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中市耕地中低产田形成原因及治理对策

扬中市耕地中低产田形成原因及治理对策
摘要根据扬中市2005年以来农业综合开发中低产田改造治理的实践,总结分析了全市农田耕地质量的现状和中低产田形成的主要原因,并围绕提高土地综合生产力的目标,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中低产田改造治理的主要对策。
涂布刮刀
关键词耕地质量;中低产田;形成原因;治理对策;江苏扬中
扬中市地处苏南沿江圩区,成土母质为近代长江冲积物,属于偏碱性砂壤土类型。全市现有耕地1.01万公顷,以稻麦两熟耕作制度为主,常年稻麦种植面积1.47万公顷左右,稻麦产量相加12.75t/hm2左右。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用地矛盾加大,可耕地面积减少,物质投入不足,导致耕地质量逐渐下降。根据调查,全市高产田面积占50.92%,中低产田面积接近50%,直接制约着粮食生产水平的提高,成为全市农业综合开发治理的重要内容。
1中低产田形成的主要原因
1)有机肥投入不足,土壤自然生产能力下降。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扬中市对农田有机肥投入普遍重视,投入的种类齐全,数量很多,有机肥投入的氮素占总氮投入的40%,为
培肥地力、提高产量奠定了物质基础。1985光纤气体传感器年的试验结果表明,扬中市主要土壤的自然生产率,水稻达到85%无感电阻器左右,小麦达到70%以上。随着二、三产业的发展,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有机肥积造逐渐减少,农田有机肥的投入下降至先前的20%左右。2004~2006年试验表明,土壤的自然生产率下降态势明显,水稻已降为垃圾气化65%,小麦为55%浓缩饲料的配方计算表。
2)三要素投入失衡,氮磷钾比例不协调。在大面积稻麦生产中,大多数农户注重化学肥料的施用,导致氮肥投入增加,生产效益下降,同时造成农田面源污染。近3年调查数据显示,稻麦两季投入的纯氮达480kg/hm2、五氧化二磷75kg/hm2、氧化钾37.5kg/hm2。稻麦生产中,长期形成的磷、钾肥不足,导致三要素投入失衡,氮磷钾比例严重不协调。
3)土壤耕层变浅,蓄水保肥能力下降。21世纪以来,随着扬中市栽培方式的变化,水稻以直播、抛秧为主,小麦以免少耕和套播为主,对土壤翻作不够。加上农业机械操作对土壤板结有一定影响,导致耕层变浅、犁底层加厚。对照扬中市第2次土壤普查相关指标,当时主要农作物的耕层13~15cm,犁底层10~12cm。目前耕层减少2~3cm三自由度摇摆台,犁底层增厚2cm,土壤的孔隙度下降3%左右,容重也有一定程度增加。

本文发布于:2024-09-23 18:25:2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2/29713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土壤   投入   下降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