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全息教学

水密电缆江苏省盱眙县第三中学张召永郝四柱
电话:邮编:211700
E-mail:
全息是来自于生物及摄影等专业的一种概念。摄影专业里,利用光的干涉特性研究出具有立体效果的全息摄影技术。全息照相分两步进行:第一步是拍摄记录过程。记录时,利用激光作光源照射所拍摄物体,物体反射回来的光射向感光底片。同时激光直接照射在感光底片上,两束光在胶片上迭加而发生干涉现象,出现许多明暗不同的花纹、小环和斑点等干涉图样。感光底片把这些图样记录下来,就形成了全息照相的照片。第二步是物体形象的再现。就是用一束激光照射全息照片,使物体的形象再现出来,再现的形象跟原来的立体形象完全一致。全息照片的信息完整而又丰富,即使一张照片破碎成许多小块,每个小块也都能再现出物体的整个图像来。这是因为,全息照片的信息完整而又丰富,即使一张照片破碎成许多小块,每个小块也都能再现出物体的整个图像来。这是因为,全息照片的每个位点都受到了被摄物体各个部分反射光的作用,从而每一位点上都浓集了原物整体乃至每个部分的信息。
全息现象在世界甚至宇宙中随处可见,如受精卵在适宜条件下能发育成生物体,说明它和生物体具有全
息性,现代克隆技术的成功更说明细胞和生物体是全息的。所有的原子都具有相同的结构模式,都是由质子、中子组成的原子核和绕核旋转的电子构成,粒子世界的模式显示出与原子世界很大的相似性,大部分粒子像陀螺一样绕着轴旋转,这和电子的情形相似。并且,原子的结构与太阳系的结构极为相似,也具有全息性。人类社会也同样是全息的,如国家、省、市、县等各级政府机关在结构、组成、功能等方面都有很大的相似性。
全息概念的基本含义是:部分(子系统)与部分、部分与整体之间包含着相同的信息,或部分包含着整体的全部信息。
王存臻和严春友二人共同提出的“宇宙全息统一论”理论反映出
了世界的全息系统性、全息重演性、全息一致性,全息的多样性,基于这种全息思想,提出全息教学理论。
全息教学是指基于全息理论,对教学信息全息化,通过全息式教与学活动,实现师、生全息发展的教学活动。
教学信息全息化分四个层次:一、单个知识的全息性发散,展现与其相关的知识产生、发展过程的来龙去脉,作用、前景;将相关知识点串成线、构成面、组成体,形成体系;二、对于知识系统进行全
息性收敛,通过教学活动,实现对知识准确定位,全息理解;三、注重学科各部分知识的全息性,将知识及知识建构、形成过程纳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四、注重不同学科间的全息性,使多学科产生协同效应。
全息教与学过程是全息式的课堂交流过程。这一过程中教师以全息形式发出信息,通过多元智能,全息多元信息,学生在原有体系下以全息形式来接受信息,不断建构新的知识体系;在全息多样性的教学方式下,反馈信息,相互交流,不断探究、发现并将知识内化的过程。在教学模式上,表现多种教学方式,如,“聚”式教学方式,“散”式教学方式,“重演”式教学方式等。地图标记
旧衣服加工设备
全息发展:人的发展是全面的、整体的、综合的,不是片面的、孤立的、单一的,是全息水平的提高。
全息教学理论表现出以下特性:
第一、全息重演性
知识是人类文明的结晶,教学素材来源于现实世界,服务与世界,但教学不可能也不必要重复社会发展的全部过程,因而全息教学是对知识形成过程的全息重演;是现实的缩影;它要求全息教学时,教学内容经过提炼,逼近真实世界,教学过程尽可能再现社会长期发展进步时文化知识的内在的矛盾运动,体现真实教学。
第二、系统全息性
(1)知识系统具有全息性。
任何概念都不是孤立的、静止的,都一定会有与之相联系的知识,由于这种联系,才组成了相对独立的知识体系。新旧知识的联系是全息性的联系,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式看问题,就会有不同的发现。深刻挖掘就会有新的发现,温故而知新。学科的纵向联系,构建了知
识结构的理论框架,而知识的横向联系则扩大了知识的容量,丰富了知识的内涵,使结构更加充实、完善。
(2)教学管理、教学行为、教学评价等构成全息教学系统全息教学理论认为教学管理、教学行为、教学评价等应是教学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他们是整体与局部,总系统与子系统的关系。教学管理、教学行为、教学评价等构成全息教学系统,每个子系统与总系统是全息的。
(3)学生成长的各个阶段及与之相对应的教学阶段是全息的全息系统性表现在学生不同学习阶段是一个系统,每一个阶段都是大系统中的一个片段,每个片段又自成全息系统。与之相对应的教学阶段也是全息系统,每个教学阶段也自成全息系统。
学生之于课堂教学是学生知识的全息系统与课堂教学这个系统构成系统与子系统关系,它们之间是全
息的。
第三、一致性
(1)理论与实践一致性
说过:“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吗?不是。是自己头脑里固有的吗?不是。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只能从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这三项实践中来”。著名教育家叶澜教授也指出:“发展主体自身的实践活动(并非专指社会实践活动而是泛指个人一切与生命保存、发展相关的活动)是人的发展的根本动力”。课本知识的学习必须与实践相结合。知识的形成来源于实践,又反作用于实践,人的发展是在全息世界中获得的;因而教学的视野锁定整个世界,才能在实践中大有作为。否则鼠目寸光,限制了学生的长远发展;学生成为笼中鸟,家中兔,教学失去真实。
(2)教与学一致性
从教者引出的教学思想和教学设计,教学行为,教学效果,教学评价应是含有全息的浓缩性,教与学行为合拍,以学生自主学习、全面发展为目的、为核心、为着眼点。通过双向乃至多向交流,方法与过程相互交汇融合,并不断整合知识体系,使之内化为学生自身能力的一个过程,其纽带在于:知识及知识形成过程符合事物原来的发展规律。教与学是在课堂活动中实现和谐统一。
(3)全息教学中,现有知识的获得与可持续发展相一致。
全息教学:含有教与学二个方面,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摸索出:最近发展区;对信息进行加工直至成型并固化为学生今后学习的知识台阶,方法台阶,能力台阶,进一步提升自己的全息水平,良性循环,实现可持续发展。伞齿轮传动
第四、全息多样性
(1)信息的多样性。
全息理论认为:对于学生的发展,就像在写一篇文章,必须充分占有资料,然后对资料进行充分的理解、分析、提炼,才能得出有意义的观点。学生对新知识的建构,必须纳入旧知识的体系之中,才能很好的理解,必须充分认识事物才能对这一事物有很好的认识。因而,对于学生的发展我们认为,在系统中学习,在多样的信息中学习,才是有利于学生充分的前提。
机器人拳击(2)教学方式的多样性。
在全息教学中,采用什么样的教学形式是根据教学实际情况而定,比如在进行需要归纳式的知识学习时,我们可以采用“聚”式教学方式;在进行需要举一反三式的内容学习时,我们可以采用“散”式教学方式;在进行了解如生物成长过程为内容教学时,我们可以采用“重演”式的教学方式。在这几种教学方
式中都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它们与系统论有着密切的联系。“聚”式教学方式是在知识体系中对所学内容进行多角度的诠释,从而达到对所学内容的全息理解。“散”式教学方式是在对一个要学习的内容不断的展开,把它与更多的内容相联系,达到对所学习内容的深入认识。
参考文献:
刘双保,光明网,《全息教学概论》
叶澜著,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教育概论》P197
钛合金热处理王存臻和严春友,山东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宇宙全息统一论》

本文发布于:2024-09-23 10:21:4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2/32399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全息   教学   知识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