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管线预制钢护笼沟槽支护方案

污水管线预制钢护笼沟槽支护方案
目录
外室1H一、工程概况 (1)
(一)工程简介 (1)
(二)水文地质情况 (1)
二、现场情况描述 (3)
三、拟采用的支护形式 (5)
四、主要施工方法 (7)
五、施工注意事项 (9)
一、工程概况
(一)工程简介
本工程截污管线长度为427.4m,其中D=400mmⅢ级钢筋混凝土承插口管467.4m。
村污水处理厂站1座,工程处理规模为50m3/d。
工程位置
村站平面位置图
厂站位置
管线平面位置图
(二)水文地质情况
1、水文资料
射击标靶本次勘察期间(2017年11月中旬)在20.0m的勘探深度范围内观测到2层地下水。
第一层地下水的类型为上层滞水,仅在局部(4#、5#钻孔)有所揭露,稳定水位标高11.04~11.46m(埋深5.60~5.70m),主要含水层为粉质黏土②层,黏质粉土②1层,粉砂②2层。
第二层地下水的类型为承压水,普遍存在,稳定水位标高8.70~10.11m(埋深  6.80~8.70m),主要含水层为细砂-中砂④层,中砂⑤层,黏质粉土⑥层。
具体各钻孔内量测的水位(头)埋深及标高见表1。
钻孔水位埋深及稳定水位标高一览表(单位:m)
场地内其他位置不排除局部仍存在由于管线渗漏、地表生产、生活用水及大气降水入渗所导致的上层
滞水。环模
2、地质条件
根据现场钻探与原位测试及室内土工试验成果的综合分析,在本次岩土工程勘察最大勘探深度范围内所分布的土层按沉积年代、成因类型可分为人工堆积层、新近沉积层、第四纪沉积层三大类,按地层岩性及工程特性进一步划分为6个大层,现分述如下:人工堆积层:该层分布于地表,为人工堆积之粉质黏土素填土①层,杂填土①1层。重金属快速检测
新近沉积层:该层分布于人工堆积层之下,为新近沉积之粉质黏土②层,黏质粉土②1层,粉砂②2层。
第四纪沉积层:该层分布于新近沉积层之下,为第四纪沉积之重粉质黏土-粉质黏土③层,细砂-中砂④层,中砂⑤层,黏质粉土⑥层。
本次岩土工程勘察现场钻探工作中最深钻至深度20.0m,达标高-3.09m,止于第⑥大层。
关于上述土层的分布情况、特征综述和土工试验与原位测试的综合统计结果,详见“工程地质剖面图”与“地层岩性及土的物理力学性质综合统计表”。
3、工程条件
漏洞修复失败
WP1~2#管线横穿路边沟,沟底宽5m、沟内仅有少量污水。WP2~11~17#位于村主路上,沥青砼路面宽5m,两侧各1m人行步道,外侧为民房,挖深4m。WP12~17位于儒小沟北侧河道上口线处,儒小沟下口宽4m,上口宽16m,水深约0.5m。挡风被
二、现场情况描述
本工程WP2-WP11井段全长236.9m,沟槽挖深4m,沿线检查井9座,采用D=400钢筋砼承插口管明挖铺设,检查井采用砖砌模块检查井,内径1.1m、外径1.6m,垫层外边边缘直径1.8m。管线位于村南北向村内主路上,位于道路偏东位置。
管线平面位置图
管线纵段图
施工现场照片
现况道路为沥青砼路,路面宽度5m,两侧各设有1m宽人行步道,两侧人行步道内各有一排高压电线杆,人行步道外侧为房屋边墙,施工期间电线杆不予拆除。
原计划采用放坡明挖施工,并将污水管线位置向西侧微调至路中位置,放坡坡度按1:0.5考虑。
在施工过程中发现,在道路东侧路边沿线有一条D=300雨污合流管线在路面下铺设,埋深1m,且此雨污合流管道接口存在渗水现象,加上施工进入雨季,降雨频繁,沟槽土质含水量大,稳定性差。既有雨污合流管线为村内排水主管线,现处于雨季,为满足村内排水需要,此管线无法拆除。
采取放坡明挖方式,在雨污合流管线一侧沟槽边坡坡度适当增大到1:0.4,勉强完成9#-11#井段26m,在继续向北开挖过程中造成土方坍塌,为确保施工安全,对坍塌处进行回填,暂停施工。
加入坍塌照片

本文发布于:2024-09-24 01:23:5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2/31112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管线   工程   施工   沟槽   位置   合流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