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汽器316L不锈钢管腐蚀穿孔原因分析

凝汽器316L不锈钢腐蚀穿孔原因分析
周多;杨少才;侯亚波
【摘 要】讨论化学清洗对凝汽器316L不锈钢管腐蚀穿孔的影响,指出腐蚀的主要原因是换热管介质中存在氯离子并停留一定时间,为防止类似事故的发生提出建议.
【期刊名称】《东北电力技术》
【年(卷),期】2016(037)009
【总页数】7页(P24-29,40)
【关键词】凝汽器;不锈钢;穿孔;氯离子
【作 者】周多;杨少才;侯亚波
【作者单位】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辽宁 沈阳 110006;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辽宁 沈阳 110006;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辽宁 沈阳 110006
【正文语种】中 文穿孔管
【中图分类】TK264.11
某热电公司1号300 MW发电机组,其凝汽器换热管材质为TP316L不锈钢管,该机组于2010年6月投产,所用循环水为中水,循环水处理采用加酸+阻垢剂的处理方式。2012年4月2日机组停运期间进行检修时发现凝汽器换热管内表面有结垢现象,对凝汽器换热管采用物理清洗(高压水及化学药剂射流清洗)后发生了大面积泄漏。为了进行事故原因分析,对该管样分别进行金属专业与化学专业的试验分析。
a.凝汽器换热管的清洗过程
该厂对凝汽器管的清洗分为2个过程。4月15—29日,采用高压水射流清洗(水压为20 MPa)。经13 d清洗后检查发现凝汽器高温区换热管水垢较坚硬,清洗效果不明显。4月29日采用化学清洗(无缓蚀阻垢剂,清洗机压力降至1~5 MPa,通过清洗机水箱加药清洗)。5月6日采用高压水射流清洗。
b.清洗前后凝汽器换热管的结垢和腐蚀情况
检查发现已剖开未经清洗的原始管段内表面沉积有一层垢,经过清洗后的316L不锈钢管内表面清洁。
316L不锈钢管良好的耐蚀性能来自其表面的可钝化性,尤其是其表面形成完整的富Cr钝化膜或氧化膜,存在不断向溶液中溶解和通过不锈钢内部Cr向外扩散形成新的钝化膜的动态平衡。
如果水中存在Cl-,可在局部区域如几何缝隙、开裂氧化膜下层等区域聚集。尤其是在酸性环境下,更容易造成钝化膜破坏,阻止钝化膜修复,从而诱发晶间腐蚀和点蚀。Fe⁃H2O、Cr⁃H2O、Ni⁃H2O在25℃的E⁃pH图如图1所示。
Cl-诱发不锈钢点蚀的机理有自催化理论和竞争吸附理论。自催化理论认为,在不锈钢表面存在如下过程:
由于Cl-等强酸性阴离子的存在,该过程使得不锈钢表面呈弱酸性,弱酸性促进了不锈钢在表面活性点处通过下面的过程优先腐蚀:
竞争吸附理论认为,Cl-竞争取代氧的吸附,致使不锈钢表面局部缺氧,阻碍了不锈钢表
面的Cr氧化,从而阻碍了富Cr新的钝化膜的形成,导致不锈钢钝化膜动态平衡破坏,钝化膜变薄促进了不锈钢点蚀的发生。同时,Cl-还有可能向不锈钢富Cr钝化膜内扩散夺取钝化膜内的氧,从而直接导致钝化膜的弱化,发生不锈钢点蚀。
点腐蚀发生时间与Cl-浓度的关系如图2所示,图2给出304不锈钢管的结果[2]。由图2所知,温度越高,不锈钢点蚀诱导时间越短,越容易发生点蚀。
3.1 宏观腐蚀形貌
图3为剖开管样内外壁的宏观腐蚀形貌。一些区段的管样内壁附着红褐产物,见图3(a)、(b)、(d),判断为氧化物;另一些区段的管样内壁却很光亮,无明显产物附着,见图3(c)。图3(a)管样内壁局部区域有穿透孔,孔周围有长条形白斑,此管样标记为1号样品。图3(b)为带焊缝的管样,在焊缝附近有明显的腐蚀区域和坑洞,但还未形成穿透孔,该管样标记为2号样品;另外发现有些区段的焊缝的局部区域的坑洞已经形成穿透孔,这可从内、外壁上明显看到,见图3(d)、(e)。图3(c)为内壁表面光亮,无明显红褐产物附着,但分布着许多圆形白斑的管样,标记为3号样品。
3.2 体视显微镜分析
图4—6为3种管样的典型区域的体视显微镜照片。体视显微镜下观察,1号管样的穿透孔边缘有红褐腐蚀产物存在,且孔后尾随长条状白斑,白斑区域的颜明显亮于周围区域,如图4所示。2号管样邻近焊缝的区域观察到较多坑洞,坑洞还未穿透,坑洞周围颜较其它区域白亮,该白亮区域已明显侵入到焊缝区,如图5所示。3号管样中圆形白斑的颜由中心向四周由亮逐渐变暗,如图6所示。
3.3 SEM-EDS分析
图7(a)为穿透孔及其附近的宏观形貌。图7(b)—(e)为区域A局部放大之后的形貌。在邻近穿透孔周边区域,见图4(b)中的红褐区域,表面出现龟裂特征,局部区域有剥落如图7(c)所示,能谱分析结果见表1,这一区域O和Fe的含量较高,并含有一定量的Cr和Ni。除基体金属元素外,还有Al、Si、Ca、P等元素。这表明穿孔周围存在基体316L不锈钢腐蚀之后形成的氧化物。Al、Si、Ca、P等元素是冷却水中的杂质元素沉积或除垢过程引入的杂质所致。图7(c)中,区域2处的成分主要为O、Cr、Fe、Ni等元素,O含量较区域1处明显减少,Cr和Fe含量显著上升,未检测到Al、Si、Ca、P等元素,表明此区域的氧化物较少,与基体成分接近。另外,在距离穿透孔稍远处,发现残留一些富Cr的氧化物
、类似晶间腐蚀特征见图7(d)中的区域3。晶粒形状相似的坑洞见图7(e)。这表明316 L不锈钢管内壁表面曾形成过一层富Cr的氧化膜,可能在某种情况下(如除垢期间)遭到破坏(在高浓度Cl-条件下),从而失去保护性,导致氧化膜下面的基体发生晶间腐蚀。图8—10分别为1号、2号、3号样品的SEM-EDS分析结果。由图7(g)中区域4的EDS分析谱,在穿透孔的周围局部区域检测到含Cl的残留物,在蚀孔紧邻的氧化物膜上也检测到微量的Cl如图9所示,说明穿透孔是由Cl-引发的点蚀所导致。表1列出了1号样品不同位置的EDS成分分析结果。
图10为2号样品的SEM形貌。焊缝附近见图10(a),有圆形的未穿透的蚀坑见图10(b)、(c),紧邻蚀坑周围区域出现类似于晶粒脱落的现象,这些晶粒脱落逐渐形成蚀坑。EDS分析表明,蚀坑底部为316L不锈钢基体元素,未检测到O和Cl,蚀坑周围检测到O元素,见表2。在离焊缝较近的区域发现残留一些富Cr的氧化物,见图10(e)。有氧化膜覆盖的地方未发现明显的晶间腐蚀,而无氧化膜覆盖的区域则有明显的晶间腐蚀[3]。
图11为3号样品白圆斑处的表面形貌。圆斑中心表面呈明显的晶间腐蚀特征,由中心向外,腐蚀程度减弱。圆斑处未检测到O元素,说明此处无氧化膜,见表3。
综上所述,由于316L不锈钢管内壁形成的富Cr的保护性氧化膜遭到破坏,导致其下基体发生晶间腐蚀,在局部Cl-离子聚集区域引发严重的点蚀,造成316L不锈钢管穿孔失效。
采用不同化学药剂对样管及管内壁垢进行化学试验分析,主要进行了以下试验。
4.1 凝汽器管运行垢下腐蚀的可能性试验
该厂凝汽器管存在由于投产以来监督不当造成的结垢现象。如果水中Cl-聚集于局部区域如垢下的缝隙中,当钝化膜遭到破坏时,易诱发晶间腐蚀和点蚀。
在对剖开的原始管段内表面沉积物进行清除后,未发现明显的腐蚀现象,没有点蚀坑出现,见图3(c)中的白斑。由此可以排除运行垢下腐蚀的可能性,如图12所示。
4.2 不同浓度的盐酸对不锈钢管的均匀腐蚀试验
鉴于不锈钢对Cl-的腐蚀敏感性,分别配制5%、10%、20%与30%盐酸(分析纯),将管样浸泡在上述4种浓度液体中。数十小时后,浸泡在10%、20%与30%盐酸中管样焊缝处出现明显的腐蚀开裂现象,如图13所示。
浸泡在5%盐酸中的不锈钢管经历均匀腐蚀后管样焊缝处未见明显点蚀现象,如图14所示。可见均匀腐蚀对5%盐酸中的不锈钢管并未造成点蚀。
4.3 5%盐酸(分析纯)和10%乙酸(分析纯)对不锈钢管的局部腐蚀试验
将5%盐酸点滴在剖开的管样上,保持局部点蚀条件,放置1天后,点蚀现象出现,如图15所示。7天后,出现点蚀穿孔如图16所示。
10%乙酸分别用除盐水及Cl-含量为70 mg/L的自来水配制,点滴在剖开的管样上,保持局部点蚀条件,放置7天后,管样未见明显腐蚀现象,如图17所示。
可见,浸泡在5%盐酸中的不锈钢管经历局部腐蚀过程后出现点蚀穿孔,而在10%乙酸中的不锈钢管经历局部腐蚀过程后未见点蚀现象。
4.4 不同化学清洗剂对凝汽器管垢溶解效果试验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08:37:0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2/34956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