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_《认识地球》教材分析

《认识地球教材分析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
2.会用相关数据描述地球的大小,培养描述地理事物的能力。
3.通过制作地球仪,了解地球仪的基本构造;观察地球仪,比较和归纳经线和纬线、经度和纬度的特点;在地球仪上,能较熟练地确定某地点的经纬度。
4.在经纬网地图上能够辨别方向,判读经纬度。
5.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能用简单的方法演示地球自转和公转。
6.通过测量当地纬度、制作经度纸圈、制作地球仪、演示地球自转和公转等活动,培养地理观测、地理实验等基本地理技能。
7.通过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和地球运动的过程,受到科学史的教育,激发探究性学习的兴趣,领悟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促进科学态度的形成。
二、教材分析
水塔水位控制器本节教材包括地球的形状、地球的大小、地球仪和地球的运动四部分内容,知识结构如下:    地球仪制作方法简单地球的形状”所对应的课程标准内容是“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
目前,我们可以用一幅地球卫星照片让学生直观地看到地球的形状。地球的卫星照片,最有力地说明了地球的形状。学生在1~6年级也已经知道了地球的形状。因此,本条“标准”没有把重点放在认识“地球的形状”上,而是将重点放在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上,目的是让学生受到有关的科学史教育,让学生领悟到人们对于地球形状的认识是一
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即使是时至今日也尚未达到尽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观测和计算精度的提高,人们对地球的形状将会有更多、更新的认识。
按照“标准”的设计思路,教材正文内容简洁,选择4个有代表性的例子,通过三则阅读材料,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呈现,侧重说明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经过了漫长而艰辛的历程:古老的“盖天说”由“天圆地方”发展到“天如斗笠,地如覆盘”→以中国古代天文学家张衡为代表的“浑天说”认为的“天之包地,犹壳之裹黄”→麦哲伦率船队环球航行验证“地球是一个球体”→现代探测技术证实“地球是一个不规则球体”。
“地球有多大”部分所对应的课程标准内容是“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
由于地球太大,很难用一个学生能直观感受的物体与之比较以说明地球的大小,因此,本条“标准”要求学生能描述地球的大小。可见,知识要求是次要的,而能力培养(描述地理事物的能力)是主要的。从“标准”的表述看,这里不要求学生记住地球的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的数字,而只是要求学生会用这些数字来描述。
滑动水口机构
按照“标准”的设计思路,教材没有安排正文内容,仅仅呈现出一幅图像,采用图释的方式,引导学生用地球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等数据来描述地球的大小,以培养学生描述地理事物的能力。
静音冷却塔“地球仪”是本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本内容所对应的课程标准内容共3条,即“运用地球仪,说出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划分”、“在地球仪上确定某地点的经纬度”和“在地图上辨别方向,判读经度和纬度,量算距离”(部分内容)。
在1~6年级的《科学》和《品德与社会》课程中,已学习了一些关于地球仪的知识,7~9年级的地理课程中没有必要做简单重复。学习地球仪是为后面的地理学习打基础,选取的内容应该是对于后面的地理学习所必需的,既没有必要系统,也没有必要深入。因此,对于地球仪的学习应本着了解地球仪的作用,以使今后的学习、生活以至工作中能利用地球仪。认识地球仪的作用,以及利用地球仪,关键是认识经纬网,前提是了解经纬线和经纬度。对于地球仪,传统上需要介绍的内容很多,如地轴、南北极点、特殊的经纬线等,课程标准只是抓住最主要的内容——经纬线和经纬度。要求学生运用地球仪,说出经纬线和经纬度的划分,应通过观察地球仪来获得相关知识,并掌握阅读和使用地球仪的基本技能。
在地球仪上,由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所构成的网络,叫经纬网。利用经纬网,我们可以很方便地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点的位置。熟悉地球仪、认识经纬网,目的是为了运用。利用经纬网给任何地点定位,这是学习地理应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学生要熟练掌握这一技能,就需要经过反复训练。训练可通过两种方法进行,其一是给出几个地名,让学生在地球仪上读出各地点的经纬度;其二是给出一些经纬度,让学生在地球仪上出相应的地名。在训练过程中,可通过设计一些问题,使学生认识到描述一个地点的位置,把经纬度写明确(东、西经;南、北纬;度数)是多么的重要。
有关地图的基础知识及在平面图上量算距离的技能要求,主要体现在本册教材第一章第二节中。在地图上辨别方向、判读经度和纬度、量算距离是地图学习中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本部分内容要求学生掌握这些基本方法,而真正熟练掌握相关基本技能还需要在学习中不断训练。辨别方向包括两个层次,其一是能在经纬网地图上辨别方向;其二是能在经纬网地图上辨别两点之间的相互方位。这里要求学生能掌握在地图上辨别方向的基本方法,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和日常需要,暂时最好不要让学生在极地投影的地图上辨别方向。在世界地理的认识区域部分学习有关极地内容时,再让学生学习在极地投影的地图上辨别方向,就比较自然了。在地图上判读经度和纬度,要求学生了解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
的划分,以及经度和经度的变化规律。
按照“标准”的设计思路,教材首先介绍了地球仪。由于地球是一个非常大的球体,生活在地球上的人们很难观察到地球的全貌,于是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根据地球的形状并按一定的比例缩小后,制作成地球模型,即地球仪。地球仪是缩小了的地球模型。与地图不同的是,地球仪上没有长度、面积和形状的变形,其经纬线和地理事物的形状、方向、相对位置都与实地基本相符,因此是我们直观、逼真地了解地球全貌的工具。利用地球仪,人们可以较为方便地认识和研究地球。防喷网
其次,在说明地球仪的作用及使用的基础上,教材进而探讨地球仪上具有特定含义的点、线、面,并且指出划分东西半球的界线不是以0°和180°组成的经线圈,而是以西经20°和东经60°组成的经线圈,原因是避免将欧洲和非洲的一些国家分隔在两个半球上。教材还设计了一个观测活动(“在北半球测量当地纬度”)和两个制作活动(“制作经度纸圈”和“用乒乓球制作简易地球仪”),以引导学生掌握简单的地理观测技能,在动手制作的过程中了解地球仪的基本构造,并加深对经纬线、经纬度、低中高纬度地区、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划分等相关知识的理解。
斑图
最后,教材安排了“经纬网”正文内容和“用不同方法制作的地图”阅读内容。在地球仪上,利用经纬网可以很方便地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点的位置,这就像我们进电影院,根据排号和座号确定自己的座位。在地图上,由于采用的制图方法不同,将经纬网从球面(地球仪)“转移”到平面(地图)上会呈现出不同的形状。教材以形象的方式,生动的语言,展示了地球表面经线和纬线在三幅地图上形状的变化。教材还设置了一组活动题,向学生渗透阅读经纬网地图的相关方法,引导学生通过活动掌握在经纬网地图上辨别方向、判读经度和纬度的相关技能。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19:25:1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2/34112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地球   地球仪   学生   形状   地图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