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与初中科学的教学衔接研究

小学科学与初中科学的教学衔接研究
摘要:与小学阶段中科学学科的内容的简单理解相比,初中的科学学科教学显然更加深刻、困难,并且以多方面的形式发展,并且通过定性发展从特定到抽象的转型到定量,出现与初中物理,初中化学和初中生物课程以及大量新知识和实验方法的有效联系。这种跨越发展使许多学生刚刚晋升初中,没有办法适应初中科学的教学方法和学习要求,并给教师教学带来了一些麻烦和困难。
关键词:小学科学;初小衔接;教学策略
日志审计引言:初中与小学的衔接一直是小学科学教师最关心的教育热点话题。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发现,一些小学生进入初中后,由于不能适应初中科学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对学习科学知识失去了兴趣和信心。因此,实现初中小学科学教学的衔接,使初中小学科学教学具有连续性和统一性,让学生的科学知识和能力得到充分发挥,是当前小学阶段科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初小科学相同概念间的差异激光笔
1、相同概念表述不同
由于小学生年龄层次较低,知识结构不完整,思维不严谨,大部分小学教材没有使用专业抽象的语言来表达科学概念,概念的表达也比较简略。例如,“凝固”的概念在小学教科书中被定义为“从液态水变为固态冰的过程”。小学用两种具体的物质来定义它,水和冰,直观而生动。初中科学教材将其定义为“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延伸至所有物质。对于“速度”的定义,小学科普教材指的是“距离”,而浙江教育版初中科普教材指的是“路程”,其中的含义都是不同的。
2、相同概念深度要求不同
即使是同一个概念,小学和初中的深度要求也不一样。例如,“机械运动与力”在中小学科学教科书中都有涉及。在小学五年级的“运动与力”一章中,教材介绍了张力、重力、摩擦力等。帮助学生建立相关部队形象的具体概念,使学生对概念知识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初二下册第二章“运动与力”,内容纵横加深。基于一些力的原始概念,在水平方向上深入研究“力的作用——改变物体的形状或运动状态”和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等;深入研究“力的测量、力的三要素、力的图示、重力与质量的关系、摩擦力的影响因素”等内容。初中在学生
原有知识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运动与力”的知识体系,深度要求远高于小学。
3、相同概念教材呈现情境不同
情景教学是中小学普遍采用的一种教学方法,相同的概念在中小学科学教材中以不同的形式呈现。小学“光的反射”的教学情况和初中“光的反射”的教学情况可以看出,小学科学课本情境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图文并茂,形象具体[1]。教学情境来自于学生,为大家所熟悉的内容。初中教科书的教学情景是光路的抽象图,让学生可以进行纯粹的实验性探索活动。学生看到后会容易感到乏味和困难,产生恐惧感。
二、如何做好初中科学初小衔接的策略探究
1、做好教学内容的衔接
从小学到初中,科学知识的变化非常明显。小学科学知识比较简单易懂,而初中科学知识比较复杂抽象,逻辑性比较强。此外,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看到,小学课本中的大部分语言表达都比较简单,很多概念和定义与初中的不同[2]。因此,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做好教学内容的衔接。
例如:在《摩擦》的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小学对摩擦概念的解释并不完善,初中与摩擦相关的词语多了相对二字,正是这两个字体现了初中科学内容的严谨性。因此,在讲解初中摩擦知识时,有必要描述一些摩擦生动的例子。就此而言,“相对”一词已成为初中和小学摩擦相关概念之间的纽带。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将对科学知识有更深入的了解和理解。
2、实现教学方法的衔接
进入初中后学生容易不适应的主要原因是初中的教学方法已经改变,小学科学老师讲得细,有更多的练习互动,而初中科学老师的教学方式更为精炼,选择的科学例题抽象性相对较强,这引起了小学和初中教学方法之间的差距。此外,中间缺乏有效的过渡链接,导致了学生无法适应初中教学的方法。因此,在日常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必须从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生活经验开始,为学生提供一些活动课程,创建教学情况并实现教学方法的有效联系。cnc真空吸盘
例如:在“光的反射和折射”的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了解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阐明法向角、入射角和折射角的含义,了解折射定律和用折射定律来解释相关的光现象。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首先组织小型实验活动,让学生使用两个激光笔观察光路在反射现象中的可逆
性,学生可以通过实验现象直观地阐明反射现象和光路的可逆性。在这个环节中,随着时间的推移为学生提供有效的指导,让学生逐渐适应独立思考和实验探究的学习模式。然后,引导学生进行分组实验,让学生看到折射光和入射光的相对位置,进行有效的分析和观察。在这个环节中,学生可以感受到合作小组探究和思考的意义和价值,提高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让学生在最大程度上适应初中的学习风格。 .
3、重视思维方法的衔接
在小学阶段,学生还停留在形象思维中,教师也更注重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在初中阶段,教师更注重应用和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而不是掌握科学知识[3]。因此,思维方式的差异也会成为学生困惑的因素。因此,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技能,教师要注重科学思维方法的渗透,使学生快速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适应初中科学学习。
例如:在讲授“牛顿第一定律”的过程中,向学生介绍伽利略“理想实验”的装置,了解伽利略基于事实实验的思想,渗透实验与逻辑推理相结合的思维方法。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让同学们在小组中讨论探索“汽车行驶的距离与耐力的关系是什么”。学生在分析、思考、推理和
光纤研磨机探究的过程中,思维方式发生了转变,思维能力得到了有效的发展和提高。
结束语纱窗角码:总的来说,想要让学生更好地学习科学知识,需要结合认知水平,构建更好的课堂教学环境。融合教学不仅起到了前后衔接的纽带作用,而且还帮助学生从各个方面学习知识;它不仅能让学生更好地接受知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还能让学生通过知识学习更多的内容,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世界。
黄曲霉毒素测定参考文献:
[1]王静.探究解惑做好初小教学衔接[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3(09):123.
[2]孙丽伟. 初中、小学科学课程内容衔接之实证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4.
[3]田海霞,翟小铭.探索促进小、初、高学生科学核心素养的连贯一致发展[J].北京教育(普教版),2015(7).

本文发布于:2024-09-23 12:29:2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2/34462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学生   科学   小学   教学   概念   过程   衔接   实验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