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景式前挡风玻璃及汽车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前挡风玻璃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全景式前挡风玻璃及汽车。


背景技术:



2.目前,智能化、电动化的推进给汽车行业带来了更多的差异化,新汽车在能源、构造、功能等诸多方面都有别于传统汽车。客户在接受更多功能的同时也对汽车的外观特点有着更高的期待。
3.一直延续下来的传统汽车前挡大多由前挡风玻璃和车顶钣金构成,这种形式下主副驾头顶均为钣金,前方才是玻璃。这样汽车主副驾的视野就只能局限在前挡的上下视野范围内,当驾驶员向上抬头看到的通常是车身顶盖,视觉体验感差;现在有一些电动车采用了大前挡风玻璃的结构,这样可以改善驾驶室内的视野不足问题,但是透光导致的刺眼和暴晒问题没有很有效的解决,并且,驾驶者和副驾对顶部透光率的需求也不同,过高的透光率会影响驾驶者的驾驶体验,因此普遍驾驶者需要顶部透光率较低,而副驾并不承担驾驶的责任,其多数时间更希望顶部具有较高透光率,以清晰地欣赏风景;或者,副驾有时需要相较驾驶者顶部更低的透光率,以便于休憩或睡眠;因此,驾驶者和副驾驶对顶部透光率需求不同的问题往往无法得到有效解决。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全景式前挡风玻璃,能够有效解决现有技术中驾驶者和副驾驶对顶部透光率需求不同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上述全景式前挡风玻璃的汽车。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全景式前挡风玻璃,包括玻璃主板,玻璃主板向上至少延伸至车辆的驾驶位正上方,其中,玻璃主板包括上部分段和下部分段,下部分段包括乘用者平视视野的b区域;上部分段包括左部分段和右部分段,左部分段设有第一调光膜,右部分段设有第二调光膜,第一调光膜和第二调光膜用于通电或断电时遮蔽直射的光线。
6.可选的,玻璃主板向上延伸超过车辆的驾驶位正上方。
7.可选的,以b区域的上边界线为夹层过渡线,第一调光膜自左部分段远离下部分段的一侧延伸覆盖至夹层过渡线,第二调光膜自右部分段远离下部分段的一侧延伸覆盖至夹层过渡线。
8.可选的,左部分段包括第一玻璃外板分段和第一玻璃内板分段,第一调光膜夹设于第一玻璃外板分段和第一玻璃内板分段之间;右部分段包括第二玻璃外板分段和第二玻璃内板分段,第二调光膜夹设于第二玻璃外板分段和第二玻璃内板分段之间。
9.可选的,左部分段和右部分段一体成型,且第一调光膜和第二调光膜连接。
10.可选的,下部分段设有pvb膜,pvb膜自下部分段远离上部分段的一侧延伸覆盖至
夹层过渡线。
11.可选的,下部分段包括第三玻璃外板分段和第三玻璃内板分段,pvb膜夹设于第三玻璃外板分段和第三玻璃内板分段之间。
12.可选的,下部分段与上部分段一体成型。
13.可选的,第一调光膜通过第一电控开关连有电源;第二调光膜通过第二电控开关与电源连接。
14.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汽车,其包括上述任一全景式前挡风玻璃。
15.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中通过将玻璃主板分成上部分段和下部分段,利用上部分段代替车身顶盖,有效提升顶部视野范围;进一步通过设置上部分段包括左部分段和右部分段,并分别在两者上设置第一调光膜和第二调光膜,通过第一调光膜和第二调光膜之间相互独立的调光控制,继而实现了左部分段和右部分段透光率的独立调控,有效解决了驾驶者和副驾驶对顶部透光率需求不同的问题。
16.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说明
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18.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全景式前挡风玻璃的结构侧视示意图;
19.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全景式前挡风玻璃的结构正视示意图;
20.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全景式前挡风玻璃的左部分段侧的剖示图;
21.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全景式前挡风玻璃的右部分段侧的剖示图。
22.图标:
23.10-下部分段,101-第三玻璃外板分段,102-第三玻璃内板分段,11-b区域,12-夹层过渡线,20-上部分段,21-左部分段,211-第一玻璃外板分段,212-第一玻璃内板分段,22-右部分段,221-第二玻璃外板分段,222-第二玻璃内板分段,30-第一调光膜,301-第一电控开关,31-第二调光膜,311-第二电控开关,32-电源,40-pvb膜。
24.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25.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6.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
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若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为,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27.参照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一种全景式前挡风玻璃,包括玻璃主板,玻璃主板向上至少延伸至车辆的驾驶位正上方,其中,玻璃主板包括上部分段20和下部分段10,下部分段10包括乘用者平视视野的b区域11;上部分段20包括左部分段21和右部分段22,左部分段21设有第一调光膜30,对第一调光膜30进行通电或断电即实现第一调光膜30的电控变,右部分段22设有第二调光膜31,对第二调光膜31进行通电或断电实现第二调光膜31的电控变,达到通电或断电时遮蔽直射的光线的目的。通过通过将玻璃主板分成上部分段20和下部分段10,利用上部分段20代替车身顶盖,有效提升顶部视野范围;进一步通过设置上部分段20包括左部分段21和右部分段22,并分别在两者上设置第一调光膜30和第二调光膜31,通过对第一调光膜30和第二调光膜31进行通断电控制,实现对第一调光膜30和第二调光膜31的调光控制,继而实现了左部分段21和右部分段22透光率的独立调控,有效解决了驾驶者和副驾驶对顶部透光率需求不同的问题。
28.进一步的,在其他实施例中,玻璃主板还可以向上延伸至超过车辆的驾驶位正上方,以在车辆的车顶获得范围更大的可控视野。
29.进一步的,如图1所示,第一调光膜30的通断电可以通过第一电控开关301将第一调光膜30与电源32连接实现,而第二调光膜31的通断电可以通过第二电控开关311将第二调光膜31与电源32连接实现,打开第一电控开关301即可使电源32向第一调光膜30供电,关闭第一电控开关301即可使第一调光膜30断电,打开第二电控开关311即可使电源32向第二调光膜31供电,关闭第二电控开关311即可使第二调光膜31断电,方便快捷地实现对第一调光膜30和第二调光膜31进行独立的通断电控制。
30.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第一调光膜30和第二调光膜31均可采用现有技术中任意一种调光膜,例如pdlc膜、ec膜及npd膜等,并且第一调光膜30和第二调光膜31的膜的种类可以不同,也可以相同,优选为相同,只需能够在通电或断电的情况下实现颜深浅变化即可;其中,ec膜在通电情况下颜变深,可起到遮光作用,在断电的情况下颜变浅,以恢复车身顶部视野的清晰度;而pdlc膜则是在断电的情况下呈不透明状态,在通电情况下呈现透明状态;npd膜同样是在断电情况下玻璃颜变深,在通电情况下颜变浅。上述第一电控开关301和第二电控开关311均可选自现有技术中的任意一种电控开关,只需能够实现第一调光膜30和第二调光膜31的断电和通电即可;上述电源32可选自车载电源和蓄电池等,只需能够对第一调光膜30和第二调光膜31进行有效供电即可。
31.进一步的,以b区域11的上边界线为夹层过渡线12,第一调光膜30自左部分段21远离下部分段10的一侧延伸覆盖至夹层过渡线12,第二调光膜31自右部分段22远离下部分段10的一侧延伸覆盖至夹层过渡线12。通过该设置方式,使得第一调光膜30和第二调光膜31均能有效覆盖主副驾驶斜前方的视野范围,解决驾乘人员在抬头时存在于下部分段10上方的阳光直射的问题,提升舒适度和安全性。
32.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b区域11为严格按照gb11555-《汽车风窗玻璃除霜和除雾系统的性能和试验方法》的方法进行划分,此处不再赘述。
33.进一步的,左部分段21包括第一玻璃外板分段211和第一玻璃内板分段212,第一调光膜30夹设于第一玻璃外板分段211和第一玻璃内板分段212之间,通过夹设的方式将第一调光膜30有效地固定,并对第一调光膜30提供有效保护;同理,右部分段22包括第二玻璃外板分段221和第二玻璃内板分段222,第二调光膜31夹设于第二玻璃外板分段221和第二玻璃内板分段222之间,通过夹设的方式将第二调光膜31有效地固定,并对第二调光膜31提供有效保护。
34.进一步优选的,还可以将左部分段21和右部分段22一体成型设置,即位于左部分段21的第一玻璃外板分段211与位于右部分段22的第二玻璃外板分段221一体成型,位于左部分段21的第一玻璃内板分段212与位于右部分段22的第二玻璃内板分段222一体成型,此时,夹设于外板与内板之间的第一调光膜30和第二调光膜31可以于左部分段21和右部分段22的相交处连接,严丝合缝地将整个上部分段20完全覆盖。通过该设置,一方面可以方便上部分段20的加工,另一方面能够防止左部分段21和右部分段22连接处出现明显的接缝,提升整体美观度。
35.进一步的,为了提高下部分段10的可见光透光率,下部分段10还设有pvb膜40,pvb膜40自下部分段10远离上部分段20的一侧延伸覆盖至夹层过渡线12。通过该设置,使得pvb膜40能够在下部分段10内得到合理地位置分布,并与第一调光膜30和第二调光膜31有效衔接,满足下部分段10的可见光透光率大于70%的法规视野要求。
36.进一步的,下部分段10包括第三玻璃外板分段101和第三玻璃内板分段102,pvb膜40夹设于第三玻璃外板分段101和第三玻璃内板分段102之间,通过夹设的方式将pvb膜40有效地固定,并对pvb膜40提供有效保护。
37.进一步的,还可以将下部分段10与上部分段20一体成型设置,即第一玻璃外板分段211和第二玻璃外板分段221与第三玻璃外板分段101一体成型,第一玻璃内板分段212和第二玻璃内板分段222与第三玻璃内板分段102一体成型,方便pvb膜40与第一调光膜30和第二调光膜31的衔接,并有效防止连接处出现接缝而影响美观度和视野。
38.进一步的,保证第一调光膜30、第二调光膜31以及pvb膜40的厚度均相同,即可均匀填充下部分段10和上部分段20内部形成的夹层,避免夹层内产生缝隙和气泡,提升整体美观度。
39.此外,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汽车,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所描述的全景式前挡风玻璃。由于全景式前挡风玻璃具有上述技术效果,具有该全景式前挡风玻璃的汽车也应具有相应的技术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40.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方案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全景式前挡风玻璃,其特征在于,包括玻璃主板,所述玻璃主板向上至少延伸至车辆的驾驶位正上方,其中,所述玻璃主板包括上部分段和下部分段,所述下部分段包括乘用者平视视野的b区域;所述上部分段包括左部分段和右部分段,所述左部分段设有第一调光膜,所述右部分段设有第二调光膜,所述第一调光膜和第二调光膜用于通电或断电时遮蔽直射的光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景式前挡风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玻璃主板向上延伸超过车辆的驾驶位正上方。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全景式前挡风玻璃,其特征在于,以所述b区域的上边界线为夹层过渡线,所述第一调光膜自所述左部分段远离所述下部分段的一侧延伸覆盖至所述夹层过渡线,所述第二调光膜自所述右部分段远离所述下部分段的一侧延伸覆盖至所述夹层过渡线。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全景式前挡风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左部分段包括第一玻璃外板分段和第一玻璃内板分段,所述第一调光膜夹设于所述第一玻璃外板分段和第一玻璃内板分段之间;所述右部分段包括第二玻璃外板分段和第二玻璃内板分段,所述第二调光膜夹设于所述第二玻璃外板分段和第二玻璃内板分段之间。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全景式前挡风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左部分段和所述右部分段一体成型,且所述第一调光膜和所述第二调光膜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全景式前挡风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部分段设有pvb膜,所述pvb膜自所述下部分段远离所述上部分段的一侧延伸覆盖至所述夹层过渡线。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全景式前挡风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部分段包括第三玻璃外板分段和第三玻璃内板分段,所述pvb膜夹设于所述第三玻璃外板分段和所述第三玻璃内板分段之间。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全景式前挡风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部分段与所述上部分段一体成型。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景式前挡风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调光膜通过第一电控开关连有电源;所述第二调光膜通过第二电控开关与所述电源连接。10.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8任一所述的全景式前挡风玻璃。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全景式前挡风玻璃及汽车,包括玻璃主板,玻璃主板向上至少延伸至车辆的驾驶位正上方,其中,玻璃主板包括上部分段和下部分段,下部分段包括乘用者平视视野的B区域;上部分段包括左部分段和右部分段,左部分段设有第一调光膜,右部分段设有第二调光膜,第一调光膜和第二调光膜用于通电或断电时遮蔽直射的光线。本实用新型的全景式前挡风玻璃通过将玻璃主板的上部分段进一步划分为左部分段和右部分段,并在左部分段和右部分段分别设置第一调光膜和第二调光膜,实现了左部分段和右部分段透光率的独立调控,有效解决了驾驶者和副驾驶对顶部透光率需求不同的问题。驶者和副驾驶对顶部透光率需求不同的问题。驶者和副驾驶对顶部透光率需求不同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

彭文 邢俊峰 马孝昱 王延东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阿维塔科技(重庆)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8.31

技术公布日:

2022/12/13

本文发布于:2024-09-23 16:26:5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2/3338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调光   玻璃   所述   实用新型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