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精确引导三维立体全身穿刺定位装置的临床应用研究

CT精确引导三维立体全身穿刺定位装置的临床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CT精确引导三维立体全身穿刺定位装置在临床肿瘤穿刺操作中的应用。方法:将CT诊断为占位病变并需要CT引导下进行穿刺明确诊断或者局部的患者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CT精确引导三维立体全身穿刺定位装置引导穿刺,对照组采用传统的CT引导下徒手穿刺。结果:观察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为94%,对照组为52%;观察组出血发生率2%,对照组14%;观察组未发生感染,对照组感染率12%;观察组气胸发生率4%,对照组气胸发生率32%;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精确引导三维立体全身穿刺定位装置设计先进,操作简单,三维立体适应范围广,全身应用,一次穿刺成功率高,从而降低了并发症发生率,适合基层医院使用,值得推广。
CT具有分辨率高等优势,已被广泛应用于全身各部位穿刺活检或介入性时的导向[1]。目前在CT定位引导下经皮肿瘤靶点穿刺活检及微创已广泛开展,但多为徒手穿刺法,该技术受个人技术等因素限制,穿刺角度较难准确把握,穿刺针稳定性差,误差大,一次操作成功率低[2-3]。高端激光定位引导技术(pinpiont技术)Pinpoint系统应用于CT引导下的穿刺活
检或[4],定位精确、操作稳定,是CT介入的一大进步[5]。虽然穿刺准确率高,但因价格昂贵难以普及。为此本科室自行研制CT精确引导三维立体全身穿刺定位装置。临床应用50例,并与传统的CT引导下徒手穿刺50例对比,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三维人体扫描
1.1 一般资料 将本院2009年2月-2011年3月CT诊断为占位病变并需要CT引导下进行穿刺明确诊断或者局部的患者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男55例,女45例,年龄25~78岁,中位年龄(58±3.2)岁;肺部肿瘤50例,肝内肿瘤及肝转移瘤38例,盆腔及后腹膜肿瘤8例,肾上腺肿瘤2例,椎旁肿瘤2例;肿瘤体积最小2.5 cm×2.0 cm×1.4 cm,最大12.0 cm×9.0 cm×8.5 cm。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 仪器 本实验使用一种三维立体CT全身精确引导穿刺定位装置,包括支撑架、水平定位架、竖向定位架、指针和穿刺引导套管。水平定位架呈圆弧形,在水平定位架圆弧顶点的外侧设置有万向球头,在水平定位架的圆弧形内侧中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杆,连接杆的另一端设置有穿刺引导套管和竖向定位架。所述的穿刺引导套管下端与横板的前端铰接连接,
非安全
其上端设置有可拆卸连接的指针,穿刺引导套管与连接板的连接处设置有紧固螺钉。见图1。1.3 方法 两组CT定位器均采用自制体表定位尺,确定皮肤穿刺坐标靶点后,利用CT光标与体表定位尺交点用记号笔做十字形标记。局部皮肤消毒,2%利多卡因局部麻醉。观察组采用CT精确引导三维立体全身穿刺定位装置,被穿刺的病灶穿刺点位于患者平躺时身体的两侧,根据需要对立杆1进行高度的调节,同时确保水平定位架2保持水平,使穿刺引导套管5下端紧贴穿刺点,按照CT测出的人体长轴的矢状面倾角滑动横板选择好角度,再按照CT测出的人体横轴的冠状面倾角滑动穿刺套管和指针选择好角度,然后旋紧穿刺引导套管5上的紧固螺钉,取下指针,穿刺针沿穿刺套管进针穿刺,按照穿刺套管的标记刻度选择CT给出的进针深度。实施穿刺操作。对照组由同一手术者采用传统的徒手穿刺方法。穿刺后进行CT扫描,观察穿刺针是否位于病灶内,如位于病灶内进行取活检或进行;如未位于病灶内,则修正后重新穿刺。穿刺完成后退出穿刺针,穿刺处包扎,再次CT平扫确定是否存在出血、气胸等并发症。
1.4 观察指标 (1)观察两组的一次穿刺成功率,一次穿刺结束后行CT扫描针尖层面位置与穿刺目标点层面位置对比,确定针尖与目标点重合。(2)观察两组穿刺手术的并发症,主要包括出血、感染,肺部穿刺气胸。
1.5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x±s)的形式表示,计数资料采用 字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的一次穿刺成功47例,成功率为94%;对照组一次穿刺成功26例,成功率为52%;观察组成功率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22.374,P<0.05)。观察组术后出血1例,发生率为2%;术后未发生感染。对照组术后出血7例,发生率14%;术后感染6例,发生率12%。观察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各抽取25例观察气胸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气胸1例,发生率4%;对照组术后气胸8例,发生率3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0.027,P<0.05)。
3 讨论
3.1 CT精确引导三维立体全身穿刺定位装置的优势 近年来CT定位引导下穿刺技术已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多数采用徒手穿刺。操作中主要依靠手术者凭经验调整穿刺针角度,手术者
需要多次往返于CT操作间与扫描间,核查穿刺针与病灶的位置,以减少误差。此过程增加了CT扫描次数,费力费时[6]。且受操作医师技术水平的影响较大,操作准确性低,虽然经过技术改良,但至少需要两步进针[7],反复穿刺,多针道,损伤大,造成并发症增多。为弥补徒手穿刺的不足,出现了多种的CT引导穿刺定位装置,主要有两种类型,无框架引导型和有框架引导型[8]。无框架引导穿刺定位装置包括光学引导器、激光引导器、磁场引导器,可精确模拟穿刺针轨迹,使穿刺难度降低,在对深部病灶和小病灶的引导穿刺定位中优势明显[9],但因较高系统操作要求及昂贵的设备等原因,难以在基层医院推广[10-11]。框架支撑式引导器依据机械原理,是将穿刺针的位置及方向固定引导穿刺定位,可分为随床进入式和固定式。随床进入式引导穿刺定位器固定于CT扫描床或患者身体上,确认穿刺位置可直接行CT扫描无需拆卸引导穿刺定位装置,但由于其稳定性较差,无法确保穿刺定位装置垂直于手术操作区,穿刺误差大[11-12],定位装置固定器固定于CT检查床上,对CT图像及穿刺精确度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本科室研制的此款CT精确引导三维立体全身穿刺定位装置为固定式框架结构,配合自制体表定位尺使用,可适用于各种型号的CT设备。有如下设计特点:(1)此款穿刺引导装置可在横断面内以0~180°的角度范围进自由调节,设计误差<0.1°,精确度高。(2)穿刺针经CT穿刺架穿刺引导套管内孔插入,引导套管已
正火工艺被固定,穿刺时均匀用力刺入即可到达肿瘤靶点,穿刺全程穿刺针沿穿刺引导套管进入,偏移误差小。穿刺架独立于CT设备之外,可移动,不影响CT扫描,穿刺结束后可移走。(3)穿刺引导套管根据内孔径不同设计有多种规格,可适应8-18G活检针、射频针、微波针等多种穿刺。(4)穿刺架矢状位设置角度可0~90°范围调节,可满足膈顶等特殊部位的穿刺需求。(5)设有横杆水平仪调节器,通过保持水平稳态确保穿刺架与地面垂直,减少穿刺误差。初步结果显示一次穿刺准确率及误差率均达到预期。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几率,节省了穿刺时间,减少了因多次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减少了感染几率,减少了CT扫描次数,降低了患者的X线受量。
3.2 影响穿刺准确率的因素 多种因素可影响CT引导穿刺定位装置定位的准确性,其中受呼吸运动影响最大的是肺、肝穿刺,误差可达10~30 mm[1]。两组病例术前均已进行吸气屏气训练[12],使用本款CT引导穿刺定位装置引导穿刺时,要求患者配合控制呼吸,穿刺于平静呼吸呼气末,屏气进行,多能一次穿刺成功,降低手术并发症。配合使用穿刺套管针进行活检,组织取材完整、饱满,对正常组织损伤小,可以重复、多点取材,提高病理学诊断率,还可以注射止血及抗癌药物,防止出血、种植转移。
两组穿刺体表定位点的确定均采用自制体表定位尺,用油性记号笔体在表定位尺与CT光标的交点处作十字标记,画线应尽量细,尽可能减小穿刺点范围,提高穿刺精度。患者穿刺过程中身体移动、皮肤松弛、过度肥胖都可出现体表穿刺点与理想的穿刺靶点之间的偏移,影响穿刺准确率。
观察组采用CT精确引导三维立体全身穿刺定位装置,一次穿刺成功率为94%,对照组由同一经验丰富的医师采用徒手方法穿刺一次成功率52%,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气胸和穿刺道的小片状出血是肺穿刺的常见并发症[13]。气胸的发生率与穿刺针内径大小及穿刺的次数有关,据报道肺穿刺所致的气胸的发生率可达24%[14]。病灶距离胸壁越远,气胸发生率就越高[15]。观察组1例发生气胸、1例发生出血,未发生感染,安全系数大大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增加,减少了反复穿刺带来的出血、感染的发生率。配合应用穿刺套管针进行活检,减少组织损伤,提高病理学确诊率。此款CT精确引导三维立体全身穿刺定位装置,设计先进,操作简单,三维立体,全身应用,一次穿刺成功率高从而降低了并发症发生,适合基层医院使用,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机床顶针
[1]杨贤卫,周伟生,何蓉.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切割活检对肺部病变的诊断价值[J].中国介入影像与学,2006,3(3):161-164.
[2]原凌燕,钱建新,顾小强,等.穿刺架在CT定位肿瘤多靶点穿刺中的应用[J].放射学实践,2013,28(6):682-684.蓝牙对讲
秸秆腐熟剂[3] Gangi A, Kastler B, Arhan J M, et al. Acompact laser beam guidance system for interventional CT[J]. Comput Assist Tomogr,1994,18(2):326-328.
[4] Miaux Y, Guermazi A, Gossot D, et al. Laser guidance system for CT-guided procedures[J]. Radiology,1995,194(1):282-284.
[5]国志义,乔连铭,李鸿鹏,等.Pinpoint系统在CT介入放射诊断和中的应用[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4,30(2):309-310.
[6]贾宁阳,刘士远,李文涛,等.多层CT引导下经皮同轴穿刺活检技术的临床应用[J].介入放射学杂志,2008,10(3):200-203.
[7]陈耀庭,许林锋,马海清,等.CT引导二步法穿刺经皮微波凝固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原发性肝癌的临床应用[J].中国介入影像与学,2006,3(6):428-431.
[8]刘玉林,安连峰,杜东屏,等.多层面螺旋CT Pinpoint的临床应用[J].临床放射学杂志,2003,22(11):979-982.
[9]冯威健,张红梅,周蕾.模拟CT断层靶向穿刺技术在CT介入诊疗中的应用[C].第四届中国瘤学术大会暨第五届海峡两岸肿瘤学术会议论文集,2006.
[10]谈杰,李朝娟,肖庆龄,等.经皮肺穿刺活检时呼吸方法指导对气胸并发症的影响[J].当代医学,2012,19(1):144-145.
[11]冯健威,常浩生,赵艳杰,等.穿刺引导架在CT介入中的应用[J].中国介入影像与学,2010,7(1):66-69.
[12]冯健威.穿刺导向器提高CT介入引导准确性的研究[C].第二届亚太肿瘤介入大会第十二届中国肿瘤介入大会暨介入放射学新技术推广和诊疗规范普及大会会议论文汇编,2011.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14:34:2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2/34261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穿刺   引导   定位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