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传统走向未来[精华]

传统走向未来
----印度建筑师查尔斯·柯里亚
【摘要】印度建筑师查尔斯·柯里亚是世界知名的建筑大师。在40余年的建筑实践中,他走出了一条独具印度特的当代乡土建筑之路。为发展中国家的建筑师树立了一个攀登世界建筑高峰的榜样。通过分析印度建筑师查尔斯·柯里亚的主要设计手法,来剖析印度现代建筑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并结合实例分析了印度传统文化,传统居住空间,传统建筑材料与建筑工艺对创作地域性建筑的重要借鉴作用。
【关键词】传统;  现代;  彩;  重释
自1950年印度独立以来,现代印度建筑在国际上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就,被誉为先进的
地域性建筑的代表。包括柯里亚、R1V多西、R1里瓦尔等在内的一大批受过西方现代建筑思想熏陶的建筑师坚持在印度本土进行创作,将西方建筑设计理论与印度多元复杂的传统文化相融合,创作出一系列符合印度社会现实,适应当地的地理环境,获得宗教与文化认可的作品,在建筑实践中走出了一条印度自己的独特的现代建筑之路。
中国和印度同样拥有悠久的历史和古老的文明,同样为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同样基于多
民族文化共存及资源匮乏的社会现实,同样面临着继承本国的传统文化与发扬传统精神等相似的问题。印度建筑师的成功之路无疑将对我们探询本土建筑的发展方向,挖掘创造源泉等重要问题提供有益的启迪。
一、对传统和现代的双重尊重——柯里亚的创作源泉
“如果你对人类情感的历史——那也正是建筑史的本质——进行思考,你会注意到,最为硕果累累的想像力的发展总是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相互对立的思想或情感方式碰到一起时
发生。这些思想或情感方式也许扎根于彼此非常对立的文化土壤中,但如果他们真的能碰到一起⋯⋯那么,一种出人意料的含义丰富的关系就会出现。”
(一)印度传统建筑文化——创作的源泉
“一个民族经典的过去,也就是它的真正的将来。”
印度,一块神奇而又迷离的土地,一个古老而又文明的国度。其多样的宗教文化与历史渊源共存于分离的地理、气候、人种、民族和语言中,表现出多元、分离的特质。这种多元性和分离性使得“在印度艺术特别是印度教艺术中经常可以发现两个极端的东西奇怪地结合在一起的特殊文化现象,既虔信宗教又眷念世俗,既追求解脱又执著人生,既仰慕理智又崇尚肉感,既敬重苦行又陶醉爱欲,最抽象最
宗教的观念往往以最具象最世俗的形式来表现”。这正是印度古代文化,包括古代建筑艺术特质的真实写照。
同时,在这种多元与分离的背后还蕴含着一种印度
本土传统精神上的连续性和统一性。这种统一性集中反映在宗教和哲学的影响下,人们所形成的共有的出世心理,“梵我一如”,大小宇宙的统一和人与自然相和谐的思想和观念。从建筑角度来讲,这一观点使人、环境和建筑之间形成了一种罕有的和谐。
(二)现代主义建筑思想——转化的基础
印度建筑演化过程中所具有的文化宽容和温和折衷对当代建筑有着深远的影响,暗示了其“既是‘印度的’又是‘现代的’建筑”的必然。所以说,印度独特悠久的历史文化是柯里亚创作的源泉,对现代主义思想的深刻理解是他对传统进行现代转化的基础,二者缺一不可。
西方的教育以及在印度发展之初就遇到两位现代主义的大师——勒·柯布西耶和路易斯·康,是他们将强烈的时代感与对未知世界的永恒探索相结合,使柯里亚得以领悟现代主义建筑的真谛。“勒·柯布西耶被誉为是印度现代建筑之父” [4],无可否认他对印度的影响是深远的。
但柯里亚并不是一位盲目、狂热的追随者。在他的
作品中新的进步的社会精神从未完全取代甘地所崇羡
的那种乡村道德,屡见不鲜的是他在作品中所体现出的
对于传统和现代的双重尊重。1958 年设计的圣雄甘地
纪念馆(GANDHI SMARAK SANGRAHALAYA,见左图)采用
了砖柱、混凝土梁和“阳伞”的造型,这是对柯布西耶
与路易斯·康的创作思想的综合体现。但是他又通过印
度所特有的近人尺度和曲折的流线组织,表现其印度传
统的本源,再现了甘地的“乡村理想”。并且利用统一
www.123ctCT的原型——“阳伞”的反复出现,来表达现代建筑所具
有的秩序感,暗喻了甘地严谨、理性的个性特征。正是
基于对印度特定的传统文化和西方现代主义思想的深
刻理解,柯里亚才能够走出一条根植于本土的印度现代
建筑之路;才能在立足于本土文化的基础上,融合西方
现代建筑思想精华,对过去和现在做出了积极的回应;
才“能轻而易举的将过去重新转化为一种卓越非凡的作
运行网
品。”
二、印度传统的现代转化
“我们不仅要充分认识到历史的价值,还要理解为什么还要寻求变化。建筑不是对既有价值的守旧,而应该是打开走向新生的门户。”
柯里亚认识到,“传统有更深内涵而不仅仅是肤浅的风格问题,为了较好的理解它,人们需要挖掘深层结构和有价值的原则。”他在此基础上对印度传统进行现代转化,从而创作出独具印度特的现代建筑。
(一)传统建筑语言的现代拓展——鲜明的彩体系
路灯开关在印度传统建筑中,彩往往作为一种统一的因素,成为建筑与城市特征的一个重要方面。
柯里亚通过对彩的大胆应用,实现了对印度传统建筑语言的现代拓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传统彩与地方材料的应用
柯里亚突破了勒·柯布西耶有点简单、有点粗野的调盘(红、蓝、绿、黄等),在大量住宅项目和高
级旅馆中,使用粉刷饰面和清水砖墙来表现建筑的地方彩:白粉墙,红屋顶⋯⋯洋溢着朴素而又浓郁的民族彩。他还大量的使用当地的石材,特别是在印度较为普遍的红砂岩。
斋普尔博物馆(JAWAHAR KALA KENDRA)的外墙就采用了红砂石贴面(图3),并用朱的多蒲尔石封顶。每一个行星院落的外贴面都饰以各种白大理石,黑花岗石及灰云母制成的生动活泼的图案(图4)。同时,建筑的室内画满了克里西纳图形(图5),再现了遥远的神话传说。内部的穹顶和四周墙面绘制了丰富多彩的各种宇宙图案和吉恩宇宙学说图形(图6),使“整个建筑最令人诧异和为之振奋的方面,在于其中充满各种图案的辉煌和大众化的建筑,集古代传说和现代艺术实践的展览于一体”。
2. 传统彩与“超现实主义”艺术的结合
在果阿旅馆(CIDADE DE GOA),卡拉学会楼和孟买的吉姆卡纳酒吧中,柯里亚不仅使用了橙、土红、红等传统彩,还大量运用“超现实主义”的壁画来营造气氛,触及到了人的原始记忆,使人们在真实与虚幻之间,回归到对内心世界的探索。
3. 传统彩与现代抽象艺术的对话
柯里亚对壁画艺术的运用,以及用象征和隐喻的手法来表现其建筑的思想日益明显,也越来越重要。
使那些原本普通的墙体“被用来作为一种支撑,作为一系列实际的屏幕,在上面,二维的绘画语言与建筑本身产生的三维秩序的现实相对照、相平衡。”
(二)传统建筑内涵的现代拓深——“曼荼罗”的世界
“对曼荼罗的借鉴,不只是考古学意义上的那种艰苦的挖掘,而是反映了当今的认知。作为无尽的、普遍的形式的曼荼罗,还发现在世界上许多地方,也许它直接导源于人脑的深层结构。”
在印度,曼荼罗(Mandala)的主题在艺术品、舞蹈、雕塑和建筑中一再出现。它是一种蕴含有某种空间象征内涵的神秘图形。包容着丰富的空间观念,也将文化中的宗教宇宙模式浓缩其中,积淀着创作主体的特有文化方式的关照心态,概括了在一定文化氛围中的生活方式和社会蕴含。
柯里亚在其建筑中就运用了这种“曼荼罗”的宇宙观,创作出了一系列的优秀建筑。达到了“建筑形式、宗教需要、心灵和谐的统一”。主要表现在:
1. 对曼荼罗图形的采借
天文圆顶最完全体现柯里亚对这种曼荼罗图案情结的是博帕尔议会大厦(VIDHAN BHAVAN,下图)和斋普尔博物馆。这两座建筑都采用了九宫格的形式来组织空间。
博帕尔议会大厦位于首府博
帕尔市阿里亚山的山脊上,距离
著名的桑奇堵坡约50公里,作为
对其的呼应,建筑物的平面是圆
形的,并将一系列被分割成九宫
格形式的公共空间围合于其中。
中间部分由5个院子组成的十字
空间是大厅和中庭,分别从不同
的角度反映出印度的传统文化与
特。四个边角上分别设置了上
议院、下议院、会议厅和图书馆。整个建筑不寻常的立面轮廓象征着桑奇古代佛塔的圆顶、围墙和敞院。以现代建筑的语言保持了印度历史文化传统。
2. 对曼荼罗意境的拓深
柯里亚还进一步的认识到,真正的曼荼罗永远是一个内在
的意象,它是当人类灵魂的平衡被干扰或一种思想不能在圣典
中被发现而必须得去寻时,通过积极的想像而逐渐建立起来
的。这种更深层次上的思考,使他将对曼荼罗的借鉴从图形形
式转向更深的层次。正是基于这样的思考,他才能在天文学天
文物理学校际中心(图16)中机警地将三角形场地的限制转变
造纸助留助滤剂为有利条件,运用了向外离心式膨胀的旋转星云的构思,创作
出了象征了太空神秘的黑洞的中心庭院,一个“能”的发源地,一个扩张的宇宙,并在其中树立了杰出科学家的塑像,提示人们为了不断探索宇宙的奥秘而做出的努力。这是一个融合了现代科学和古老印度哲学、神话的建筑,它表现出了即使是在科学发达的摩登时代,建筑仍旧能表达出对社会的困惑和探索,仍是人们表现宇宙的手段。
(三)传统建筑空间的现代拓延——漫步建筑学
柯里亚指出,南印度许多印度教的庙宇,不仅是门
道路交通事故现场图
道与圣殿的集合,还表现在一条穿越两侧神圣空间的进
香道上,人们不断地穿过露天空间并随之产生神奇的体
验。
1.漫游空间对印度街道的隐喻
柯里亚对他所热衷的这种漫游式的“迷宫曲径”的巧妙
运用在巴哈汶艺术中心(BHARAT BHAVAN)和国立工艺品博物
馆(CRAFTS MUSEUM)中。巴哈汶艺术中心(左图)位于可俯瞰
博帕尔湖的坡度平缓的博帕尔高原上。建筑师利用地势的跌
宕起伏创造出了一系列围绕着文化设施的不规则的下沉庭院
和平台花园,令人迷惑的行进空间“可以看成是对印度村落
的永恒空间”的隐喻。人们徜徉其中,与精心布置的文化艺
术品不期而遇。就这样,艺术无声无息地为博帕尔市民所认
同并融入到他们的生活中去,每天傍晚,家家户户的人们骑
着自行车或是小摩托车来到这里,或漫步于花园庭院,或是
观看一场表演,听一场音乐会。巴哈汶艺术中心已经成为博
帕尔市民生活中的一部分了。
2. 漫游空间与曼荼罗的结合
柯里亚还进一步将这种漫游空间与曼荼罗的模式结合起
来。在博帕尔议会大厦中,位于中轴线上的中庭、庭院的树
阴和潺潺的流水,以及围绕四周的游廊使得通往办公室的道
路和等候空间成为一种重要而又愉悦的经历。参展路线也经
过精心的设计,贵宾们可以沿着坡道盘旋而上到达可俯视三
个主要大厅的观景厅,使其从各个角度来体验建筑的主要空
间。在斋普尔博物馆的设计中,人们的参展游览路线更为多
元和自由,穿插迂回于方形的空间中,有意的唤起了人们对
吠陀巡礼仪式的联想。
在柯里亚的作品中,漫游的主题一再的出现,它不仅仅是一种空间序列的安排,而且还是其作品的一
种内在精神,反映了印度传统文化及人民生活持久积淀的心理体验,唤醒了人们内心深处的永恒的“动”的意识,触动了人们内心深处的崇敬而又神秘的情感,映射出作者本人浪漫而又自由的气息。同时,这种“漫游”空间还凝聚着有机建筑空间充满动态、方位诱惑、透视感和生动明朗的创造。它的动态是创造性的,因为其目的不在于追求耀眼的视觉效果,而是寻求表现生活在其中的人的活动本身。因而它使建筑具有了鲜明的时代感,充满了对时代和传统精神的追求,实现了传统建筑空间的现代拓延。
三、结语
从以上三方面并不能全面概括柯里亚建筑设计手法中对传统文化各种要素的理解与运用。但至少可以看到柯里亚立足于本土,在对传统历史文化进行深刻理解的基础上,高度融合印度传统文化的精髓,将现代与传统的平衡点升华到了一个新的平衡点,使建筑创作焕发出
具有“印度灵感”的生命力。柯里亚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与感悟,是他进行建筑创作的源泉和基础;印度现实社会的各种矛盾是他提炼传统文化精髓和丰富建筑语汇的动力。我们借鉴与学习他的作品,最终的目的在于重释我们悠久的历史文化,发掘传统文化在现时条件下所蕴含的价值。但这一切的基础首先建立于我们对传统历史文化深层的认知上,正如柯里亚所说:“我们生活的国家拥有伟大的历史,在这里引用历史就如同女人披上沙丽一样容易,但是重要的在于理解和运用历史”。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23:35:4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2/33724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建筑   传统   印度   文化   空间   人们   历史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