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道生态修复项目创新内容说明

长江上游洒渔河流域生态补偿建设先行示范项目河道生态修复项目创新示范内容说明
长江上游洒渔河流域生态补偿建设先行示范项目河道生态修复项目,是针对渔洞水库径流区生态环境脆弱、水土流失严重、面源污染严重的现状问题,采用以小流域为单元的综合治理新理念,将面源污染防治、农村垃圾及污水处理、水资源保护等结合在一起,重点保护河流免受面源污染,减少泥沙含量。并将这一组成部分与河长制,监测预警系统相结合,建立新的河道水污染治理模式。
本次河道生态修复以小流域为单元,集中连片、合理布局,采用生态修复与管理维护相结合的方案,根据河道分布和流域地形地貌,将本次河道生态修复项目划分龙树河流域、严家山河小流域、瓜寨河小流域、拦河小流域、布初河小流域、新河小流域和其它小河直汇水库区共计7个区域,包括鲁甸县的水磨镇、龙树镇、新街镇和昭阳区的苏甲乡、乐居乡、洒渔镇6个乡镇,共计生态修复河道41段,修复长度87.05km。
根据河道现状堤防相对平顺自然,尊重河流自然规律、设计中堤线大致保持原有位置及走向,只对局部不平顺的堤段进行调整。工程措施尽量采用生态透水工程型式,设置亲水设施,与周边环境协调,维护河流与周围生态系统的正常交流,设计中配置监测预警系统。结合现状河岸坡面情况,主要有两种断面型式:一是临水面下部采用直立护岸,上部为斜坡式堤防,简称为上缓下陡,格宾石笼复式河堤;二是现状河道宽度限制采取直立式加固堤防,简称矩形过水断面。
设计断面堤防迎水面采用格宾石笼复式河堤或浆砌石护脚和植草护坡,背水面采用植草护坡。绝大部分采用格宾石笼复式河堤,布置型式为:格宾石笼护脚+1:1.5网格植草护坡+堤顶沙卵石机耕路+1:1.5网格植草护坡+排水沟,基础埋深1.5m。少部分采用矩形过水断面,布置型式为:挡墙按重力式进行布置,采用M7.5浆砌石衬砌。顶宽40cm,底脚埋深70cm,背水面坡比1:0.35,顶部采用砼压顶,根据需要两岸设砂卵石机耕路和排水沟。两种型式河床均未衬砌,河床每隔30m设置一根固床梁。
1.1.1.河道生态修复方案比选
生态河道修复方案比选主要是对堤型的比较选择,堤型是根据项目区的地形地质、河道坡降、流速、筑堤材料、施工条件、工程造价等多方面因素综合比较确定。由于整个治理区域地形地质条件较为复杂,此次设计中共提出两种堤防型式进行方案比选:方案一采用重力式格宾石笼复式河堤,用格宾网箱作基础;方案二采用M7.5浆砌块石砌筑重力式防洪墙,再在墙背填筑河床及防洪墙基础开挖的土石混合料作堤身。
方案一格宾网内填充材料可采用粒径合适的河道开挖料,开挖料可充分利用,弃渣较少,且可适应地基不均匀沉降,施工工艺简单,施工方便,占地较多。方案二浆砌块石挡墙自重较大,对基础要求较高,但占地较少,抗冲刷能力强。
根据每条河道实际地形、河流冲刷情况,因地制宜,选择合适的堤型布置。河道狭窄、两岸为耕地、
河道流速较小的河道可采用重力式格宾石笼;河道较宽、河道流速较小、格宾石笼高度采用常年洪水位确定,常年洪水位采用五年一遇洪水位,堤顶高度采用十年一遇洪水位确定;对于区域内少部分河道河床相对较窄、坡降较陡的河道采用M7.5浆砌块石砌筑重力式防洪墙。
浆砌石河堤和格宾石笼复式河堤比较表
1.1.
2.河道生态修复措施
根据各小流域的具体情况,采取适宜的生态修复技术,河道生态的修复与重构,是在生态安全与人、水和谐理念的指导下,通过生态河床和生态护岸等河道空间结构改造、河流生态系统营造、河道内生态元素建设等技术手段,营造多样性的生物条件、提升水体自净能力。通过恢复河道的自净能力,创造出良好的多样化生境条件,最终达到修复与重建河流生态系统的目的(主要措施见工程设计报告)。
电子保护膜
铆压机(一)、生态修复的基本原则
(1)以“生态理念”为基本建设思想,建设完成后使河道具有原始生态河流原貌。尊重河道的自然原貌、历史积淀,建设完成后更多的体现河道的自然风光,最大程度减少人工建设痕迹。仿真软驱
(2)本工程的生态建设是还原河流的原始生态,所采用的水生植物种类均为土著种类,杜绝外来物种,确保生态安全。
(3)项目以体现河道的“防洪排涝”基本功能和保护现有的生态现状为主,在此基础上开展河道驳岸的生态建设。
水泥胶砂试模
(4)本工程水系效果的建设是在生态建设后期河长制管理的前提下开展的,是自然的、生态、可持续的。
(5)河道的建设与监测预警系统相结合。
(二)、生态修复的目标
采用综合治理、生态自然修复、面源污染防治、垃圾处置、村庄人居环境改善及河道周边整治等等综合措施,以小流域为单元,以水源保护为中心,坚持山、水、田、林、村、固体废弃物和污水排放统一规划,预防保护、生态自然修复与综合治理并重。本工程建设完成后可以达到以下目标:
(1)结合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示范工程,保持现有水质标准,并有所优化,在无外源污染大量汇入的情况下,可保持建设后水质持续良好。
(2)与河长制、监测预警系统相结合,维持河道的可持续性。
(3)保证河道的“防洪”基本功能,对河道驳岸进行生态建设与改造,为动植物的生长繁殖提供更加良好的生境条件。
(三)、河道生态修复方案
(1)生态驳岸构建
便携式示波器
生态护岸应该是既满足河道的护岸功能,又有利于恢复河坡生态平衡和提高河流自净能力的系统工程。其具体内涵包括:
1)满足河道的泄洪排涝等要求,能防止水土流失;
集成搜索2)生态护岸是开放式的系统,与周围生态系统有密切的联系,能不断的与周围生态系统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
3)生态护岸是具有“自组织能力的系统”,其基本护岸结构和生物落与河流生态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使得生态护岸具有自我修复与自我组织能力,主要表现为自发转变为最适合当前环境状态的能力。
生态护岸的功能
本工程所有的驳岸类型均为生态驳岸,生态驳岸需要兼具传统工程驳岸护堤、防洪的基本功能和生态驳岸的渗透调节功能,过滤径流,降低径流速度,从而将沉积物、养分和其它污染物在进入水中之前移出。
增强水体自净作用,生态河堤可形成不同的流速带和水的紊流,使空气中的氧气融入水中,  而且植被和其它生物可吸收分解河水中大量的污染物,  从而适度净化水体。
生态护岸的主要形式
坡面多孔化、粗糙化河岸是陆地与水域之间的过渡带, 是多种水生生物赖以生存的栖息地,也是水体与土壤相互涵养的交换地带。传统的护岸通常都用水泥或砂浆对护面进行衬砌,或者是用完全不透土和不透水的混凝土面层进行覆盖, 不仅对环境和生态不利, 而且这些刚性的面层结构对河床变形的适应能力也极其有限。在保证结构强度的同时对坡面或墙面进行多孔化、粗糙化处理, 是传统型护岸向生态型护岸转变的重要途径,故本方案驳岸中多采用石笼网、宾格石笼网、山石护岸形式,其柔性和透水性较一般的圬工、砖工、大体积混凝土或预制块砌体护岸更为优良, 不仅可以堆砌成重力式挡土墙, 还可以编制成石笼沉排用于护坦和趾部防护。石笼中的多孔隙构造既是生物易于栖息的良好场所, 也可适应植物的生长, 植物或者生长在石笼内或石笼上的土中, 或者通过石笼将根系插入石笼后面或下面的基土中, 构成石笼与木材的组合式结构。
(2)河道植被落的构建
植物措施作为近自然河道治理模式的重要措施之一,主要是利用植物的降雨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14:34:1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2/30388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生态   河道   采用   修复   石笼   护岸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