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光板组件、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导光板组件、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1.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导光板组件、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2.随着显示技术的发展,液晶显示面板(liquid crystal display,简称lcd)等平面显示装置因具有高品质、省电及应用范围广等优点,而被广泛的应用于手机、电视、数字相机、笔记本电脑等各种电子产品,成为显示装置中的主流。
3.由于液晶显示面板自身不发光,因此,液晶显示面板需要配合背光模组使用。目前的背光模组存在出光亮度不均匀以及出光串扰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导光板组件、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用以提高背光模组的出光均匀性,以及改善背光模组的出光串扰问题。
5.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导光板组件,包括:反射部和透射部,透射部包括第一子透射部和第二子透射部,沿垂直于导光板组件所在平面的方向,第一子透射部与反射部不交叠,第二子透射部位于反射部靠近导光板组件的出光侧的一侧。
6.另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背光模组,包括背光源和上述的导光板组件,导光板组件位于背光源的出光侧。
7.再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成像部件和上述的背光模组。
8.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导光板组件、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通过在导光板组件中设置反射部和透射部,并将透射部设置为包括第一子透射部和第二子透射部,沿垂直于导光板组件所在平面的方向,第一子透射部与反射部不交叠,第二子透射部位于反射部靠近导光板组件的出光侧的一侧。在将导光板组件与发光元件配合设置时,可以令发光元件发出的小角度光线经第一子透射部出射,以及,令发光元件发出的大角度光线被反射部所反射,并令反射光经第二子透射部出射,能够避免大角度光线射向其他发光元件所在的位置,从而可以避免不同发光元件所发出的光线的相互串扰。而且,采用该设置方式,可以提高导光板组件中从反射部所在的区域出射的光线强度,可以平衡第一子透射部所在区域和第二子透射部所在区域的光线强度,有利于提高导光板组件中从不同区域出射的光强的均一性。除此之外,采用该设置方式,还可以提高对发光元件所出射的大角度光线的利用率,有利于提高包括该导光板组件的背光模组的亮度,降低背光模组的功耗。
【附图说明】
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10.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导光板组件的立体示意图;
11.图2为图1沿aa’的一种截面示意图;
12.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背光模组的截面示意图;
13.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导光板组件中的反射部的立体示意图;
14.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导光板组件中的反射部的俯视示意图;
15.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导光板组件的立体示意图;
16.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对应多个导光板单元设置的透射部的立体示意图;
17.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对应单个导光板单元设置的透射部的立体示意图;
18.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导光板组件中的透射部的俯视示意图;
19.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透射部的立体示意图;
20.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导光板组件的截面示意图;
21.图12为光线经过包括微结构的凹陷结构的一种光路示意图;
22.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导光板组件的截面示意图;
23.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导光板组件的截面示意图;
24.图1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背光模组的层叠示意图;
25.图1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截面示意图;
26.图1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俯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7.为了更好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28.应当明确,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29.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发明。在本发明实施例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
30.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31.应当理解,尽管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能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等来描述子透射部,但这些子透射部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各个子透射部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发明实施例范围的情况下,第一子透射部也可以被称为第二子透射部,类似地,第二子透射部也可以被称为第一子透射部。
32.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导光板组件,如图1所示,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导光板组件1的立体示意图,导光板组件1的入光侧101和出光侧102沿导光板组件1的厚度方向h1设置。图1中经过导光板组件1的箭头用于示意经过导光板组件1的光线的传播方向。
33.在将导光板组件1与背光源配合设置以形成背光模组时,可以将背光源靠近导光板组件1的入光侧101一侧设置。导光板组件1能够对背光源所出射的光线进行传导,使背光源所发出的光线经导光板组件1的入光侧101入射,并经导光板组件1的出光侧102出射。
34.结合图1和图2所示,图2为图1沿aa’的一种截面示意图,导光板组件1包括多个导光板单元10,多个导光板单元10在平行于导光板组件1的平面的方向阵列排布。如图1所示,第一方向h21和第二方向h22交叉限定出导光板组件1所在平面。
35.如图1和图2所示,导光板单元10包括发光元件设置区域a1。发光元件设置区域a1用于设置发光元件。
36.如图2所示,导光板单元10还包括反射部11和透射部12。反射部11用于对发光元件发出的光线进行反射。透射部12用于透过发光元件发出的光线。反射部11的反射率大于透射部12的反射率。透射部12的透射率大于反射部11的透射率。反射部11用于对光线进行反射,透射部12用于对光线进行透射。
37.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透射部12包括第一子透射部121和第二子透射部122,沿垂直于导光板组件1所在平面的方向,第一子透射部121与反射部11不交叠,第二子透射部122位于反射部11靠近导光板组件1的出光侧102的一侧。示例性的,第一子透射部121对应上述发光元件设置区域a1设置。即,在将导光板组件1与背光源配合设置组成背光模组时,结合图3所示,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背光模组100的截面示意图,本发明实施例可以将背光源中的发光元件30与导光板单元10对应设置,具体的,令发光元件30对应导光板单元10中的第一子透射部121设置。
38.在该导光板组件1与发光元件30组装以形成背光模组100后,在背光模组100工作时,对于发光元件30出射的小角度光线,其中,小角度光线指的是发光元件30所发出的与导光板组件1的厚度方向之间的夹角较小的光线,以图3所示的小角度光线r1和r2为例,这部分光线可以经第一子透射部121射出导光板组件1。对于发光元件30出射的大角度光线,其中,大角度光线指的是发光元件30所发出的与导光板组件1的厚度方向之间的夹角较大的光线,以图3所示的大角度光线r3为例,在这部分光线射出导光板组件1的过程中,这部分光线可以被反射部11反射至朝向靠近导光板组件1的出光侧一侧的方向传播,从而避免这部分光线继续射向其他发光元件30所在的区域,能够避免不同发光元件30所发出的光线的相互串扰。而且,采用该设置方式,可以提高导光板组件1中从反射部11所在的区域出射的光线强度,可以平衡第一子透射部121所在区域和第二子透射部122所在区域的光线强度,有利于提高导光板组件1中从不同区域出射的光强的均一性。除此之外,采用该设置方式,还可以提高对发光元件30所出射的大角度光线的利用率,有利于提高包括该导光板组件1的背光模组100的亮度,降低背光模组100的功耗。
39.示例性的,结合图2、图3和图4所示,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导光板组件1中的反射部11的立体示意图,反射部11包括靠近导光板组件1的入光侧101一侧的底面111和靠近第二子透射部(图4未示出)的侧面112,侧面112与底面111具有夹角α(图4未示出)。在本发明实施例中,0
°
<α<90
°
。其中,反射部11的侧面112可以作为反射面。本发明实施例通过令0
°
<α<90
°
,在后续将导光板组件1和发光元件30配合设置时,如图3所示,沿平行于导光板组件1所在平面的方向,可以将发光元件30设置在侧面112远离底面111的一侧。结合图4所示,令发光元件设置区域a1位于反射部11的侧面112远离底面111的一侧。在发光元件
30发光时,可以使反射部11的侧面112接收到更多的发光元件30所发出的大角度光线,反射光线可以从第一子透射部(图4未示出)射出导光板组件1,从而避免大角度光线与其他发光元件30的出光相互串扰,可以充分利用发光元件30所出射的大角度光线,提高包括该导光板组件1的背光模组100的亮度,降低背光模组100的功耗。
40.可选的,如图3所示,本发明实施例可以令单个导光板单元10中的反射部11环绕发光元件30设置,以令反射部11对发光元件30所发出的朝向各个方向传播的更多的大角度光线均进行反射,以进一步提高包括该导光板组件1的背光模组100的亮度。
41.结合图2、图3、图4和图5所示,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导光板组件中的反射部11的俯视示意图,本发明实施例可以将反射部11设置为具有类似反光碗的结构,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反光碗结构的底部的至少部分被去除以为发光元件30的设置留出空间。即,如图3所示,在组装导光板组件1和发光元件30时,使发光元件30避开反射部11设置。
42.示例性的,如图6所示,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导光板组件1的立体示意图,导光板组件1的入光侧101包括开口h,开口h对应第一子透射部(图6未示出)设置,该开口h内后续可以设置发光元件(图6未示出)。
43.可选的,如图3所示,在将导光板组件1和发光元件30配合设置时,本发明实施例可以将发光元件30的底面和反射部11的底面111设置在同一个平面上,沿平行于导光板组件1所在平面的方向,反射部11和发光元件30至少部分交叠,如此设置,相当于将发光元件30至少部分嵌入导光板组件1中,有利于减薄包括发光元件30和导光板组件1的背光模组100的厚度。
44.示例性的,在导光板组件1中,如图2和图3所示,第二子透射部122和反射部11在反射部11的侧面112所在位置处相互贴合。
45.可选的,本发明实施例可以将位于一个导光板单元10中的透射部12设置为具有类似棱台或圆台的台体结构。例如,在反射部11的侧面112为平面时,将透射部12的侧面也设置为平面。即,将透射部12设计为棱台结构。在反射部11的侧面112为弧面时,将透射部12的侧面也设置为弧面,即,将透射部12设计为圆台结构。示例性的,如图7、图8和图9所示,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对应多个导光板单元10设置的透射部的立体示意图,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对应单个导光板单元10设置的透射部的立体示意图,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透射部在导光板组件所在平面的正投影的示意图,第二子透射部122环绕上述第一子透射部121。示例性的,第一子透射部121和第二子透射部122可以一体成型,二者之间不包括界面。
46.示例性的,结合图2、图3和图10所示,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透射部的立体示意图,透射部12具有朝向导光板组件1的出光侧102一侧凹陷的凹陷结构120。
47.如图3所示,发光元件30对应凹陷结构120设置。凹陷结构120的设置相当于使透射部12靠近发光元件30的表面形成透镜结构,如此设置,在发光元件30发出的光经过凹陷结构120时,光线可以被凹陷结构120打散,有利于提高从该导光板组件1出射的光线在各个位置处的均匀性。
48.可选的,如图3所示,凹陷结构120的表面与发光元件30之间具有间隙。如此设置,有利于发光元件30的散热。
49.示例性的,如图3所示,本发明实施例可以令凹陷结构120靠近导光板组件1的入光
侧101的表面与反射部11的底面处于同一平面。如此设置,在将导光板组件1与发光元件30配合设置时,可以令凹陷结构120靠近导光板组件1的表面与发光元件30的底面处于同一平面,可以使发光元件30所发出的大角度光线可以先经过凹陷结构120的发散后再射至反射部11的侧面112,有利于提高入射至反射部11的侧面112的大角度光线的均匀性。
50.示例性的,如图11所示,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导光板组件1的示意图,凹陷结构120的表面包括微结构130。结合图12所示,图12为光线经过包括微结构130的凹陷结构120的一种光路示意图,微结构130的设置可以将发光元件30所发出的光线进一步打散以使经导光板组件1出射的光线更加均匀。示例性的,如图10和图11所示,微结构130的形状包括锯齿。锯齿的形状包括v字形。
51.示例性的,如图2所示,反射部11包括靠近导光板组件1的出光侧102的端部110;透射部12包括靠近导光板组件1的出光侧的第一表面13;第一表面13与端部110之间的距离b1大于等于0.3mm。如此设置,可以降低反射部11的端部110的聚光效果,提高从导光板组件1所出射的光线的均匀性。另外,采用该设置方式,可以使对应不同的导光板单元10设置的透射部12相互连接,即,使对应不同的发光元件30设置的多个透射部12可以共同形成具有如图7所示的板状结构,有利于实现对应不同的发光元件30设置的透射部12的一体成型,便于后续包括该导光板组件1的背光模组的生产和组装。
52.示例性的,如图13所示,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导光板组件的截面示意图,导光板组件1还包括扩散部4,扩散部4位于透射部12靠近导光板组件1的出光侧102的一侧。扩散部4的设置可以将发光元件30所发出的光打散,使经导光板组件1出射的光线更加均匀。
53.示例性的,如图13所示,扩散部4的至少部分位于反射部11靠近导光板组件1的出光侧102的一侧。如此设置,可以使被反射部11反射的光线经扩散部4的扩散后出射,进一步提高经导光板组件1出射的光线的均匀性。
54.示例性的,如图14所示,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导光板组件1的截面示意图,扩散部4包括凸起结构40,凸起结构40自透射部12起向靠近导光板组件1的出光侧102一侧的方向凸起。凸起结构40的设置可以使经过其传播的光线发散,使从导光板组件1的不同位置出射的光线更加均匀。示例性的,上述凸起结构40包括点状凸起和/或v形凸起。示例性的,本发明实施例可以通过成型模具在透射部12的表面加工v字纹路凸起或点状凸起结构以在透射部12的表面直接成型加工出扩散部4。
55.示例性的,如图13和图14所示,扩散部4包括扩散粒子41。扩散粒子41设置于透射部12靠近导光板组件1的出光侧102的一侧。如此设置,无需在导光板组件1中额外设置扩散片,有利于减少导光板组件1中的膜材数量,降低成本,以及,减薄导光板组件1的厚度。而且,减少导光板组件1中的膜材数量后,相应的可以避免膜材在可靠性过程中的相对摩擦,有利于提升导光板组件1的可靠性。在将导光板组件1用于显示装置后对显示装置进行可靠性验证的过程中,可以避免出现由于不同膜层结构之间的相对运动而造成的显示装置的显示异常问题。
56.示例性的,本发明实施例可以令扩散部4和透射部12一体成型,以简化导光板组件1的成型工艺。示例性的,扩散部4可以采用模组镶件注塑工艺。在制备该导光板组件1时,可以将具备扩散功能的扩散片或者扩散板或者扩散粒子放置于透射部12中,然后采用模内注
塑工艺,以将扩散部4均匀分散于透射部12中。
57.示例性的,反射部11和透射部12可以单独制作,然后通过胶体粘结,以提高结合的牢固性。
58.或者,本发明实施例也可以令反射部11和透射部12一体成型,以简化导光板组件1的成型工艺,以及,提高二者结合的牢固性。而且,采用该设置方式,无需设置用于固定反射部11和透射部12的胶框,在将导光板组件1用于背光模组时,可以将背光模组的边框可以做的更窄。示例性的,反射部11和透射部12可以采用注塑工艺一体成型。
59.示例性的,上述反射部11包括白材料,以提高反射部11的反射率。示例性的,反射部11包括亚克力或聚碳酸酯(pc)。
60.示例性的,上述透射部12包括透明材料,以保证透射部12具有较高的透射率,保证光线的透射效果。
61.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背光模组100,结合图3和图15所示,图1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背光模组100的层叠示意图,该背光模组100包括背光源3和上述的导光板组件1。导光板组件1位于背光源3的出光侧。
62.在该背光模组100工作时,背光源3发光。背光源3所出射的光线经导光板组件1的导光作用后出射至位于导光板组件1的出光侧的显示面板(未示出)。
63.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100,通过将导光板组件1设置为包括上述透射部12和反射部11,并将透射部12设置为包括第一子透射部121和第二子透射部122,沿垂直于导光板组件1所在平面的方向h1,第一子透射部121与反射部11不交叠,第二子透射部122位于反射部11靠近导光板组件1的出光侧的一侧。背光源3发出的小角度光线可以经第一子透射部121出射,背光源3发出的大角度光线可以被反射部11所反射,反射光可以经第二子透射部122出射,能够避免大角度光线射向其他位置,从而可以避免位于不同区域的背光源3所出射的光线的相互串扰。而且,采用该设置方式,可以提高导光板组件1中从反射部11所在的区域出射的光线强度,可以平衡第一子透射部121所在区域和第二子透射部122所在区域的光线强度,有利于提高导光板组件1中从不同区域出射的光强的均一性。除此之外,采用该设置方式,还可以提高对背光源3所出射的大角度光线的利用率,有利于提高包括背光模组100的亮度,降低背光模组100的功耗。
64.示例性的,如图3和图15所示,背光源3包括多个发光元件30。多个发光元件30在背光模组100所在平面阵列排布。示例性的,发光元件30包括mini led芯片。
65.示例性的,如图3和图15所示,在背光模组100中,导光板组件1中的反射部11环绕发光元件30设置。如此设置,可以使反射部11对发光元件11所发出的更多大角度光线进行反射,有利于增加导光板组件1对发光元件30所出射光线的利用率。
66.可选的,如图3所示,沿平行于导光板组件1所在平面的方向,反射部11和发光元件30至少部分交叠,即,可以将发光元件30至少部分嵌入导光板组件1内。采用该设置方式,有利于实现背光模组100的薄型化设计。
67.示例性的,如图3所示,发光元件30位于第一子透射部121靠近导光板组件1的入光侧101的一侧。在背光模组100工作时,发光元件30出射的小角度光线可以经第一子透射部121射出导光板组件1。
68.示例性的,如图3所示,上述透射部12具有朝向导光板组件1的出光侧一侧凹陷的
凹陷结构120;沿平行于导光板组件1所在平面的方向,发光元件30与凹陷结构120至少部分交叠。对于发光元件30出射的部分沿平行于导光板组件1所在平面的方向传播的大角度光线来说,这部分光线在传播过程中会经过凹陷结构120的表面,凹陷结构120的表面可以将发光元件30所发出的光线打散,如此设置,可以将单个发光元件30所发出的光线强度在不同的位置进行平衡,可以改善背光模组100的局部过亮问题。而且,如此设置,相当于将发光元件30至少部分嵌入导光板组件1内,可以将背光模组100的厚度做的更小,有利于实现背光模组100的薄型化设计。
69.示例性的,如图3所示,反射部11的反射面112与发光元件30的出光面之间具有夹角β,90
°
<β<180
°
。示例性的,β和上述反射部11的反射面112和底面111之间的夹角α互补。如此设置,可以让发光元件30所发出的大角度光线经反射部11的反射之后射出,避免不同的发光元件30所发出的光线之间的相互串扰。而且,如此设置,对于发光元件30所出射的小角度光线来说,也可以减少被反射部11所反射的小角度光线的量,让更多的小角度光线可以经透射部12直接射出导光板组件1。
70.示例性的,如图3所示,沿平行于导光板组件1所在平面的方向,反射部11与发光元件30之间的最短距离b2大于等于0.7mm。即,令发光元件30避开反射部11设计,如此设置,可以保证导光板组件1与发光元件30的顺利组装。
71.示例性的,如图15所示,背光模组100还包括pcb板31,pcb板31包括与上述发光元件30电连接的电路(未示出),pcb板31用于控制发光元件30的点亮。
72.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如图16所示,图1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1000的截面示意图,该显示装置1000包括成像部件5和上述的背光模组100。示例性的,该成像部件5包括液晶显示面板。在显示装置工作时,背光模组100发光,使显示装置显示图像。其中,背光模组100的具体结构已经在上述实施例中进行了详细说明,此处不再赘述。示例性的,该显示装置可以是例如手机、平板计算机、笔记本电脑、电纸书或电视机等任何具有显示功能的电子设备。
73.示例性的,如图16所示,显示装置1000还包括光学部件7,光学部件7位于成像部件5和导光板组件1之间;光学部件7用于对导光板组件1射出的射向显示面板的光线进行调节。示例性的,光学部件7包括增亮膜。
74.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导光板组件1可以作为光学部件7的承载结构。如此设置,可以避免光学部件7在可靠性试验中出现下凹等变形问题,有利于保证光学部件7的可靠性,进而保证背光模组100的出光效果。
75.可选的,如图17所示,图1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远离出光侧的一侧的俯视示意图,显示装置1000还包括限位部6。上述导光板组件1通过限位部6与光学部件7可拆卸连接。
76.示例性的,如图17所示,成像部件5包括第一边缘51和第二边缘52,第一边缘51的长度大于第二边缘52的长度,第一边缘51的延伸方向平行于第一方向h1。限位部6包括第一限位部61、第二限位部62和第三限位部63;第一限位部61、第二限位部62和第三限位部63沿第一方向h21排列,第二限位部62位于第一限位部61和第三限位部63之间。在成像部件5在高温或其他环境下发生膨胀变形时,成像部件5中具有较大长度的第一边缘51的长度变化较大,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将第一限位部61、第二限位部62和第三限位部63设置为沿第一方
向h21排列,即,使第一限位部61、第二限位部62和第三限位部63沿成像部件5的长边方向排列,在光学部件7发生膨胀变形时,仍能通过上述第一限位部61、第二限位部62和第三限位部63保证导光板组件1和光学部件7之间的相对位置不发生变化,有利于保证显示装置1000的结构稳定性。
77.示例性的,如图17所示,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限位部61与光学部件7之间具有第一间隙d1,d1≥0.1mm,以使第一限位部61和光学部件7能够更好地可拆卸连接。
78.示例性的,如图17所示,光学部件7在第一方向h21上的长度为l1,光学部件7的膨胀率为c;沿第一方向h1,第二限位部62与光学部件7之间具有第二间隙d2,d2≥l1
×
c/2。本发明实施例通过令光学部件7和第二限位部62在第一方向h21上具有第二间隙d2,可以保证光学部件7在高温或其他条件下发生变形后,在第一方向h21上,第一限位部61与光学部件7之间不会出现挤压等问题,可以使第二限位部62和光学部件7在第一方向h21上能够更好地可拆卸连接。
79.示例性的,如图17所示,沿第二方向h22,第二限位部62与光学部件7之间具有第三间隙d3,在本发明实施例中,d3≥0.1mm。其中,第二方向h22与第二边缘52的延伸方向平行。如此设置,可以使第一限位部61和光学部件7在第二方向h22上能够更好地可拆卸连接。
80.示例性的,如图17所示,沿第一方向h21,第三限位部63与光学部件7之间具有第四间隙d4,在本发明实施例中,d4≥l1
×
c/2。本发明实施例通过令第三限位部63与光学部件7在第一方向h21上具有第四间隙d4,可以保证光学部件7在高温或其他条件下发生变形后,在第一方向h21上,第三限位部63与光学部件之间不会出现挤压等问题,可以使第三限位部63与光学部件7在第一方向h21上能够更好地可拆卸连接。
81.示例性的,如图17所示,沿第二方向h22,第三限位部63与光学部件7之间具有第五间隙d5,在本发明实施例中,d5≥0.1mm。如此设置,可以使第一限位部61和光学部件7在第二方向h22上能够更好地可拆卸连接。
82.如图16所示,显示装置1000还包括钣金91和胶框92。背光模组100通过胶框92与成像部件5配合设置。钣金91用于承载成像部件5。
83.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保护的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导光板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反射部和透射部,所述透射部包括第一子透射部和第二子透射部,沿垂直于所述导光板组件所在平面的方向,所述第一子透射部与所述反射部不交叠,所述第二子透射部位于所述反射部靠近所述导光板组件的出光侧的一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部包括靠近所述导光板组件的入光侧一侧的底面和靠近所述第二子透射部的侧面,所述侧面与所述底面具有夹角α,0
°
<α<90
°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透射部具有朝向所述导光板组件的出光侧一侧凹陷的凹陷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导光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陷结构的表面包括微结构。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部包括靠近所述导光板组件的出光侧的端部;所述透射部包括靠近所述导光板组件的出光侧的第一表面;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端部之间的距离大于等于0.3mm。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板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扩散部,所述扩散部位于所述透射部靠近所述导光板组件的出光侧的一侧。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导光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扩散部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反射部靠近所述导光板组件的出光侧的一侧。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导光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扩散部包括凸起结构,所述凸起结构自所述透射部起向靠近所述导光板组件的出光侧一侧的方向凸起。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导光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扩散部包括扩散粒子。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导光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扩散部和所述透射部一体成型。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部和所述透射部通过胶体粘结。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部和所述透射部一体成型。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部包括白材料。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透射部包括透明材料。15.一种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背光源和权利要求1-14任一项所述的导光板组件,所述导光板组件位于所述背光源的出光侧。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源包括发光元件,所述发光元件位于所述第一子透射部靠近所述导光板组件的入光侧的一侧。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透射部具有朝向所述导光板组件的出光侧一侧凹陷的凹陷结构;
沿平行于所述导光板组件所在平面的方向,所述发光元件与所述凹陷结构至少部分交叠。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部的反射面与所述发光元件的出光面之间具有夹角β,90
°
<β<180
°
。19.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沿平行于所述导光板组件所在平面的方向,所述反射部与所述发光元件之间的最短距离大于等于0.7mm。20.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成像部件和权利要求15-19任一项所述的背光模组。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限位部和光学部件,所述光学部件位于所述成像部件和所述导光板组件之间;所述导光板组件通过所述限位部与所述光学部件可拆卸连接。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部包括第一限位部、第二限位部和第三限位部;所述第一限位部、所述第二限位部和所述第三限位部沿第一方向排列,所述第二限位部位于所述第一限位部和所述第三限位部之间;所述成像部件包括第一边缘和第二边缘,所述第一边缘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边缘的长度,所述第一边缘的延伸方向平行于所述第一方向。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部与所述光学部件之间具有第一间隙d1,d1≥0.1mm;所述光学部件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长度为l1,所述光学部件的膨胀率为c;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二限位部与所述光学部件之间具有第二间隙d2,d2≥l1
×
c/2;沿第二方向,所述第二限位部与所述光学部件之间具有第三间隙d3,d3≥0.1mm;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二边缘的延伸方向平行;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三限位部与所述光学部件之间具有第四间隙d4,d4≥l1
×
c/2;沿所述第二方向,所述第三限位部与所述光学部件之间具有第五间隙d5,d5≥0.1mm。

技术总结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导光板组件、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涉及显示技术领域,用于提高背光模组的出光均一性,改善串扰。导光板组件包括反射部和透射部,透射部包括第一子透射部和第二子透射部,沿垂直于导光板组件所在平面的方向,第一子透射部与反射部不交叠,第二子透射部位于反射部靠近导光板组件的出光侧的一侧。一侧。一侧。


技术研发人员:

常彬彬 郭展祥 许育民 高肇兴 王万振 孙威扬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8.31

技术公布日:

2022/12/12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10:00:5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2/3382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组件   导光板   所述   反射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