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核细胞精氨酸生物合成途径的研究进展

原核细胞精氨酸生物合成途径的研究进展
闫洪波1,2王威2李令娣2安万昌2
【摘 要】原核生物的精氨酸生物合成包含8个酶系,起始于乙酰谷氨酸激酶催化的谷氨酸的乙酰化。到第五步乙酰基团脱离,乙酰谷氨酸通过3个酶的作用,进一步合成乙酰化中间产物。鸟氨酸被氨甲酰基化生成瓜氨酸,天冬氨酸介入后形成精氨琥珀酸,最后形成终产物精氨酸。主要就精氨酸生物合成途径、合成过程中主要酶系及反馈抑制蛋白的作用机制进行了概述。此外,提出了目前精氨酸代谢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的研究方向。
【期刊名称】生物技术通报
【年(卷),期】全息设备2015(000)001
【总页数】8
【关键词】精氨酸;乙酰谷氨酸合成酶;乙酰谷氨酸激酶;鸟氨酸乙酰基转移酶;ArgR
【文献来源】www.zhangqiaokeyan/academic-journal-cn_biotechnology-bulletin
_thesis/0201254980664.html无心磨床自动上料机
DIO: 10.13560/jki.biotech.bull.1985.2015.01.003
目前,生物发酵的氨基酸工业化生产主要是通过控制微生物的代谢合成过程来实现,涉及微生物代谢网络和调控机制。在精氨酸的微生物发酵过程中,它既是目标产物处于代谢链的下游,也是腐胺、多胺和精胺的合成前体,这些聚胺类物质涉及几个生理过程是机体最佳生长所必须的。此外,当氮源缺乏条件下,通过精氨酸琥珀酰基转移酶的作用精氨酸可充当微生物生长的氮源[1,2]。目前,国内外尚无关于L-精氨酸生物合成途径的专一综述性论文。因此,本文对精氨酸生物合成途径的研究概述以期为精氨酸发酵工艺控制与优化、发酵菌种的定向选育及基因工程菌株的构建提供理论指导;开拓L-精氨酸的应用研究的思路,以及为其在临床医疗和运动保健等方面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静止轮毂
1 精氨酸的应用
高血氨症是一个临床难题,可严重影响中枢神经系统,主要由肝脏疾病或者遗传性新陈代谢紊乱引起。L-精氨酸是生物体内的一种半必需碱性氨基酸,是尿素循环途径中重要代谢
产物之一,可把高浓度的氨转换为尿素随尿液排出,从而有效解除血氨中毒[3]。L-精氨酸是一氧化氮的自然前体物质,在一氧化氮信号途径中通过一氧化氮合酶(Nitricoxide synthase,NOS)的催化生成一氧化氮和瓜氨酸,从而具有松弛血管平滑肌的功能[4-7]。此外,其抗肿瘤、肾衰竭等免疫功能也成为研究热点[8-10]。因此,L-精氨酸在医疗、保健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
2 精氨酸生物合成途径概述
在原核细胞内,精氨酸的生物合成是涉及连续的8个酶的催化过程,起始于L-谷氨酸的乙酰化作用,这个反应是通过乙酰谷氨酸合成酶(N-acetylglutamate synthase NAGS)催化完成,精氨酸合成的首要步骤要防止谷氨酸环化及进一步合成脯氨酸[11]。精氨酸起始合成涉及乙酰谷氨酸是大多数原核生物、真菌、植物(包括单细胞藻类)的重要特征[12]。在乙酰谷氨酸合成之后,通过3个酶催化进一步合成乙酰化中间产物,该过程直到第五步乙酰基团脱除生成鸟氨酸。鸟氨酸氨甲酰基化生成瓜氨酸,而天冬氨酸介入合成了精氨琥珀酸,继而生成终产物精氨酸[13]。鉴于在所有生物体中精氨酸代谢的重要性以及哺乳动物体内精氨酸合成并未涉及乙酰化的中间产物[14,15],微生物和植物的精氨酸合成途径提供了一种潜在的抗菌或灭菌复合物的开发机制[16]。
由乙酰基团脱离方式的差异,可分为2条不同的精氨酸生物合成途径。有些细菌(肠杆菌科Enterobacteriaceae、弧菌科Vibrionaceae、黄黏球菌Myxococcus xanthus和古菌类的硫化叶菌Sulfolobus solfataricus等)使用线性途径,其特征是通过乙酰鸟氨酸脱乙酰基酶水解乙酰鸟氨酸生成醋酸和鸟氨酸,在这些生物体内,合成路径第一个酶乙酰谷氨酸合成酶是精氨酸反馈抑制的靶点[17-20](图1-A);其他的细菌(奈瑟氏菌Neisseria spp.和链霉菌Streptomyces spp.)包括棒杆菌(Corynebacterium)使用更经济的乙酰基循环途径[21],通过鸟氨酸乙酰转移酶催化乙酰基团从乙酰鸟氨酸到谷氨酸转移,从而使乙酰谷氨酸再次循环进入精氨酸合成过程,此过程中受到精氨酸反馈抑制的是乙酰谷氨酸激酶(图1-C)。近几年,人们在黄单胞菌(Xanthomonas campestris)中发现一条新颖的精氨酸合成线性途径[22],在乙酰鸟氨酸氨甲酰基磷酸酶作用下,鸟氨酸的合成前体乙酰鸟氨酸直接转换为乙酰瓜氨酸,并且推断乙酰鸟氨酸脱乙酰基酶作用于乙酰瓜氨酸,使之脱除乙酰基,生成瓜氨酸(图1-B)。
3 精氨酸生物合成的酶系与基因
在某些细菌(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pp.和蓝藻菌Cyanobacterium spp.)中,精氨酸生
物合成基因是分散在染体上的[23,24],而在另外一些细菌(结核分枝杆菌M. tuberculosis和谷氨酸棒杆菌C. glutamicum)中是成簇集中的[25,26]。谷氨酸棒杆菌中存在由8个结构基因组成的精氨酸生物合成基因簇argCJBDFRGH,其分别从argC和argG的启动子开始独立转录,从而产生与之对应的两个有序排列的操纵子argCJBDFR和argGH[26,27],可编码从谷氨酸到精氨酸代谢合成必需的所有酶系(图2-A)。
3.1 乙酰谷氨酸合成酶(NAGS)在精氨酸生物合成中的作用机制
乙酰谷氨酸(N-acetylglutamate,NAG)是哺乳动物细胞内肝脏尿素合成所必需的酶辅因子,同时也是微生物和植物细胞内精氨酸生物合成途径最初的中间产物,这一过程是在乙酰辅酶A存在条件下,由乙酰谷氨酸合成酶(NAGS)催化底物谷氨酸完成[28]。采用线性途径合成精氨酸的细菌或植物细胞内,NAGS受到精氨酸的反馈抑制,而哺乳动物细胞内NAGS受到精氨酸的正向调节[29,30]。
在大多数微生物中,精氨酸合成途径的第一步是通过NAGS催化的,人们首先在大肠杆菌中发现了NAGS的活性[31],它是一个同源六聚体,其中280个残基的N端被称为氨基酸激酶域(Amino acid kinase domain,AAK),类似于乙酰谷氨酸激酶(NAGK)[32-34
],还具有150个残基的C端GNAT域[29,33],这两个结合域分别是作为精氨酸反馈抑制和催化底物的结合位点[33]。在NAGS中,3个AAK域二聚物通过N端的螺旋连接成同一的六聚环状,相邻AAK域二聚物均带有一个GNAT位点[33]。在绿脓杆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中,通过改变上述两个结构域间“短连接器”的长度与顺序可以显著降低甚至消除精氨酸对于NAGS的抑制作用,恢复适当酶活性,这个“连接器”在精氨酸的调控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34]。
3.2 乙酰谷氨酸激酶(NAGK)在精氨酸合成中的作用机制
乙酰谷氨酸激酶(N-acetyl-L-glutamate kinase,NAGK)是氨基酸激酶家族酶系之一,利用ATP催化乙酰谷氨酸(N-acetyl-L-glutamate,NAG)的γ-COO-组磷酸化生成无水酰基磷酸盐,且这个过程具有可逆性[35,36]。大肠杆菌的NAGK具有氨基酸家族最典型的结构特征,27 kD亚基的同型二聚体高分辨率结构被测定,复合物带有亚胺二磷酸腺苷(AMPPNP)和NAG基质(PDB,1GS5)或者带有二磷酸腺苷(ADP)和硫酸根(PDB,1OHB)[16,35,36]。此外,嗜热细菌(Thermus thermophilus)、海栖热袍菌(Thermotoga maritima)和绿脓杆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的NAGK晶体结
构也相继被测定[37,38],这对于深入了解NAGK在精氨酸合成途径中的作用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精氨酸生物合成的经济循环途径中,argB编码的乙酰谷氨酸激酶NAGK是精氨酸生物合成一个关键酶,其受到精氨酸的反馈抑制和反馈阻遏[39]。谷氨酸起始的下游代谢主要包括脯氨酸、谷氨酰胺和精氨酸3个途径。ChIP分析显示,添加代谢物脯氨酸,特异性减弱了ArgR与argB上游的结合能力,影响argB基因表达水平,导致鸟氨酸合成代谢增强,这表明argB上游区域在ArgR蛋白和arg操纵子的相互作用中起重要作用[40]。另有试验证明,鸟氨酸合成代谢受到ArgR调控,但其反馈抑制调控依赖于其与arg操纵子的DNA结合能力而不是ArgR蛋白的表达水平[41]。近期研究表明,谷氨酸棒杆菌ArgR蛋白在argB启动子区的结合位点是-77到-25,而另一个已被证明也可以结合到argB启动子区域的转录抑制子FarR在argB启动子区结合位点是-57到-77,二者结合域恰好重叠。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如果ArgR先结合到argB启动子区-77到-25位置,那FarR将无法结合到argB的启动子区域,相反,若FarR先结合到argB启动子区的-57到-77位置,那ArgR将转移结合到argB启动子区-49到-25位置,这表明在NAGK的反馈抑制过程中两个调控蛋白间也具有相互作用[42]。
3.3 鸟氨酸乙酰基转移酶(OAT)在精氨酸生物合成中的作用机制
鸟氨酸乙酰基转移酶(Ornithine acetyltransferase,OAT)是由argJ基因编码,最初在人类致病菌奈瑟菌(Neisseria gonorrhoeae)中被检测并进行了基因克隆与序列分析[43-45]。采用经济循环途径合成精氨酸的原核生物体内,OAT兼具谷氨酸合成酶NAGS与乙酰鸟氨酸脱乙酰基酶(N-acety-L-ornithine deacetylase,NAO)的功能,在乙酰基团的循环利用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argJ编码的OAT酶会受到鸟氨酸的反馈抑制[39]。随后多个物种的OAT酶被研究,涉及编码基因及序列分析、酶学功能分析、动力学机制分析和系统进化理论等[12,39,46-48],有些物种的OAT酶不具有双重活性,它们无法利用作为乙酰基团来源的乙酰辅酶A[47]。
后续研究发现嗜热芽孢杆菌(Bacillus stearothermophilus)OAT具有双官能团,其活性来自于前体蛋白在高保守ATML序列的丙氨酸(A)和苏氨酸(T)残基间自我催化裂解,形成α亚基和β亚基后再聚合成一个异四聚体[48],β亚基已经证实在乙酰基转移反应中可形成一个乙酰基中间产物[48]。通过定点突变技术证实Thr97在OAT前体蛋白自我催化裂解而具有催化活性这一过程内具有重要作用[48]。在经济循环途径中,大多数的乙酰
硅胶气囊谷氨酸主要是由OAT催化谷氨酸和乙酰鸟氨酸产生,这种情况下,少量的NAGS在精氨酸合成过程中起到必要的补充功能[11]。
4 ArgR蛋白在L-精氨酸生物合成中起负调控作用
早期对于ArgR的研究主要围绕大肠杆菌(E. coli)、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和鼠伤寒沙门氏菌(Salmonella typhimurium)开展[49-51],随后的研究证实ArgR蛋白及其调控机制在其他多个生物体中保守存在,如绿脓杆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谷氨酸棒杆菌(C. glutamicum)、天蓝链霉菌(Streptomyces coelicolor)和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等[41,52-54]。
带外衰减

本文发布于:2024-09-23 04:23:3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2/32270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精氨酸   合成   乙酰   谷氨酸   途径   生物   鸟氨酸   过程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