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球墨铸铁管的壁厚检测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球墨铸铁管的壁厚检测系统。


背景技术:



2.球墨铸铁管具有高强度、耐腐蚀、韧性好、使用寿命长等特点,其综合优势是其它铸管所不具备的。因此,近年来国内管厂普遍生产球墨铸铁管,但球墨铸铁管水冷金属型生产工艺决定其壁厚不能非常均匀,为更好的控制管的壁厚所用企业的壁厚检测均为人工抽检即人工在球墨铸铁管表面涂抹耦合剂(一般为润滑油),并手持超声波测厚仪进行测厚,也有超声波自动检测但受超声波功率和球墨铸铁难测等的一些特殊因数的影响,其准确度和生产率等不能满足快节奏的生产要求,由于人工测量不仅费时费力,测量精度无法保证,只能对一批产品中的个别铸管进行抽检,且每根铸管只能检测7-10个点,检测效率低下,且检测能力有限,无法满足大规模产线的质量监控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上述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用于球墨铸铁管的壁厚检测系统。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用于球墨铸铁管的壁厚检测系统,包括机架、设置于机架下方的探测模块及设置于机架上方的铸管搬运车所述机架由设置于架体两侧的纵梁及设置于纵梁底部两端的支腿组成,所述纵梁上部沿梁体纵向固定设有导轨;
5.所述探测模块由探测杆桩基及复合材料探测杆组成,所述复合材料探测杆一端与探测杆桩基垂直连接,所述复合材料探测杆另一端安装设有第一检测传感器,所述第一检测传感器正下方安装设有第二检测传感器;
6.所述铸管搬运车底部设有可沿导轨轴向移动的导轮,所述铸管搬运车车体安装设有升降装置,设置于所述升降装置底部的升降杆端部与抓取装置固定连接;
7.所述机架下方远离探测杆桩基一侧设有铸管传送装置,所述铸管传送装置上部设有传送链,所述传送链传送方向与导轨垂直。
8.作为改进,所述铸管搬运车两端均设有升降装置。
9.作为改进,所述铸管搬运车与抓取装置之间设有导向装置,所述导向装置对称设置于升降装置两侧。
10.作为改进,所述导轨设置为齿条结构,所述导轮设置为与齿条啮合连接的齿轮结构。
11.作为改进,所述抓取装置采用电磁自动吸附装置。
12.作为改进,所述复合材料探测杆采用碳纤维材料加工制造。
13.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在于:
14.可实现球墨铸铁管的全长测厚测量,并微机记录实现自动控制,操作简单可靠,数
据准确,误差率明显降低,同时探测杆采用碳纤维复合材料制造加工,杆体可以保持在较长的长度下产生较小的弯曲变形,适应于较长铸管的壁厚检测。
附图说明
15.图1是壁厚检测系统主视结构示意图;
16.图2是壁厚检测系统侧视结构示意图。
17.图1-图2所示:1、机架,101、纵梁,102、支腿,103、导轨,2、探测模块,201、复合材料探测杆, 202、第一检测传感器,203、第二检测传感器,204、探测杆桩基,3、铸管搬运车,301、导轮,302、升降装置,303、升降杆,304、抓取装置,305、导向装置,4、铸管传送装置,401、传送链,5、铸铁管。
具体实施方式
18.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球墨铸铁管的壁厚检测系统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19.结合附图1-图2一种用于球墨铸铁管的壁厚检测系统,包括机架1、设置于机架1下方的探测模块2 及设置于机架1上方的铸管搬运车3,所述机架1由设置于架体两侧的纵梁101及设置于纵梁101底部两端的支腿102组成,所述纵梁101上部沿梁体纵向固定设有导轨103;
20.所述探测模块2由探测杆桩基204及复合材料探测杆201组成,所述复合材料探测杆201一端与探测杆桩基204垂直连接,所述复合材料探测杆201另一端安装设有第一检测传感器202,所述第一检测传感器202正下方安装设有第二检测传感器203;
21.所述铸管搬运车3底部设有可沿导轨103轴向移动的导轮301,所述铸管搬运车3车体安装设有升降装置302,设置于所述升降装置302底部的升降杆303端部与抓取装置304固定连接;
22.所述机架1下方远离探测杆桩基204一侧设有铸管传送装置4,所述铸管传送装置4上部设有传送链 401,所述传送链401传送方向与导轨103垂直。
23.作为本实施例较佳实施方案的是,所述铸管搬运车3两端均设有升降装置302。
24.作为本实施例较佳实施方案的是,所述铸管搬运车3与抓取装置304之间设有导向装置305,所述导向装置305对称设置于升降装置302两侧。
25.作为本实施例较佳实施方案的是,所述导轨103设置为齿条结构,所述导轮301设置为与齿条啮合连接的齿轮结构。
26.作为本实施例较佳实施方案的是,所述抓取装置304采用电磁自动吸附装置。
27.作为本实施例较佳实施方案的是,所述复合材料探测杆201采用碳纤维材料加工制造。
28.本实用新型在具体实施时,待测铸铁管5在传送链401上部运输至抓取装置304正下方时,升降装置 302动作,升降杆303推动抓取装置304向下运动并抓住待测铸铁管5,然后升降装置302驱动升降杆303 收缩,抓取装置304将铸铁管5抬升至设置高度,铸管搬运车3启动并沿导轨301朝向探测杆桩基204一端运动,复合材料探测杆201伸入至铸铁管内部,位于铸铁管5下侧壁上方的第一检测传感器202与铸铁管下方的第二检测传感器203配合工
作对铸铁管壁厚进行测量,测量完成后,铸管搬运车3朝向铸管传送装置4一侧运动至传送链401下方,升降装置302驱动抓取装置304向下运动,经过检测的铸铁管5由传送链401输送至下一工序,未被测量的待测铸铁管被抓取装置304抓取,重复上述动作。
29.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这种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总而言之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球墨铸铁管的壁厚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1)、设置于机架(1)下方的探测模块(2)及设置于机架(1)上方的铸管搬运车(3),所述机架(1)由设置于架体两侧的纵梁(101)及设置于纵梁(101)底部两端的支腿(102)组成,所述纵梁(101)上部沿梁体纵向固定设有导轨(103);所述探测模块(2)由探测杆桩基(204)及复合材料探测杆(201)组成,所述复合材料探测杆(201)一端与探测杆桩基(204)垂直连接,所述复合材料探测杆(201)另一端安装设有第一检测传感器(202),所述第一检测传感器(202)正下方安装设有第二检测传感器(203);所述铸管搬运车(3)底部设有可沿导轨(103)轴向移动的导轮(301),所述铸管搬运车(3)车体安装设有升降装置(302),设置于所述升降装置(302)底部的升降杆(303)端部与抓取装置(304)固定连接;所述机架(1)下方远离探测杆桩基(204)一侧设有铸管传送装置(4),所述铸管传送装置(4)上部设有传送链(401),所述传送链(401)传送方向与导轨(103)垂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球墨铸铁管的壁厚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铸管搬运车(3)两端均设有升降装置(30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球墨铸铁管的壁厚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铸管搬运车(3)与抓取装置(304)之间设有导向装置(305),所述导向装置(305)对称设置于升降装置(302)两侧。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球墨铸铁管的壁厚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轨(103)设置为齿条结构,所述导轮(301)设置为与齿条啮合连接的齿轮结构。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球墨铸铁管的壁厚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抓取装置(304)采用电磁自动吸附装置。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球墨铸铁管的壁厚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材料探测杆(201)采用碳纤维材料加工制造。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球墨铸铁管的壁厚检测系统,包括机架、设置于机架下方的探测模块及设置于机架上方的铸管搬运车,所述机架由设置于架体两侧的纵梁及设置于纵梁底部两端的支腿组成,所述纵梁上部沿梁体纵向固定设有导轨;所述探测模块由探测杆桩基及复合材料探测杆组成,所述复合材料探测杆一端与探测杆桩基垂直连接,所述复合材料探测杆另一端安装设有第一检测传感器,所述第一检测传感器正下方安装设有第二检测传感器;所述铸管搬运车底部设有可沿导轨轴向移动的导轮,所述铸管搬运车车体安装设有升降装置,设置于所述升降装置底部的升降杆端部与抓取装置固定连接;所述机架下方远离探测杆桩基一侧设有铸管传送装置。侧设有铸管传送装置。侧设有铸管传送装置。


技术研发人员:

韩永 韩操 董广合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徐州华正铸业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5.26

技术公布日:

2022/11/21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16:45:1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2/314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所述   装置   搬运车   机架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