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陕斜坡构造

陕甘宁盆地是一个稳定沉降、坳陷迁移、扭动明显的多旋回克拉通沉积盆地。盆地内进一步划分为西缘冲断推覆构造带、天环向斜、中央古隆起、陕北斜坡、渭北绕褶区、晋西绕褶区、伊盟绕褶区等七个一级构造单元,中央古隆起构造盆地的主体,是盆地内较大的一级构造单元,它在古生代一直继承发展。从区域地质结构分析,盆地西部是深坳陷斜坡区;中部是古隆起潮坪区;东部是浅坳陷盐洼带,现在Ⅰ区位于陕北斜坡构造上,掌握Ⅰ区内地层岩性特征,对现场录井很有必要。
陕甘宁盆地地层沉积虽然稳定,由于沉积期剥蚀,分化程度不同,所以在厚度上略有变化,现将所在Ⅰ区地层岩性特征分述如下:
一.新生界第四系:
岩性特征为:未固结土黄松散状砂土,底为砂砾岩,厚度:20110m,本Ⅰ区内厚度在10左右,现场录井时应注意钻时变化,钻时变慢,排除地面因素,地层有蹩跳现象,这就是该区底界井深,现场注意特征。四系厚度变化主要受喜马拉雅构造运动影响,中生界缺失第三系部分第四系岩石,与白垩系为不整合接触。
二.白垩系志丹统:
1.岩性为棕红泥岩及棕红细砂岩,砂岩成分主要为石英及长石,粒度较均,半棱角状,泥质胶结,较疏--疏松泥岩,具吸水性及可塑性。
2.分层依据:志丹统底部砂岩,泥岩颜均以红为主。现场从泥浆颜,钻时变化来区分。本区岩层受燕山运动影响,分化、剥蚀至洛河组,所以厚度在450m以下。与上覆组地层呈不整合接触。
三.侏罗系中统:
组:
1.岩性:顶部为灰褐泥灰岩,为本区组标志层,底部为浅灰绿泥岩与灰细砂岩互层。
泥灰岩:灰质含量较高,泥质分布不均,遇盐酸反应剧烈,具贝壳状断口。
砂岩:成分以石英为主,长石次之,粒度较均。颗粒呈半棱角次圆状。泥质胶结,疏松。
泥岩:质较纯,含砂,具吸水性及可塑性性软。
2.电性:电阻率呈中高值,井径规则,自然伽玛呈锯齿状。
3.分层依据:本组顶部泥灰岩是一个标志,电性上顶部声速曲线形成一个明显台阶。底部特征明显。
本区域组厚度较薄25—45m,顶部泥灰岩特征明显,钻时慢,岩屑遇稀盐酸反应剧烈,为现场标志层。本段与下伏直罗组地层呈整合接触。
直罗组:
1.岩性:绿灰,灰细砂岩与浅灰绿、深灰泥岩呈不等厚互层,砂岩成分以石英为主,长石次之,半棱角状,泥质胶结,疏松。泥岩微含砂,具吸水性及可塑性,较软。
2简报器.电性:电阻率自上而下由低变高,井径不规则,多处呈锯齿状,声速曲线基本平缓。
油砂
3.分层依据:进入直罗组泥岩调逐渐加深,由红地层~绿地层~灰地层,表现为从氧化环境~弱还原环境~强还原环境的转化。砂岩略带绿,电性特征明显。局部底砂
岩厚度大,可作为对比标志层。本区块底砂岩厚度不大,不能作为分层特征,厚度在270m左右,与下伏延安组地层呈整合接触。
延安、延长分层特征
一.直罗与延安现场划分:
直罗组的泥岩为灰绿、深灰,主体岩性泛绿,而延安的泥岩主要为深灰、灰黑,夹有煤层,主体上泛黑,与直罗的泥岩相比,延安组的要较深,较黑。从砂岩上来说,直罗的底砂岩,在南部区块,其较薄,颜也泛有绿,而延安的砂岩则较厚,但在大水坑和吴旗等地区,直罗的底砂岩则较厚,可达80米左右。在南部现场上直罗与延安划分主要从岩屑的颜上来说区分。从钻时上来划分二者时,在直罗组内钻进时,根据区块地层的厚度,在预测井深的同时,如有钻时突然加快现象,则可定为直罗的底砂岩,其下为延安。在真区划分地层时,要以岩屑为主,钻时作为辅助进行。在电测区划上,直罗的底砂岩显示较好,易划分。
二.延安组小层特征:
1.延安组地层是一套砂泥岩互层间夹煤层的河流沼泽相沉积的地层,按沉积旋回及岩性组合特征,将含油砂岩分为十个油层组,即y1,y2,……y10
2.岩性:深灰、灰黑泥岩,砂质泥岩与浅灰细砂岩夹煤层。
      砂岩成分以石英为主,长石次之,半棱角~次圆状,泥质胶结,较疏松。
      泥岩质纯,性脆,硬。吸水性及可塑性差。
3.电性:电阻率呈中~高值,井径上部规则,下部部规则,声速曲线变平缓,底部呈尖齿状,自然电位顶部较平值,底部偏负明显。
4.分层依据:进入延安组,泥岩颜变深,并夹有薄煤层,底部砂岩发育。
          与下伏延长组地层呈假整合接触。
5.主力油层延9、延10特征:
y9电压跟随电路y10岩性为一套石英砂岩,粒度为中细粒,含砾不等粒砂岩,石英含量7085%,最高可达95%,长石<25%,一般1520%,岩屑<8%,
胶结物:泥岩为主,含高岭土质、灰质、石膏质。
胶结类型:孔隙式、接触式、基底式、镶嵌式。
胶结程度:疏松~较疏松,较致密。
6.物性:平均孔隙度15.8%,渗透率251.9μm2,属中孔、中渗油层。
三.延长组小层特征:
1.延长组为一套湖泊~河流相及沼泽沉积,厚度10001300m。岩性为上部灰黑、深灰泥岩夹浅灰细砂岩;中部为褐灰、灰黑泥岩与浅灰、灰白细砂岩呈不等厚互层;下部为灰黑、褐灰、杂泥岩与浅肉红细砂岩互层。
砂岩成分以石英及长石为主,粒度较均,半棱角~次圆状。泥质、高岭土质及沸石质胶结,较致密。
泥质质纯,性脆且硬。吸水性及可塑性差。
2.电性:电阻率起伏变化大,半径不规则,自然电位偏负明显,声速曲线上部平缓,下部起伏很大,自然伽玛高低值变化明显。
3.分层依据:进入延长组,砂岩颜变浅,底部以浅肉红长石砂岩为主。电性上呈多旋回性。
与下伏纸坊组地层呈整合接触。
延长组小层划分对比及相分析
1.长10期:长10100m左右,底部大段浅肉红中细砂岩。
2.长9期:长9110150m之间,深灰、灰黑泥岩夹绿细中粉砂岩,电性上电位平值、高伽玛、扩径、高声速,划分上以砂岩为底,泥岩为顶。
3.长8期:长8120140m,岩性为浅灰绿中细粉砂岩与深灰、灰黑泥岩呈不等厚互层。成岩作用较差,电性上反映为大井径、高声速、高伽玛、自然电位曲线变化较明显,划分顶底均以砂岩为界。
4.长7期:长7厚约30m左右,深灰、灰黑泥岩为主,钙质胶结,粉砂岩,电性上自然电位曲线平值、高伽玛、低声速,偶见高峰脉冲。
5.长6期:长6本段为三角洲沉积体系。剖面上由3个反旋回组成,即自下而上为暗泥岩、粉细粒砂岩。自上而下将三个旋回分别命名为长61、长上网行为管控62、长63,三个亚油组(亚段)。
电性;自然伽玛曲线多呈漏斗型。
岩性:为灰、浅灰细粒长石砂岩夹薄层灰质砂岩,次棱角状。
胶结物:泥质、绿泥石、灰质、硅质及少许白云质。
胶结类型:孔隙式。
胶结程度:较疏松~较致密。
储层砂体分布:主要受三角洲前缘相水下分流河道和沙口坝砂体大面积展布,纵向上多油层迭合,横向上多油砂体复合连片。
主力油层特点:分布稳定,原生孔隙发育,油层厚度1020m,平均孔隙度1114%,平均渗透率1×10-3μm金属化薄膜电容器2属中低产、低丰度的低渗性岩性油藏。
6.长4+5期:岩性为浅灰中、细砂岩夹灰黑泥岩及炭质泥岩,厚度80110m,划分以泥岩顶为界。
7.长3期:厚度70130m,岩性为浅灰,灰绿中、细砂岩与灰黑、深灰泥岩,电位曲线偏差明显,声速较稳定,自然伽玛呈箱状,钟形起伏,砂岩为底界,顶以泥岩顶为界。
8.长2期:岩性为浅灰中、细砂岩,深灰、灰黑泥岩,薄煤层,以及23个块状砂岩段组成,最厚200多米,自然伽玛、自然电位曲线多呈箱形,底界以砂岩为底界,顶以泥岩顶为界。
热流道分流板储层岩石类型:砂岩、粉砂岩、细砂岩,成分为石英65%,长石2.5%
胶结物:泥质、高岭土质、灰质、泥绿石,分选好。
孔隙类型:原生粒间孔为主,少量长石或碳酸盐溶孔。
1原生孔隙
2次生孔隙
单个砂层厚度大,20200m
单个油层厚度小,<10m,局部达15m。
典型的底水油帽型岩性油藏。
9.长1期:岩性为浅灰细砂岩与灰黑、深灰泥岩互层,夹炭质泥岩及砂质泥岩。
选择确定标志层:
1.标志层首选长7中、下部的大段深灰灰质泥岩,暂定为S。该层区域上分布稳定,厚度大,最厚25米,最深56米,一般10米左右。无论湖相,陆相均有分布。岩性质纯,性软,略具滑感,可钻性差。电性特征:低电阻、大井径、高声速、高伽玛。
2.次选K    1标志层。该层位于长7中上部,岩性为褐灰、深灰凝灰质泥岩。电性上以声
速曲线特征明显,低值背景的梯形或直三角形凸起,区域上分布稳定,厚度510m,S1K1作为划分长7的标志层。
3.K2K3标志层:K2位于长63底部2~5米处,K3位于长62油层组底1~3米处,岩性为深灰凝灰质泥岩,彼此相距10~30m,一般为四个你灰质泥岩薄层。最下面为K2,最上为K3。电性上呈现低电阻,高声速脉冲大井径,结合S1与K1标志层,可划分为长7与长6界限,一般以K2底界为K6底。
    4.选K9标志层:岩性为浅褐黄凝灰岩或凝灰质泥岩,钻屑呈片状,长条状或板状,表面具滑感,显荧光,俗称“皂土泥岩“。电性特征:具有”二高二低“即高伽玛、高声速、特低电阻,特低密度。区域上分布稳定,结合其下长2大段分流河道厚层复合砂岩可区分长    1底界。
现场中首选K9标志层,其次石K2、K3标志层。
刘家沟、石千峰、石盒子组地层岩性特征
一.下统刘家沟组:
1.岩性:上部为浅肉红、下部为浅棕细砂岩夹杂泥岩。底部主要为一套砂岩,浅红、肉红。现场中可见红泥岩和深泥岩,其中大量深灰泥岩也有,细看很好的磨圆,表现为以前地层泥岩没有被带上来。当岩屑中连续出现较厚层、纯的泥岩时,即进入石千峰组,其泥岩也为棕红,钻时上刘家沟底的钻时砂泥岩分别不大,同为15~17分之间。
2.电性:电阻率呈中~低值,井径规则,声速曲线变化平缓,自然伽玛曲线呈锯齿状。
3.分层依据:进入本组地层泥岩杂,砂岩成分中自上而下长石含量减少,石英含量增高,底部砂岩发育,电性特征明显。
与上伏石千峰组地层呈假整合接触。
二.二叠系上统石千峰组:
1.岩性:上部为棕、棕褐泥岩、砂质泥岩夹浅棕、浅灰细砂岩;中部为棕褐、棕红泥岩与浅棕、浅灰、灰白细砂岩互层;下部为浅灰细粉砂岩与暗棕泥岩呈不等厚互层。
砂岩成分以石英为主,长石次之,半棱角~次圆状,泥质与铁质胶结,较疏松~致密。

本文发布于:2024-09-25 04:33:0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2/33400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砂岩   泥岩   地层   特征   岩性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