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电马达和镜头驱动组件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光学驱动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压电马达和镜头驱动组件。


背景技术:



2.随着手机的普及及其功能的多样化,具有自动对焦摄像头的手机将会拥有越来越宽广的市场前景。现在市场上的自动对焦手机通常使用的是动圈式马达,动圈式马达包括磁石和线圈,线圈缠绕在镜头的外周侧,线圈通电后配合磁石产生电磁力,从而推动镜头运动,实现摄像头模组的自动对焦。然而,由于动圈式马达采用磁力驱动,对周边的磁性材料或磁场敏感,容易出现磁干扰,导致其对焦精度不足,致使拍摄质量不佳。
3.压电马达是利用压电材料的逆压电效应产生物理形变,从而带动驱动轴振动,依靠驱动轴与移动体之间的摩擦力来驱动移动体运动的一类马达。压电马达具有定位精度高、低速大转矩、结构简单、无电磁干扰等优点,目前正开始广泛应用于能够自动对焦的镜头驱动组件中。然而,市场上对镜头驱动组件的轻量化要求越来越高,亟需开发一种结构简单且轻巧的压电马达,以适应市场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镜头驱动组件和压电马达,该压电马达结构简单且轻巧,可以满足市场对镜头驱动组件轻量化的需求。
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压电马达,所述压电马达应用于镜头驱动组件,所述镜头驱动组件包括载体与底座,所述载体用于安装镜头,并可活动安装于所述底座的顶面,包括:
6.两个基座,两个所述基座间隔设置,用于连接至所述底座的顶面;
7.变形片,所述变形片沿第一方向延伸,且所述变形片沿所述第一方向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基座连接;所述变形片沿第二方向的两侧分别设有凸起,所述凸起从所述变形片的侧面远离所述变形片延伸,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镜头的轴向两两垂直;
8.压电片,所述压电片与所述变形片连接;以及
9.抵触件,所述抵触件用于与所述载体连接,且具有抵触面,所述抵触面沿所述轴向延伸且抵持至少一个所述凸起;
10.所述压电片用于依据脉冲信号发生沿所述轴向的形变,以带动所述变形片和所述凸起沿所述轴向振动,并驱动所述抵触件和所述载体沿所述轴向运动。
11.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压电片沿第一方向延伸并叠置于所述变形片沿轴向的一面。
12.在一个实施例中,两个压电片分别与所述变形片的顶面和底面连接。
13.在一个实施例中,两个所述压电片所述第一方向的中心与所述变形片沿所述第一方向的中心对齐。
14.在一个实施例中,两个所述凸起位于所述变形片沿所述第一方向的中心。
15.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凸起的径向外侧为弧面。
16.在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质量块,所述质量块与所述压电片远离所述变形片的一面连接。
17.在一个实施例中,两个质量块分别与两个所压电片连接。
18.在一个实施例中,两个所述质量块沿所述第一方向的中心与所述变形片沿所述第一方向的中心对齐。
19.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镜头驱动组件,包括:
20.上述的压电马达;
21.底座,所述底座为板状,所述底座所在平面与所述轴向垂直;以及
22.载体,所述载体位于所述底座的顶面且可沿所述轴向滑动,所述载体沿径向外侧具有第一侧面,所述第一侧面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
23.其中,两个所述基座与所述底座的顶面连接,所述变形片与所述第一侧面间隔设置,所述抵触件与所述载体连接,所述抵触面和所述第一侧面相对设置并夹持两个所述凸起,所述压电片沿所述轴向形变时,可带动所述变形片和所述凸起沿所述轴向振动,并驱动所述抵触件和所述载体沿所述轴向运动。所述压电马达包括:
24.本实用新型的压电马达可以驱动载体沿镜头的轴向运动,实现精准对焦。而且压电马达结构简单且轻巧,可以适应各种镜头驱动组件,满足市场对镜头驱动组件轻量化的需求。
附图说明
25.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中的图片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表示为类似的元件,除非有特别申明,附图中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
26.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镜头驱动组件爆炸图。
27.图2是图1所示实施例的镜头驱动组件组装图。
28.图3是图1所示实施例中底座、基座、变形片、压电片以及质量块的组装图。
29.图4是图2所示实施例的镜头驱动组件的两个侧视图。
30.图5是图2所示实施例的镜头驱动组件的俯视图。
31.附图标记:100、镜头驱动组件;1、底座;11、导向杆;2、载体;21、导向孔;22、中心孔;23、第一侧面;24、第二侧面;3、压电马达;31、基座;32、变形片;321、凸起;322、抵持面;33、压电片;34、抵触件;341、抵触面;35、质量块。
具体实施方式
32.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阐述。然而,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本实用新型各实施方式中,为了便于更好地理解本技术而提出了许多技术细节。但是,即使没有这些技术细节和基于以下各实施方式的种种变化和修改,也可以实现本技术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
33.在下文的描述中,出于说明各种公开的实施例的目的阐述了某些具体细节以提供
对各种公开实施例的透彻理解。但是,相关领域技术人员将认识到可在无这些具体细节中的一个或多个细节的情况来实践实施例。在其它情形下,与本技术相关联的熟知的装置、结构和技术可能并未详细地示出或描述从而避免不必要地混淆实施例的描述。
34.除非语境有其它需要,在整个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中,词语“包括”和其变型,诸如“包含”和“具有”应被理解为开放的、包含的含义,即应解释为“包括,但不限于”。
35.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以便更清楚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点和优点。应理解的是,附图所示的实施例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范围的限制,而只是为了说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质精神。
36.在整个说明书中对“一个实施例”或“一实施例”的提及表示结合实施例所描述的特定特点、结构或特征包括于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因此,在整个说明书的各个位置“在一个实施例中”或“在一实施例”中的出现无需全都指相同实施例。另外,特定特点、结构或特征可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以任何方式组合。
37.如该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中所用的单数形式“一”和“所述”包括复数指代物,除非文中清楚地另外规定。应当指出的是术语“或”通常以其包括“和/或”的含义使用,除非文中清楚地另外规定。
38.在以下描述中,为了清楚展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及工作方式,将借助诸多方向性词语进行描述,但是应当将“前”、“后”、“左”、“右”、“外”、“内”、“向外”、“向内”、“上”、“下”等词语理解为方便用语,而不应当理解为限定性词语。
39.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压电马达和镜头驱动组件,该压电马达结构简单,且可精准驱动镜头对焦,可适应于各种类型的镜头强度组件,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压电和镜头驱动组件进行详细描述。
40.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镜头驱动组件100爆炸图,图2是图1所示实施例的镜头驱动组件100组装图。如图1和图2所示,该镜头驱动组件100包括底座1、安装于底座1顶面的载体2和压电马达3。底座1用于支撑载体2和压电马达3,载体2用于安装镜头,而压电马达3用于驱动载体2沿镜头的轴向运动,镜头的轴向即为镜头的光轴方向,镜头沿光轴方向运动时可调节镜头的焦距,实现对焦功能。
41.具体地,底座1为矩形的板状,且底座1所在的平面与镜头的轴向垂直,底座1沿轴向的两面分别为顶面和底面,底座1的顶面设有两个凸出的导向杆11,两个导向杆11为沿镜头的轴向延伸的圆柱体,用于为载体2运动提高导向作用,防止载体2运动过程中偏离轴向。应理解,导向杆11也可以为其他柱体,例如四棱柱或三棱柱等,不限制柱体的具体形状。
42.载体2位于底座1的顶面且具有中心孔22,该中心孔22贯穿载体2沿轴向的顶面和底面,用于安装镜头。载体2还设有两个导向孔21,该两个导向孔21沿镜头的轴向延伸,且贯穿载体2沿轴向的顶面和底面,并分别容纳底座1顶面的两个导向杆11,载体2可沿两个导向杆11移动。载体2沿两个导向杆11移动时可调节镜头的焦距,实现对焦功能。由于两个导向杆11的延伸方向与镜头的轴向一致,载体2沿导向杆11移动即为沿镜头的轴向移动,即载体2沿两个导向杆11运动时可实现对焦功能。
43.压电马达3包括两个基座31、变形片32、压电片33和抵触件34,如图2和图3所示,其中两个基座31用于支撑变形片32。压电片33可依据脉冲信号发生变形,用于驱动变形片32和抵触件34沿轴向振动。而抵触件34用于带动载体2沿轴向运动。
44.具体地,两个基座31为形状相同的矩形块。应理解,两个基座31也可以为圆柱体或其他形状,不限制基座31的形状,只要能够支撑变形片32即可。两个基座31间隔设置,并于底座1的顶面连接,而且,两个基座31与载体2的一个侧面间隔设置。具体来说,载体2为矩形块状,且具有两对相对设置的侧面,其中一对侧面为第一侧面23,另一对侧面为第二侧面24。两个基座31与一对第一侧面23中的一个第一侧面23间隔设置。
45.变形片32为长条形的金属片或塑胶片,而且变形片32具有一定的弹性。变形片32所在平面与底座1所在的平面平行。变形片32的长度方向为第一方向,即为图5中的水平方向,也为载体2的第一侧面23的延伸方向。变形片32的宽度方向为第二方向,第二方向同样为图5中的水平方向,也是载体2的第二侧面24的延伸方向,第一方向、第二方向与镜头的轴向两两垂直。变形片32沿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由两个基座31支撑,且变形片32与载体2的第一侧面23间隔设置。
46.变形片32沿宽度方向的两侧分别设有凸起321,该凸起321从变形片32的侧面远离变形片32延伸。两个凸起321的径向外侧面为弧面,且均为半圆形的弧面,凸起321的外侧面的形状不受限制,也可以为其他的弧面或其他形状。两个凸起321的远离变形片32的部位为抵持面322,该抵持面322具有一定的摩擦系数,可以根据需要,增加抵持面322的尺寸或粗糙程度以增大抵持面322的摩擦系数。
47.两个凸起321分别抵持载体2的第一侧面23和抵触件34。具体地,抵触件34与载体2连接且具有抵触面34,该抵触面341和载体2的第一侧面23平行且相对设置。两个凸起321位于抵触面341和载体2的第一侧面23之间,且两个凸起321的抵持面322分别抵触第一侧面23和抵触面341。变形片32振动过程中,可带动抵触件34和载体2运动。应理解,抵触面341为具有一定摩擦系数的摩擦面,而且具有较高的耐磨性能,可以经得起长久的摩擦。
48.作为替代方案,也可以将抵触件34的抵触面341设置成曲面,使得抵触面341夹持两个凸起321,变形片32振动时,可通过抵触件34带动载体2运动。
49.抵触件34与载体2一体成型,或者为载体2的一部分,或者通过其他方式与载体2连接,例如卡接、紧固件连接、螺栓连接或其他方式,不限制抵触件34与载体2的连接方式。
50.两个压电片33为矩形的片状,如图3和图4所示,且压电片33的长度方向与变形片32的长度方向一致,同样沿第一方向延伸。两个压电片33分别覆盖变形片32的顶面和底面,且位于变形片32中段,而且两个压电片33的中心与两个变形片32的中心沿轴向对齐。应理解,两个压电片33也可以为其他形状,不限制两个压电片33的形状。
51.两个压电片33均采用压电材质,具有逆压效应。逆压电效应是指当在电介质的极化方向施加电场,这些电介质就在一定方向上产生机械变形或机械压力,当外加电场撤去时,这些变形或应力也随之消失。通过控制施加于压电材料的电信号,压电材料产生机械变形,利用该变形可驱动压电马达3的其他部件运动,进而带动镜头运动。
52.压电材料可以为无机压电材料,如压电晶体、压电陶瓷,也可以为有机压电材料,如聚偏氟乙烯,不对压电材料的类型进行严格限定。两个压电片33可以采用相同材质的压电材料,例如均采用压电陶瓷或无机压电材料。也可以根据需求混合搭配两个压电片33的材质,例如其中一个采用压电陶瓷,另一个压电片33采用有机压电材料。
53.两个压电片33与脉冲发生器连接,并在脉冲发生器的两个脉冲信号控制下,发生沿轴向的波浪形形变。两个压电片33在高频率的形变过程中,会促使变形片32和两个凸起
321不断沿轴向振动,而两个凸起321在不断振动的过程中,两个凸起321的抵持面322分别与抵触件34的抵触面341和载体2的第一侧面23不断摩擦,进而引起可抵触件34和载体2沿轴向运动,即两个凸起321通过共振原理驱动抵触件34和载体2运动。通过改变两个脉冲信号的强度可以控制两个压电片33形变的频率,进而调整变形片32和两个凸起321振动的频率,从而控制载体2运动的速度,可以实现精准对焦的功能。
54.应理解,也可以通过改变两个脉冲信号的频率,可以提高压电片33变形幅度,继而增大变形片33和两个凸起321沿轴向的振幅,两个凸起321依靠抵持面322与抵触面341之间的静摩擦带动载体2沿轴向运动。或者,通过调整两个脉冲信号的频率,使得两个凸起321与抵触面341以及第一侧面23之间通过共振作用驱动载体2运动以实现对焦功能,两个凸起321与抵触面341以及第一侧面23之间通过静摩擦作用驱动载体2复位,反之亦然。
55.作为替代方案,可以只设有一个压电片33,该压电片33在变形片32的顶面或底面,该压电片33可以位于变形片32的中段或靠近任意一个基座31的一端;或者该压电片33的一端覆盖至变形片32的顶面或底面,另一端远离变形片32。通过一个脉冲信号控制该压电片33沿轴向变形,进而驱动变形片32沿轴向振动。
56.作为另一个替代方向,两个压电片33分别覆盖至变形片32的顶面和底面,且两个压电片33的长度不一致,且两个压电片33沿第一方向的中心与变形片32沿第一方向的中心对齐。两个凸起321分别位于变形片32沿第一方向的中心。两个压电片33变形时,可最大程度驱动变形片32和两个凸起321振动。
57.两个压电片33与变形片32的顶面和底面的连接方式不受限制,包括但不限于粘贴、卡接、固定件或螺钉等方式。
58.为了稳定振动组件的振动频率,可以在振动组件上设置质量块35。在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两个质量块35分别设置于振动组件的顶面和底面。具体地,两个压电片33分别叠置于变形片32的顶面和底面,两个质量块35分别与两个压电片33连接,并叠置于两个压电片33远离变形片32的一面。具体地,两个质量块35中的一个质量块35与位于变形片32顶面的压电片33连接,且位于该压电片33的顶面;另一个质量块35与位于变形片32底面的压电片33连接,并位于该压电片33的底面。两个质量块35均为矩形块,且两个质量块35的中心沿轴向对齐,且两个质量块35位于变形片32的中心,即两个质量块35的中心与变形片32的中心沿轴向对齐。
59.作为替代方案,振动组件中只设有一个压电片33,该压电片33设置于变形片32的顶面,质量块35与变形片32的底面连接;或者,该压电片33连接至变形片32的底面,质量块35与变形片32的顶面连接。即压电片33与质量块35分别叠置于变形片32的相反的一面。或者两个压电片33分别于变形片32的顶面或底面连接,只设有一个质量块35,该质量块35可与任意一个压电片33连接。或者只设有一个压电片33,该压电片33与变形片32的顶面或底面连接,两个质量块35中的一个质量块35与压电片33连接,另一个与变形片32连接。不限制质量块35的数量以及具体位置。
60.本实用新型的压电马达3可以驱动载体2沿镜头的轴向运动,实现精准对焦。而且压电马达3结构简单且轻巧,可以适应各种镜头驱动组件100,满足市场对镜头驱动组件100轻量化的需求。
61.以上已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但应理解到,若需要,能修改实施例
的方面来采用各种专利、申请和出版物的方面、特征和构思来提供另外的实施例。
62.考虑到上文的详细描述,能对实施例做出这些和其它变化。一般而言,在权利要求中,所用的术语不应被认为限制在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中公开的具体实施例,而是应被理解为包括所有可能的实施例连同这些权利要求所享有的全部等同范围。
63.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各实施方式是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各种改变,而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压电马达,所述压电马达应用于镜头驱动组件,所述镜头驱动组件包括载体与底座,所述载体用于安装镜头,并可活动安装于所述底座的顶面,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基座,两个所述基座间隔设置,用于连接至所述底座的顶面;变形片,所述变形片沿第一方向延伸,且所述变形片沿所述第一方向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基座连接;所述变形片沿第二方向的两侧分别设有凸起,所述凸起从所述变形片的侧面远离所述变形片延伸,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镜头的轴向两两垂直;压电片,所述压电片与所述变形片连接;以及抵触件,所述抵触件用于与所述载体连接,且具有抵触面,所述抵触面沿所述轴向延伸且抵持至少一个所述凸起;所述压电片用于依据脉冲信号发生沿所述轴向的形变,以带动所述变形片和所述凸起沿所述轴向振动,并驱动所述抵触件和所述载体沿所述轴向运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电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电片沿第一方向延伸并叠置于所述变形片沿轴向的一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电马达,其特征在于,两个压电片分别与所述变形片的顶面和底面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压电马达,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压电片所述第一方向的中心与所述变形片沿所述第一方向的中心对齐。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电马达,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凸起位于所述变形片沿所述第一方向的中心。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电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的径向外侧为弧面。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压电马达,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质量块,所述质量块与所述压电片远离所述变形片的一面连接。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压电马达,其特征在于,两个质量块分别与两个所压电片连接。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压电马达,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质量块沿所述第一方向的中心与所述变形片沿所述第一方向的中心对齐。10.一种镜头驱动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压电马达;底座,所述底座为板状,所述底座所在平面与所述轴向垂直;以及载体,所述载体位于所述底座的顶面且可沿所述轴向滑动,所述载体沿径向外侧具有第一侧面,所述第一侧面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其中,两个所述基座与所述底座的顶面连接,所述变形片与所述第一侧面间隔设置,所述抵触件与所述载体连接,所述抵触面和所述第一侧面相对设置并夹持两个所述凸起,所述压电片沿所述轴向形变时,可带动所述变形片和所述凸起沿所述轴向振动,并驱动所述抵触件和所述载体沿所述轴向运动。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压电马达和镜头驱动组件,压电马达应用于镜头驱动组件,镜头驱动组件包括载体与底座,载体用于安装镜头,并可活动安装于底座的顶面,压电马达包括两个基座、变形片、压电片和抵触件,两个基座间隔设置,连接至底座的顶面。变形片沿第一方向延伸,且第一方向的两端分别与两个基座连接;变形片沿第二方向的两侧分别凸起,凸起从变形片的侧面远离变形片延伸,第一方向、第二方向与镜头的轴向两两垂直;压电片与变形片连接;抵触件用于与载体连接,且具有抵触面,抵触面沿轴向延伸且抵持至少一个凸起;压电片用于依据脉冲信号发生沿轴向的形变,以带动变形片和凸起沿轴向振动,并驱动抵触件和载体沿轴向运动。并驱动抵触件和载体沿轴向运动。并驱动抵触件和载体沿轴向运动。


技术研发人员:

汪仁德 李鸿涛 彭坤 林聪 刘富泉 吕新科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河南皓泽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9.09

技术公布日:

2022/12/13

本文发布于:2024-09-25 02:25:2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2/3309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所述   两个   载体   轴向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