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酮 参数及注意事项

丙酮
科技名词定义
中文名称:    丙酮
英文名称:  acetone
定义:      由乙酰乙酸脱羧生成的酮,是酮体的三个组成之一
所属学科: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一级学科) 新陈代谢(二级学科甘薯苗
本内容由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
百科名片
丙酮(acetone),也称作二甲基酮,饱和脂肪酮系列中最简单的酮。熔点-95度,沸点56度,无液体,有特殊气味,能溶解醋酸纤维硝酸纤维。
目录[隐藏]
基本信息 糖蜜酒精
1. 理化参数
2. 分子结构
生产方法
主要用途
安全防护
1. 毒性
2. 人身防护
3. 消防
急 救
1. 储藏与运输
2. 安全与处理
3. 泄漏应急处理
4. 操作处置与储存
5. 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基本信息
1. 理化参数
2. 分子结构
生产方法
主要用途
安全防护
1. 毒性
2. 人身防护
3. 消防
急 救
1. 储藏与运输
2. 安全与处理
3. 泄漏应急处理
4. 操作处置与储存
5. 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化学性质
  丙酮是脂肪族酮类具有代表性的的化合物,具有酮类的典型反应。例如:与亚硫酸氢钠形成无结晶的加成物。与氰化氢反应生成丙酮氰醇。在还原剂的作用下生成异丙酮与频哪醇。丙酮对氧化剂比较稳定。在室温下不会被硝酸氧化。用碱性高锰酸钾或铬酸钾等强氧化剂做氧化剂时,生成乙酸、甲酸、二氧化碳和水。在碱存在下发生双分子缩合,生成双丙酮醇。2mol丙酮在各种酸性催化剂(盐酸,氯化锌或硫酸)存在下生成亚异丙基丙酮,
在与1mol丙酮加成,生成佛尔酮(二亚异丙基丙酮)。3mol丙酮在浓硫酸作用下,脱3mol水生成1,3,5-三甲苯。在石灰。醇钠或氨基钠存在下,缩合生成异佛尔酮(3,5,5-三甲基-2-环己烯-1-酮)。在酸或碱存在下,与醛或酮发生缩合反应,生成酮醇、不饱和酮及树脂状物质。与苯酚在酸性条件下,缩合成双酚-A。丙酮的α-氢原子容易被卤素取代,生成α-卤代丙酮。与次卤酸钠或卤素的碱溶液作用生成卤仿。丙酮与Grignard试剂发生加成作用,加成产物水解得到叔醇。丙酮与氨及其衍生物如羟氨、肼、苯肼等也能发生缩合反应。此外,丙酮在500~1000时发生裂解,生成乙烯酮。在170~260通过硅-铝催化剂,生成异丁烯和乙醛;300~350时生成异丁烯和乙酸等。
 
[编辑本段]
基本信息
  英文化学名:Di-methyl keton. acetone. 
  丙酮对人体没有特殊的毒性,但是吸入后可引起头痛,支气管炎等症状。如果大量吸入,还可能失去意识。日常生活中主要用于脱脂,脱水,固定等等。在血液和尿液中为重要检测对象。有些癌症患者尿样丙酮水平会异常升高。采用低碳水化合物食物疗法减肥的人血液尿液中的丙酮浓度也异常地高。丙酮以游离状态存在于自然界中,在植物界主要存在于精油中,如茶油松脂精油、柑橘精油等;人尿和血液及动物尿、海洋动物的组织和体液中都含有少量的丙酮。糖尿病患者的尿中丙酮的含量异常地增多。能溶于水、乙醇乙醚及其他有机溶剂中。蒸气空气混合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爆炸极限 2.55%~12.8%(体积)。丙酮的羰基能与多种亲核试剂发生加成反应,例如催化氢化生成异丙醇,还原生成频哪醇;与氨衍生物、氢氰酸、炔化物、有机金属化合物反应等。丙酮还能进行α氢的反应,例如与卤素发生取代反应,自身或与其他化合物发生类似羟醛缩合反应等。
理化参数
  密度:在25时比重0.788
  熔点:-94
  沸点:56.48
  饱和蒸气压(kPa) 53.32(39.5)
  折光率1.3588
  闪点:-17.78(闭杯)
  是一种无透明液体,有特殊的辛辣气味
  易溶于水和甲醇、乙醇、乙醚、氯仿、吡啶等有机溶剂
  极限参数:自燃点:465
  爆炸极限2.6%~12.8%
  最大爆炸压力:87.3/平方厘米
  最易引燃浓度:4.5
  产生最大爆炸压力浓度:6.3%
  最小引燃能量:1.15肥皂生产设备毫焦(4.97%浓度时)
  燃烧热值:1792千焦/摩尔(液体,25)
  蒸气压:53.33千帕(39.5)
  易燃、易挥发,化学性质较活泼
分子结构
  丙酮分子中羰基上的C原子以sp2杂化轨道成键,甲基C原子以sp3杂化轨道成键[1]
  分子式:C3H6O
  结构简式:CH3COCH3
  分子量:58.08
[编辑本段]
生产方法
 
主要有异丙醇法异丙苯法发酵法乙炔水合法丙烯直接氧化法。目前世界上丙酮的工业生产以异丙苯法为主。世界上三分之二的丙酮是制备苯酚的副产品,是异丙苯氧化后的产物之一。该技术目前主要的专利生产商有Kellogg Brown & Root公司、三井化学公司和UOP公司。
微生物检查
  Solutia公司开发了一种用氮氧化物氧化苯生产苯酚的技术,但是该公司去年取消了采用该工艺建厂的计划,因为采用该项技术毛利水平太低。日本的研究人员最近还开发了一种采用铕-钛催化剂以苯为原料的一步法生产苯酚和丙酮的生产工艺。
  制备方法:丙酮的生产方法较多。古老的方法是用石灰中和木材干馏所得的木醋液,制成乙酸钙,再经热分解制得丙酮。工业上研究过的合成丙酮的方法有:(1)从乙酸得到乙酸钙,然后加热至160摄氏度分解生成丙酮和碳酸钙;(2)乙炔在氧化锌催化剂上与水蒸气反应生成丙酮;(3)乙醇蒸气在铬酸锌催化剂存在下,高温反应生成丙酮;(4)液化天然气或石脑油氧化制丙酮(氧化产物还包括甲醛,乙酸,丁醇等)(5)异丙醇氧化或脱氢制丙酮;(6)异丙醇过氧化氢法制丙酮;(7)异丙醇与合成丙酮;(8)异丙苯法制丙酮,联产苯酚以丙烯和苯为原料,经烃化制得异丙苯,再以空气氧化得到氢过氧化异丙苯,然后以硫酸
树脂分解,同时得到丙酮和苯酚;(9)丙烯直接氧化法制丙酮 工艺路线与乙烯直接氧化制乙醛法相似;(10)石墨冷凝器对甲基异丙基苯过氧化氢法生产对甲酚,副产丙酮;(11)二异丙苯法生产氢醌,副产丙酮。但工业上实际采用的方法并不很多。目前我国用粮食发酵的生产丙酮仍占较大比重。在合成法中异丙苯法是主要的。由含淀粉的农副产品发酵,制得丙酮,丁醇和乙醇的混合物.三者的比例为丙酮:丁醇=32:56:1225:70:3(重量比).每生产1t丙酮,约耗用11t淀粉或60-66t废糖蜜。异丙苯法是丙酮生产路线中最经济的方法,同时得到苯酚。两者之比是,苯酚:丙酮=1:0.6(重量)。以苯酚计,10t级装置每吨苯酚消耗丙烯(90%)590kg
[编辑本段]
主要用途
  工业上主要作为溶剂用于、塑料、橡胶、纤维、制革、油脂、喷漆等行业中,也可作为合成烯酮、醋酐、碘仿、聚异戊二烯橡胶、甲基丙烯酸、甲酯、氯仿、环氧树脂等物质的重要原料。在精密铜管制造行业中,丙酮经常被用于擦拭铜管上面的黑墨水。
[编辑本段]
安全防护
毒性
  丙酮主要是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麻醉作用,高浓度接触对个别人可能出现肝、肾和胰腺的损害。由于其毒性低,代谢解毒快,生产条件下急性中毒较为少见。急性中毒时可发生呕吐、气急、痉挛甚至昏迷。口服后,口唇、咽喉烧灼感,经数小时的潜伏期后可发生口干、呕吐、昏睡、酸中度和酮症,甚至暂时性意识障碍。丙酮对人体的长期损害,表现为对眼的刺激症状如流泪、畏光和角膜上皮浸润等,还可表现为眩晕、灼热感,咽喉刺激、咳嗽等。
  1、吸入:浓度在500ppm以下无影响,5001000ppm之间会刺激鼻、喉,1000ppm时可致头痛并有头晕出现。200010000 ppm时可产生头晕、醉感、倦睡、恶心和呕吐,高浓度导致失去知觉、昏迷和死亡。
  2、眼睛接触;浓度在500ppm会产生刺激,1000ppm会有轻度、暂时性刺激。液体会产生中毒刺激。
  3、皮肤刺激:液体会有轻度刺激,通过完好的皮肤吸收造成的危险很小。
  口服;对喉和胃有刺激作用,服进大量会产生和吸入相同的症状。
  4、皮肤接触会导致干燥、红肿和皲裂,每天3小时吸入浓度为1000ppm的蒸气,在715年会刺激工人鼻腔,使之眩晕、乏力。高浓度蒸气会影响肾和肝的功能。
人身防护
  1、吸入:如蒸气浓度不明或超过暴露极限时,应佩带合适的呼吸器。
  2、皮肤:如果需要,应使用手套、工作服和工作鞋,合适的材料是丁基橡胶。在直接工作的场所应备有可用的安全淋浴和眼睛冲洗器具。
  3、眼睛:戴化学防溅眼镜,必要时可佩带面罩。
消防
  适用灭火剂:化学干粉,酒精泡沫,二氧化碳
  灭火时可能遭遇之特殊危害:用水稀释过之丙酮溶液,亦有可能燃烧。
  特殊灭火程序:
  1.用水灭火是无效的,但可使用喷水以冷却容器。
盲区监测
  2.若未泄漏物质尚未着火,使用喷水以分散蒸气。
  3.喷水可冲洗外泄区并将外泄物稀释成非可燃性混合物。
  4.蒸气可能传播至远处,若与引火源接触会延烧回来。
  消防人员之特殊防护设备:灭火时需穿戴经NIOSH认证的自携式呼吸防护具及穿著全身包覆式防护衣。
[编辑本段]
  1、吸入:脱离丙酮产生源或将患者移到新鲜空气处,如呼吸停止应进行人工呼吸。
  2、眼睛接触:眼睑张开,用微温的缓慢的流水冲洗患眼约10分钟。
  3、皮肤接触:用微温的缓慢的流水冲洗患处至少10分钟。
  4、口服:用水充分漱口,不可催吐,给患者饮水约250ml
  5、一切患者都应请医生。
储藏与运输
  将丙酮储藏于密封的容器内,置于阴凉干燥优良好通风的地方,远离热源、火源和有禁忌的物质。所有容器都应放在地面上。160公斤/ 或槽车
安全与处理
  提供良好的通风设备、防护服装和呼吸器。移去热源和火源。应停止或减少泄露。用黄沙或其他吸收物吸收液体。废料可在被批准的溶剂焚炉中烧掉或在被指定的地方作深埋处理,遵守环境保护法规。
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行动:消除所有点火源。根据液体流动和蒸气扩散的影响区域划定警戒区,无关人员从侧风、上风向撤离至安全区。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正压自给式呼吸器,穿防静电服。作业时使用的所有设备应接地。禁止接触或跨越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泄漏物进入水体、下水道、地下室或密闭性空间。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收。使用洁净的无火花工具收集吸收材料。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飞尘或石灰粉吸收大量液体。用抗溶性泡沫覆盖,减少蒸发。喷水雾能减少蒸发,但不能降低泄漏物在受限制空间内的易燃性。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喷雾状水驱散蒸气、稀释液体泄漏物。

本文发布于:2024-09-24 13:14:3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2/31032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生成   泄漏   接触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