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利海上埕岛油田埕北208块储层预测及砂体描述

胜利海上埕岛油田埕北208块储层预测及砂体描述
摘要:埕岛油田埕北208块储层储层埋藏深、厚度小,横向变化快,加之地震资料品质相对较差,分辨率较低,储层预测描述难度大,制约了开发方案设计。针对这些问题,开展了储层预测及砂体描述研究,以期为该区块产能建设提供相应参考。
关键词:埕岛油田;埕北208块;储层预测;砂体描述
1研究区概况
1.1区块位置
胜利海上埕岛油田位于渤海湾南部的极浅海海域,与陆上的桩西油田、埕东油田、五号桩油田相邻。构造位置位于济阳坳陷与渤中坳陷交汇处埕北低凸起的东南端。该油田的西南以埕北大断层与埕北凹陷相邻,向北、向东分别倾伏于沙南凹陷和渤中凹陷,其东南为桩东凹陷。埕北208块位于埕岛油田西北部,面积约6km²,距离埕岛主体西北区4DA平台2.1km,本次研究目标所在区水深约15m。
1.2地层发育特征
1.2.1地层层序及含油层系
埕北208块钻井揭示地层自下而上依次为新近系馆陶组、明化镇组、第四系平原组地层。本区主要含油气层系为馆陶组上段,岩性为灰绿粉砂质泥岩和灰、灰白中细粉砂岩互层沉积。
1.2.2地层对比划分
根据埕岛油田馆上段地层划分结果,以沉积学理论为指导,通过与主体已开发区统层对比,建立了本区馆上段大层和小层对比格架,确定馆上段有三个比较稳定的标志层。在标志层的控制下,根据岩电组合及沉积旋回特征,考虑油水纵向分布特点,对馆上段储层进行了大小层划分。把馆上段分为7个砂层组,(1+2)~6砂层组为主力含油砂组。(1+2)~6砂层组按沉积时间单元细分为30个小层;7砂层组未细分小层。
1.2.3地层发育规律
油砂
fe光模块在地层划分对比的基础上,通过绘制连井剖面,进一步研究地层的发育规律。从近东西向的连井剖面可以看出,方案区地层主要有以下发育规律:
(1)馆陶组上段地层发育较完整,没有断缺或剥蚀的现象;
(2)地层分布较为稳定,井间地层厚度变化不大,平均地层厚度475m。
带阻火器的呼吸阀1.3构造特征
本区构造研究采用地质、地震和测井三种信息相结合的方法。地层对比与地震解释相互补充、修正,在工作站上人机联作进行构造和断裂系统研究。
方案区构造是埕岛主体构造向西北方向的延伸,是在前第三系潜山背景上发育起来的大型披覆构造,整体构造相对较为简单,整体北西走向,西南高,东北低,受埕北断层控制,形成了形态较完整的半背斜构造。
漆雾净化器埕北断层的胜海2~胜海4段是该区的南界断层,走向北西,延伸长度大于15km,倾向南西,在埕北208块馆上段落差50~100m,向东南方向变小(附表3-8)。各层地层与断裂系统发育自上而下相似,具有一定的继承性。
埕北208块构造较简单,地层平缓,地层倾角约3.3°,构造高点位于胜海2井附近,西南高,向北东方向变低。
板栗剥壳机1.4储层特征
1.4.1储层沉积类型
研究区馆上段储层沉积发育和整个埕岛油田基本一致,测井相显示自然电位曲线为典型的箱型以及下粗上细的正旋回特征。由早期的辫状河冲积平原沉积(7砂组)逐渐演变为晚期的曲流河冲积平原沉积(1+2~6砂组),包括河道、堤岸、冲积平原三种亚相。综合埕岛油田区域沉积特征以及方案区具体的沉积相标志,确定方案区馆上段1~6砂组沉积类型为曲流河沉积。
1.4.2储层岩性特征
根据本区及邻区取心井的分析化验资料,馆上段砂岩主要为长石粉砂岩,砂岩疏松,平均最大粒径0.16mm,平均粒度中值0.13mm。风化蚀变程度中等,分选性中等,磨圆度以次棱为主,胶结类型以孔隙式为主。矿物组分中石英含量42%~46%,平均44.2%,长石含量为39.2%,岩屑含量平均10.6%。岩矿特征反映馆上段储层岩石成岩作用弱,其矿物成分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均较低。
1.4.3储层物性特征
研究区馆上段无物性分析资料,因此参考邻区胜海201块、胜海2块和埕岛油田主体西北区资料进行分析。根据胜海201块取心井的分析化验资料,胜海201井馆上段43砂体共有9块岩样进行孔隙度分析,平均值为33%,有6块样品进行渗透率分析,平均为1315mD。馆上段44砂体共有3块岩样进行孔隙度分析,平均值为37.4%,有3块样品进行渗透率分析,平均为4358mD。馆上段5砂组共有11个孔隙度分析样品,平均孔隙度为36.8%,有2个渗透率分析样品,平均渗透率为1215mD。胜海2井6砂组共有17块样品进行孔隙度分析,平均孔隙度为31.1%,有16块样品进行渗透率分析,平均渗透率为1117mD。根据埕岛油田主体西北区馆上段物性统计结果,馆上段(1+2)~6砂组平均孔隙度为31.9%,平均渗透率为2089mD,分析化验及测井解释结果均表明馆上段储层为高孔、高渗储层。综合分析认为,埕北208块位于胜海201块与埕岛油田主体西北区的连接带,储层发育具有继承性和相似性,馆上段储层埋藏浅、压实差,胶结疏松,储层物性较好,属高孔、高渗储层。
1.5储层发育特征
埕岛油田馆上段储集层属曲流河或辫状河正韵律沉积砂岩,横向变化大,特别是5砂组和6
砂组河道侧向迁移快,摆动频繁,储层横向连通性差,对比关系复杂,多为相互独立的含油砂体。河道亚相中的曲流砂坝是曲流河在发育过程中随着河床的不断迁移和河流的不断改道形成的曲流河沉积中的主要储集体,在时间和空间分布上具有不连续性特征。从井点以及井间储层分布特点来看,储层具有以下分布特点。
(1)储层发育程度较差,薄层多。
研究区曲流河的走向为南北向,各砂组的富集带有差异,纵向上自下而上储层发育程度逐渐变差,5砂组和6砂组储层发育程度基本一致,储地比分别为0.43和0.47;而(1+2)~4砂组储层发育程度相对较差,平均储地比不足0.2。
(2)近南北方向,砂体延伸范围较大。
受沉积相的控制,砂体展布以近南北方向、条带状为主,沿该方向,砂体有一定的延伸范围。
(3)近东西方向,井间储层连通性差,平面分布范围小。
从胜海2~埕北4C-4井近东西向储层发育示意图可以看出,砂体平面井间连通性差,多为孤立砂体,与周边井不连通。
1.6油层发育特征
埕北208块馆上段钻遇油层的井共8口,共钻遇油层232.8m/46层,平均单层油层厚度5m。根据井点及井间油层发育情况,馆上段油层发育具有以下特点:
(1)油藏埋藏较浅,含油井段长。
埕北208块油藏埋深-1160~-1370m,中深为-1265m,纵向油层多,含油井段长210m。
(2)油层厚度差别大,主力油层较为突出。
油层厚度差异大,馆上段(1+2)~4砂组油层厚度较薄,馆上段52和55油层厚度较大是研究区主力含油砂体,其中馆上段52小层埕北208A-2井最厚14.4m,55层埕北208A-3井最厚15.1m,砂体含油高度约50m。
(3)油层平面分布范围小,井间连续性差。
衰变池
从埕北208A-4—埕北208A-3井馆上段油藏剖面图可以看出,方案区油层平面上井间连通性较差,除主力含油砂体连续外,其余砂体均为孤立的含油砂体。

本文发布于:2024-09-25 10:36:4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2/33399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储层   发育   地层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