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机器人技术及技术发展趋势

国内外机器人技术及技术发展趋势
      机器人技术是涉及机械学、传感器技术、驱动技术、控制技术、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一门综合性高新技术,既是光机电软一体化的重要基础,又是光机电软一体化技术的典型代表。其产品主要有两大类,即以日本和瑞典为代表的一系列特定应用的机器人,如弧焊、点焊、喷漆装备、刷胶和建筑等,并形成了庞大的机器人产业。另一类是以美国、英国为代表的智能机器人开发,由于人工智能和其它智能技术的发展远落后于人们对它的期望,目前绝大部分研究成果未能走出实验室。 机器人系统集成技术也是由几个主要发达国家所垄断。近年来,机器人技术并未出现突破性进展,各国的机器人技术研究机构和制造厂商都继续在技术深化、引进新技术和扩大应用领域等方面进行探索。
一.国外机器人技术现状及发展
    为了使机器人能更好的应用于工业,各工业发达国家的大学、研究机构和大工业企业对机器人系统开发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财力。在美国和加拿大,各主要大学都设有机器人研究室,麻省理工学院侧重于制造过程机器人系统的研究,卡耐基—梅隆机器人研究所侧重于挖掘机风能汽车
器人系统的研究,而斯坦福大学则着重于系统应用软件的开发。德国正研究开发“MOVE AND PLAY”机器人系统,使机器人操作就像人们操作录像机、开汽车一样。
    除了这些研究单位,各大机器人企业也投入大量人力、财力开发机器人系统。国外机器人领域发展近几年有如下几个趋势:
⒈ 工业机器人性能不断提高(高速度、高精度、高可靠性、便于操做和维修),而单机价格不断下降,平均单机价格从1991年的10.3万美元降至2002年的6.5万美元。
⒉ 机械结构向模块化、可重构化发展。 例如关节模块中的伺服电机、减速机检测系统三位一体化,由关节模块、连杆模块用重组方式构造机器人整机,国外已有模块化装配机器人产品问世。
⒊ 工业机器人控制系统向基于PC机的开放型控制器方向发展,便于标准化、网络化;器件集成度提高,控制柜日渐小巧,且采用模块化结构;大大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易操作性和可维修性。
地铁门
⒋ 机器人中的传感器作用日益重要,除采用传统的位置、速度、加速度等传感器外,装配
、焊接机器人还应用了视觉、力觉等传感器,而遥控机器人则采用视觉、声觉、力觉、触觉等多传感器的融合技术来进行环境建模及决策控制;多传感器融合配置技术在产品化系统中已有成熟应用。
⒌ 虚拟现实技术在机器人中的作用已从仿真、预演发展到用于过程控制,如使遥控机器人操作者产生置身于远端作业环境中的感觉来操纵机器人。
⒍ 当代遥控机器人系统的发展特点不是追求全自治系统,而是致力于操作者与机器人的人机交互控制,即遥控加局部自主系统构成完整的监控、遥控操作系统,使智能机器人走出实验室进入使用化阶段。美国发射到火星上的“索杰纳”机器人就是这种系统成功应用的最著名的实例。
长效连续捕鼠器⒎ 机器人化机械开始兴起。从94年美国开发出“虚拟轴机床”以来,这种新型装置已成为国际研究的热点之一,纷纷探索开拓其实际应用的领域。
二.国内机器人技术现状及发展电脑控制板
    我国的工业机器人从80年代“七五”科技攻关开始起步,在国家的支持下,通过“七五”、“
八五”科技攻关,目前已基本掌握了机器人操作机的设计制造技术、控制系统硬件和软件设计技术、运动学和轨迹规划技术,生产了部分机器人关键元器件,开发出喷漆、弧焊、点焊、装配、搬运等机器人;其中有130多台套喷漆机器人在二十余家企业的近30条自动喷漆生产线(站)上获得规模应用,弧焊机器人已应用在汽车制造厂的焊装线上。但总的来看,我国的工业机器人技术及其工程应用的水平和国外比还有一定的距离,如:可靠性低于国外产品;机器人应用工程起步较晚,应用领域窄,生产线系统技术与国外比有差距;在应用规模上,我国已安装的国产工业机器人约200台,约占全球已安装台数的万分之四。以上原因主要是没有形成机器人产业,当前我国的机器人生产都是应用户的要求,“一客户,一次重新设计”,品种规格多、批量小、零部件通用化程度低、供货周期长、成本也不低,而且质量、可靠性不稳定。因此迫切需要解决产业化前期的关键技术,对产品进行全面规划,搞好系列化、通用化、模块化设计,积极推进产业化进程。
    我国的智能机器人和特种机器人在“863”计划的支持下,也取得了不少成果。其中最为突出的是水下机器人,6000米水下无缆机器人的成果居世界领先水平,还开发出直接遥控机器人、双臂协调控制机器人、爬壁机器人、管道机器人等机种;在机器人视觉、力觉、触觉、声觉等基础技术的开发应用上开展了不少工作,有了一定的发展基础。但是在多传感
器信息融合控制技术、遥控加局部自主系统遥控机器人、智能装配机器人、机器人化机械等的开发应用方面则刚刚起步,与国外先进水平差距较大,需要在原有成绩的基础上,有重点地系统攻关,以系统集成带动机器人技术的全面发展,以期在“十五”后期立于世界先进行列之中。
三.机器人技术发展趋势
    工业机器人技术发展与应用水融。在第一代工业机器人普及的基础上,第二代已经推广,成为主流安装机型,第三代智能机器人已占有一定比重。以应用为龙头拉动工业机器人技术的发展,其技术特点与重点发展领域体现在下述方面:
机械结构铣床防护罩
    ⒈ 以关节型为主流,80年代发明的适用于装配作业的平面关节型机器人约占总量的l/3(目前世界工业机器人总数约为750000台),90年代初开发的适用于窄小空间、快节奏、360度全工作空间范围的垂直关节型机器人大量用于焊接和上、下料。
    ⒉ 应3K(炼钢、炼铁、铸锻)行业和汽车、建筑、桥梁等行业需求,超大型机器人应运而生。如焊接数十米长、l0t以上大构件的弧焊机器人;采取蚂蚁啃骨头的协作机构。
    ⒊ 己普遍采用CAD、CAE等技术用于设计、仿真与制造中。遥控机器人
控制技术
    1)大多数采用32位CPU,控制轴多达27轴,NC技术和离线编程技术大量采用。
    2)协调控制技术日趋成熟,实现了多手、与变位机、多机器人的协调控制,正逐步实现多智能体的协调控制。
    3)基于PC的开放式结构控制系统由于成本低并具有标准现场网络功能,己成为一股潮流。”
驱动技术
    1)80年代发展起来的AC伺服驱动已成为主流驱动技术用于工业机器人中。日本23家机器人公司于1998年生产的167种型号机器人产品,其中采用AC伺服驱动的有156种,占93.4
%。直接驱动技术则广泛用于装配机器人中。
    2)新一代的伺服电机与基于微处理器的智能伺服控制器相结合,已由日本FANUC 公司开发并用于工业机器人中;在远程控制中已采用了分布式智能驱动新技术。
智能化的传感器多有应用
    在上述167种机型中,装有视觉传感器的有94种,占56.3%,不少机器人装有两种传感器,有些机器人留下了多种传感器接口。
通用机器人编程语言
    在ABB公司的20多个型号产品中,采用了通用模块化语言RAPID。最近美国机器人工作空间技术公司开发了Robot Script V.10通用语言,运行于该公司的通用机器人控制器URC的win/95环境。该语言易学易用,可用于各种开发环境,与大多数WINDOWS软件产品兼容。
网络通信方式
    在上述167种机型中,有69种采用Ether网通讯方式,占41.3%,其它采用RS—232,RS-422,RS—485等通讯接口。
高速、高精度、多功能化
    目前所知最快的装配机器人最大合成速度为16.5m/s;高精度机器人的位置重复性为正负0.01mm.有一种大直角坐标搬运机器人,其最大合成速度达80m/s;而另一种并联机构的NC机器人,其位置重复性达l um。90年代末的机器人一般都具有两、三种功能。最近瑞典Neos公司开发出一种高精度、高可靠性的可切割、钻孔、铣削、磨削、装配、搬运的多功能机器人,用于多家著名汽车厂和飞机公司。
集成化与系统化
    1998年ABB公司推出IRbl400系列小机器人,其循环时间只有O.4s,控制器包括软件、高压电、驱动器、用户接口等皆集成于一柜,只有洗衣机变换器那样大小。FANUC公司2000年9月宣称它的控制器为世界最小。
    工业机器人的应用从单机、单元向系统发展。多达百台以上的机器人与微机及周边智
能设备和操作人员形成一个大体(多智能体)。跨国大集团的垄断和全球化的生产将世界众多厂家的产品联接在一起,实现了标准化、开放化、网络化的“虚拟制造”,为工业机器人系统化的发展推波助澜。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20:20:3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2/34639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机器人   技术   系统   应用   开发   发展   工业   智能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