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的电池包防护结构及汽车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电池防护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汽车的电池包防护结构及汽车。


背景技术:



2.新能源汽车是当今汽车发展的重要方向,电动汽车是其重要组成。而在电动汽车中,电池包作为供能装置一般为布置于汽车中部、地板下方,即位于汽车的底部。这种类型的电动汽车,在一些工况多、路况较为复杂的路段行驶时,经常遇到触底、磕碰情况,从而导致电池包受到撞击、挤压,并产生严重变形,导致电池包破裂、电解液泄漏、电池起火及爆炸等危险。因此,从业人员会在电池包上设置防护结构,但相关技术中的防护结构防撞吸能的性能不足,容易造成电池包与防护结构同时变形,使得电池包有损坏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现有技术中电池包防护结构由于防撞吸能性能不足,使得车体底部在受到触底、磕碰情况时,电池包与防护结构同时变形造成电池包损坏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汽车的电池包防护结构,其包括:传力框架组件、至少四个第二连接头组件和防护板;其中,
4.传力框架组件,其包括至少一组传力框架单元和两根第二传力梁,两根所述第二传力梁沿所述汽车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所述传力框架单元设于两根所述第二传力梁之间,且所述传力框架单元与每根所述第二传力梁的两端均相连,所述传力框架单元和所述第二传力梁均与所述汽车的电池包间隔设置;
5.至少四个第二连接头组件,其用于组设于所述汽车的车架,且每个所述第二连接头组件均与一个所述第二传力梁和所述传力框架单元相连;
6.防护板,其贴设于所述传力框架单元和所述第二传力梁底部,且所述电池包在水平面上的投影面处于所述防护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面之中。
7.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传力框架单元包括:至少四根第一传力梁,每根所述第一传力梁的一端均通过所述第二连接头组件与所述车架和所述第二传力梁相连,另一端通过一第一连接头与其余三个所述第一传力梁相连成一x型结构。
8.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传力框架组件包括:
9.两组所述传力框架单元,两组所述传力框架单元在所述汽车的长度方向并排设置。
10.一些实施例中,两个所述第二连接头组件通过一第三传力梁相连。
11.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传力梁和第二传力梁均采用铝材料制成。
12.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连接头组件包括:
13.第二接头,其与所述第二传力梁和所述传力框架单元均相连;
14.第二千斤顶支架,其组设于所述第二接头上,且所述第二千斤顶支架用于与所述车架相连。
15.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接头和所述第二千斤顶支架均采用铸铝材料制成。
16.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防护板采用铝合金钢板制成。
17.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防护板强度不低于2000mpa。
18.另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汽车,其包括:如上述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包防护结构。
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本发明中的防护结构与电池包相互独立,且两者在高度方向上间隙配合,当汽车底部遇到触底或磕碰的情况时,即使防护板发生变形,也难以影响到电池包。进一步地,本发明中通过设置传力框架结构,将底部防护板所受的碰撞力分散传递到车架上,从而使电池包得到保护。
附图说明
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1.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电池包防护结构安装在汽车上的结构示意图;
22.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图1中a处的局部示意图;
23.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电池包防护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24.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传力框架组件与车架连接状态下的示意图。
25.图中:1、传力框架组件;11、传力框架单元;111、第一传力梁;12、第二传力梁;13、第一连接头;131、套筒;14、第二连接头组件;141、第二接头;15、第三传力梁;2、车架;3、电池包;4、防护板。
具体实施方式
26.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27.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针对现有技术中电池包防护结构由于防撞吸能性能不足,使得车体底部在受到触底、磕碰情况时,电池包与防护结构同时变形造成电池包损坏的问题,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汽车的电池包防护结构,其包括:传力框架组件1、防护板4;其中,
28.传力框架组件1,其用于与汽车的车架2相连,且所述传力框架组件1部分间隔设置在电池包3的下方;防护板4,其贴设于所述传力框架组件1底部,且所述电池包3在水平面上的投影面处于所述防护板4在水平面上的投影面之中。
29.需要说明的是,防护板4、传力框架组件1应将电池包3完全包覆,以抵御来自各方向的撞击,最终将力分散传递到车架2上以此保护电池包3。
30.可以理解的是,传力框架组件1与所述电池包3独立且间隔设置,两者并不存在直接连接关系。当汽车底部受到碰撞后,所述防护板4首先受到冲击和碰撞力。若是轻微碰撞(如路面石子碰撞等),防护板4结构强度足以对电池包底部进行防护。若是碰撞较为剧烈(如触底或磕碰),导致防护板4变形,由于传力框架组件1和所述电池包3之间预留一定安全
间隙且并没有直接连接关系,因此防护板4形变对电池包影响较小,而防护板4所受的局部碰撞力经过传力框架组件1的框架结构分散吸能并通过连接关系传递到车架2上。从而使得电池包得到保护。
31.优选地,电池包防护结构的传力框架组件1采用铝合金材料制成。而防护板4则可以采用2000mpa超高强度铝合金钢板。值得说明的是本技术采用铝材料制作,铝材不易锈蚀,可有效延长防护结构使用寿命。
32.具体地,所述传力框架组件1包括:至少四个第二连接头组件14和至少一组传力框架单元11;其中,
33.至少一组传力框架单元11,其贴设于所述防护板4的内侧面;两根第二传力梁12,两根所述第二传力梁12沿所述汽车的宽度方向设置在所述传力框架单元11所述汽车的长度方向两侧,且所述第二传力梁12的两端通过一第二连接头组件14与所述车架2和所述传力框架单元11均相连;至少四个第二连接头组件14,其用于组设于所述汽车的车架2,且每个所述第二连接头组件14均与一个所述第二传力梁12和所述传力框架单元11相连。
34.可以理解的是,通过上述框架结构,使得包裹电池包3的防护板4受任何方向碰撞,都可以通过传力框架组件1变形吸能再传递至车架2。
35.进一步地,所述传力框架单元11包括:至少四根第一传力梁111,每根所述第一传力梁111的一端均通过所述第二连接头组件14与所述车架2和所述第二传力梁12相连,另一端通过一第一连接头13与其余三个所述第一传力梁111相连成一x型结构。
36.具体地,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传力框架组件1包括:
37.两组所述传力框架单元11,两组所述传力框架单元11在所述汽车的长度方向并排设置,且两组所述传力框架单元11在所述汽车的长度方向相邻的四个所述第一传力梁111两两相连,且相连的两个所述第一传力梁111连接处与所述车架2相连。且两个所述传力框架单元11通过一所述汽车的长度方向设置的第三传力梁15相连。
38.可以理解的是,x型传力框架单元与第三传力梁15和第二传力梁12相连形成一镂空的框架结构。使得防护板4将力分散传递到传力传力框架组件1任何部位时候,都可以通过第三传力梁15、第二传力梁12和第一传力梁111进行力的传递。同时,由于第三传力梁15、第二传力梁12和第一传力梁111均采用铝合金材料制成,在力传力过程中第三传力梁15、第二传力梁12和第一传力梁111会发生形变吸能,以减少传递到车架2上能量,以此避免车架2变形。
39.值得说明的是,由于本技术第二连接头组件14强度较高,所以可以在第二连接头组件14处设置千斤顶支架,以此为千斤顶起顶汽车底部的支撑点。具体地,所述第二连接头组件14包括:第二接头141和第二千斤顶支架;其中,
40.第二接头141,其与所述第二传力梁12和所述传力框架单元11均相连;第二千斤顶支架,其组设于所述第二接头141上,且所述第二千斤顶支架用于与所述车架2相连。
41.进一步地,如图3和图4所示,第二接头141和第一连接头13上均设有多个连接机构,如第一连接头13上即设置了多个套筒131以与多个传力梁连接固定。
42.另一些具体地实施例中,本技术中的防护板4包括至少两块护板单元件,各护板单元件沿汽车的所述汽车的长度方向依次搭接,护板单元件可设计成标准件,在实际应用中可根据需要,通过控制护板单元件的数量,以拼接出不同尺寸的防护板4,适应不同的车型,
从而不需要针对每一款车型对应准备一套模具,有效的降低生产成本;而且将防护板4设计成拼接结构,与整体结构的护板相比,模具的尺寸可以设计得较小,加工难度降低,生产的模具费用低,而且尺寸相对较小的护板单元件更利于储存和运输;将防护板设计成拼接结构,当防护板出现损毁时,只需更换损毁的护板单元件,以降低后期的维护成本。
43.优选地,护板单元件设置有多个凸条结构,各凸条结构沿汽车的所述汽车的宽度方向间隔排布,并平行于汽车的所述汽车的长度方向,通过设置凸条结构来提升护板单元件的结构强度,从而进一步增加防护板的抗撞击能力,且每一块护板单元件上相邻两个凸条结构之间形成有导风通道,沿汽车的所述汽车的长度方向搭接后相邻两块护板单元件上相应位置处的导风通道彼此对齐形成一条连续的通道,即在相邻两块护板单元件中,沿汽车的所述汽车的长度方向的导风通道与凸条结构不是交错排布,这样,在汽车在行驶过程中,经过护板表面的气流经过导风通道可顺畅流动,而不会被凸条结构所阻挡,从而降低汽车行驶的风阻系数。
44.可选地,防护板4至少为两块拼接而成,且各防护板4沿汽车的所述汽车的宽度方向依次排布,这样,可以进一步的将护板单元件的尺寸设计得更小。实际应用中,当防护板4至少为两块时,在沿汽车的所述汽车的宽度方向依次排布的各防护板4中,相邻两块防护板4的边界可采用搭接的方式连接,或者,相邻两块防护板4的边界还可以采用对接连接,即相邻两块防护板4的边界没有叠压的部分。
45.本实施例中,对只包括一块防护板4的防护板结构进行说明。具体地,沿汽车的所述汽车的长度方向,相邻两块护板单元件上对齐的导风通道之间可以是断开,或者,相邻两块护板单元件上对齐的导风通道也可以是头尾对接。
46.可选地,凸条结构可设置有排水孔,通过排水孔来排出护板与电池包的安装托盘之间的沉积水,避免电池包与沉积水接触而加速电池包的腐蚀,从而提高电池包的使用寿命。
47.具体地,护板单元件可为金属冲压件,各凸条结构可通过一体冲压的方式成型于护板单元件上。
48.具体地,当防护板安装在汽车上时,凸条结构凸出于护板单元件的表面背向于电池包的安装托盘,即凸条结构的凸起方向朝向路面,凸条结构在朝向电池包的安装托盘的一侧形成有一空腔,空腔为防护板4受力变形预留了一定的变形空间,当防护板在受到异物碰撞时经过空腔的缓冲而使异物不至于直接撞击到传力框架组件1或电池包的安装托盘的底部。
49.值得说明的是,凸条结构的凸起面可为平面,为了高效的排出防护板与电池包托板之间沉积的水,凸条结构上设置有至少两个排水孔,或者,凸条结构的凸起面也可为具有一定锥度的锥面,且该锥面的锥角为175
°‑
178
°
,凸条结构上可以只设置有一个排水孔,此时该排水孔位于该锥面的顶点上。
50.一些具体地实施例中,凸条结构的凸起面为平面,且凸条结构设置有两个排水孔,分别位于凸条结构的两端处。
51.具体地,在每块护板单元件上的多个凸条结构中,相邻两个凸条结构之间的距离相同。实际应用中,相邻两个凸条结构之间的间距可以不相同,只需要保证每块护板单元件上相应凸条结构的排布位置相同即可。
52.可选地,各凸条结构的一端或两端可呈锥形或者弧形,能将流经护板表面的气流分开导入导风通道,进一步降低汽车行驶时的风阻系数。
53.优选地,护板单元件可为钢板,能提升防护板4的抗撞击和耐摩擦性能,且钢板的强度大,重量相对较轻,从而有效减轻车身重量。实际应用中可按照具体需求来选取钢材的型号,保证护板具有足够的抗撞击性能来满足不同路况。护板单元件也可为铝合金板材等。
54.一些优选地实施例中,护板单元件的一端设有搭接部,护板单元件的另一端设有叠压部,叠压部可盖于相邻护板单元件的搭接部上,其中,叠压部为经折弯形成于护板单元件一端的折弯结构,而搭接部实质为护板单元件上被相邻护板单元件的叠压部搭盖的部分,折弯结构通过冲压机冲压折弯而成,折弯结构包括第一折弯部和第二折弯部,第一折弯部的一端与护板单元件连接,另一端与第二折弯部的一端连接,第二折弯部平行于护板单元件,第一折弯部与护板单元件之间的夹角、第一折弯部与第二折弯部之间的夹角可以均大于90度或等于90度,且护板单元件和第二折弯部之间的高度差等于护板单元件的厚度。
55.具体地,防护板4包括至少三块护板单元件时,位于护板两端的两块护板单元件为首端护板件和尾端护板件,而位于首端护板件和尾端护板件之间的护板单元件为中间护板件。其中,首端护板件在靠近中间护板件的一端设置有叠压部,另一端设置有倒角结构或圆角结构,尾端护板件在靠近中间护板件的一端具有搭接部,另一端设置有倒角结构或圆角结构,中间护板件的一端设置有搭接部,另一端设置有叠压部。首端护板件和尾端护板件上的倒角结构或圆角结构设计,能避免后续操作过程中工作人员被防护板的四个角划伤。
56.具体地,当构成防护板4的护板单元件为两块时,首端护板件靠近尾端护板件的一端设置有叠压部,首端护板件的叠压部搭盖在尾端护板件的搭接部上。进一步地,当构成防护板4的护板单元件为三块时,中间护板件的数量为一块,首端护板件的叠压部搭盖在中间护板件的搭接部上,中间护板件的叠压部搭盖在尾端护板件的搭接部上。
57.值得说明的是,当构成防护板4的护板单元件为四块时,中间护板件的数量为两块,首端护板件的叠压部搭盖在第一中间护板件的搭接部上,第一中间护板件的叠压部搭盖在第二中间护板件的搭接部上,第二中间护板件的叠压部搭盖在尾端护板件的搭接部上。
58.具体地,构成防护板4的护板单元件数量还可以为五块、六块、七块等等。可选地,搭接部与搭接部之间可设置有粘接件,来提高相邻两块护板单元件的搭接处连接的稳定性。
59.具体地,粘接件可为泡棉胶,泡棉胶可防止搭接部与搭接部直接接触,解决了车辆行驶在过程中搭接部与搭接部摩擦会产生异响的问题。一些实施例中,防护板本体通过锁紧件固定于电池包托盘的底部。锁紧件可为铆钉或者螺栓,铆钉或者螺栓将防护板4的边界锁紧固定到电池包的安装托盘的底部。同时,各块护板单元件与与电池包的安装托盘之间可设置有粘接结构,通过采用粘接的方式将防护板4粘接固定到电池包的安装托盘底部,或者,各块护板单元件与与电池包的安装托盘之间可设置有卡扣结构,通过采用卡扣连接的方式将防护板4粘接固定到电池包的安装托盘底部,或者,各块护板单元件与与电池包的安装托盘之间可同时设置有粘接结构和卡扣结构,这样,可以有效的提高防护板安装的稳定性,使得防护板4贴合于电池包的安装托盘底部,具有安装简便、固定可靠的优点。
60.可选地,粘接结构可为泡棉胶,采用泡棉胶将护板单元件粘接固定到电池包的安
装托盘的底部上,安装简单,且当有异物撞击防护板时,泡棉胶可以起到缓和冲击的作用,来降低对电池包/电池包的安装托盘的冲击,也可以避免护板单元件与电池包的安装托盘碰撞出现异响,泡棉胶设置的位置位于导风通道的背面,即泡棉胶的设置要避开凸条结构形成的空腔,保证护板单元件与电池包的安装托盘底部的粘接效果。将防护板安装到电池包的安装托盘的底部时,各护板单元件可先通过泡棉胶与电池包的安装托盘的底部粘接,然后再通过铆钉将防护板的边界锁紧固定到电池包的安装托盘的底部
61.另一方面,本技术还提供一种汽车,其包括上述电池包防护结构,所述电池包防护结构包括:传力框架组件1、防护板4;其中,
62.传力框架组件1,其用于与汽车的车架2相连,且所述传力框架组件1部分间隔设置在电池包3的下方;防护板4,其贴设于所述传力框架组件1底部,且所述电池包3在水平面上的投影面处于所述防护板4在水平面上的投影面之中。
63.需要说明的是,防护板4、传力框架组件1应将电池包3完全包覆,以抵御来自各方向的撞击,最终将力分散传递到车架2上以此保护电池包3。
64.可以理解的是,传力框架组件1与所述电池包3独立且间隔设置,两者并不存在直接连接关系。当汽车底部受到碰撞后,所述防护板4首先受到冲击和碰撞力。若是轻微碰撞(如路面石子碰撞等),防护板4结构强度足以对电池包底部进行防护。若是碰撞较为剧烈(如触底或磕碰),导致防护板4变形,由于传力框架组件1和所述电池包3之间预留一定安全间隙且并没有直接连接关系,因此防护板4形变对电池包影响较小,而防护板4所受的局部碰撞力经过传力框架组件1的框架结构分散吸能并通过连接关系传递到车架2上。从而使得电池包得到保护。
65.优选地,电池包防护结构的传力框架组件1采用铝合金材料制成。而防护板4则可以采用2000mpa超高强度铝合金钢板。值得说明的是本技术采用铝材料制作,铝材不易锈蚀,可有效延长防护结构使用寿命。
66.具体地,所述传力框架组件1包括:
67.至少一组传力框架单元11,其贴设于所述防护板4的内侧面;两根第二传力梁12,两根所述第二传力梁12沿所述汽车的宽度方向设置在所述传力框架单元11所述汽车的长度方向两侧,且所述第二传力梁12的两端通过一第二连接头组件14与所述车架2和所述传力框架单元11均相连。
68.进一步地,所述传力框架单元11包括:至少四根第一传力梁111,每根所述第一传力梁111的一端均通过所述第二连接头组件14与所述车架2和所述第二传力梁12相连,另一端通过一第一连接头13与其余三个所述第一传力梁111相连成一x型结构。
69.具体地,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传力框架组件1包括:
70.两组所述传力框架单元11,两组所述传力框架单元11在所述汽车的长度方向并排设置,且两组所述传力框架单元11在所述汽车的长度方向相邻的四个所述第一传力梁111两两相连,且相连的两个所述第一传力梁111连接处与所述车架2相连。且两个所述传力框架单元11通过一所述汽车的长度方向设置的第三传力梁15相连。
71.可以理解的是,x型传力框架单元与第三传力梁15和第二传力梁12相连形成一镂空的框架结构。使得防护板4将力分散传递到传力传力框架组件1任何部位时候,都可以通过第三传力梁15、第二传力梁12和第一传力梁111进行力的传递。同时,由于第三传力梁15、
第二传力梁12和第一传力梁111均采用铝合金材料制成,在力传力过程中第三传力梁15、第二传力梁12和第一传力梁111会发生形变吸能,以减少传递到车架2上能量,以此避免车架2变形。
72.值得说明的是,由于本技术第二连接头组件14强度较高,所以可以在第二连接头组件14处设置千斤顶支架,以此为千斤顶起顶汽车底部的支撑点。具体地,所述第二连接头组件14包括:第二接头141和第二千斤顶支架;其中,
73.第二接头141,其与所述第二传力梁12和所述传力框架单元11均相连;第二千斤顶支架,其组设于所述第二接头141上,且所述第二千斤顶支架用于与所述车架2相连。
74.进一步地,如图3和图4所示,第二接头141和第一连接头13上均设有多个连接机构,如第一连接头13上即设置了多个套筒131以与多个传力梁连接固定。
75.综上所述,本发明中的防护结构与电池包相互独立,且两者在高度方向上间隙配合,当汽车底部遇到触底或磕碰的情况时,即使防护板发生变形,也难以影响到电池包。进一步地,本发明中通过设置传力框架结构,将底部防护板所受的碰撞力分散传递到车架上,从而使电池包得到保护。本发明防护结构采用铝材料,不易锈蚀,可有效延长防护结构使用寿命。本发明防护结构采用铝传力梁及铸铝的接头,通用化程度较高,对电池包的保护性能优良,同时兼顾轻量化汽车设计要求。
76.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77.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技术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
……”
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78.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或实现本技术。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技术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申请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汽车的电池包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传力框架组件(1),其包括至少一组传力框架单元(11)和两根第二传力梁(12),两根所述第二传力梁(12)沿所述汽车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所述传力框架单元(11)设于两根所述第二传力梁(12)之间,且所述传力框架单元(11)与每根所述第二传力梁(12)的两端均相连,所述传力框架单元(11)和所述第二传力梁(12)均与所述汽车的电池包(3)间隔设置;至少四个第二连接头组件(14),其用于组设于所述汽车的车架(2),且每个所述第二连接头组件(14)均与一个所述第二传力梁(12)和所述传力框架单元(11)相连;防护板(4),其贴设于所述传力框架单元(11)和所述第二传力梁(12)底部,且所述电池包(3)在水平面上的投影面处于所述防护板(4)在水平面上的投影面之中。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包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力框架单元(11)包括:至少四根第一传力梁(111),每根所述第一传力梁(111)的一端均通过所述第二连接头组件(14)与所述车架(2)和所述第二传力梁(12)相连,另一端通过一第一连接头(13)与其余三个所述第一传力梁(111)相连成一x型结构。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包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力框架组件(1)包括:两组所述传力框架单元(11),两组所述传力框架单元(11)在所述汽车的长度方向并排设置。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包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第二连接头组件(14)通过一第三传力梁(15)相连。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包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力梁(111)和第二传力梁(12)均采用铝材料制成。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包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头组件(14)包括:第二接头(141),其与所述第二传力梁(12)和所述传力框架单元(11)均相连;第二千斤顶支架,其组设于所述第二接头(141)上,且所述第二千斤顶支架用于与所述车架(2)相连。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池包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接头(141)和所述第二千斤顶支架均采用铸铝材料制成。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包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板(4)采用铝合金钢板制成。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池包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板(4)强度不低于2000mpa。10.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包防护结构。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汽车的电池包防护结构及汽车,涉及电池包防护技术领域,其包括:传力框架组件,其包括至少一组传力框架单元和两根第二传力梁,两根第二传力梁沿汽车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传力框架单元设于两根第二传力梁之间,传力框架单元与每根第二传力梁的两端均相连,传力框架单元和第二传力梁均与汽车的电池包间隔设置;至少四个第二连接头组件,其组设于汽车的车架,且每个第二连接头组件均与一个第二传力梁和传力框架单元相连;防护板,其贴设于传力框架单元和第二传力梁底部,且电池包在水平面上的投影面处于防护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面之中。本发明中通过设置传力框架结构,将底部防护板所受的碰撞力分散传递到车架上,使电池包得到保护。使电池包得到保护。使电池包得到保护。


技术研发人员:

冯立军 方杭 朱俅 李乔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9.29

技术公布日:

2022/11/22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22:24:0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2/3043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所述   防护   电池   框架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