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X线摄影体位及临床意义

头部X线摄影体位及临床意义
(⼀)头颅后前位(正位)
1.摄影⽬的观察颅⾻的⾻质、对称性、⾻板厚度及颅内的情况。
2.摄影体位被检者俯卧于摄影台上,两肘弯曲,双⼿放于头颅两侧,前额和⿐部紧贴台⾯,正中⽮状⾯与台⾯垂直(两侧外⽿孔与床⾯等距),听眦线与台⾯垂直。
3.中⼼线对准枕外粗隆垂直射⼊。
(⼆)头颅侧位
1.摄影⽬的观察颅⾻的⾻质、⾻缝及蝶鞍的形态、⼤⼩及颅内的情况。
2.摄影体位被检者俯卧于摄影台上,头侧转,被检侧⽿部紧贴台⾯,被检侧上肢⾃然放于⾝旁,对侧屈肘⽀撑下颌,瞳间线垂直于床⾯,正中⽮状⾯与台⾯平⾏(眉间与枕外粗隆到台⾯等距)。
3.中⼼线从外⽿孔前上⽅各2.5cm处垂直射⼊。
(三)颧⼸颌顶位
1.摄影⽬的观察双侧颧⼸、颅底各⾻的形态、⾻质及各孔⼤⼩的情况。
2.摄影体位被检者背向坐在摄影架前,⾯对X线管,头后仰,头顶紧靠探测器,两外⽿孔与探测器等距,头颈部尽量向后仰,使听眶线平⾏探测器(还可⽤仰卧位)。
3.中⼼线对准两下颌⾓的联线中点并垂直于听眦线射⼊。(四)颧⼸顶颌位
导电铝箔泡棉
1.摄影⽬的观察颧⼸⾻折的情况。
2.摄影体位被检者俯卧于摄影台上,双⼿屈肘放于两侧,颏部前伸,头部尽量后仰,两外⽿孔与探测器等距,下颌紧贴床⾯(还可⽤坐位)。
3.中⼼线倾斜⼀定的⾓度与听眦线垂直射⼊。
(五)汤⽒位(Towne位)汤⽒位⼜称颞⾻岩部前后斜位。2-氯-5-氯甲基噻唑
1.摄影⽬的观察枕⾻及顶⾻后部、颞⾻岩部、枕⾻⼤孔及鞍背床突的情况,主要⽤于脑⾎管造影。
2.摄影体位被检者仰卧于摄影台上,颏部内收,听眦线与台⾯垂直,两外⽿孔与台⾯等距,双臂⾃然放于⾝旁。
3.中⼼线向⾜侧倾斜30°⾓,从眉间上⽅10cm处射⼊。
(六)蝶鞍侧位
1.摄影⽬的观察垂体病变侵及蝶鞍、蝶窦的情况,常⽤于垂体病变的检查。
2.摄影体位被检者俯卧于摄影台上,头侧转,被检侧的⽿部紧贴台⾯,上肢⾃然放在⾝旁,对侧上肢屈肘,⼿半握拳⽀撑颏部,瞳间线垂直台⾯。
3.中⼼线与头颅侧位相同。
(七)劳⽒位(law位)劳⽒位⼜称乳突双15°⾓侧位。
1.摄影⽬的观察乳突⽓房、⿎室盖、⼄状窦、⿎室及外⽿孔的情况。
2.摄影体位被检者俯卧于摄影台上,头侧转,被检侧紧贴台⾯,⽿廓前折,对侧⼿半握拳⽀撑颏部,使正中⽮状⾯与床⾯呈15°⾓,外⽿孔置于探测器中⼼的上2.5cm处。
3.中⼼线向⾜向倾斜15°⾓,从对侧外⽿孔后上⽅5cm处射⼊。
(⼋)许⽒位(Schüller位)许⽒位⼜称乳突25°⾓侧位。
1.摄影⽬的观察⿎室、⿎窦、乳突蜂房、⼄状窦及听⾻的情况。
2.摄影体位被检者俯卧于摄影台上,头侧转,被检侧紧贴台⾯,⽿廓前折,对侧⼿半握拳⽀撑颏部,外⽿孔置探测器中⼼的后上⽅1/3处,瞳间线垂直台⾯。
3.中⼼线向⾜侧倾斜25°⾓,从对侧外⽿孔上⽅7cm与后⽅1.5cm交叉处射⼊。
(九)伦⽒位(Runstrm位)伦⽒位⼜称乳突35°⾓侧位。
1.摄影⽬的观察⿎窦、上⿎室、迷路、听⾻、及⿎窦⼊⼝的情况。
2.摄影体位被检者俯卧于摄影台上,头侧转,被检侧紧贴台⾯,⽿廓前折,对侧⼿半握拳⽀撑颏部,外⽿孔置探测器中⼼的上⽅2.5cm处,瞳间线垂直台⾯。
3.中⼼线向⾜侧倾斜35°⾓,从对侧外⽿孔上⽅12cm、后⽅1cm交叉处射⼊。
(⼗)梅⽒位(Mayer位)梅⽒位⼜称乳突双45°⾓侧位、岩⾻半轴位及岩乳部竖⽴展开位。
1.摄影⽬的观察内外⽿道、⿎窦、岩⾻、下颌⾻髁状突的情况
2.摄影体位被检者仰卧于摄影台上,双⼿⾃然放于⾝旁,头部转向患侧,头颅正中⽮状⾯与探测器成4
5°⾓,外⽿孔置探测器的上后⽅1/3处,听眦线垂直台⾯。国⼈的岩乳部长轴与头颅⽮状⾯约成53°⾓,岩乳部竖⽴并垂直于探测器时,头颅正中⽮状⾯与探测器须成53°⾓。此位置⼜称改良梅⽒位。
3.中⼼线向⾜侧倾斜45°⾓,从对侧眼眉外侧上⽅额部射⼊。
(⼗⼀)颞颌关节张、闭⼝位
1.摄影⽬的观察颞颌关节的⾻质、功能及关节腔的情况。
2.摄影体位被检者俯卧于摄影台上,头侧转,被检侧紧贴台⾯,⽿廓前折,对侧⼿半握拳⽀撑颏部,体位与许⽒位相同, 瞳间线垂直台⾯。分别摄取颞颌关节张⼝位和闭⼝位,通常摄取双侧以资⽐较。
3.中⼼线向⾜侧倾斜25°⾓,从对侧外⽿孔上⽅7cm与前⽅1.5cm交叉处射⼊。夹心取力器
(⼗⼆)内听道经眶位
1.摄影⽬的观察两侧内⽿道后前位的影像,⽐较双侧内听道的情况。
2.摄影体位被检者俯卧于摄影台上,前额和⿐部紧贴台⾯,两侧外⽿孔与床⾯等距,听眦线与台⾯垂直。
3.中⼼线经两外⽿孔上⽅1cm处连线与正中⽮状⾯交叉处垂直射⼊.
(⼗三)斯⽒位(Stenever位)斯⽒位⼜称岩乳部⽔平展开位。
1.摄影⽬的观察内听道的情况,此位置与乳突梅⽒位相互垂直,是诊断内听道的重要体位。
2.摄影体位被检者俯卧于摄影台上,⾯向对侧偏转45°⾓,使被检侧前额、颧⾻、⿐尖(上三点)紧贴台⾯,听眶线与台⾯垂直,前臂弯曲以⽀撑⾝体。国⼈的岩乳部长轴与头颅⽮状⾯约成53°⾓,岩乳部平⾏于探测器时,头颅正中⽮状⾯与探测器须成53°⾓。此位置⼜称改良斯⽒位。
3.中⼼线向头侧倾斜12°⾓,从枕外隆凸与被检侧外⽿孔连线上距枕外隆凸2cm处射⼊。
(⼗四)茎突前后位
1.摄影⽬的观察茎突的长度及形态的情况。
2.摄影体位被检者仰卧于摄影台上,双⼿⾃然放于⾝旁,⽤13o的⾓度板垫⾼头部,张⼤⼝,听⿐线垂直探测器,这⼀⽅法⽤于⽐较双侧茎突的情况。
3.中⼼线经两眼⾓连线中点垂直射⼊。
(⼗五)茎突侧位
1.摄影⽬的观察茎突长度及形态的情况。
2.摄影体位被检者俯卧于摄影床上,头侧转,被检侧⽿部紧贴台⾯,被检侧上肢放于⾝旁,对侧屈肘⽀撑下颌,瞳间线垂直于床⾯,头稍向下低,⼝尽量张⼤。
3.中⼼线向头侧倾斜10°⾓,从对侧下颌⾓后缘射⼊。
(⼗六)眼眶后前位
1.摄影⽬的观察眼眶的形态、⼤⼩及异物定位的情况。
2.摄影体位被检者站⽴于摄影架前,前额和⿐部紧贴探测器,头颅正中⽮状⾯与探测器垂直,两侧外⽿孔与摄影架等距(还可以⽤俯卧位)。
3.中⼼线向⾜侧倾斜23°⾓,对准枕外粗隆上⽅7cm处经⿐根射⼊。
(⼗七)⿐⾻侧位
1.摄影⽬的观察⿐⾻⾻折的情况。圣诞树灯
2.摄影体位被检者站⽴于摄影架前,头侧转,双⼿扶住摄影架,使头颅⽮状⾯与探测器平⾏,瞳间线垂直于探测器。
3.中⼼线对准⿐根下⽅2cm处垂直射⼊。
(⼗⼋)柯⽒位(Caldwell位)柯⽒位⼜称⿐窦后前23°⾓位。
1.摄影⽬的观察额窦、筛窦、眼眶、眶上裂的情况。
2.摄影体位被检者站⽴于摄影台前,颏部与⿐尖紧贴探测器,头颅正中⽮状⾯与探测器垂直,使中⼼线与听眦线夹⾓为23°⾓,两侧外⽿孔与摄影架等距。
3.中⼼线对准枕外粗隆上⽅7cm处经⿐根射⼊。
(⼗九)⽡⽒位(Water位)⽡⽒位⼜称⿐窦后前37°⾓位
1.摄影⽬的观察上颌窦、额窦、前后组筛窦、上颌⾻的⾻质及形态的情况。
2.摄影体位被检者坐于摄影架前,双⼿扶住摄影架,头后仰,颏部接触探测器,⿐尖与探测器相距约0.5~1.5cm,听眦线与探测器成37°⾓。
3.中⼼线出射点为⿐尖。
(⼆⼗)⾯⾻后前位
1.摄影⽬的观察⾯颅各⾻的情况,主要是颧⾻的情况。
2.摄影体位被检者坐于摄影架前,双⼿扶住摄影架,头后仰,颏部接触探测器,⿐尖与探测器相距约1~2.5cm,听眦线与探测器成45°⾓(还可以⽤俯卧位)。
3.中⼼线出射点为⿐尖。
压模(⼆⼗⼀)下颌⾻后前位(正位)
1.摄影⽬的观察下颌⾻升⽀及颞颌关节的正位情况地铁人员定位
2.摄影体位被检者俯卧于摄影台上,屈肘,双⼿放于头的两侧,头颅正中⽮状⾯垂直探测器中线,前额⿐尖紧贴台⾯。
3.中⼼线出射点为嘴唇。
(⼆⼗⼆)下颌⾻侧位
1.摄影⽬的观察⼀侧下颌⾻⽀、体部的⾻质的情况。
2.摄影体位被检者仰卧于摄影床上,头转向被检侧并后仰,下颌⾻紧贴探测器,双⼿⾃然放下。
3.中⼼线向头侧倾斜30°⾓,从对侧下颌⾻下⽅5cm处⼊射。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23:29:3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2/33031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摄影   被检者   体位   探测器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