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圈2号简介

生物圈2号简介
天文圆顶地球人类居住、活动的场所。古巴比伦人认为大地像个巨大的圆顶屋;古埃及人设想地球是个斜躺着的神;古印度人认为地球是三头大象驮着大地,而三头大象又站在乌龟背上。这一切全没有想到地球是一个圆的球。我国古代天文学家,从日出日落、天体变化,猜测大地是一球体,天像鸡蛋壳,大地是蛋黄。直至1519年,航海家麦哲伦驾驶帆船绕地球一周,才证实了地球是个球体。在广阔无垠的太阳系中,其他星球不是酷热炎炎,就是冷若冰霜,生命无法生存。只有地球才有生命需要的阳光、空气和水。地球从赤道到两极,从沙漠到海洋,都有生命活动的踪迹。人是唯一生活在地球上的主人,作为主人就应该珍惜自己脚下的每一寸土地,也必须懂得“只有一个地球”的价值和意义。
1993年1月,8名科学家进入“生物圈2号”。这个空间建于美国亚利桑那州图森布东北处,“生物圈2号”是一个人工建造的模拟地球生态环境的全封闭的实验场,也有人把它称为“微型地球”,或“火星殖民地原型”。这个占地1.3万平方米,8层楼高的的圆顶形密封钢架结构玻璃建筑物,是人们花费了近2亿美元和9年时间建造起来的,实验的目的是为了考察人类离升了地球“生物圈三号”是否能生存。在这个微型世界中,有海洋、平原、沼泽、雨林沙漠旅业区和人类居住区,是个自成体系的小生态系统。“生物圈2号”虽然与外界隔绝,但可以通过电力传输、电信与计算机与外部取得联系。工作人员在“生物圈2号”内可以看电视,可以通过无线电通讯与亲友联系。生物圈2号是一座复杂的人造建筑物,底部是一层金属板,以示与地面隔离。四周墙壁和屋顶都由白的钢构件和巨大的玻璃嵌成,高约26米,容积为1400万立方米。
实际上是一个大的温室。在温室内,人为地建造了一个生态系统:有一片热带雨林,一片多刺灌木林,一片沙漠和一个水深为7.5米的小海洋。8位科学家进入生物圈2号后,就开始过着自给自足的“原始”生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上午当“农民”,自己种植庄稼,饲养家禽、家畜,养着鱼和小昆虫。他们希望“自己养活自己”。下午,进行科学研究,记录分析生物圈2号的情况。试验进行不久,生物圈内光合作用能力不够,密闭容器内的二氧化碳含量上升,比地球上正常含量高出10倍以上,使科学家出现疲倦、难以睡眠的缺氧状态。生物圈不得不接受外部供氧,以保证试验再进行下去。过后,土地中害虫猖獗,而且愈来愈厉害,使农作物欠
收。科学家只有80%的食物靠自己供给,另外20%依靠原先储存的和留着的种子。在相当长的时间内,科学家们一直吃着红薯、大米、小麦,没有鸡蛋、肉吃,因此,一直觉得饿。科学家们原计划让工作人员在“生物圈2号”中生活两年,为今后人类登陆其他星球建立居住基地进行探索。然而,一年多以后,“生物圈2号”的生态状况急转直下,氧气(O
2
)含量从21%迅速下降到14%,而二氧化碳
塑料槽板
物联网监控平台(CO
医用拉链2)和二氧化氮(NO
led工矿灯melenled
2
紫外光固化树脂
)的含量却直线上升,大气和海水变酸,很多物种死去,
而用来吸收二氧化碳的牵牛花却疯长。大部分脊椎动物死亡,所有的传粉昆虫的死亡造成靠花粉传播繁殖的植物也全部死亡。由于降雨失控,人造沙漠变成了丛林和草地。“生物圈2号”内空气的恶化直接危及了居民们的健康,科学家们被迫提前撤出这个“伊甸园”。“生物圈2号”的实验以失败告终。
多年来,人类梦寐以求地憧憬着冲出地球,向宇宙进军。随着地球环境的恶化,这种愿望里似乎又加进了欲逃离的彩,人们上下求索,加快了寻“诺亚方舟”的步伐。也许“生物圈2号”的失败有技术上的失误或设备上的欠缺,也许人们今后还会向“生物圈3号”、“生物圈4号”挑战。然而从“生物圈2号”失败的深层反映出来的信息远比其本身更冷酷无情。它向人们证明:大像无形,大青息声。地球环境是在经历了几十亿年的风风雨雨后形成的,对这种异常可靠的结构,人们渴望窥其脉络,望其项背,但却决不是简单的人工模仿再造能够完成的。“生物圈2号”的失败告诫我们:人类在茫茫宇宙中只有地球这一处家园,逃离和束手待毙都是与事无补的。地球不是实验室,我们输不起,只有善待和保护她才是我们真正的出路。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17:57:0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2/33724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地球   生物圈   人们   人类   科学家   沙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