步地,液晶显示面板201包括显示区2010和边缘区2011,边缘区2011围设于显示区2010的外周,边缘区2011远离显示区2010的一端安装于壳体1,显示区2010与边缘区2011的连接处形成第一边界8,第一围坝40与第二围坝43的连接处形成第二边界9,且第二边界9相较于第一边界8靠近壳体1设置。本实施例中,液晶显示面板201的显示区2010用于显示图像,边缘区2011不显示图像且边缘区2011远离显示区2010的一端安装于壳体1,由于第一围坝40会将led灯发出的光源遮挡,因此,第一围坝40应当设置于显示区2010外部。可
以理解的,用户在侧面观看液晶显示面板201的过程中,为了确保用户不会观看到画面异常,第一围坝40于显示区2010的应当间隔一定距离,具体的,显示区2010与边缘区2011的连接处形成第一边界8,第一围坝40于第二围坝43的连接处形成第二边界9,其中第一边界8至第一边界8的距离为1mm71.5mm之间,且第二边界9相较于第一边界8靠近壳体1设置。使得用户在侧面观看液晶显示面板201时,用户无法观看到第一围坝40,防止了用户观看到画面异常的情况发生。
[0053]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发明的构思下,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侧入式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入式背光模组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形成容置腔,所述容置腔形成有出光口;背光源,所述背光源位于所述容置腔内且设置于所述容置腔的一侧;导光板,所述导光板安装于所述容置腔内,所述导光板的入光侧对应所述背光源设置,所述导光板的出光侧对应所述出光口设置;光学膜片,所述光学膜片包括第一围坝以及层叠设置的第一阻隔层和第二阻隔层,所述第一围坝围设于显示区域的外侧,且所述第一围坝设于所述第一阻隔层以及所述第二阻隔层之间,所述第一阻隔层靠近所述导光板设置且与所述导光板抵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入式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膜片还包括第二围坝,所述第二围坝设于所述第一阻隔层以及所述第二阻隔层之间,且所述第二围坝设于所述第一围坝的内侧并位于所述显示区域内,所述第二围坝对应所述出光侧设置,所述第二围坝具有腔体,所述腔体内设置有量子点。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侧入式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腔体位于所述第二围坝朝向第二阻隔层的一侧,所述腔体朝向第一阻隔层的方向凹陷,所述腔体的数量为多个且阵列排布,各所述腔体内均设置有至少一个所述量子点。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侧入式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围坝和第二围坝均为树脂制件。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侧入式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围坝内掺杂有遮光涂料,所述第二为围坝为透明材料制件。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侧入式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背板及中框,所述背板包括底板及侧板,所述侧板围设于所述底板的外周,所述中框与所述底板间隔设置并通过所述侧板连接,所述中框上开设有所述出光口,所述背光源安装于所述侧板。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侧入式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源包括相互连接的pcb板和led灯,所述pcb板安装于所述侧板,所述led灯安装于所述pcb板背离所述背板的一侧,所述pcb板与所述led灯形成台阶,所述台阶具有底壁和侧壁,所述光学膜片的外缘与所述底壁抵接,所述第一阻隔层与所述侧壁抵接。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侧入式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膜片的底部两端分别向下凸起形成限位块,所述限位块用于与pcb板卡接配合。9.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装置包括液晶显示面板及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侧入式背光模组,所述液晶显示面板盖设于所述出光口处并与所述壳体抵接。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晶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和边缘区,所述边缘区围设于所述显示区的外周,所述边缘区远离所述显示区的一端安装于所述壳体,所述显示区与所述边缘区的连接处形成第一边界,所述第一围坝与所述第二围坝的连接处形成第二边界,且所述第二边界相较于所述第一边界靠近所述壳体设置。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侧入式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侧入式背光模组,包括壳体、背光源、导光板和光学膜片,所述壳体形成容置腔,所述容置腔形成有出光口;所述背光源位于所述容置腔内且设置于所述容置腔的一侧;所述导光板安装于所述容置腔内,所述导光板的入光侧对应所述背光源设置,所述导光板的出光侧对应所述出光口设置;所述光学膜片包括第一围坝以及层叠设置的第一阻隔层和第二阻隔层,所述第一围坝围设于显示区域的外侧,且所述第一围坝设于所述第一阻隔层以及所述第二阻隔层之间,所述第一阻隔层靠近所述导光板设置且与所述导光板抵接。本发明通过在光学膜片的外周设置第一围坝,提高了光学膜片内部量子点的稳定性。高了光学膜片内部量子点的稳定性。高了光学膜片内部量子点的稳定性。


技术研发人员:

朋朝明 艾倩 朱寿天 徐军 邹文聪 陈伟雄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深圳创维-RGB电子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8.29

技术公布日:

2022/11/15

本文发布于:2024-09-24 12:21:5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2/3552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所述   膜片   量子   模组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