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铁总接触网集训高铁维修规则4试卷(答案)

2017年铁总接触网集训高铁维修规则4试卷(答案)
单位:                        姓名:              日期:                 
红外线测速仪
序号
第一题
第二题
第三题
第四题
阅卷人
核分人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1、闭卷考试,考试时间90分钟;
2、蓝圆珠笔、钢笔、一次性签字笔作答;
3、卷面整洁、字迹工整、不得涂改;
一、填空题(每小题0.5分,共20分)
1.后植锚栓或后植滑槽应避免设置在隧道伸缩缝、不同断面接缝、石缝或明显渗水、漏水处所。
2.使用后植化学粘结锚栓时,其粘结材料(剂)的养护(固化)时间应达到相关要求。锚固
拉拔力不应小于设计值
3.拉线应采取防腐措施且不得有断股、松股、接头及严重的锈蚀。
4.拉线及下锚零部件不得与回流线、保护线、地线间形成环流通路
5.附加导线系指接触悬挂以外的架空导线。包括供电线、加强线、正馈线、回流线、保护线、架空地线、架空避雷线等。
6.支柱同一侧悬挂为不同线径及材质的导线时,导线的驰度应以其中驰度较大的导线为准。
7.跨越铁路,一、二级公路,重要通航河流时,附加导线不得有接头。不同金属、不同规格、不同绞制方向的导线严禁直接进行接头
8.接触网零件应按规定进行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所有接触网零件均应有明确的、永久性生产厂家标识,否则视为不合格零件严禁使用。
9.腕臂、定位管管帽应使用非金属材质。
10.肩架位置的偏差为+50mm。肩架采用方钢方式时,端头应封堵。
11.隔离(负荷)开关应动作可靠、转动灵活、转动部分应注以适合当地气候的润滑油。
12.隔离开关操作机构应完好无损并加锁。操作时平稳正确无卡阻和冲击,联锁、限位器作用良好可靠。操作机构箱应密封良好,箱体及托架等无锈蚀并可靠接地
13.分段绝缘器通过速度不得超过120km/h。空气绝缘间隙不小于300mm。
14.分段绝缘器主绝缘应完好,其表面放电痕迹不超过有效绝缘长度的20%
15.分段绝缘器应位于受电弓中心,一般情况下偏差不超过100mm
16.分段绝缘器不应长时间处于对地耐压状态。
17.雨、雪、雾、霾、冻雨等恶劣天气下,起电分段作用的隔离开关严禁处于分闸状态
18.在运输装卸和安装绝缘子时应避免发生冲撞,不得锤击与瓷体连接的铁帽和金属件,同时也不得对其进行机械加工和热处理,铁帽和金具无锈蚀。
19.避雷装置接地电阻超标时,应分析原因并采取措施,必要时进行开挖检查。雷电活动强烈的地区,应增加避雷装置的检查次数。
20.分相绝缘器主绝缘应完好,其表面放电痕迹应不超过有效绝缘长度的20%
21.避雷器及支持绝缘子应呈竖直状态。倾斜角度不超过。表面清洁,安装牢固,无裂纹、破损及放电痕迹。
22.电缆及电缆终端的固定处必须采用专用的铝制或非磁性材料抱箍,并加装保护垫
23.电缆固定支架无松动、严重锈蚀或变形,电缆悬挂钢索和挂钩无严重锈蚀或脱落。
24.电缆铠装层、屏蔽层及电缆导体之间均应可靠绝缘
25.电缆终端应保证竖直向上,不得出现偏转、扭曲变形,伞裙不得挤压变形,最大偏移角度不得大于30°
26.电缆终端母排及零部件应与大地、接地钢构、固定抱箍等保持足够的绝缘距离。顶部端子对地空气绝缘距离不小于450mm,
27.电缆终端应力锥对地空气绝缘距离不小于35mm,多个电缆终端并联时,其间空气绝缘距离不小于35mm
28.电缆终端一端铠装层、屏蔽层直接接地,另一端铠装层、屏蔽层通过护保护器分开接地。
29.电缆采用地面敷设时须单独设置电缆沟槽,按规定设置地面电缆标示桩。同沟(槽)敷设2根以上电缆时,每隔30m分别标示。
30.直埋或以直埋电缆槽方式敷设的电缆,敷设后应及时填埋电缆沟,并采取减振、阻燃、阻断鼠道措施。同路径并排展放的多根电缆,相邻两根之间应有隔离措施
31.在有轨道电路区段,采用截面满足要求的电缆接至扼流变压器中性点连接钣(端子)。吸上线须与支柱密贴连接牢固。无轨道电路区段按设计进行安装。
buckboost电路32.对吸上线进行固定、防护时,其抱箍、套管不得形成闭合磁路
33.号码牌。每根接触网支柱顺线路两侧及田野侧均应安装反光号码牌。每个区间、车站、隧道均应分别单独编号,上行双号、下行单号,编号方向与线路公里标方向一致。
34.电力机车禁停标。在站场、区间接触网不同供电臂间的电分段两端设置电力机车禁停标
35.有电力机车上线的线路,还应在“断”标背面加装“机车合”标。
36.各种标识和揭示牌应完整无损、安装牢固、字迹清晰、便于望,不得侵入限界,与行车有关的标识一般应设于列车运行方向的左侧
37.各级维护机构的设备分界应以文件或协议明确,一般不在接触网设备上悬挂分界标识
38.接触网零件(包括附加导线的金具,下同)应符合国家及总公司有关标准。附加导线金具还应符合电业部门架空线路金具相应标准。
39.承载负荷的不锈钢螺栓等零部件,一旦锈蚀应立即更换。
双面胶贴40.线索接续处两测点之间电阻应不大于同等长度被连接线索的电阻。
二、选择题(每小题0.5分,共2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B
B
A
C
C
A
B
A
B
C
A
A
B
C
B
A
C
A
C
B
21
22
23
24扫描探针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C
A
干油分配器A
C
A
B
A
C
C
B
B
C
A
B
C
A
C
B
C
C
1.金属支柱基础面应高出地面(或站台面)100~200mm。基础外露(B)以上者应培土,每边培土宽度为500mm,培土边坡与水平面呈45°。
A、500mm  B、400mm  C、300mm
2.支柱根部周围5m范围内不得取土,(B)范围内应保持清洁,不得有积水和杂物。
A、1500mm  B、1000mm  C、500mm
3.后植锚栓或后植滑槽应避免设置在隧道伸缩缝、不同断面接缝、石缝或明显渗水、漏水处所。滑槽T型螺栓距槽道端部不小于(A)。
A、25mm  B、30mm  C、50mm
4.接触悬挂、附加导线下锚拉线基础宜采用钢筋混凝土浇筑基础,外形尺寸和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拉线基础距锚柱距离允许偏差(C),轨面处拉线基础距线路中心允许偏差0~100mm。
A、±100mm B、±150mm  C、±200mm
5.拉线应绷紧,在同一支柱上的各拉线应受力均衡。与地面夹角一般为45°,最大不得超过(C)。
A、30°  B、45° C、60°
6.UT型楔形线夹螺纹外露长度不小于(A)且不大于螺纹全长的1/2。
A、20mm  B、30mm  C、50mm
7.附加导线技术标准;张力和驰度。标准值:符合安装曲线的要求。标准状态:标准值±8%。警示值:(B)。
A、标准值±6%  B、标准值±8%  C、标准值±10%
8.附加导线技术标准;一个耐张段内接头不得超过1个。耐张段长度不超过(A)时,严禁接头;超过500m时,接头距悬挂点的距离应大于500mm;
A、150m  B、200m  C、300m
13262cm
9.钢芯铝绞线与绝缘子或金具的固定处缠绕铝包带时,应密贴缠绕,不得重叠,绕向与导线绕向一致,绑扎长度为(B);
A、150mm  B、200mm  C、300mm
10.附加导线与接触网同杆合架时,正馈线、保护线安装位置符合设计要求。正馈线带电部分与支柱边沿的距离应不小于(C)。
A、1500mm  B、1200mm  C、1000mm
11.肩架安装位置正确、安装牢固、呈水平状态。肩架位置的偏差为(A)。
A、+50mm  B、50mm  C、-50mm
12.隔离(负荷)开关触头接触面应平整、光洁无损伤,并涂以导电介质。触头间接触紧密,接触压力均匀,用0.05mm×10mm的塞尺检查,线接触为0mm,面接触不大于(A)。
A、4mm  B、5mm  C、6mm
13.引线和连接线的截面与开关额定电流及所连接接触网当量截面相适应,引线连接良好且不得有接头。引线及连接线应连接牢固接触良好,无破损和烧伤。当接触悬挂受温度变化偏移时,引线的长度应保证有一定的活动余量并不得侵入限界,引线摆动到极限位置对接地体的距离不小于(B)。
A、330mm  B、350mm  C、300mm
14.分段绝缘器主绝缘应完好,其表面放电痕迹不超过有效绝缘长度的(C)。
A、10%  B、15%    C、20%
15.分段绝缘器应位于受电弓中心,一般情况下偏差不超过(B)。
A、150mm  B、100mm  C、50mm
16.分段绝缘器不应长时间处于对地耐压状态。隔离开关应在作业开始前(A)内断开,在作业间歇时间大于(A)时应闭合,继续作业时再断开,作业结束后应及时闭合。
A、30分钟B、45分钟  C、60分钟
17.分段绝缘器安装位置符合规定,距离定位点不得小于(C)。
A、1500mm  B、1800mm  C、2000mm
18.分相绝缘器通过速度不得超过(A)。
A、120km/h  B、160km/h  C、200km/h
19.分相绝缘器主绝缘应完好,其表面放电痕迹应不超过有效绝缘长度的(C)。
A、10%  B、15%    C、20%
20.分相绝缘器应位于受电弓中心,一般情况下偏差不超过(B)。
A、150mm  B、100mm  C、50mm
21.避雷器及支持绝缘子应呈竖直状态。倾斜角度不超过(C)。表面清洁,安装牢固,无裂纹、破损及放电痕迹。
A、1°  B、1.5°  C、2°
22.避雷器引线无烧伤、断股。至高压侧引线的张力应适宜,不应使连接端子受到超出允许的外加应力。极限条件下,高压侧引线对接地体之间的距离大于(A)。
A、350mm  B、330mm  C、300mm
23.电缆终端应保证竖直向上,不得出现偏转、扭曲变形,伞裙不得挤压变形,最大偏移角度不得大于(A)。
A、30°  B、45° C、60°
24.电缆终端母排及零部件应与大地、接地钢构、固定抱箍等保持足够的绝缘距离。顶部端子对地空气绝缘距离不小于450mm,电缆终端应力锥对地空气绝缘距离不小于(C),多个电缆终端并联时,其间空气绝缘距离不小于(C)。
A、50mm  B、40mm  C、35mm
25.电缆终端应固定牢固,金属端子不得承受拉力,应力锥无受力变形。电缆终端固定夹持部位距离冷缩地线管下端大于100mm,不得夹持在电缆终端锥体表面,并与接地线保证(A)以上的距离。

本文发布于:2024-09-23 10:29:0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2/30106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不得   电缆   绝缘   导线   距离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