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地球地球形状大小【可编辑】

第二课时
课题:第一章认识地球首页及第一节地球的形状与大小
教学目标:
1.通过了解人类对地球的认识过程,感受前人勇于探索的精神,明确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有一个过程,每个人都肩负着继续探索的重任。
2. 提出证据说明地球是一个球体;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
教学重点:地球的大小。
教学难点:地球形状的认识。
教学方法:用事实引导学生从生活出发去观察地理现象,了解和探索地理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律。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提问:有谁知道我们人类居住在宇宙中的什么星球上吗?作为一个地球人,你了解我们居住的地球吗?(根据教材本章首页图例内容,设计5个问题,激发学生兴趣,在考察学生的同时引入教学)
二、地球是圆的吗
1.提问(提问可以指定学生回答,也可以大家讨论回答,师生交流):你知道地球的形状吗?你看到的地球、太阳、月亮、星星是什么形状的?(太阳是圆的,是球形;月亮看起来不同时间形状不一样,实际上也是球体,至于为什么不一样,有的学生也许能够说出来,说不出来也不要紧,告诉学生以后我们会研究;星星是点状的,其实也是球形的,只是因为离我们太远,就缩小成点了……)
2.如果只是根据你观察的现象,你认为地球是什么样的?(平的)
3.古人也和你们有同样的想法。围绕地球的形状问题,不同地区、不同阶段的学者曾经提出过不同的主张(通过教材《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图了解人类对地球形状的探索过程)
4.引申总结:哪些证据可以说明地球是一个球体?课本中的“天圆地方说”和“浑天说”两个例证能证明地球是球体吗?(简单介绍“天圆地方说”和“浑天说”)(1)海上帆船──大地不是平的,登高望远──大地不是平的。
(2)月食──地球也是圆的。
(3)麦哲伦环球航行──证实地球是个球体。
(4)地球卫星照片──确证地球是个球体。
学生朗读《麦哲伦船队的环球航行》,根据人们对地球形状的探索过程请同学们谈感想,各抒己见,引导学生明白下列道理:
◆科学是经过人们的不断探索,不断积累而来的,今天认为正确的真理,明天也许就会被推翻,所以我们要相信科学但不能迷信书本,要敢于质疑并勇于证实之。
◆科学技术的发展,为我们提供了进一步接近自然的工具,使我们对地球的认识更深更正确。
◆追求真理很多时候要以付出生命为代价,让我们向为真理献身的勇士们致敬!……
5.提问:现在人们知道地球是一个球体,它是一个规则的球体吗?(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三、给地球量一量“身”
www.3x6c
提问:你怎样用数据描述篮球的大小?地球的大小呢?(用手可以比画出篮球的大小,可要用数据说
明,就要用到数学知识,根据学生已有的数学知识,应该能够回答出用半径就可以求出篮球体积的方法。地球大小的计算方法同理。)
地球的赤道周长是多长:约4万千米。
地球的平均半径是多大:6371千米。
四、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知识,有什么收获?总结由学生来说,老师最后总结。
五、教学反思和后记
从生活中的问题出发,谈话式教学,学生感到很亲切,课堂气氛一直很平和,讨论、发言都很热烈,不知不觉中就完成了教学任务。
六、作业
1.关于地球形状和大小的叙述正确的是( D )
A.正球体
B.极半径约为63789千米
C.扁球体
D. 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最先证明地球是球体的事件是( B )
A.哥伦布到达美洲大陆
B.麦哲伦环球航行
C.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射和使用
D.大地测量技术的产生和进步
3.赤道是地球上最长的圆,它的周长约是( D )
A.5.1亿千米
B.1.5亿千米
C.4千米
D.4万千米
4.一位旅行者计划沿赤道步行绕地球一周,如果每天走40千米,则需要(  C )
A.500天
B.600天
C.1000天
D.1500天
七、附:板书设计
(一)地球的形状
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二)地球的大小
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
平均半径:6371千米
第三、四课时
教学内容:第二节《地球仪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掌握经线纬线的特点和经度与纬度的判读规律。会识别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本初子午线等重要的经线和纬线;掌握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的划分方法和知道低、中、高纬度的划分。能运用地球仪说出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划分;利用经纬网确定地理位置和两地之间的相互方向;能在教师的引导下制作“地球仪”。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探究活动和动手制作活动,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过程与方法:
采用分组观察、比较、讨论、动手制作的方法,让学生在实践观察、探究发现、讨论交流、合作互助中学习。
教学重点:
1、了解赤道、纬线、经线的定义,能够在地图、地球仪上准确地出。
2、掌握经线和纬线的特点、分布、变化规律,能够进行对比分析。
教学难点:
1、掌握经线和纬线的特点、分布、变化规律。
2、东西半球的判定。
课时安排:2课时
1课时(总第三课时)
一、简要复习。出示问题,师生共同解答:
1、准确说出地球的形状;
2、地球赤道周长、平均半径各是多少?
二、师生互动,学习新课。
(一)导入新课。地球是一个球体,可对于生活在地球上的我们来说,地球太大了。为了研究的方便,人们制作了地球的模型,这就是地球仪。
(二)新课教学
终端准入系统1、教师出示教学地球仪,引导学生观察地球仪。教师提问:
地球仪制作方法简单(1)地球仪与地球的真实面貌有什么区别?
(2)地球仪在日常生活中有什么用途?
2、在学生观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小结地球仪的特点:
(1)地球仪是地球按一定比例缩小后的模型。
(2)在地球仪上,人们用不同的颜、符号和文字来表示陆地、海洋、山脉、河湖、国家和城市等地理事物的位置、形状及名称等。
(3)球仪上有一些在地球上实际并不存在的地理事物,例如,用于确定地理事物的方向、位置的经纬网和经纬度等。
(4)地球仪上还有一个能使地球模型转动的地轴,而这个地轴在地球上却没有。
3、认识经线、纬线。
在地球仪表面连接南、北极点的弧线叫做经线,垂直于经线的圆圈叫做纬线。
4、用填写教材表格的形式,让学生掌握经线、纬线的特点。
led数码管显示屏经线:每条经线只形成半个圆;所有的经线长度都相等;经线指示南、北方向。
纬线:每条纬线都是一个完整的圆;纬线长度不等,其中赤道最长,向两极逐渐变短;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5、辨别经度与纬度。
(1)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学习经度、纬度的概念。(为了区别不同的经线而标定的度数叫经度,为区别不同的纬线而标定的度数叫纬度)
(2)举例讲授东经、西经的划分及其表示方法。(0°经线以东为东经,用E表示;以西为西经,用W表示)
(3)学习东西半球的划分。(以西经20°和东经160°为界线,将地球划分为东半球和西半球)
6、指导学生根据教材“知识之窗”提示,掌握重要的经线、纬线、低中高纬度的划分、本初子午线,并在地球仪上分别指出来。
三、师生互动,总结复习本课基本内容。
四、作业
完成教材第13页三个活动题。
五、附板书设计
(一)地球仪
(二)经线和纬线的概念和特点
(三)经度和纬度
1、经度和纬度的概念
2、东、西经及东西半球的划分及表示方法
3、南、北纬及南北半球的划分及表示方法
(四)认识一些重要的经线、纬线以及低中高纬度划分、本初子午线
2课时(总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交织经纬网
教学目标:熟练地利用经纬网确定某一地点的地理位置。
重点和难点:利用经纬网确定某地的地理位置。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举例:我们去看电影,用电影票就可以到座位,因为电影票上面指明了几排几座,我们可以很容易地到。在地球表面,我们规定用经纬网来确定某一个地方的位置。比如现在有一艘在大海中遇难的轮船,如果船员能够准确地报出遇难的地点,就能及时地得到救援。那么这个地点的报道就是用的经纬网。因此,经纬网在军事、航海、航空、交通以及气象观测等方面,都有很广泛的用途。
二、引导学生观察教材图1.15(经纬网),完成教材活动练习题1、2、3题。
1、在图1.15上让学生标出出事船只的位置。
2、居住地(四川泸州泸县):约105°E,29°N;
北京:116°E,40°N。
3、在地球仪上出广州、东京、旧金山、洛杉矶的位置,并在活动习题表格中标出其经、纬度。
三、通过上面的练习,启发学生与实际联系,出用经纬网来确定某一点的位置的规律。
四、巩固练习。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之上,让学生出下列事件的发生地:
1、俄罗斯“和平号”空间站第一批碎片坠落在44.4°S,150°W。
2、台风“桑美”的中心位置已经移至280°N,125.3°E。
五、指导学生制作地球仪
1、教师:地球仪为我们的日常生活提供了很多方便,同学们可自己制作简易的地球仪。
2、将学生分成二人一小组,参照课本要求进行制作。
3、各小组学生合作制作地球仪,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习惯和合作能力。教师巡回指导,强调要领,引导学生通过制作地球仪巩固本节所学知识。
4、师生评议。评出制作的最好的为优胜组,进行表扬。并请优胜组的同学介绍制作经验。
5、延伸:我们拥有地球!保护地球家园是每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六、课堂总结。教师小结本课基本内容。
七、作业布置
1、以下所述经线的特点,正确的是( C )
①相邻的经线都是相互平行的②经线和纬线都是相互斜交的③所有的经线
都是指示南北方向的④所有的经线都是等长的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2、关于经纬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B )
A 以180°经线为界,东经和西经的度数分别向东、向西愈来愈大
B 以0°经线为界,东经和西经的度数分别向东、向西愈来愈大
C 以赤道为界,北纬和南纬的度数分别向北、向南愈来愈大,到北极点和南极点时,纬度为180°
D 以赤道为界,北纬和南纬的度数分别向北、向南愈来愈小,到北极点和南极点时,纬度为0°
3、东侧是东半球,西侧是西半球,北侧是北半球,南侧是南半球,该点的经纬度位置是( D )
A经度0°,纬度90°                                  B经度180°,纬度90°C东经160°,纬度0°                                D西经20°,纬度0°
4、在地球仪上,经度30度,纬度0度的地方一共有( B )
A一个                    B二个                  C三个              D四个
5、下列地点符合低纬度、南半球、东半球的地点是( A )
A  15°W,24°S
B  29°W,29°S
C  120°W,80°N
D  170°E,22°N
第五、六课时
教学内容:第三节《地球的运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用地球仪正确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并解释其基本的运动规律。
侧安全气囊
(2)用简单工具正确演示昼与夜,以及昼夜更替。
(3)用实例说明地球运动所产生的地理现象。
2、情感、态度和价值。
(1)明白任何地理现象都有成因,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正确的人地关系。
(2)培养坚持真理,崇尚科学的精神。
教学重点与难点:
(1)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与公转,并解释运动规律。
(2)正确举例说明地球运动所产生的地理现象。
课时安排:2课时
1课时(总第五课时)
a级防火软膜天花
教学内容:地球上为什么会有昼夜更替和季节变化
教学目标:
①用地球仪正确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并解释其基本的运动规律。
②用简单的工具正确演示昼夜的形成,并用实例解释时差现象,说明在现实生活中需要具备时差的知识。
③用图或亲身体验,比较分析二分二至日时太阳照射情况的差异,说明四季的变化,并用图说明五带的界限和各自的特点。
④使学生初步了解地球是不断运动的,地球上许多地理现象都同地球的运动有关,从而形成对地理的好奇心和学习地理的兴趣。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17:24:4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2/34113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地球   学生   地球仪   经线   纬线   地理   制作   形状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