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阅读理解题分类例析

顶喷数学阅读理解题分类例析
宿豫区实验初级中学  徐爱林 
近年来,中考试题中出现大量的阅读理解题,这类试题能较好地考查学生阅读理解、抽象概括、创造应用等诸多能力,是考查学生综合应用数学知识的重要题型,因而一直倍受命题者喜爱。如何提高学生对这类问题的解答能力,本文将分类例析:
一.对阅读理解题型的整体感知
1.了解题型特点:兼顾已学和未学的问题背景;遵循问题解决从特殊到一般的认知规律;体现阅读到理解、模仿到创造的思维特性。
2.掌握基本类型:因背景材料的不同可分为:初中教本素材的延伸和拓展、高中教本素材的引入和渗透、实际生活问题的理解和应用;根据问题的设置不同可分为:新概念、新定理的引入和应用型、对特殊问题探究得出一般结论和规律型、归纳提炼数学思想和方法解决新问题型。
3.把握解题策略:加强阅读,提高概括能力,归纳得出问题的一般结论;理解实质,注重探究规律,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法;创新思维,善于模仿迁移,运用新知解决问题,
二.中考阅读理解题分类例析
类型一:延伸旧知,引入新概念
1.若自然数n使得三个数的加法运算n(n1)(n2)”产生进位现象,则称n连加进位数.例如:2不是连加进位数,因为2349不产生进位现象;4连加进位数,因为45615产生进位现象;51连加进位数,因为515253156产生进位现象.如果从0,1,299100个自然数中任取一个数,那么取到连加进位数的概率是(  )
A0.88  B0.89  C0.90  D0.91
解析:先利用分类讨论,得到一位数中连加进位数7个,分别为(3,4,5,6,7,8,9),再考虑到两位数中连加进位数67个分别为(33,34,3599),再考虑到两位数中(1319)(2329)中个位数中产生了进位,合计7677788个.故概率P0.88.答案为A
类型二:涉及高中知识,理解并应用
2.先阅读下列材料,然后解答问题:
材料1:从3张不同的卡片中选取2张排成一列,有6种不同的排法,抽象成数学问题就是从3个不同元素中选取2个元素的排列,排列数记为A323×26.
一般地,从n个不同元素中选取m个元素的排列数记作AnmAnmn(n1)(n2)(nm1)(mn)
例:从5个不同元素中选3个元素排成一列的排列数为:A535×4×360.
材料2:从3张不同的卡片中选取2张,有3种不同的选法,抽象成数学问题就是从3个元素中选取2个元素的组合,组合数记为C323.
一般地,从n个不同元素中选取m个元素的组合数记作C天网搜索nmCgprs天线nm(mn)
例:从6个不同元素中选3个元素的组合数为:C6320.
问:(1)7个人中选取4人排成一排,有多少种不同的排法?
(2)从某个学习小组8人中选取3人参加活动,有多少种不同的选法?
解析:本题涉及高中的排列和组合知识,对初三学生是一个新的知识,通过阅读正确把握Anm气象风向标和Cnm的意义及计算方法,很容易得到:(1) A747×6×5×4840()(2) C8356().
类型三:关注生活,定义新概念并应用
3.数学的美无处不在.数学家们研究发现,弹拨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取决于弦的长度,绷得一样紧的几根弦,如果长度的比能够表示成整数的比,发出的声音就比较和谐.例如,三根弦长度之比是15合成皮革1210,把它们绷得一样紧,用同样的力弹拨,它们将分别发出很调和的乐声domiso.研究151210这三个数的倒数发现:.我们称151210这三个数为一组调和数.现有一组调和数:x53(x>5),则x的值是_____
解析:依据调和数的意义,有,解得x15. 答案:15
类型四:把握实质,探求规律、利用规律解题
4.读一读:式子“1+2+3+4+……+100”表示从1开始的100个连续自然数的和,由于式子比较长,书写不方便,为了简便起见,我们将其表示为,这里“”是求和符号,通过以上材料的阅读,计算=      .
解析:本题是一道规律的题目,要求学生的通过观察,分析、归纳并发现其中的规律,并应用发现的规律解决问题.此题重点除首位两项外,其余各项相互抵消的规律.
==+++=1-=.
类型五:研究特殊、总结方法、利用方法解题
5.条件:如下左图,是直线同旁的两个定点.问题:在直线上确定一点,使的值最小.
方法:作点关于直线的对称点,连结于点,则的值最小(不必证明).
模型应用:
1)如图1,正方形的边长为2的中点,上一动点.连结,由正方形对称性可知,关于直线对称.连结,则的最小值是___________
2)如图2的半径为,点上, 上一动点,则的最小值是___________
3)如图3内一点,分别是的动点,则周长的最小值是___________
解析:本题首先提供一个特殊的基本图形,并给出解答方法,在此基础上,设置较为复杂的背景,前两个图形利用正方形和圆的对称性可以直接解决,第三题关键是确定QR的位置。作出点P关于直线OA的对称点M,关于直线OB的对称点N,连接MN,它分别与OAOB的交点EF即为所求点,这时三角形PEF的周长=MN,求出MN的长即可。OM=ON=OP=10MOA=AOPPOB=BON,所以MON=MOA+AOP+POB+BON=2AOP+POB=2AOB=90°,所以MON是等腰直角三角形,直角边等于10,易求得斜边MN=,也就是说PQR的周长的最小值=MN=
类型六:模仿迁移,创新应用
6.请阅读下列材料 问题:如图1,在等边三角形ABC内有一点P,且PA=2 PB= PC=1.求∠BPC度数的大小和等边三角形ABC的边长.
无线投票系统李明同学的思路是:将△BPC绕点B顺时针旋转60°,画出旋转后的图形(如图2).连接PP′,可得△P′PB是等边三角形,而△PP′A又是直角三角形(由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可证).所以∠AP′C=150°,而∠BPC=∠AP′C=150°.进而求出等边△ABC的边长为.问题得到解决.
请你参考李明同学的思路,探究并解决下列问题:如图3,在正方形ABCD内有一点P,且PA=BP=PC=1.求∠BPC度数的大小和正方形ABCD的边长. 
解析:通过阅读知,问题中小明的做法是通过旋转固定的角度将已知条件放在同一个(组)图形中进行研究。旋转60度以后BP就成了BP′,PC成了P′A,借助等量关系BP′=PP′,APP′就可以计算了。根据题中所给的思路,模仿辅助线的作法,将△BPC旋转90度之后,PC移到正方形的外部,作AP′ 延长线,构造出一个直角三角形来,于是问题得解。解题过程如下:
1)如图,将△BPC绕点B逆时针旋转90°,得△BP′A,则△BPC≌△BP′A
∴AP′=PC=1BP=BP′=.连结P P′
Rt△BP′P中,∵ BP=BP′=,∠PBP′=90°
∴ P P′=2∠BP′P=45°   
△AP′P中, AP′=1P P′=2AP=
,即+
∴ △AP′P是直角三角形,即∠A P′ P=90°
∴ ∠AP′B=135°∴ ∠BPC=∠AP′B=135°   
2)过点BBE⊥AP′ AP′ 的延长线于点E
EP′ B=45°. EP′=BE=1. AE=2.
Rt△ABE中,由勾股定理,得AB= 
BPC=135°,正方形边长为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14:44:5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2/30150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问题   阅读   理解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