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海海域多功能救援船舶的配备及发展

研究综述
船舶物资与市场    07
1 近海自然资源开发及旅游业提升促使近海救援装备的发展
1)近海自然资源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要素,近海自然资源的开发与社会发展息息相关。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近海海域可利用资源进行开发使用也向着多元化方向发展。海洋资源中包含海洋动力资源、海洋矿物资源、海洋生物(水产)资源、海水化学资源等。1980年开始一些发达国家开始制定了针对海洋开发的战略部署,而我国在1990年才提出《中国海洋21世纪议程》,想要更好地发展我国的海洋资源开发事业,必须将可持续发展理念放在首要位置[1]。因为海洋资源所处特殊的地理环境,开发和利用相比陆地资源有一定的难度,不考虑地理环境、开发技术、资金投入等相关制约因素,海洋灾害也会影响近海自然资源的开发及利用。
2)近年来近海海域的旅游业也直接带动了我国部分区域的经济发展,在政府加大资金投入的政策下,海洋旅游业呈良好发展的态势,尤其是夏季旅游的快速发展,对近海旅游业经济价值的提升起到积极促进作用。那么在快速发展自然资源的开发及旅游业的走强,随之而来的问题也愈发增多,如何加速保障近海救援成为当前发展的方向。
2    我国目前近海海域救援船舶的配备
ipz208
2.1  大型多功能救援船舶
以在东海救救助列编的“东海救117”轮为例,其主尺度:99 m ×15.2 m ×7.6 m ,最大航速:20 kn ,满载排水量:5141 t ,满载吃水:6 m 。
主机功率:2×4500 kW ,系柱拖力:105 T ,该系列船舶(其中有些带直升机起降平台)具有操纵性能优越、设备配备齐全、抗风浪能力和通信能力强等特点,具有很强的海上
直升机救援近海海域多功能救援船舶的配备及发展
朱    进
(东海救助局福州救助基地,福建 福州 350000)
加香摘  要 :目前我国近海经济高速发展,带来了滨海旅游业与资源开采行业的快速发展,加上我国近年来对自然灾害的防治更加重视,因此近海海域的救援也不断完善。笔者通过结合自身的工作案例,分析目前我国近海救援船舶的配备以及发展情况。
关键词:近海海域;救援船舶;救助艇
中图分类号:U698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727/jki.cbwzysc.2020.12.004校园一卡通设备
[引用格式]朱进.近海海域多功能救援船舶的配备及发展[J].船舶物资与市场,2020,(12):7-8.
收稿日期:2020-11-11
作者简介:朱进(1992-),男,学士,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为航海技术。
搜救、消防与环境救助等能力,可同时容纳获救人员100名,是目前我国针对沿海海岸线布防最为重要的救助力量,承担我国沿海海上人命、财产、环境等救助任务。
2.2  近海中型高速双体救助船
推板炉总数达10艘,编号为北海救201/203,东海救201/202/ 203/204,南海救201/202/203/204。该船总长49.9 m ,总宽13.1 m ,吃水1.63 m ,航速32.5 kn ,续航力500 n mile 。该船型为全铝合金穿浪双体型船,采用双机、双喷水推进器推进,甲板面积大,最多能搭载200个被救人员,满足CCS 规范对救助船、高速船的有关要求,用于承担我国近海海上人命快速救助的社会公益性任务,具有良好的适航性、耐波性、快速性和操纵性,并有夜间搜寻救助能力,可在六级海况下安全航行,五级海况实行有效海上人命救生,完整状态下抗风能力可达十级。
2.3  近海小型快速救助艇
“东海救321”轮艇长21.4 m ,宽6.7 m ,吃水1.38 m ,最大航速25 kn ,抗风能力8级,可承担的救援极限为40人。近海小型救助艇的救援范围为近海海域20~50 n mile 以内,可以对近海海域周围区域遇到危险的小型船舶进行灭火、潜水、拖带作业,操作方法简单快捷。小型救援艇具有航行灵活特点,艇内装配跟踪系统、通信导航设备,具有强大的搜救能力[2]。与此同时在我国北部、南部海域也同时配备了相应的近海小型快速救助船艇。
2.4  华英艇系列
2006年我国从英国引进的快速专业救助艇,具有海上不倒翁的称号,华英艇艇体是以高强度玻璃纤维(Glass Reinforce Plastic )(GRP )制造,艇壳内表面沏敷有纵向及横向骨架,结合主甲板,构成坚固、强硬的船体。以“华英393”为例,该艇为高强度玻璃纤维船体,上层建筑为铝合金
研究综述
08  船舶物资与市场
萎凋机二层甲板,总吨35.76 t ,长16 m ,宽5.3 m ,型深1.68 m ,系柱拖力6.2 T ,双机、双桨,主机功率2×809 kW ,设计航速18 kn ,续航力208 n mile ,设计艇员6人。
2.5  救助直升机
S-76C+、S-76C++(性能参数见表1)等系列救助直升机分布在我国北海、东海、南海等相应待命点上。
3    近海救援中存在的问题
案例:2019年11月20日深夜,交通运输部东海救助局福州救助基地接福州海上搜救信息:在闽江口16号浮附近,杂货船“苌薪”号与一艘名为“粤三水货2688”号相撞,“苌薪”号船舱进水,急速下沉,船上9名船员(6名台湾船员、3名印尼船员)无法取得联系,亟待救援。东海救助局福州救助基地接警后,立即派遣在附近水域待命的近海救助高速艇“华英393”艇火速前往现场,约1小时后抵达现场,仅发现“苌薪”号已坐沉,仅剩驾驶台一部分露出水面,未发现遇险船员,“华英393”艇火速对周边附近海域进行搜寻,随后“华英393”艇在闽江口D12号浮附近240°方向约1海里左右发现2颗红光降落伞火箭信号,推测为“苌薪”轮遇险船员发出的求救信号,但因信号点附近水域水深不够以及周边渔网较多,“华英393”艇无法前往,多次释放橡皮艇也因风浪较大无法靠近,救助直升机也因为夜间原因无法起飞进行救助,搜救陷入短暂的真空期,只能选在在现场附近守候,21日6时,东海第二救助飞行队快速出动救助直升机B-7345前往救援,在“华英393”艇协作下,救助直升机救起7名遇险船员,另外2名遇险船员已遇害。在执行救助任务中由于水深、海上恶劣环境、直升机夜间航行风险系数大等问题,使得在滨海海域里海上突发事件发生时并不能在保障自身安全的前提下进行有效救助。因此在人工智能高速发展的时代,如何将人工智能与近海救助相结合
表1    S-76C++系列直升机参数,交通运输部救助打捞局装备
救助飞机类型S-76C++主旋翼直径/m 13.41最大起飞重量/kg 5306最大外挂载荷/kg 1496最大绞车吊载/kg 272标准油箱燃油/kg 845最大航程/km 921最大速度/(km/h )
287实用升限/m 3048最大续航时间/h    4.74最大载客数/人
2+13
成为当下发展的重点。在一些受限的环境下如果能利用无人机、无人艇等高新装备进行救援,将大大提高我国目前的近海救助能力。
4    近海海域救援船舶的发展设想
我国现已经初步以沿海为辐射点建立了相对完善的搜救网络,近海人员搜救效率得到了有效提升,但近海救援船舶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未来近海救援设备应当发展高速救助艇,高速救助艇的机动性较强,可以在大规模救援过程中配置多艘高速救援听,提升搜集工作的效率。同时,应当在高速救助艇上配置相应的雷达式生命体征检测仪器和红外线探测仪。也可借鉴美国经验,开发“无人艇主计划”,包含导航、控制用摄像机、导航雷达、全球定位系统接收器、视距和超距通信设备。现如今,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已经升级至第三代,且在各种设施设备上开始加以应用,也可将北斗系统导入近海救援
装备中来,提升救援位置的准确性,减少搜寻时间,增加遇险者获救的纪律。美国“无人艇主计划”在搜救落水人员过程中,以计算机辅助搜救系统,研究搜寻漂移软件,能够依据事故现场的风向、风速、海流等现实情况对落水人员的具体位置进行分析,以仿真计算模式到遇险人员的漂移范围,并以电子海图确定搜救范围,能够让有限的搜救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我国近海搜救装备也可以此为基础加以发展[3]。
5    结语
当前,我国近海救援设备相对比较完善,近海海域中型高速双体救助船、近海小型快速救助艇、华英艇系列都属于救助作业中的主力救援力量,但仍会受限于一些特殊情况,例如夜间浅水区的作业难度往往非常大,因此解决这一难题,需要依托于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现代高新技术,将人工智能充斥在近海救援当中,随着水面无人艇智能化和自主化程度提高,以及无人机的高速发展及其他高新技术装备,能为我国近海救援带来跨越式的发展和提升,也能大幅度的在黄金救援时间内进行有效救助,因此加速发展人工智能在近海救助中的创新性、实用性、便捷性是当前发展的方向。
参考文献:
[1]汤卫民,徐志亭,曾文源.基于疲劳强度的某救援船上建端部节点优化研究[J].船舶,2017,28(05):33-37.
[2]沈权.从“雪龙”号救援俄罗斯船看极地航行风险及破冰船发展趋势[J].航海,2014, (02):14-18.
[3]李邦川,王艳杰.内河船舶从事沿海作业的安全管理和应急救援研究[J].中国水运,2010, (05):28-29.

本文发布于:2024-09-23 09:20:5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2/33500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救助   救援   发展   搜救   海域   船舶   资源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