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牡蛎人工育苗技术要点是什么?

梭子鱼综合症太平洋牡蛎人工育苗技术要点是什么?
太平洋牡蛎,是广盐性、广温性的牡蛎品种,它味道美、生长快、产量高的特点,是世界上牡蛎的优良品种。本文介绍一下太平洋牡蛎人工育苗技术要点是什么。
一、亲贝的选择与蓄养
蛋白纯化①亲贝的选择:用做亲贝的牡蛎应大小整齐,体质健壮,无损伤,无病害。一般选择2-3龄贝,壳长9-10厘米。钢木模板
②蓄养方式:亲贝经洗刷、除去污物和附着物后,可入池蓄养,一般采用网笼或活动网箱蓄养。蓄养密度视个体大小而定,一般80-100个/立方米为宜。
③管理内容:必须要认真做好的五项管理内容是:
换水:前期可每天倒池一次,后期采用大换水或流水培育pg接头
投饵:每2-3小时投喂一次,以单胞藻为主,饵料不足时亦可投喂淀粉、酵母等代用饵料。
充气:亲贝培育期间宜采用连续充气,以增加水体中的溶解氧。
水温控制:培育前期日升温1-2°C,水温达15°C以上时,日升温1°C。
性腺发育观察:定期取样测量肥满度,并镜检精卵发育情况。
二、采卵与孵化
1、采卵方式
自然排放:让亲贝充分发育成熟,自行排放精卵。当牡蛎的性腺丰满,覆盖整个消化腺,肥满度达到25%以上时,基本上具备了自然排放的条件。
诱导排放:采用阴干刺激、流水刺激、升温刺激或低盐度刺激等方法,诱导性腺发育成熟的亲贝集中大量排放精卵。这些诱导方法单独使用或几种结合使用皆可。
解剖取卵:用解剖刀从韧带部挑起,割断闭壳肌,去掉右壳,露出软体部,将卵巢取下,放入80目网袋中,轻轻搓洗,将卵子洗下后用250目筛绢过滤,去掉大的组织和杂质。
2、孵化方法
卵子受精后,在23-25°C条件下,一般经过24小时发育为D形幼虫,这时用300目筛绢将幼虫选入另池培育。生产上一般在此时统计D形幼虫孵化率作为孵化率。即:亲贝
孵化率一D形幼虫总量/受精卵总量×100%
三、幼虫培育
背胶橡皮布
幼虫培育指从D形幼虫开始到幼虫附着变态为稚贝为止这一阶段。幼虫培育期间管理如下:
1、幼虫密度
D形幼虫的密度以8-15个/毫升为宜,随着幼虫的生长可适当降低密度。
2、换水
每日换水2-3次,每次换水量为培育池水体的1/3-1/2,换水温差不超过1°C,投上附着基后,可采用流水培育进行水的更新。
3、投饵
饵料种类一般为金藻、扁藻、小球藻和小硅藻等,投饵量由换水量、饵料种类、幼虫密度等因子决定。
以等鞭金藻为例,D形幼虫期日投喂量为5000-15000个/毫升,壳顶期为15000-30000个/毫升,分6-8次投喂,附着变态后饵料要逐日增加,以满足稚贝生长需要。
4、选优
由于牡蛎幼虫发育的同步性较差,在生产上将大小整齐、游动活泼的优质幼虫选出集中培育是必要的。牡蛎幼虫有上浮习性,并有趋光性,因此可用拖网将中上层的幼虫选入另池培育。也可采用虹吸法,用较大网目的筛绢将个体较大的幼虫选出进行培育。
5、充气与搅动
在幼虫培育过程中均可充气,这可增加水中的溶解氧,使饵料和幼虫分布均匀,有利于代谢物质的氧化。无条件充气,可每日搅动4-5次,一般充气加搅动为好。
6、倒池与清底
由于残饵、死饵及代谢物质的积累,死亡的幼虫、敌害和细菌的大量繁殖,氨态氮大量贮存,严重影响水的质量和幼虫发育,因此在育苗过程中要倒池和清底。
倒池采用拖网或过滤方法,每3-4天倒池一次,两次倒池之间用清底器清底。
四、采苗技术要点
牡蛎幼虫在水中经过一段时间的浮游生活之后,便要固着下来变态成稚贝,此时便可投放采苗器采苗。
1、采苗器种类
适合作牡蛎幼虫附着基的材料有很多,如牡蛎壳、扇贝壳、蚶壳、塑料板(盘)、包装带等。
近几年最常用的是扇贝壳,尤其是海湾扇贝壳。因为海湾扇贝壳来源方便、处理简单、附苗效果好。
一般使用前只要把壳上的闭壳肌及附着物除去,用有效氯5-10毫克/升的次氯酸钠浸泡4-5小时,然后用过滤海水冲净即可。投放之前,再用10-20毫克/升青霉素处理0.5小时以上。
2、投放时间
由于牡蛎幼虫发育的同步性较差,同批幼虫大小差异显著,所以采苗前应选优一次,将健康、整齐的大个体幼虫集中选入另池采苗,约40%的幼虫出现眼点后,即可投放采苗器。
3、投放方法
贝壳可串联成串后垂挂于池中,一般投放量为5000壳/米3左右。
4、采苗密度
以0.25-0.5个/平方厘米稚贝为宜,一般每壳附苗10个即可,为防附苗密度过大,可将密度较大的幼虫分为多池采苗,或者多次采苗,并将附着基分批投放及时出池。
五、稚贝培育
幼虫附着变态后即成为稚贝。这期间需加大投饵量及换水量,以满足其生长发育的需要。同时,要逐渐降低水温,增加光照,使室内环境逐步与外界自然环境一致。
稚贝生长较快,壳长日增长达100微米以上,一般在室内培育7-10天即可出池。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00:31:4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2/33782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幼虫   牡蛎   培育   发育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